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 第一百六十三章:刘禅的大忽悠

刘备刚登基,便确定了国家的境况。

“贫穷。”

简单的两个字,可以概括。

国富民强,是留给后人的。

王朝初创,能够达到隋文帝那种水平的,几乎没有。

大汉满目疮痍,南中的开拓也需要资金支持。

军队、官员的俸禄等等,都需要花钱。

刘备精简了皇室的一切用度,连宫殿都没脸去盖,真正的一贫如洗。

此次外交危机的降临,更令汉室雪上加霜。

外贸必然会迎来萎缩,税收进一步削减。

为了维持江东的关系,刘备派遣费祎出使,晓以利弊,希望能够让孙权回心转意。

但没确切的利益在里面,刘禅并不看好这一次出使。

孙权凭借着地利,在曹魏、汉室之间左右摇摆,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曹丕愿册封他为吴王,其实也没有付出什么,空手套白狼。

奈何孙权吃这一套。

他唯一的顾忌,大概就是曹丕弑君称帝,名声已经臭了。

接受曹魏的册封,孙权也会被史书记上一笔。

后人如何评价他?

因此,在诸葛亮与刘备商讨过后,他们一致认为,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孙权,再派遣费祎拉拢一番,或能阻止曹魏与江东的联合。

具体的条件,还需要费祎前去了解情况,再逐一商议。

至于北方,没必要缓和彼此的关系,等到两国休养生息后,必有一战。

“陛下,太子一向很有主见,不妨去问问有什么办法,能够充盈国库。”谯周提醒道。

刘禅成为太子后,谯周被任命为“太子仆”,成为太子的属官。

不久后,他将走马上任。

这也是刘备的安排,希望刘禅能够多接触这些仁人志士。

最重要的是,谯周很年轻,年仅二十一。

刘禅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能够有这样的“师长”陪伴,刘备也会很欣慰。

“允南言之有理,朕竟然把这件事忘了。”刘备沉吟道。

尔后,刘禅收到诏令,入宫觐见。

刘备开门见山道:“阿斗,朕想扩军,以应对来自魏国和江东的压力。今国库空虚,为之奈何?”

刘禅眉头微蹙,沉吟道:“曹丕虽未斩断贸易,但大幅度地削弱了彼此的往来,长此下去,朝廷的税收必然会降低。江东孙权不可依靠,为今之计,只能开源节流。”

“如何开源节流?”刘备询问道。

他知道刘禅有办法后,露出振奋的神色。

“除了江东以及北方,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刘禅坦然道。

在刘禅的发展下,不知不觉间商税的比重不断地攀升。

依靠种田的产出,汉中国不可能持续地作战,还坚持这么久。

这是贸易在向战争输血。

现在南中地区正处于开拓状态,巴蜀地区的经济潜力很难继续发展了。

这是生产力所决定的,而古代人口的多少,几乎等同于生产力。

“新的贸易伙伴?”刘备一怔,很显然不是特别理解。

“不错。”

刘禅点了点头,拿出地图展示道:

“其实在乌戈郡往南地区,靠近交趾的地方,有一个大国,被称为扶南国。”

“这是一个古老的王国,如果能够与之取得联络,朝廷便多了一条商道。”

刘备心神一震,他竟然不知道这个国家,不禁有些羞愧。

“好,朕会安排人员前去执行。”

刘禅只负责提供思路,具体的事还是交给臣子去办理。

曹丕为何敢削减与蜀中的贸易?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找到的新的贸易路线。

西域!

他篡位时,西域诸国便派遣使者恭贺。

曹魏顺势打通了西凉和西域的联系,多了一条商道。

曹丕甚至可以开启“丝绸之路”,赚取大量的钱财、军资。

这是北方的优势所在,

蜀中地处南方,没有这样的便利。

但随着汉室开拓乌戈郡,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除了扶南国,从乌戈郡往西,还有一个大国,当地人称为贵霜帝国,前身为历史上记载的大月氏国。”

“只是这一条通道非常复杂,各蛮族部落聚集。想要开拓商道,除非张骞复生。孩儿以为,唯有谯太仆能够胜任。”

刘禅的话音刚落,压力来到了谯周这边。

谯周整个人都愣住,有一种莫名的心悸。

太子殿下这是开玩笑的吧?

