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扼元 > 第九百一十二章 贫富(下)

扼元 第九百一十二章 贫富(下)

作者:蟹的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4 12:14:53 来源:笔趣阁

战线上刀枪齐举,血肉横飞。惨叫、嘶吼、兵器撞击、马蹄踏地,种种声音汇合一起,随风传过二阵,中军,隐隐约约落入郭宁一行的耳中。

从前方回来禀报战况的骑士络绎不绝,后方高悬空中的热气球上,也时有旗帜翻飞示意。跟随在郭宁身边的参谋们,都是精通算学也擅长画图的好手,他们不断地把信息汇总,记录成文字,画作当前的态势图。

郭宁时不时取来图档看看,但并不发出命令。

陈冉陪同在郭宁身边,侧耳听了半晌前头厮杀,啧啧两声:“萧摩勒练的兵,很是扎实,蒙古人根本顶不住。仇帅说要亲自指挥,我看他没什么需要操心的地方。”

不止厮杀本身,周军拥有大量哨骑,并得千里镜、热气球的加持,蒙古军各方各面的调动,全都如在掌中。就算他们拿出撒土拖木,冲天扬尘的手段,也是一样。己方总能及时调度,展开应对;几乎所有应对,又在负责前敌的仇会洛手里及时完成了。

仇会洛既然无需操心,就没有需要麻烦皇帝的地方。

皇帝陛下连军令都不下,更没有亲自冲锋陷阵的理由。

听了陈冉这话,好些侍从们彼此打着眼色,有人明显地松了口气,又小心地瞥一眼郭宁,唯恐皇帝误会自家松懈。

郭宁平静地观察着战局,感觉空气中尘土味越来越重,眼睛里好像进了砂子,于是让人取来湿巾擦了擦脸。边上的侍从们有人乘机喝水,有人俯身给战马吃一点豆饼。

侍从在郭宁身边的骑士数量不多,统共不到百人,但大家都挺自在。

何况随着战斗的进行,优势分明在我,将士们起初那点紧张情绪大都消散。

郭宁过去的日子,一大半都是在杀戮和战斗中渡过的,所以他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将士们对蒙古人的看法,这几年里不断在变化,此番郭宁骤然的行动,更推进了这种变化。

在将士们眼里,蒙古这个大敌、强敌,越来越让大家满意。也就是说,这个敌人大而强,但己方的武力尽可打得过,他们又格外得到朝野的关注,特别适合武人赚取军功。

早些年金军的衰败,和蒙古人的崛起几乎同步。处在不断衰败环境中的人,短短数年经历了从俯视到仰视强敌的巨大变化,心理上受到的挫败和打击难以言喻。

尤其是军队里少数尚有勇气的将士们,很多时候,他们痛斥朝廷里出了女干贼,痛斥女真人一个个都不顶用,导致军队糜烂;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能接受自身的颓败,不理解何以曾经对草原百试百灵的套路就此失败,于是反推形势,就得出蒙古人骑射无敌的结论,把蒙古人想象得越来越可怕。以至于就算是勇士,也越来越不敢与蒙古人正面厮杀。

其实,等到大家都打熟了仗,仔细去想,蒙古军那套确实厉害,但也就那么回事儿。他们的长处有其必然的道理在,绝非不可想象,且能清晰把握。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时觉得蒙古人特别可怕的一手,无非数万骑散布千百里方圆,忽遇风尘之警,则迅速集结,立即投入作战的本领。待到仔细分剖,便知蒙古人也是不得不尔。

蒙古人没有辎重和后勤,两万人出击就得十万匹马跟着,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在草原倒还罢了,中原没有牧草,只能吃粮食,若打不开城池府库,寻常粮田哪里够马匹吃的?今天吃完了,明天吃什么?何况马匹还需要巨大的活动空间,大小牧群不能混杂。那不是养猪,圈着就行,稍有疏忽,马匹是会死的!

既如此,不散开就食还能如何?

至于敌分立分、敌合立合,那是军队分散之后根据敌情变化,被动应付的结果,非是最初的目的。

再说蒙古军集中

以后,那种反复诱敌、包抄、虚张声势、疲弊敌人的本领,来由也很简单。

蒙古军要远距离分散就食,迅速集中作战,动辄上百里甚至更远距离的奔驰,马匹是会累的。当年拖雷率部长驱六百里,猛攻海仓镇,结果如何?不止损兵折将,连自己都成了俘虏。

所以,疲惫的战马不能,也不该全速冲锋陷阵,大军必须等待马力恢复。

在此局面下,诱敌和包抄,既是破敌之策,也是争取时间,使主力得以休整的必然选择,这时候如果能精准地发现蒙古人的“奥鲁”也就是老营所在,直接对之发动全力冲击……

那手忙脚乱的,就只能是蒙古军一方了。

很多东西摆开了说透了,都是如此。蒙古人前后深入中原数次,固然杀得数百万人胆寒,但也等于把他们的一切暴露在了数百万的眼睛注视之下。

随着大周肇建,军校体系越来越成熟。里数以千计的讲师和学员将各种战例反复提炼,摒弃神秘色彩和畏惧心理,去分析和研究以后,大周的将士们眼中,早就没有无敌的战术,也不存在什么天生的战斗民族和征服者。

蒙古军本身的战法尚且如此,他们照猫画虎,用一批林中人摆开金军步卒的阵势与大周禁军厮杀,就更不堪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冉替郭宁收去毛巾,忍不住笑道:“同样都是步卒,咱们投入了多少人财物力练兵?蒙古人能投些什么?这不是以彼之至短,击我军之至长么?”

