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隋朝当县令 > 第五十二章、水玲珑

我在隋朝当县令 第五十二章、水玲珑

作者:大漠鸣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1 14:44:03 来源:笔趣阁

“嗨,你才是刁民,我开店开了十几年,头一次被人说是刁民,你就说赔不赔吧?我这可是正宗的乌鸡土鸡蛋哦,是上好的补品,小孩吃了长身体,脑子聪明,大人吃了补肝明目,益气活血,延年益寿……”店家听了火大,也不甘示弱,争锋相对的回答道。

“我呸,你个老骗子,一个破鸡蛋还要延年益寿,你当我是傻子是吧?我看你就像个鸡蛋……”刘管家听了店家的话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是典型的奸商啊。

就这一来二去争吵的功夫,本就不宽阔的街面上又走过来了运布匹的板车,送水的罐车,好家伙,板车和罐车的人嚷嚷着,“哎,前面那位爷,劳烦你让一让吶,小的要过去送个布匹……”

正说着话,不曾料到马车的屁股后面又来了一辆好运来当铺的押送银票的车子,看前面一辆大车堵着,不禁心生警惕。本意绕道而行,却发现自己要去的铺子就在前面不远处,绕却绕不过去,非要绕路的话,就得多跑里几里地,从接的另一头过来,到那时人困马乏不说,还有可能会被堵的更死。

无奈之下押车的镖师也是大喊一声,“嗨,前面是哪家不开眼的,怎可把如此宽阔的大车赶到这里来,还不速速离开,免得挡住吾的去路。”

好家伙,这一会功夫,这条本就繁华的街道便是给堵了个水泄不通,一时之间吵架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入耳,甚是喧嚣热闹。

然而这大街上热闹的一堆人,你来我往,你打我骂的,却完全忽略了街面上还有一辆马车,而那马车上还有一个伸长了脖子找驿站旗子的贺若兰山。

这贺若兰山一看这幅情景,不禁头大如牛,我去,这样子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驿站,才能打听到水玲珑姑娘的行踪,不禁暗自着急。情急之下正打算跳下马车,步行寻找,却被几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小吏给拦在了车上。

原来当街上堵成一锅粥的时候,早有人禀报了巡街的小吏,这会功夫,几个挥着旗子,口中高喊着“让路~让路~”的小吏就赶了过来。

老远的地方,小吏就看见街道堵上了,已是水泄不通,再一看,哎吆,这谁家的马车,这么大个头还要赶进来,这不是诚心添堵吗?!

等几个小吏好不容易挤进了热闹的人群,早已经被挤得东倒西歪,这个帽子不见了,那个衣服也被扯破了,都是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正在他们气不打一处来,寻找这赶车之人的时候,那马车里“嗖”的钻出一个脑袋来,却正是等待不及打算离去的贺若兰山。

几个小吏心中一喜,总算是找到正主了,二话不说,上去就要请贺若兰山出去喝个茶。

贺若兰山自然是一脸懵逼了,吵吵着道,“你们拉我干什么?我还有要紧事去做,速速放开我……”

那几个小吏却是不管他,有个小吏直接吼道,“你个后生,再叽叽歪歪,小心拿你送官!”说罢不由分说拉着他往前走,另有小吏张罗着将马车退出去,可是,马车早已经被堵的进退无路,哪里是那么容易退的出去的。

好半天,几个小吏才将这马车赶出热闹的街面,却已经是黄昏时分,天色不早,各家店铺有开的晚的,已经开始挂起了照明的灯笼。

而那刘管家吵的不可开交、天昏地暗,回头去不见了马车,更要紧的是少爷也不见了,不禁大吃一惊,心中焦急万分。

得嘞,这为了区区十两银子,吵了半天假,骂了半天街,到头来把少爷给弄丢了,这还了得?!

于是赶紧收敛了刚才吵架时的嚣张跋扈,换了一副亲切和蔼的笑脸,向附近的店铺商家询问他家少爷和马车的下落,最终不知赔了多少笑脸,遭了多少奚落,才好不容易打听到,人是被巡街的小吏给带走了。

这下这刘管家心里总算是有了底,也就赶紧收拾东西,不再为了十两银子继续扯皮了,而是马不停蹄的往城东的扬州市署走。

隋朝时期,中央设有“太府寺”,长官太府卿“掌邦国财货,总京师四市、平准、左右藏、常平八署之官属;举其纲目,修其职务”。又有“太府少卿”为副职,专“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二曰权衡);凡四方之贡赋,百官之俸秩,谨其出纳而为之节制焉。凡祭祀则供其币”。

由于太府寺所掌邦国财货、四方贡赋皆属于国家财政的重头,所以其长官地位高,如所置太府卿一人,少卿二人,责权重大。

但是,对市场交换等事务的具体管理则是由其下属机构“市署”及其属官“市令”“丞”等完成的。

“太府寺”下又设有“都市署”和“平准署”等机构作为都城市场管理的职能部门,其长官皆称为“令”,即市令和平准令;副职日“丞”。前者掌管民间物货交易,后者负责官府物货的交易。

“两京都市署”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市场——长安东、西两市和东都洛阳南、北两市的直接管理机构,长官“令”、“丞”是管理两京市场的实质性人物。

在京都令、丞以下还设有录事、府、史、典事、掌固等吏员,做具体事务。“平准署”作为专管官府市易的机构,唐承隋制“隶太府”,设“令二人,丞四人掌官市易”。“凡百司不任用之物,则以时出货”,凡没官之物亦由它出售。由于平准署所管的物货交易较为单一,故其令、丞的地位不如“市令”:平准令,从七品下;丞,从八品下,其下也有录事、府、史、监事、典事、贾人、掌固等随员。

而在隋朝时期,作为隋唐九州之一的扬州,已经发展成了高度的繁华地带,甚至有种说法是江南之地皆称为扬州。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从而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繁荣;优越的地理位置: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位于水陆枢纽。

隋朝时期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

扬州属于经济型城市,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