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 第二十四章 鸾吟凤唱 (1)

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第二十四章 鸾吟凤唱 (1)

作者:北侠伊凡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2 02:47:53 来源:笔趣阁

出得宴会厅,伊凡见到早已在外等候的花瑶,当先向花瑶作揖礼“谢过花小娘子的引见,若无您穿针引线实难成事啊!”

花瑶曲膝还礼道:“伊公子言重了,奴家略尽绵力罢了。不知瑛姐可愿借钱银给公子以作周转之用?”

“花当家已答允付给荣宝斋一千两银,占‘蔷薇’一成份额乃作入伙用。往后‘蔷薇’在两浙路,只能由楼外楼独家销售。”伊凡向花瑶一揖到地,诚恳道:“不管怎么样,总算暂解了燃眉之急。花小娘子先后救我于危难,大恩不言谢!”

花瑶自幼父母双亡,爷爷在过世前将自己和姐姐两人送走。每日绝大的时间练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舞。而姐姐为顾生计,终日忙碌,蓉珊虽一直随同服侍在身旁,毕竟碍于主仆无法交心。花瑶从小到大并无朋友,直至那日从运河中将落水的伊凡救起。当日伊凡全身上下遍体鳞伤,花瑶每日为其端茶喂药,弹奏宁神静心的乐曲才令其渐渐痊愈康复。

在船上的那些日子,伊凡常常倚在船舷边不苟言笑,他眼中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惆怅、忧虑。遇江匪时,便是瘦弱不堪的伊凡将花瑶护在身后,与其儒生的形象截然不同,那是何等的英勇啊!

在不经意间,伊凡已走进花瑶心中。当伊凡在恭州乌江码头告辞分别时,花瑶原以为茫茫人海之中,此生已无再见的的机会。她因此感觉到好像是失落了什么似的,为此闷闷不乐多日。谁知在今年八月十八到六和塔观钱塘潮时凑巧又再遇上了。

花瑶得知伊凡倾尽家财为义父修庙造冢而囊中羞涩。她无视蓉珊的劝阻拿出自己辛苦积下的存银,极其大方地帮助伊凡。

伊凡让花瑶担任“蔷薇”在明面上的当家,并承诺给一成份额。最初花瑶只是觉得,这仅是一句玩笑话。当她得知适才瑛姐以一千两银仅占得“蔷薇”一成份额,才知“蔷薇”并非等闲。一时间,伊花二人均静默不语。

“伊公子说的是我家二小姐对您有大恩,您无以为报。不若以身相许,入赘成为花家的二姑爷。自此您的就是二小姐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跟在花瑶身后的蓉珊突然开口,打破略显尴尬的气氛。

花瑶闻言,脸色立马转为青白,又渐渐转为绯红。她刻意回避着伊凡的目光,声调忽地飙高:“大胆奴婢,竟敢拿二小姐开玩笑?看来二小姐要对你执行家法啦!”说着花瑶转过身,伸手到蓉珊腰间挠痒。

蓉珊见色不对,边逃跑躲避,边高呼着:“二小姐,二小姐,奴婢再也不敢啦!”

主仆二人嘻嘻哈哈地渐渐跑远,眨眼已顺着楼梯下楼去了。

伊凡对蓉珊的玩笑丝毫没放进心里。小时在学校里,这种玩笑每天都上演过,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他走出楼外楼,见天色尚早向着西边武庙方向走去。

一年多前他莫名来到此处,被漠蛮掳走至今,不觉已过了数百个日日夜夜。每当夜深人静时,伊凡都会想起生命中帮助过自己的人:鸣人堂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张杰升、李冰,“一碗香”牛肉面的万湘万大伯,自己的老爹云涛等人。

楼外楼离武庙不过两里路,伊凡心情却很忐忑,走得异常缓慢。昔日读唐诗三百首,其中有一首李频所作《渡汉江》。年少时不能领会诗中含意,今日终于能切身体悟了。

离鸣人堂越近,伊凡心里越是胆怯。人生七十古来稀,张、李二老岁数已经很大了;他不敢向路人打听,怕是听到些什么坏消息。

走了约一盏茶时间,伊凡已站在鸣人堂大门侧的数人方可合抱的槐树下。当日张杰升用毒龙鞭“写就”的“一碗香”等字仍然苍劲地印在树干上;万大伯的面摊却是不见所踪。

伊凡三步并做二步跑至鸣人堂前,用力拍门“爷爷,小凡回来啦!”拍得数下,手掌上已是沾满灰尘。

“莫非他们已经?”伊凡念头稍动,不觉心疼得像刀绞,鼻尖一酸,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眼眶。

“这位小哥可是来寻李、张二老的?”伊凡听闻身后传来不远处传来一个女声,连忙用衣袖擦拭干泪痕。转过身一看,只见在离槐树不远处摆有一个包子摊,一名肥胖的中年妇人正在灶前忙碌着。

伊凡伸出右手食指指着自己向中年妇女发问“您叫我?”

“哎哟,原来是小哥您啊。”中年妇人一看见伊凡,赶忙将手在腰间系着的围布上抹净;走上前挽着伊凡将其拖到摊位前坐下,热情道:“您终于回来了啊?”