南中已经是不毛之地了,他亲自去过。

乌戈郡更是连长毛的地方都不具备。

现在要从乌戈郡开拓出两条商道,谈何容易?

刘备皱起眉头,道:“此事真的可行?”

“父亲,您要知道,无论做任何事都不简单。北伐、匡扶汉室,都是不世之功。”

“如果蜀中不具备开拓精神,如何以两州之地,抗衡整个北方?依靠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吗?”

“若是武人流血,就能成功,这也太容易了吧。读书人才是一统天下的主力军,谯太仆身为读书人的典范,更应该以身作则。”

“只有文武百官戮力同心,汉室才能回天转日,奠定万世之基。”

刘禅滔滔不绝,将其中的干系,都解释清楚了。

“善。”刘备蓦地惊醒。

“陛下……”谯周心神震颤,呼吸都急促了。

“朕不会为难你。”刘备承诺道。

谯周一惊,他知道此事若无法办妥,他此后将难以晋升。

他还年轻,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他不想止步于此。

而且,张骞之功……他也想拥有。

“臣愿为汉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谯周郑重地抱拳道。

刘备欣慰地笑了。

汉室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臣子在,才能保持昌盛。

终有一天,他会平定天下,将汉室的传承延续下去。

商议完毕后,刘禅与谯周退下,二人先后而行。

谯周终于忍不住了,追上来询问道:

“殿下,您为何会选中在下?”

刘禅蓦然一叹,道:“莫非先生以为,禅在算计你?这怎么可能!”

他打断了谯周的思绪,慷慷慨激昂道:“先生可知这两条商道对于朝廷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税收?”谯周试探道。

“不错。对于朝廷而言,能够获得大量的钱财,但对于先生而言,却是一次机会,建立不世之功的机会。”

“如果只是个人的功勋、得失,禅也不会举荐先生。为何此事非先生不可呢?”

刘禅反问一句,令谯周陷入沉吟。

“请殿下示下。”谯周深揖一礼。

“因为,这也是儒家的机会,是先生‘立言’的机会,能否成为‘圣人’,皆在此一举。”

“什么?”

谯周脑袋瓜嗡嗡一震,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太震撼了!

他号称“蜀中孔子”,但距离真孔子,还有十万八千里。

谯周有自知之明,所谓“蜀中孔子”的称号,听听就好了,当真就输了。

“先生可听过白马寺?”刘禅循循善诱道。

“在下熟读经典,自然有所耳闻。”谯周自信道。

“白马寺是佛教第一寺,先生此行,会途径佛教的发源地。”刘禅提醒道。

“这……有何干系?”谯周疑惑不解道。

“佛教能传到中原,为何儒家不能传道蛮夷?”

“打开商道,并非只能用使者的身份,还可以冠以传道者之名。先生恰好具有儒家传道者的潜质,只要先生将儒家圣人之道,弘扬至外域,何愁商道不通?何愁立言不成?”

“儒家也能从中原王朝,向外域扩散。或许先生心中会有所疑惑,为何儒家要传到这些番邦小国,这和佛教来到中原是一个道理。”

刘禅语气深沉,点到即止,给谯周留下了深思的空间。

“先生可记得笮融此人?他在徐州广传佛教,修建豪华佛寺,铸造金铜大佛,衣以锦彩,并举行浴佛节,招揽信徒万余人。”

“佛教在中原大地盛行,这是对儒家、道家的挑衅。先生试想一下,往后几百年,有没有一种可能,佛教将取代儒家,成为中原第一……”

刘禅还没有说完,谯周便愤怒地咆哮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佛门何以取代天下读书人?殿下万万不可开这样的玩笑!”

谯周面色惨白,毫无血色。

“禅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发生,但佛门能够在中原盛行,为何儒家不能走出去?”

