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隋朝当县令 > 第九十二章、废长立幼

我在隋朝当县令 第九十二章、废长立幼

作者:大漠鸣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14:44:03 来源:笔趣阁

那个时候,她突然下了决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能死,我要把自己和贺若兰山的儿孩子养大成人,抚养成才”,于是她便寻了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隐世避居,远离尘世,打算独自侍奉父母,抚养幼子。

她打算着有一天,等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她要郑重的告诉儿子,他有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他要把贺若兰山的事迹都告诉他,让儿子也成为他爹一样豪迈的人物。

而如若不是半年前孩子突然生了急病,她迫于无奈出山去买药,遭遇山匪被劫到了悠狼谷去,她本是打算永不露面,终老山林的。

听了她的身世故事,张彪一时间是又悲又喜,心情复杂。悲的是为当年的好兄弟贺若兰山的英年早逝而伤悲,喜得却是水玲珑为他留了一丝血脉,为贺若家延续了香火传承。

--------------------------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这个时候的易阳县已经是秋风萧瑟、寒气逼人了,在独孤不悔从悠狼谷解救完人质回来不久,县衙就收到了朝廷发布的檄文,当朝皇帝杨坚改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独孤不悔紧了紧自己厚实的秋衣领子,拿过老黄历一番看,才突然发现,已经是开皇二十年十二月了,算上路上的时间耽搁,这个时间是该到了,果然历史总是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从来不曾停歇。

对于杨坚废长立幼,废长子杨勇而改立次子杨广,被后世许多人认为是隋朝灭亡的源头,隋文帝杨坚很大的失败是将江山委托给了杨广。可实际上,在杨坚的五个儿子中,老二杨广实际上是最有才干的。

老大杨勇生性随和,心性善良,但生性风流,渐渐为隋文帝杨坚所不喜,又过于仁慈,没有大谋略,身为太子二十年,以储君的身份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国政多年,却没有养成储君应有的政治能力和谋略手段,在与老二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面对杨广的步步紧逼却束手无策,最终将他的自身优势丧一步步的丧失殆尽,太子之位也被废。

老二杨广有勇有谋,善于伪装,他曾经作为行军元帅,统帅全军,率领隋朝军队兴兵伐陈,取得非常辉煌的战果,他又精于心机,多年筹谋,顺利夺得太子之位。

三儿子杨俊是个年少有为的人,早期履历辉煌,锐意进取,但后来却因沉迷女色,生活过于奢侈,被隋文帝革除了一切官职,又遭自己王妃崔氏下毒,导致一病不起,最终病亡。

四儿子杨秀是个脾气暴烈的将军,隋文帝在世时就说,这个人如果当了皇帝以后肯定会对付他的兄弟的。他好大喜功,令文帝不喜。

五子杨谅很得隋文帝喜爱,文帝还让他全权处理自己封地的一切事务,对他十分放心和爱护。隋炀帝继位后,召他回京复命,杨谅害怕隋炀帝害他,就起兵造反了,之后被老将杨素打败,隋炀帝将其幽禁起来,活活饿死了。

杨坚的五个儿子里,最终最有能力的老二杨广夺得帝位,顺利登基,却开始了隋朝灭亡的序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独孤不悔作为一个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历史研究所的如同员工,自然对隋朝的这段历史了如指掌,只不过跟后世的许多人一样,他的心里也存在着疑问,他也很想知道,如果老大杨勇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而是顺利过渡,继承大统,隋朝的国运会比杨广在位时好一些吗?

谁知道呢?或许也未必吧。

但他现在好像也没法假设了,因为太子杨勇已经被废,而随着杨勇的失势,朝中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人都遭到了残酷的清洗。

晋王杨广也顺利入主东宫,一切都是在按照它原来的轨迹在发展,并没有丝毫的改变。

-------------------------

不久张彪前来禀告道,又到了每年死刑囚犯秋季复审的时候,而今年的时间已经快到了。

独孤不悔接过张彪递过来的死刑犯复审名单,逐个查看了一番,又仔细询问了相关情况,却发现这些犯罪之人,罪名多有不实之处。

好些个死刑犯都是受到太子杨勇被废事件的波及,莫名其妙的就被判了死罪,家产妻子儿女全部没官成奴,他们事实上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以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为首的很多大臣,被看做是废太子杨勇的党羽,遭到清洗。其中,元旻、唐令则等七人被认定为时罪魁祸首、核心骨干,都被处斩,妻妾子孙也被没官。

车骑将军阎毗、东郡公崔君绰、游骑尉沈福宝、瀛洲民章仇太翼等四人,被判仗责一百,家属和家产全部没收入宫。

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而最可惜的就是隋朝名将史万岁,他曾带领隋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也被错误的划到了杨勇一党,再加上杨素从中作梗,有一次上朝的时候,正在气头上的杨坚竟然命人在殿堂之上将史万岁当众打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了。

根据史料记载,晚年的隋文帝变得猜忌多疑,听不得逆耳忠言,却喜欢听歌颂赞美之词,很容易听信谗言,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老了就是容易犯糊涂的。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胆敢学魏征直言进谏,十有**是会被满门抄斩的,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长寿,满朝文武能为杨勇被废之事出来说句公道话的人是少之又少。

开皇年间,全国各地将死刑犯名单都要送至京城,由大理寺进行复核,复核之后再做决定,这便是隋文帝政治改革时提出的一项改革措施——死刑复奏制度。

这套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杨坚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隋书刑法志》:“(开皇)元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杨坚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

说白了就是,凡各地方的死刑判决作出后,必须报请大理寺复审批准,待批准下达三日后方可执行。未经奏报批准的或批准后未满三日或超过三日执行的,均处以相应的刑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