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07【一典千年的土地】

大明女伯爵 107【一典千年的土地】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恒昌票号与聚合钱庄联盟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在钱业公所联盟内部推出一项特殊新业务:十倍地价的土地不动产典当业务,也就是在原本的地价上,放大十倍。当然赎回时扣除手续费也一样付十倍赎金,典当其间土地上的孳息归典权人所有,而且典期九百九十九年。

虽然典期长,但可以随时赎回,除了头一年外。这项新业务针对的就是手中有大量土地的江南士绅大族家庭。

曹淓毓在**县玩的资本游戏其实原理也不复杂,曹家能玩,自然别人也能操盘玩一把。如今江北三县的**县土地溢价已相当严重,其他两县情况稍好,但也同样出现溢价,地价上涨的空间渐渐变窄。除了江北三县经济区,还有徐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和顺天府的雄安经济区。

而这两区域也早已被人盯上。

与**县不同的是,中原地区素来都是皇族的封地,尤其河南。而雄安所属的保定、真定两府,则是皇庄、赐田遍地。除非有官府的背景,否则再大的资本恐怕也玩不转。

这样,就给了江南的大地主们一丝希望……

毕竟那是暴利,谁不眼红?

————

赋闲在家两月的刑部尚书徐向学,已向永明帝奏请丁忧,因徐老夫人在这两月内,不幸身染重病,而后药石枉然,回天乏术不幸故去。

徐向学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来到皇帝面前,恳请陛下准他丁忧,好扶母亲棺椁回无锡老家安葬。

百善孝为先,永明帝见状也只得同意,宽慰两句便放他回了老家。

徐向学打算水路回去,好在此时北方漕河还未冻住,尚能行船,否则就只得先陆路,而后再择水路。

徐向学哭哭啼啼的离开了京城,似满怀悲伤……殊不知他心中早已焦灼不堪,赋闲在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日日在心中盘算,一为自己的仕途担忧,二为无锡老家的弟弟焦虑,惹了一身官司,如今正是焦头烂额之际。反而老娘的离世却没多少伤心……

当船离开依然热闹天津码头,准备下静海,过青县、兴济、沧州、东光到德州,过了德州才算是出了顺天府的地界。徐向学顶着冽冽寒风站在船头,阴郁的眼神望向北方……虽然离了京城,糟糕的心情却没一丝半点的好转。

此时的他就像一只能预先感知地震的动物,多年来混迹官场训练了灵敏的触觉。皇帝的态度一直不明朗,他虽前途未卜,却不能坐以待毙。

已是深秋的季节,秋天意味着收获,对于百姓来讲,秋天不仅意味着收获,还意味着完税,一年两次的纳税。而对于官员来讲,秋天同样意味着‘收获’……

徐向学望着漕河中往来不停的船只,这些船只上搭载的或许就是漕粮。这条古老的漕河年年承载几百万石的漕粮,自南向北,历经渡口关津大小数十处,官不自验,一切委之下吏,巡拦之夫,索常例,索土宜,讲铺垫,将耗增,明知其无夹带,必需索足愿方放过关。漕船如此,更不必说往来的商船。

何为官场常例?徐向学自然心知肚明,伴着仕途的一路高升,他曾收下的常例恐怕就像天上的星星,已经数也数不清了。

唯一记得,自己初任县令时头一次见到的常例清单,至今印象颇深,一个县衙的常例收入就有二十一项,而他所任的这个县,当初还是海瑞任知县的淳安县,多么讽刺。

船头的冷风吹得他难受,好在带上了暖耳也不至于头疼,但面皮依然被冷风吹得毫无知觉。

时至晚间,船停在了德州,休息一晚准备明日一早再出发。长随急急走上船头,手里拿着一封信,禀道:“老爷,京城差人送来一封二老爷的信,是老爷您走后第二日收到的,府里怕是重要的信,就遣人快马加鞭送了来。”

“嗯,”徐向学淡淡应了一声,随手接过信,打开来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又将信折好递给长随收着。

“老爷,可是二老爷已经收到了报丧信?”

“非也,”徐向学简单说道:“无锡那边的事。”

“难道是二老爷那边的官司有些难打?”长随不禁疑惑。

“土地的事,老二想找典当行将家里的田产宅子都典出去。”

“哦……”长随并不懂他说的什么,好好的为何就要典田产?

徐向学看他一脸茫然,露出揶揄的笑容:“想不明白为何要典出土地?”

