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女伯爵 > 104【超级地租】

大明女伯爵 104【超级地租】

作者:莺影莹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22:14:49 来源:笔趣阁

“简直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徐兖一个劲儿向邬阑抱怨:“你瞧这都什么……这哪是预算?这开列的是筵席单子吧?”

邬阑一听怔住,怎么就成了筵席单子?于是赶忙拿起一瞧……哎,还真就是筵席单子,完全跟预算沾不上半点关系。

“这宫里啊,每个宫的主子就跟事先说好的一样,大宴不用说,自有礼部开送,祭祀也不说,寻例就是,唯这斋醮和饭食……简直就是索求无度!有必要增加这么多吗?”

邬阑大略统计了一番,光后宫平白增加的的花销用度就已经超出了去年的水准,尤其斋醮之费。一般斋醮日光禄寺会备办数百食桌,斋醮所用的茶食果品装盘都不用散撮,而是黏砌,二尺盘的黏砌高就有二尺,荔枝圆眼要用到一百多斤,枣柿二百六十多斤以上。

不光耗费的果品多,醮祭之后这些果品基本都被丢弃,所以光禄寺每年光果品厨料就需要近百万斤。而这后宫的嫔妃又大都信佛,取香就数十万斤。

邬阑很是看不惯这点,还有后宫那些女人,普遍信佛,你说你闲得无聊喜欢做法事……难道看点书,念点诗不好吗?再不济绣个荷包也行啊,后妃的自我修养不香吗?说不定皇帝都要对你另眼相看。

“还不止呢!你再瞧瞧这个预算:乾明门猫十一只,刺猬五个、羊二百四十七只,西华门狗五十三只,御马监狗二百壹拾贰只,虎三只、狐狸三只虎豹一只,西华门等处鸽子房,一年共计牲料猪羊肉并皮骨三万五千九百余斤,肝三百六十副,绿豆粟谷等项四千四百八十于石。还有虫蚁房与清河寺等处的猴豹鹰犬的牲料……”

邬阑暗暗咋舌,说实话这动物吃的都比人吃的好。

“候豹鹰犬之类不下八千,岁费肉三万七千八百斤,鸡一千四百四十只,鸡子三千九百六十枚,枣粟四千六百八十斤,粳稻等料七千七百七十六石……”

“比去年多很多吗?”

“简直翻了倍!”徐兖气得不行:“要是按照这些所列的来,那光禄寺一年的钱都不够填宫里这些花费!”

邬阑知道宫里人的想法,并不会操心钱怎么来,只会想方设法的花钱,更不会在意那些浪费掉的粮食,或许就能让很多人活命。

她垂眸沉思,然后笑着道:“徐翁,您也别着急上火,我看这事啊也好办,只需将各宫所列的单子呈给陛下。要是陛下同意这些超出部分,那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不还有买单的人吗,反正他们会站出来说话的。”

“哎,我也是这个意思啊……”

“既如此,不如趁热打铁,现在就去呈给陛下,让他老人家看看自己的后宫能有多霍霍……”

————

话说紫禁城里的主子们,天天为花钱烦恼,而远在三千里之外**县令方四维,也在天天烦恼……

他的焦虑是来自不受控制而飞涨的地价。

只是,他的焦虑并没什么卵用,地价依然在疯涨而他只有看着。事实上,目前的**县,疯涨的已经不是土地了,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是疯狂的涨价。

方四维对于失控的地价当初就心存担忧,如今来看,担忧全部变成现实……但他毫无办法。

当他正苦恼无能为力之时,却收到了县里呈上来的一封连名呈状。这封呈状是合县里老、乡绅、生员的连署公呈(注),而这份公呈的分量,让方四维不由得不重视它。

都说皇权不下乡,为什么不能下乡?就是因为少了县衙这个基层政府的作用。但县衙又为何在中央与地方的连接上缺失其职能作用?其实得从里老、乡绅如何参与地方公共事务说起。

他们代表的是民意,连名呈反映的地方社会的集体意愿,具有足够影响中央决策的能力。而这种公呈是‘陈情’和‘献策’,解决本地的实际问题。知县无法决断只有将公呈入疏请求上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只起了一个传声的作用,真正该有的行政能力却是大大的被削弱。

反过来说,知县也需要这种能代表民意的群体协助,来共同治理地方。

其实在方四维收到连名呈的不久,还收到了地方乡绅呈上的揭帖。与连名呈不同的是,揭帖是乡绅专用的一种。

‘揭者,晓也,晓然明之也’,揭帖多用于官府的公文之间,而乡绅与庶民、生员不同,他们还要保持一种‘体统’,所以往往就是‘荐绅著之公揭,庠序列于公呈’,他们会分头写立不同的公文形式。里老、生员连名作公呈,乡绅连名作公揭。