伊凡被中年妇人亲昵的举动弄糊涂了,他疑惑地问:“这位大……大姐,您认识我?”

“嗨,小哥您可是贵人多忘事呐。大姐便是这包子摊的,大家伙们都叫大姐为胖嫂。”说着,胖嫂左手端着一笼小笼包,右手捧着一碟醋放在桌上,继续说道:“在杭州城里,大姐家的包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连陛下微服出宫亦对这小笼包赞不绝口啦。”

伊凡见胖嫂如此热情,不好败她兴趣;在竹筒中抽出筷子,夹起一个小笼包,放在碗中。“大姐,您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您……您认识我?”

胖嫂招呼着伊凡将小笼包塞入口内,才继续说道:“大姐记性可好着呢。本来就没几个人去老万那牛肉面摊子吃面的。去年夏至您和鸣人堂李、张二老在那吃了一顿牛肉面。

张老用他的神鞭绝技在这树上题了字,加之孩童们传唱一首歌谣。老万那的面摊子前的座位可是没有空着呐。小哥您干啃包子,觉得口渴嘛?大姐这有刚榨好的黄豆浆子,大伙们都说喝了能滋补肝肾、润肠通便。要不要来一碗?”

伊凡苦笑一下,颌首同意。

“小哥您是喝原汁呢,还是咸甜?”未待回话,她已经抓起一摄霜糖撒进碗内,再往碗里倒入豆浆端至伊凡面前。“大姐看您今天的心情好像不大好。大姐替您拿主意了,喝点甜的吧。这甜豆浆下肚,心情会变好的。”

伊凡向胖嫂道声谢,接过盛满豆浆的海碗。略带温热的豆浆入口,豆香浓郁、略有甜味,胃里暖暖的感觉顷刻间将心中的不安驱去七七八八。伊凡深呼吸一下,鼓起勇气向胖嫂发问:“请问大姐,您可知李、张两位爷爷,还有做牛肉面的万大伯去哪了?”

“去年夏至日,小哥您在武庙前被贼人掳走。李张二老和老万可都急坏了。他们仨为了探访您的消息,四处奔走。已经许久没见着了。”

伊凡听得胖嫂这番话,心头大石终于放下。他从腰囊摸出一块约半两重的碎银递予胖嫂“大姐,若见得他们三位,能否麻烦您给传句话,说小凡回来了,现住在城西荣宝斋李宅内。”

胖嫂一把接过银子,在手上掂量下。顿时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嘴巴咧开;浑圆的脸蛋上露出两个可爱的笑窝,象是脸上开了花一般。

这半两银子都不知道得卖上多少笼包子才能赚得,都快够胖嫂大半个月的盈利了。她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小哥您放心,大姐晓得老万家便住在城北,一会收了摊立马给小哥去传话……”

伊凡见胖嫂应得爽快亦无心久留,说得几句感谢的话语便起身告辞。

见伊凡走远,胖嫂从桌面的竹蒸笼中掐起剩余的小笼包蘸上醋送进口中,边嚼边说:“多好的小笼包啊,这小哥可真不识货啊。”

正当胖嫂自吹自夸之时,她身后突然有一男子声音响起:“适才那位公子跟你说了什么?”

胖嫂转过身来,见是一位身着紫色锦袍,腰缠两把倭刀的英俊小伙,咂巴着赞道:“哟,这位侍卫大人是从哪来的啊。俊得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似的。要尝尝大姐家做的包子和豆浆吗?不是大姐自卖自夸啊,在这偌大的杭州城里,大姐家的包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小笼包是跟足汴州古方秘制,就算是当今陛下微服出宫尝上也会赞不绝口啦。”

紫袍侍卫脸色冷漠得有如冰霜,一字一顿地说道:“没空和你叨叨。那位公子跟你说了什么?”

“大姐虽然没有读过书,不识几个字,但还是知道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便要忠于别人的委托!老话说‘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胖嫂说着突觉紫袍侍卫腰间映出一丝闪光,脑内浮现出说书先生所讲歹人为掩埋罪证、杀人灭口的一幕。

“刚才那位公子是要找鸣人堂的两位老大人吗?”

胖嫂目光下移,瞥见紫袍侍卫的右掌正按在刀柄上。只觉有若一柄冰刀刺入自己的心坎,不由得全身打了个冷战。她慌忙将尚未捂热的银粒双手捧着递至紫袍侍卫“那小哥自称叫小凡,让奴家给鸣人堂李张二老及‘一碗香’牛肉面老万传句话;说他回来了,便住在城西荣宝斋那的李宅内。”

紫袍侍卫心道:“师父和李大侠在这一年多,费了那么大的劲都没寻到什么音讯,没想到这回让我无意寻着了。”想到此处,乐得伸出右手往腰间刀鞘一拍。

胖嫂被紫袍侍卫这一无心之举吓得够呛,她跪在地上全身发抖乞求着:“奴家不是……不是跟那位小哥的一并犯事的呐!侍卫大人饶命啊,奴家还没成婚,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不要杀奴家啊!”

正当胖嫂心慌意乱之时,听得一句“本官帮你向张、李两位老大人传话。”胖嫂战战栗栗地抬头偷望,只见紫袍侍卫已背过身向西走去,一块闪耀着奶白色的颗粒抛至她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