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掌舵山河 > 第二章 我行我道

掌舵山河 第二章 我行我道

作者:燃絮问天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01 08:32:09 来源:笔趣阁

昨夜,张小闲与刘玄且饮且谈,不知何时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两人乘着小舟在镜月湖上飘了一夜。早上还是刘玄先醒过来,眼看着二人正在镜月湖中央,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乐事放声大笑起来。

这可就苦了张小闲了,本来他这些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十之七八的夜晚都会梦到与舒默幽会。昨夜喝了酒,起初时候纷纷乱象在脑海中此起彼伏,渐渐睡沉了之后杂念也就消失不见。

直到后半夜张小闲才看到舒默向他伸手以待,他大步向前,但他们之前的距离好像变成了无限远,无论如何也无法触碰到彼此的手。即便如此,张小闲还是竭尽全力地向前奔,他也不知道奔了多久,只记得最后自己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干,喉腔没有一点水分,似乎随时都会燃烧。

他慢下来,直至停下。他本想休息一会儿,却惊喜地发现他和舒默之间的距离正在不可思议的靠近。这是绝望之后的狂喜,这种感觉丝毫不亚于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张小闲张开怀抱,向着舒默抱去。这么多年了,他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变过,他还是想搂着这个女人平淡地度过余生。

突然,一连串声狂笑声响起,一如当年那个老家伙横空而降带走舒默时,看着他无能为力模样而发出得极为讽刺的笑。

张小闲惊起四顾,他的眼力透过镜月湖表面升腾而起的淡雾足以看得很远,即便如此也望不到岸边。

沉默了很久,张小闲才因为某人划船不带桨而破口大骂起来。

对于划船不带桨事件,当事人刘玄发表了重要讲话,道:“其实,我有时候没有办法,也都是用手解决的。”

当中的歧义之多,张小闲都不想去计较,一眼瞥到一直搁放在刘玄身边的长剑,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当即说道:“你有没有……”

也许是中途感觉自己的想法太过于荒谬,张小闲说着顿了一下,声音也小了半截,“用来划船的剑法。”

“嘿嘿嘿。”刘玄轻笑了两声,然后止住,正视着张小闲的眼睛,看得张小闲一张老脸也耐不住别了过去之后,刘玄才说道:“请问天下第一的张大侠,你觉得呢?”

“拿剑给老子试试。”张小闲话才出口,刘玄右手轻轻一挥,也不见任何接触,原本安安静静躺在他身边的长剑“铿锵”一声迅速飞出,被张小闲一手接住。

张小闲右手接剑,扣住剑柄的仅有中指与食指,其余三指都处在将合未合的状态。看着残废的右手,往事种种又各自浮现眼前,记忆犹新。

九年前,他自断三指经脉为的就是把自己和过去隔绝在两个世界。

斩断经脉的那一刀确实斩断了过去,但也直接了导致他失去挚爱之人。张小闲暗叹一声,把旧事都抛之脑后。

张小闲虽然不是天生的左撇子,但这么些年也早已习惯了用左手照料的日常生活。当下交换握剑的手,左手横剑一观,右手食指中指相并,抚在剑身。真气灌入,长剑颤出阵阵龙吟。

剑,确实是一口好剑。

这口“银釭”的剑身始终都被一层淡淡的白光所笼罩,此刻与茫茫水雾融为一体还看不真切,到了黄昏破晓之间的任何时刻,将此剑当做夜里明灯使用都绰绰有余。

江湖上有传言,说这口“仁义之剑”见不得血,否则将会光芒尽散,与凡铁无异。

其中真假,就连作为剑主的刘玄都不得而知。

“仁义之剑”从不染血,在江湖中好像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张小闲也曾笑刘玄道:“剑在你手中不出鞘倒还能算个利器,出鞘之后,反而就成了个累赘了。”如果有谁实在是想要知道答案的话,除了亲身一试,也就只有去“最上川”询问那位脾气古怪的铸剑者了。

张小闲移到小舟末端坐下,将“银釭”探入水中一阵搅和,但不得其道。仔细想来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用剑,也就不急着灰心。稍加思考之后,又试了几次,然后一朵剑花挽出,水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漩涡。

看着漩涡,张小闲才露出些微笑意,猛然之间奋力提剑一抽,一股巧妙的力道将漩涡推向远去,而他们所在的小舟也终于开始向着反方向游动。

“奇才!”刘玄心中本能地冒出这两个字,但也不由得默叹一声,如果张小闲不是被命运所误的话,成就未必会比千年之前那位独步天下的“广成剑首”差多少。

张小闲不知刘玄心中所想,深陷在御舟的趣味之中无法自拔。一套流程也逐渐熟练,数番推陈出新之下,已将原本抽离旋涡的方法舍弃,改为驱动水下暗流。

如此一来,不但大大节省了步骤和力气,小舟的行驶的速度也快了不止一倍。

以刘玄的天赋只消看得片刻,就足以明白其中奥妙,此刻让他去以剑作桨也能毫不费力,可若是让他重新想个其它方法,也不是说做不到,少说也需要三五个昼夜。

所谓学富五车易,开门立派难。

正是如此。

既然有人自愿当这个船夫,那刘玄也乐得偷这个自在,躺下身来看这镜月湖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又岂是人间可以多得之事?