方四维两种公文都看过之后,眉头依然没有舒展,其实两种公文里所说的都是一个事情,但各自目的却截然不同。因为地价疯涨而导致物价飞涨,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也是因为资本参与地价的炒作,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乡绅的利益,他们都是当地最大的地主,也是优免权的享有者。传统社会里大户人家的地是只进不出,没有卖地一说,但可以抵押,卖地是不肖子孙的败家行为。

就算卖地也永远卖不到高点,疯狂上涨的地价似乎看不到尽头,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黄师爷一句话提醒了方四维:“堂尊,如今最好是将士绅里老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之道,而不是问题没解决就请求圣裁。”

“师爷提醒的对,确实该召集一下,顺便再邀请一些人,我看地方就选在县儒学里吧。”

师爷应下,并很快行文全县,酌议地价问题。

两日后的儒学,方四维召集的听证会正在举行,由师爷主持,而参与的人除了里老还有部分生员,以及乡绅的代表。

范秀才也在其中,他算得上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是普通百姓,物价的飞涨不可能不影响到他的家庭和生活,而且他有此次的经历,人似乎更透彻了一些。

郝家也派了族老来,但不是郝老爷父子,郝家的身份尤为特别,因为他们既是地主,也是本地望族,还是本地商帮的领头人,要说他郝家在这次资本疯炒地皮的游戏里,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同样古珏也来了,他被邀请而来,毕竟**偌大一个赛马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也算代表抚莱阁,代表邬阑。

方四维环视一圈,洞察一切的眼神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将他们的神态表情一一收入眼底……

不可否认他很聪明,也有才干,但要问此时他的心里是什么感受?也许是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在打击着他……一直顺风顺水的他自任官以来,头一次体会了什么是无能为力。

眼看着地价在疯涨,物价也跟着在飞涨,往日南门一片繁华的景象,而今却显出了颓败之气。东市、西市两个城内最大的集市上,无论铺户也好,百姓也好,都在叫苦不迭……

他至今也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就像在黑暗中,明明知道前方某一处有危险,自己却连路都找不到。

有乡绅才献了一策,建议说先暂缓税课司办理契本,也就是暂缓白契转为红契。

这有用吗?方四维不由得怀疑:“胡老爷,此话怎么理解?”

“县老爷,某的意思,暂缓也就是拖延几天,好比买卖双方在牙行处签订了契约文书,并且银钱已交割完毕,那么剩下的便是缴纳契税,然后衙门出具契尾,这一整套流程完成,田产才算转移完成。如今土地买卖频繁,此法或许可以抑制天天都在变化的地价。”

“可是……”方四维懂了他的意思,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按律典卖田宅不契者,笞五十,仍追回田宅价钱一半入官……问题是衙门也不可能故意拖着不办理税契啊?”

“所以某说是暂缓呢,打比方吧,就像在滚水上浇一瓢冷水……”

“胡老爷,此法恐怕不妥……”有人出声打断了他。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范秀才开了口。

“与其施缓兵之计,不如直接提高契税银,以往定一两收二、三分,不如直接提高到四、五分,或者更高,以此来抑制交易,岂不更见效?”

“诶,此法甚好,”师爷不禁点头赞道。

范秀才沉吟片刻,又问道:“县尊老爷,小生一直有一事不明,不如趁此机会,还请县尊老爷为小生解惑。”

“范秀才请讲,”方四维应道。

“是这样的,小生一直对于马场佃下县里的官田心存疑惑,虽说给出的佃田价极为优厚,但小生也了解过一些,200两一亩换的是70年的佃权,这样算下来也就未必优厚了……”

古珏一听脸色一冷:“范秀才,今日酌议的是地价,你此时却提马场,是何用意?”

范秀才微微一笑,并不为他的咄咄逼人所吓倒:“当然,小生在此并非质疑佃价有何不妥,而是那一片官田当中,有一片地曾是县里儒学和社学的官田,每年地里所收的子粒银是用来供应两学的开销……”

“那又怎样!”古珏眉头狠狠一皱。

“按理说儒学社学都是为了百姓家的孩子能读书,既然它们的存在有这一层意义,那么当马场佃下这一片原本是子粒官田的地,其土地上的收益可是归了儒学社学?恐怕也没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