长随尴尬一笑:“嘿嘿,小的愚笨,确实想不明白。”

徐向学哼了一声,并未开口,也不想作何解释,而是转身又向着船头,不再理会长随。

只在心里计较,南方哪家典当行最可信?

第二日,船离了德州继续南下,很快到了临清,进入运河中段。这一段自打与黄河彻底分离后,通行无滞,船行速度明显提高,于是又很快到了扬州。过了扬州,运河就基本进入南方一段。

徐家二老爷在船离开之前终于赶到了扬州,并且见到了其大哥徐向学,他是直接从无锡赶来。在岸边,两兄弟披麻戴孝,抱在一起痛哭一场,然后彼此搀扶着重新登上了船。

一番折腾之后,两兄弟总算可以坐下说话,此时没有外人,徐向学便将母亲从患病到离世的整个经过简单交代了一下。

徐家老二听了这才叹了一声,道:“本以为让母亲去京城是对她好,没想到最后竟落得……哎,早知就呆在无锡哪都不去了……”

徐向学并不想此时再探讨母亲的问题,于是就转了话题,问道:“你赶来扬州,可还有其他事情?”

徐家老二的确另有事情,一听他问便很快收拾起悲伤的情绪,道:“是,正如我信中所说那样……”

他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哥徐向学。

徐向学一听先是一阵惊讶,因他在京城赋闲在家已久,也导致接收这些消息的滞后,他到现在才听说。但很快便沉静下来,细细思考……

他徐家拥有的土地不是小数目,就算退了那些减价买的田也还是数量庞大,隐匿是不可能隐匿,万一徐家突遭变故,该怎么保下这些土地?

“二弟,现在不是讨论十倍还是五倍地价的时候,我徐家如今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下这些地产,而不是拿钱炒地皮。”

他这个二弟,到现在了还看不清形势。

“为何啊,大哥?”

“唉……”徐向学没来由一阵烦躁,不由加重语气道:“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怎么说你才明白?那些都是手上有巨资的人去玩的把戏,我徐家目前没有这个资本,也玩不起这个!”

“大哥,你说这是把戏?哈!怎么可能是把戏……”徐家老二被大哥一顿抢白,有些不服气。

“没什么不可能!”徐向学打断了他,又接着说道:“总之,找典当行按照以往的规矩来就行。要是有人上门打听,表明徐家的态度就行,不发表意见也不参与。”

徐家老二眨眨眼睛看着他大哥,半晌回道:“既然大哥这么说,那弟弟就照办好了。”

徐向学点头:“现在徐家的官司还没摆脱干净,你啊,也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尽快把这事办了,家里那头先让三房去操持着。”

这个二弟虽然不怎么聪明,但至他这个大哥的话还是听得进去。

船很快又重新出发,离开扬州继续南下,经镇江、常州便是无锡。徐家老二并未跟船一起南下,他辞别徐向学之后又下了船,从扬州到了仪真,去找他那妾室的亲大哥。

徐向农妾室张氏的大哥是仪真城中最大一家典当行的朝奉,而这家典当行是漕帮的老安帮二房名下的产业。

徐向农见到这位舅子之后,也没废话,直接说明了来意。

张舅子听了并未直接应下,而是笑眯眯的先问了一些其他情况,最后再问道:“二老爷想典多少田产?”

徐向农想了一想,道:“地有几千垧,房产铺面几十座吧。”

张舅子暗暗吃惊,这徐家果然是无锡城内的豪绅巨富,随口一说就是几千垧地……

“全典?”

“对,全典。”

张舅子心中盘算一番,又道:“想怎么典?”

徐向农明白他问的什么:“半成……”

“半成?”张舅子转转眼珠,很快心中有了计较:“我当铺要是全吃下,这不是一笔小数,我得找当家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商量多久?”徐向农又问道。

张舅子笑嘻嘻的回道:“不如二老爷先坐会,稍安勿躁,我去去就回,很快的……”

张舅子离开当铺,坐上车很快来到南门的漕帮堂口。

不到一个时辰,张舅子复又出来,重新坐上马车返回城中当铺。

车中,他反复想着二当家说的话……这徐家要倒霉了吗?先前只是听说官司要赔很多钱,还以为徐家就是为了这个才来典当,结果还不全是为了官司赔钱?

但不管徐家出于什么目的典当土地,他当铺接手应是毫无风险,只要典权在手,就是皇帝他也不得不认!况且典出期间土地上孳息归典权人所有,这就是一大笔利息……

回到当铺,再面对徐家二老爷,张舅子心中就有了底气。

“二老爷,您也不是不知道典当的规矩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