郭宁微笑:“编练军队要钱,蒙古人的那颜们却不愿意出钱。别勒古台太穷了,他的选择,其实和当年北疆界壕情形很像。”

陈冉下意识地想要赞同,却若有所思,怔住了。

当年大金为与蒙古对抗,从太宗天会年间,就不断营建界壕长城,扩充沿线驻军。依靠中原的富庶持续投入,界壕规模宏大,包括岭北、岭南两道长城,覆盖三个招讨司,三十八个军州的辖区,下设四百多座大小屯堡,相关的驻军、屯民总数以百万计。

但界壕存在百年以来,围绕界壕本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从带兵的将帅、到地方的胥吏、到游走权门的商贾、到朝堂的***贵胄,全都牵扯在内,不知道多少人依附在这道界壕上吸血吃肉。

朝廷为了维持这条界壕和附属的军队,每年里倾尽家底,把金山银海投入进去。但朝廷根本动不了这个利益集团,真正落到边疆将士手里的好处,便寥寥无几。

尤其可笑的是,仅仅这些余下的部分,还要被女真人军官们层层瓜分,偏偏女真人又打不了仗。到最后,底层士卒无以自存,战斗力直线下降。而朝廷在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情况下,要维持对草原的均势,只能不断扩大军队的规模,用卑贱而廉价的中原签军填充界壕沿线。

从中原强迫签来的军人济得甚事,后来大家都看在眼里。

原来蒙古人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蒙古人自家打不了仗了?”陈冉问着,眼神忍不住往战场东西两侧乱飞。

那些草原东部的五投下部落,还有那些被蒙古人征服的西域骑兵,如果都是废物,那我们何必客气?

郭宁摇了摇头:“蒙古人还是能打仗的,他们自幼就是骑手和猎手,我们比不了。可是,从前的蒙古人,贵族和普通人都过着苦日子,就算是名声显赫的那颜,手里不过多一座牢靠的帐篷,多几头羊,面对黑灾白灾的时候,活命的几率高些……”

陈冉恍然明白:“蒙古军抢掠中原以后,局面就变了。蒙古那颜们的富庶程度,已超过普通蒙古人千倍万倍,他们接触过了富贵带来的享受,一旦接触,就绝不会放弃。而他们

的富贵原本来自于劫掠,现在来自于贸易,归根到底,源于对普通蒙古人的掌控。所以,他们和我们是否敌对,尚在未定之天,但谁想从他们的嘴里分走财富和人丁,他们绝不同意。”

郭宁颔首:“别勒古台拿这些那颜没有办法。他想要有所作为,就非得敞开自家的口袋,去填一个无底洞。可是,哪怕黄金家族千户那颜的富贵,与这个无底洞相比,也微不足道。他想要节省一些,就只能抛开有骑射经验还自备战马的蒙古人,转向更贫穷,更易于驱使的林中人。”

说到这里,郭宁忍不住笑着摇头:“这在别勒古台看来,或许还是一条妙计呢。”

“呃,陛下,妙在何处?”

“蒙古人扫荡大金,靠的是他们野蛮而悍不畏死。所以,拿着些少财力,组织起同样野蛮而悍不畏死的军队,难道不妙?用林中人的血,换中原汉儿的血,怎么看,都是蒙古人赚了吧?”

“但他没想到,靠野蛮克敌制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陈冉感慨道:“这几年来,我大周的将士们有家有业,便有荣誉感,知道为何而战;读书明理,便知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再轻易畏惧;有坚甲利刃,便能从容展开战场上的协调和配合,无须徒仗匹夫之勇!这些东西,还有其它更多的,蒙古人根本学不来!”

郭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河北塘泺里受伤濒死,做了一场大梦以后,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光靠着军事,难成大业。

随着地位的不断抬升,他的眼光与见识也愈发广阔。即位称帝以后,他行动和思考的重心,越来越多的转移到政治和经济。这条赫赫有名的恶虎,早就不止是沙场悍将了。

便如眼下这场仗,说源于郭宁一时间的斗志高亢,不能算错。

但郭宁亲自来到草原的目的,却不是为了亲自打仗。他是想亲眼看看,这几年大周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诸多举措,能不能有助于军事;大周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投入,是否已经渗透到草原,进而保障在军事上的进取。

在两军决胜负之前,大周已经做了长时间政治和经济的铺垫。至于军事上的胜利,当己方用富裕打贫穷,用有恒产恒心的、训练有素的战士对野蛮人群的时候,就已经水到渠成了。

忽有传讯骑士奔来,陈冉接过文书,在旁禀报:“陛下,别勒古台的本队动了。”

“呆仗打不动,他们又想打聪明仗了。”郭宁笑道:“不妨猜猜,他们有多聪明?”

“只怕,聪明反被聪明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