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雍王卫 > 第九0七章 皇室宝藏

雍王卫 第九0七章 皇室宝藏

作者:诩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1:50 来源:笔趣阁

那再有的一种情况就是,这些土匪强盗皆是小股成群的活动,行踪不定,居无定所,始终处于流窜的状态之中的,而无法将之包围,对其进行彻底的围剿。

这土匪强盗赖以生存之道就是以小搏大的,让你这铺天盖地的网在撒开了之后,却总是会找不准着力点,拿他滑不溜丢的小身板是没什么办法的。

因而,不论是从道义的高度上讲,还是从现实的社会意义上说,这样的江湖势力组织是不会有着好的外部生存空间的,那处处面临着被限制和打击的情况下,它又怎么可能会发展壮大呢?

若是有这样明目张胆的挑战社会的群体,那它就不是纯粹的江湖势力组织了,而是实际意义上的“贼寇”了。

到那时,遭到官府的大力剿杀就是他们唯一的归宿了。

在这样的分析背景下,雍铭定义百年前试图对雍氏一族实施攻击的势力,绝对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一帮人。

但是,他们不一定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雍铭在知道百年前,自己的家族曾面临过生死危机的事情后,就从来没有从心中对这帮意图对雍氏一族不利的人有过丝毫的轻视。

这帮人说不定在江湖的各个领域方面,就是个中的高手。

比如,他们当中有的就擅长伪装易容,以潜入对方的地盘实施破坏和侦查;而有的就擅长应付和破坏,于建筑中安装的各种机关装置;那有的则是擅长刺杀近战等等不一而足的。

反正,他们应该是有着各司其职的分工,且是能互相配合,弥补各自不足的。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为其所用呢?

他又有着怎样的本事,会让这些人甘愿受其驱使呢?

不过,最令雍铭所挂怀的情况是,这个人究竟是怎么知道只有雍氏的族长才会知道的秘密呢?

一定要注意,这里提到的知道大宋仁宗皇帝留下了一笔皇室宝藏,这个秘密的就仅仅是雍氏的族长,而没有说起雍氏族长的另一个身份,即“雍王卫”的主使。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仔细想一想,你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雍王卫”虽是守护这个秘密的力量,但不代表“雍王卫”的人就会知道这个秘密。

而这里所说的“雍王卫”的人,是有明确指向的。

虽然,雍铭知道只有在三枚“王牌”都放入到那个神秘装置中的时候,才会知晓那处存放着大宋皇室宝藏之地的具体位置。

但做为“雍王卫”中掌握另外两枚“王牌”的,被仁宗皇帝分别赐姓为“王”和“卫”的副使,却是不知道自己手中的“王牌”还会有着这样的一个作用。

他们二人只知自己所掌握的皇帝亲赐的“王牌”,代表着皇家的至高权威。

对内,在主使的许可之下,可以凭借“王牌”调动“雍王卫”的属官士卒。

对外,在执行任务时,朝中百官无论品阶高低,见到“王牌”都是要下跪拜迎,听令听宣的。

所以,关于皇室宝藏的事情,除仁宗皇帝和具体经办此事的亲信之人外,就只有“雍王卫”的主使,自己的皇子雍昕知晓了。

根据仁宗皇帝的专命,在其后就是雍昕的长子长孙嫡系一脉的后人知晓此事了。

而仁宗皇帝之所以将包含着皇室宝藏秘密的“王牌”一分为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这处存放皇室宝藏之地的安全。

这样,即使是当时最有权力的势力,哪怕是在其后继位的大宋皇帝,也是不可能知晓“王牌”其内所藏的宝藏秘密的。

因为,在仁宗皇帝设立“雍王卫”之初,就向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明确了“雍王卫”的职责和权利。

“雍王卫”主使及副使,各卫部属官职衔,按照“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原则,皆实行世袭制。

除“雍王卫”的主使有权调动“雍王卫”的属官和士卒外,即便是面对皇帝的圣旨,若无“雍王卫”主使之令,亦可不奉旨行事。

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确保在无“雍王卫”主使的决定和命令下,有居心叵测之人会将“雍王卫”的主副使三人齐聚一块儿,从而一举控制“雍王卫”的核心,进而控制整个“雍王卫”。

若“雍王卫”的控制权失落于旁人,则身为“雍王卫”主使的雍昕势必性命难保。

倘若,“王牌”中所藏的秘密被夺取了“雍王卫”控制权的势力知悉,则大宋必将会陷入一场事关王权之位的争夺,整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实是堪忧的。

所以,即便是知道自己的决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仁宗皇帝还是要以坚决的态度来推行和实施这样的规定。

只有颁行如此决绝的规定,才能彻底杜绝在大宋王朝中出现有因忌惮和艳羡“雍王卫”所拥有的权力和实力,而想要据其为己有的念头的人。

此项明文规定一出,正如仁宗皇帝所预料的,结果就是举朝哗然。

不知真相的文武大臣们,以本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一支皇室禁卫武装能有这么大的权力,此举必将动摇朝纲国本为由,纷纷上书奏请仁宗皇帝将赋予“雍王卫”主使如此之高的权限即刻收回。

然满朝文武大臣当中,只有濮王赵允让是明确表态,力主支持仁宗皇帝此项决定的人。

在濮王赵允让做出这样的表态之后,大臣们对此项决定所持的意见,就戏剧性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变化。

最终,以濮王赵允让为首的支持派占据了朝堂争论的优势,此项关于“雍王卫”享有特权的规定,就此正式实施开来。

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之所以濮王赵允让在此事上明确阐述自己的意见之后,朝堂之上原本是一边倒的反对局面就发生了转变,是有着最现实的原因的。

这不是说濮王赵允让有多么大的威望,足以震慑威服满朝的文武大臣,而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使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