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台城遗梦 > 第四十四章 钱税之争

台城遗梦 第四十四章 钱税之争

作者:白袍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16:52:35 来源:笔趣阁

沈侍郎道:

“就算该收银两真的有好处那到底该怎么收?要想确定准确的田赋就要丈量天下土地,核实人口,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岂是轻易可以做的?”

郭侍郎答道:

“朝廷如今使用的户口田亩数字还是高祖皇帝立朝的时候丈量天下得来的,至今已经过了两百多年,这其中人口增加多少,土地新开垦了多少,荒废了多少统统不知道,正好借此时机重新丈量天下,好事一件又何谈劳民伤财呢?”

沈侍郎说道:

“要想丈量土地就要增派衙役,这就是一笔开销;各家各户保不准就有投机倒把的人想要瞒报户口土地好少缴税,这么一丈量万一有人逃跑,就变成流民,而以我多年的经验,这个数字只会多不会少,到时候朝廷该怎么处理?”

这时刘瞻咳嗽了一声,说道:

“沈侍郎所言有理,这些东西章首辅都已经想过了,丈量所需的人手如有不足将会调用各地镇军帮助处理,这笔费用就算在每年的军饷里了,不会增加多少。至于瞒报逃亡等等事件,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等到税制改完,百姓们体会到新税法的好处时自然就会回来种田了,沈大人不必担心。”

沈侍郎见刘瞻发话,侧眼瞄了刘瞻一眼,笑道:

“刘尚书说的好,这话章首辅倒是也跟我说过,这其中的细节如何只有等到作了之后才能知道,现在提起来都还太早。只是有一点下官不明,为何在新税法中江东江北的税率是全国最高?江东一亩地要交的税银是西北一些县每亩税银的三倍还多?江东乃是天子京畿,税赋如此之重又如何体现皇上爱民之心呢?诸位大人加收这么重的赋税是想要把江东的血抽干吗?”

郭侍郎笑道:

“沈大人出身江东,又是有名的大地主,庄园遍布大江南北,当然心疼了。沈大人只看到江东税负重,可是有没有想过江东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每亩水稻一季可收稻谷六百斤,而且江东土地都是二季水稻或是稻麦混种,一年收成每亩能到一千斤以上,除此之外江东还广泛养蚕抽丝,每家每户的女红手艺也是一大笔收入;而北方旱田种植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大部分田地一年只能收一季,还没有养蚕抽丝的习惯。这么一比较如果税率一致才是奇怪,产量少的地方和产量多的地方收的税居然一样,那岂不是在拿全国最穷的地方的税收补贴全国最富的地方了?”

沈大人笑道:

“郭大人不愧是北方出身,对我大正北方风土人情了解的就是透彻,收税居然能把穷人的钱收出来补给富人,真是好想法。”

郭大人说道:

“沈大人,如果江东西北税率一致,每亩都收五十斤,那对西北每户人家来说一年六分之一都要拿来上税,而江东人家每户收的只是九牛一毛,这样收下来穷的地方越来越穷,富的地方越来越富,到时候西北人都变成了流民四处逃窜,江东还能独享太平么?圣人有云: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刚才沈大人也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么收税正是为了补平天下。”

刘瞻也说道:

“首辅大人本身就是江东出身,祖业田宅全在这里,他亲自订的税率难道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君子求诸己而后求诸人,章首辅表率如此,沈大人为何不能舍小我成就天下呢?”

沈侍郎摇了摇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堂上坐着的德王已经耐着性子听了半天,旁边王三和李四一边给德王捶腿揉肩一边给送水果讲笑话,不过看来德王还是嫌麻烦,

好不容易等到刘瞻说完,德王终于可以说话了,

于是德王斜倚着太师椅,两脚蹬在桌上,接过王三递的葡萄,一边吃一边说:

“你们说的这些什么税啊,田啊,户口啊,太烦人了。刘瞻,哦不,刘尚书,我是皇上派过来管事的,你就告诉我现在这件事我该怎么管就行了,不用说这么多。”

刘瞻听着德王这么说,眉头微皱,不过并没有什么不愉快,只是若有所思。刘瞻想了想,眼珠在眼眶里转了一圈,而后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简单多了,其实没什么麻烦的,皇上命王爷主管我户部、刑部、礼部三部的事宜说白了就是听皇上拍板嘛。税赋改革这么琐碎繁杂的事情细节自然是由下官与同僚商定就可以,王爷您只需在最终的奏章上签个字或者盖个章就可以了。”

德王换了个姿势,横着躺在椅子上,头枕着一边扶手,脚搭着另一边扶手,翘着二郎腿说:

“也就是说我盖个戳就等于同意了?”