“老子估摸着苏老头这辈子所铸的九口传世名剑,就数你这口‘银釭’最华而不实了。”

在水中挥剑比在空气中阻力大了十倍不止,张小闲的左臂也没有使剑的根基在,纵使他内力深厚,这么长的时间的重复挥动也让他手臂酸痛得不行了,被刘玄毁了清梦的怨气也随着手中的长剑传递到了它的铸造者身上。

“苏先生要是知道你拿他的‘仁义之剑’当桨用,还不知道会不会气地跳脚。”刘玄说着心里也暗自揣摩了一下,九剑之中“银釭”至少要比“掌舵山河”要实用一些吧?

好歹夜里看不见的时候,也能当灯笼用用。

不过,“掌舵山河”好歹也能够见血,这个还不大真的不好说。

“放屁!”张小闲不屑道:“自命清高却还要满口仁义的人,不过尽是些虚伪求名之辈罢了!苏老头自己为此剑赋予‘仁义’二字,却还愿它不染凡尘之气,不就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今天给老子划船用,才算是圆了他‘舍身成仁’的心愿。依老子看那个不能染血的传言也是那些好事之徒胡乱编出来的,偏偏有人信以为真。”

张小闲说着默默一叹,顿了片刻又接着道:“老子看,持此剑者就应我行我道,衣裳浴血,剑斩万人,但只要你为的是天下苍生,又何必管天下的人当你是神是魔?”

刘玄没有再去答话,看样子张小闲这一夜睡得很透彻,不但一扫昨晚的倾颓之气,还反过来教育起他来了。

我行我道,如此便好了。

两人风尘仆仆赶回齐颖城时,只看到举城相庆、万人空巷的画面。要知道齐颖城并不只是作为一个郡城那么简单,五国时期,此处便是晋国的都城,放在整个华清之地都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为了行商方便还特地将通行街道扩张了一倍有余,饶是如此也被挤得水泄不通了。

刘玄似乎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毫不动容,张小闲就纳闷了,问道:“都在乐呵啥呢?”

“道州是你的伤心地,你本就不大愿意来。后来我承诺替你在道州之内搜寻那人的消息,你也就更加没有来的必要了。”刘玄淡淡道:“今天正是景和武王一统华清的纪念日,我们每年定在七月二十八在镜月湖一会,就是趁着他们养精蓄锐。到了后来三天,还哪有我们的偷闲之地?几夜下来挥洒美酒入湖,连酒量不好的鱼都会被灌醉了淹死。”

张小闲撇了撇嘴,不屑道:“最后的赢家是景和,你们晋国人跟着乐呵什么?”

“所谓的赢家终究只是帝王家而已!”刘玄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叹了出来,望着喜笑颜开的芸芸众生,过了许久才说道:“五国之中,晋国所经历的战乱是最多的,我们握住了华清之地的咽喉,强是理所当然的,不强就会被掠夺,驱赶。”

“然而乱世之中,再强也是免不了战乱的。”刘玄目光一转,看着张小闲笑道:“这么跟你说吧:以前宋国的大将庞染就是晋国齐颖人,他攻打晋国的频率,够他每年回家省亲十次都绰绰有余了。在乱世中强是没有用的,人们想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和平盛世。”

刘玄说着有一六旬老者从人群中跻出身向着他们走来,走近之后唤了刘玄一声:“老爷。”又上下打量了张小闲一番,说道:“这位就是张小闲张公子?”

“对对对,就是天下第一的张大侠!”刘玄赶忙替张小闲承认下来,并无视了充分表达了张小闲不屑的白眼。

四年前,张小闲自创“神指”有成,刘玄问他:“若是与那人对上,有几成把握。”

当时张小闲想也没想就回了一句:“这还用问?老子天下第一!”

没有想到,以后刘玄提起张小闲时都要加个“天下第一”的前缀。

刘玄说着又向着张小闲介绍道:“福伯是个用刀大家,单论刀法精妙放在整个华清之地少说也能够排上前三甲!”

“呵呵,都封刀十年了,还称什么刀法大家。”福伯苦笑道,“当年被那人用刀所败,我也就想通了。虚名之所以叫虚名,那是因为对实力起不到半分帮助。况且我能感受到那人的刀法还远没到巅峰时期,而我已再难精进半点,江湖到底是还得看你们年轻人啊!”

“嘿嘿!”刘玄眯着眼,笑嘻嘻地看着张小闲说道:“若非是因为他,福伯您怎么会心甘情愿踢我做个管家呢?这么多年亦师亦友助了刘玄甚多啊!”

福伯呵呵一笑,主仆之情溢于言表。

只有张小闲在一旁嘟囔着:“看老子作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