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臣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

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04 17:21:48 来源:笔趣阁

张希孟病了,他随着朱元璋南下岭南,似乎就惹了暑气,本来以为自己年轻,没什么事情,布置了留守人员之后,张希孟就随着朱元璋原路返回,并且在途中还乐颠颠定下了成全刘福通的妙策。

只是到达湖口之后,张希孟就头晕目眩,几乎支撑不住,全军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张相染病,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老朱都急坏了,下面旳人也都惶惶不安,立刻搜罗名医,给张希孟诊脉查看。

经过十几个名医会诊,张希孟的问题不大,只是先天弱,过去还不觉得,这一次长途跋涉,又沾染了岭南的暑气,这才发病。

朱元璋这也才想起来,当初捡到了张希孟的时候,他也是死里逃生,或许那时候就有病根儿,年纪轻,还看不出来罢了。

一念及此,朱元璋可急坏了,张希孟论公论私,都不是任何人能取代的,老朱甚至后悔南下,早知道就不去什么崖山了,自己威风了,可是苦了张先生。

倒是张希孟并不觉得什么……他的确身体有点问题,其实也未必就是曾经的病根儿,主要还是为了鼓捣这套“民本”体系,他又是参考各种古籍,又是挖空心思,彻夜写作。

毫不夸张讲,这些文章,每个字都汇聚了他的心血。

听说有人为了写文章,为了著书,耗干了所有精气神,书写完了,人也就垮了,过去张希孟还不信,可是这一次他深有体会。

这不是简单照搬,随便改头换面就行的。

一套主张,要想说服绝大多数人,必须有高远的立意,还要有相对完备的说理,既要兼顾传统,又要推陈出新,既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又有落实的可能。

说句实话,鼓捣这玩意,可比打仗劳心劳力太多了。

经过这几年的煎熬,张希孟都觉得自己提前衰老了,心累!

早知道这么难,走别的路不好吗?

非要给自己找麻烦。

“主公,我现在的情况还好,应天空虚,主公不可耽搁时间,必须立刻返回……我打算在江州修养一段时间,就,就住在星子县,让朱英陪我就行。等我恢复了一些,再返回应天。”

朱元璋皱着眉,盯着张希孟,“先生,别的话就不说了,在咱的心里,可没把你当成外人,你有什么事情,可不许瞒着咱!”

张希孟笑呵呵道:“主公,真不用多想,我就是单纯有些疲乏。好在整体的架构都完成了,这套民本体系足可以用来治国了。该怎么落实,也是主公的事情。”

“是咱们的事情!”朱元璋气冲冲道:“你可不许说撂挑子的话!”

张希孟只能笑道:“没有,绝对没有那个意思,容臣休息两三个月就好,到时候必定能恢复如初。”

老朱深吸口气,“先生这几年也的确辛苦了,你休息几个月,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咱可告诉你,必须要好好恢复身体,接下来咱要登基称帝,身边没有先生在,咱不安心!”

张希孟点头,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朱又叮嘱了一阵子,并且留下朱英、叶琛、高启,还有拱卫司,翰林院的人,照顾张希孟。

同时又安排几位名医,在身边服侍,并且每隔一天,都要给他写寄递,送去应天,确保先生身体安然无恙。

做了充分安排之后,朱元璋才率领着文武顺流而下,返回应天。

至于张希孟,他在江州休息了几天,觉得稍微好一点,就让朱英陪着他,去了白鹿洞书院,准确说是济民学堂。

不过由于新的济民学堂规模更大,原来的地方不够用,就搬到了下面宽敞平坦的所在,重新建立学堂。

山腰的白鹿洞书院被改造成了一个藏书馆。

宁静,安然,每天沐浴朝霞,呼吸新鲜空气,放下诸般俗务,涤荡心灵……还真别说,张希孟恢复很快,没有几天的功夫,他的气色就好了许多,而且每天早上,还能做做五禽戏,打打拳脚,或者上山下山,来回往返。

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精神头。

“哎呦!谢天谢地!”

朱英简直要念阿弥陀佛了。

“大哥,你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还以为你……”朱英嘟囔着,说不下去,但是神情之中的关切,却不是假的。

张希孟病倒,比朱元璋还慌的,也就是他了。

倘若张希孟真出什么事,这小子都能没半条命。

“这里只有咱们俩,其实我不妨告诉你实话,我这病有一半真的,也有一半假的。”

“假的?”

朱英怔了怔,迟疑道:“大哥,你怕被猜忌?”