刘瞻点点头,近乎谄媚的笑道:

“是的王爷,您盖个戳就行了。”

突然德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拿起醒堂亩就是一拍,这一下真是出乎在座各位的意料,打破了刚才温文尔雅却有些死气沉沉的氛围,心神恍惚的兰子义和刚才说话的刘瞻都被这一下吓得生出一个激灵。

德王拍完醒堂亩,扶着桌子指着刘瞻骂道:

“好你个臭读书的,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够聪明?觉得我是头猪?什么叫‘琐碎的事情你和同僚商量就可以’?嗯?你告诉我?什么叫我拍板就可以了?嗯?说,给我说清楚,说!”

德王在桌后唾沫四溅,指着刘瞻厉声质问,

刘瞻看着德王这么跳脚骂街一时根本招架不住,嘴里吱吱呜呜的说:

“这,这,德王请听下官说明。”

德王可没有心思给刘瞻说明的机会,只是继续在那骂街:

“你们这群臭读书的,正像是隆公公所说,满嘴仁义道德,圣贤教化,心理想的都是怎么架空皇上好自己上位,我刚来户部你就告诉我只盖戳就行,怎么着我是那些下三滥的刀笔小吏?就是来这给你盖戳的?”

德王骂的虽然凶,但在兰子义听来最重要的莫过隆公公骂官员的那句话了,兰子义心想这种话隆公公都跟德王说,明显两人关系不一般,而且听德王说话那口气隆公公与德王说这些话的场合还应该不是正式场合,看来在德王年少时司礼监,尤其是隆公公给德王的影响非常巨大呀。

想到隆公公兰子义又想到昨天此时在刑部大堂被一众官员堵住的场面,当时隆公公应该是在替自己说话,只是最后还是抛弃了自己想要保护德王,兰子义也明白,自己对于隆公公而言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德王才是重要的,为了德王兰子义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只是德王自身的素质恐怕没有那么过硬,刚才一句话就把隆公公给出卖了。

本来在见过章中堂后,兰子义是决定为德王尽忠的,刚才德王说漏嘴时兰子义就像要出言制止,但是经过昨天那件事还有刚才刚到大堂德王无故呵斥的事情后,兰子义确实是心灰意冷,不想搭理德王,虽然还是想要尽自己职责为德王出谋划策,但这一会真是没有那个心情了。

听到德王说的话后,刘瞻脸上表情复杂,旁人一时间看不出刘瞻心理想的是什么,旁边沈侍郎也跟着刘瞻皱眉,反倒是郭侍郎看上去心情轻松,面带微笑等着事情发展。

刘瞻回答道:

“王爷,主政者当如北斗,居其位而众星拱之,您当政户部想抓小事当然也可以,但王爷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果浪费在细枝末节上又如何能替皇上拍板决定呢?更何况王爷刚才也说户部事情繁琐,您也懒得听,下官也是替皇上着想,简化您的工作而已。至于隆公公所说,下官还请德王多读圣贤教化,亲贤臣,远小人。自古宦官干政,未有不祸乱朝纲者,隆公公虽然贵为司礼监秉笔,但这么说话也未免太快漏出狐狸尾巴了,要说我们这群圣人门生都是想要架空皇上,那他个内廷统领这么排挤我们这群书生岂不是想要挟天子以令天下了?德王可不要偏听一人所言啊。”

德王听到刘瞻说隆公公坏话,竟然恼羞成怒,指着刘瞻说:

“你,你,你竟敢说隆公公是个宦官,还说他漏出狐狸尾巴,你真是大胆!”

刘瞻听着有些莫名其妙,说道:

“隆公公虽然是内廷统领,但终究是个宦官,如果德王所言属实,他那样说话已经犯了大忌,居然敢挑拨皇上与大臣的关系,此等重罪不参他几道奏折都说不过去,王爷你有为何要替隆公公说话?”

德王道:

“刘瞻!你少在这里危言耸听跟我讲大道理。皇上让我来管吏部的,你却让我只管盖章,你就是想要架空我让我当摆设!现在我就被你玩弄在鼓掌之间将来我当了皇上岂不是整天要被你们这些大臣骗?我告诉你,这个什么税制改革我第一个否决,就是不通过。我是德王,我说了算,我不想批就不给你批!”

新人首次发书,各位看官如果觉得好记得收藏、打赏、推荐给自己的好友阅读。如有兴趣可以加入我组建的读者交流群,群号299820403,谢谢大家!

昨天工作劳累,只更新了一半就睡着了,实在抱歉,以后我会多多努力,争取不在拖更,还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诸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