“正如儒家先辈所言,去感化蛮夷、番邦,无论结果如何,先生都会在南方留下火种,儒家将发展、壮大。”

“先生,您此行并不会孤单,而是成为儒家的先行者。您所追求的名流青史,唾手可得!”

刘禅继续忽悠,令谯周怦然心动。

通商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开拓蛮夷、弘扬儒家的想法也很难很难实现。

但只要有那么一丝可能成为“圣人”,谯周的心就不可能平静。

“殿下,容在下三思。”谯周思绪翻涌,决定先让自己冷静冷静。

刘禅欣慰地点头,注视着谯周离开。

不管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对于他而言,都没有损失。

谯周,只是一枚棋子。

刘禅安排妥当后,便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次日,他前去上诸葛亮的课,没想到诸葛亮竟提起此事。

“阿斗,通商贵霜之事,是你跟谯周说的?”

面对诸葛亮锐意的目光,刘禅没有否认。

看来谯周心神不定,找了很多人商讨通商、传道的可能性。

结果没有人看好此事,没人支持谯周。

只有在诸葛亮这里,谯周获得了一丝希望。

“此事,不会比匡扶汉室难。”

诸葛亮一听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便知道是刘禅的安排。

除了他,谁会跑到不毛之地去开拓商道?

虽然此间的利益很大,不亚于丝绸之路!

因为贵霜帝国的疆域,恰巧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上。

丝绸之路的兴盛,一度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格局。

诸葛亮查找了很多资料、史书,越看越心惊。

若是能够与贵霜帝国打开贸易,或许真的能解决蜀中的目前的困境,甚至能够促进蜀中的飞速发展。

然而。

太难了。

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还不如北伐后,拿下西凉,从西域恢复商道。

只可惜现在诸葛亮同样没有北伐的思路,一筹莫展。

刘禅喊谯周一声“先生”,可不是白喊的,不忽悠他去干点事,怎么能行。

因此,在诸葛亮这里,刘禅也是理直气壮。

“先生,此计的确是学生提出的。”

“唉。”诸葛亮罕见地长叹。

当初他的弟弟诸葛均被刘禅忽悠,他就知道刘禅的不简单。

现在轮到谯周了,也不知道他顶不顶得住。

谯周只是简单地说了通商之事,但诸葛亮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无边的火焰。

纵使千万人阻止他,他也要毅然前行。

谯周询问这么多人,只是希望自己心安,其实内心已经有了决断。

这是诸葛亮判断出来的。

“你还对他说了什么?如实道来。”诸葛亮正色道。

“哦,还有儒家传道,立言,成圣之类的胡话。”刘禅无辜道。

“你也知道是胡话?你还敢说?”诸葛亮隐隐动怒了。

谯周啊。

真是好苗子。

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现在他陷入了一种迷茫中,诸葛亮犹豫要不要帮他一回。

“禅从不骗人!只要他成功,这些荣誉都会属于他。大汉能出一个张骞,为何不能再出一个谯周?”刘禅反问道。

“呵呵。”

“谯周怎能与张公相提并论?”

诸葛亮语气深沉,正要教训刘禅,没想到被刘禅抢先道:

“先生,您怎能狗眼看人低?”

诸葛亮眼睛睁圆,似有怒气喷薄。

“有志者,事竟成。父亲还嚷嚷着匡扶汉室呢,您竟不允许谯周立言成圣,这是何道理?”

诸葛亮:“……”

好胆魄!

他这个学生了不得,也不知道陛下听了作何感想。

是啊。

匡扶汉室很难,由南向北征讨更难。

汉室在蜀中延续了,可如何蔓延出去,始终困扰着诸葛亮。

“更何况,谯周真要成了,与贵霜帝国建立了联系。完全可以请贵霜从西域出兵,攻打凉州,助我军北伐!”刘禅沉声道。

诸葛亮浑身一震,被刘禅的想法震撼到了。

似乎。

真的可行!

有一点点的机会?

实际情况,只有刘禅清楚,贵霜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不可能出兵。

但既然是忽悠嘛,把诸葛亮也算上,也就多几句口舌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