“不是。”

张希孟果断摇头,“主公自然不会猜忌我,但是身为臣子,要懂得规矩……有些风头必须交给君王,而且接下来主公就要为登基之后,大赏群臣,布置百官做准备了。其实早在去岭南之前,主公就让我拟定一份有功之臣的名单。”

“什么?大哥,你,你怎么写的?”朱英心砰砰乱跳,他太想知道张希孟是怎么安排了。

“我没写,我写了一份职官表给主公。”

“职官表?我不懂!”

张希孟一笑,“有什么不懂的,我把未来的官制划定了框架,每个人该放在哪里,其实主公心里都清楚了,你说我这时候一起回应天,你让我掺和什么劲儿?”

朱英深深吸口气,“大哥,你的意思是说,你把棋盘画好了,干爹怎么落子,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你也太厉害了吧!”

“你给我闭嘴!”张希孟又觉得太阳穴突突的,这兔崽子,就是能气人!

“主公是君王,九五至尊,口含天宪。我写的只是参考,主公当然可以掀翻棋盘,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推翻一部分,就算主公一点不改,这也是主公做的决定,不是我帮着主公做决定。”

朱英眨巴了半天眼睛,憋了半晌,这才道:“反正你身体没事就好,其实莪觉得大哥你不用活得那么累,也别想那么多,做点喜欢的事情,能每天笑呵呵的就好。”

这回轮到张希孟沉吟了,仔细想想,或许小家伙说得还真没错。

自己的确是太过小心了。

“行了,你现在放心了,在这边休息些日子,你也给我好好读读书,修身养性,等过些时候,再回应天。这种清闲的日子可不多,好好珍惜。”

张希孟说到做到,他还给自己置办了一根鱼竿,每天都去钓鱼,有时候钓到一窝野鸭蛋,有时候钓到一把山野菜,如果赶上朱英带着弓过来,还能钓到野鸡兔子什么的,反正收获颇丰,没有空手而归过。

愉快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差不多半个月,张希孟彻底恢复了过来。

都说要干点喜欢的事情,他自然还是关心自己的妙策,刘福通到底接收了多少金陵群贤,韩宋此时此刻,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

见张希孟好奇,朱英一口气给他搬来了不少资料,而这些资料,多数来自蓝玉。

没错,这小子自从被赋予了学习北伐经验的重要使命之后,他就穿梭亳州和应天之间,仗着年轻,职位低,不怎么惹眼,蓝玉当真把韩宋摸得七七八八。

刘福通和朱元璋合作,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粮食供应充足,而且由于拿到了徐州等地,作为进攻山东的基地,韩宋的北伐,比起历史上有声有色多了。

首先说北伐西路军,虽然经历失败,损失不少,包括傅友德等人,都逃到了巴蜀,但是总体而言,韩宋依旧在关中保留了相当力量。

而最值得一提的则是毛贵,此人颇具才干,毫不夸张讲,各路北伐将领,都只是猛将而已,唯独毛贵,他有大局观,知道根据地建设,内政作战,都是一把好手。

山东红巾,也是刘福通麾下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根据蓝玉的描述,毛贵在几乎光复山东全境之后,立刻开始了政权建设,他效仿朱家军,在山东广兴屯田,建立军屯三百六十所,每处屯田相距二十里。

他督造了一批大车,用来贯通每个军屯,输送物资,调拨人员,遇到敌人袭击,还能结车阵御敌,可以有效抑制蒙古铁骑。

除了广兴屯田之外,毛贵还抑制豪强,均分田亩,不论民田,还是军屯,一律氏取二,统一税率,方便百姓得到了山东百姓的拥护。

“大哥,我看这个毛贵,怎么有点干爹的味道啊?”

张希孟一笑,“还真别说,蓝玉就说了,有人私下里呼毛贵为小吴王,不过要说起来,还是有所不同的。”

“怎么说?”

“你看……毛贵在山东,恩威并施,收编了许多地主武装,田丰、于宝、王信等人,纷纷归附。他又用了元廷故人姬宗周等人,虽说他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为。但是身边都是这么一群人环绕着,我怕毛贵的处境不妙啊!”

朱英眼圈转了转,突然道:“大哥,你说要不要派个人,把毛贵暗算了,然后断刘福通一臂啊!”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却是没有骂人,但这小子的思路,也着实让张希孟无语。

“就算派人过去,也要保护毛贵!”

“保护毛贵?他,他可是刘福通的人啊?”朱英不解道。

“但他绰号小吴王啊!”张希孟笑道“只要是志同道合,我们就能走到一起,夺天下,就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我那边还有份手稿,主要是一些政策总结……从你手下选几个靠谱的人送过去,顺便跟毛贵沟通一下,他需要什么支援不?凡是愿意抗元的力量,我们都愿意帮助。”

朱英挠了挠头,帮助毛贵没问题,可问题是他手下真没啥靠谱的人,这不是让咱为难吗?难道还要特别找一个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