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雍王卫 > 第四一二章 知子莫若父

雍王卫 第四一二章 知子莫若父

作者:诩铭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1:50 来源:笔趣阁

雍铭的父亲对于他们此次提出的立嗣建议,是非常重视的。

但不是对他们的建议内容重视,而是重视提出立嗣建议的举动和背后的意图。

这表明在雍氏族中有一股势力想要左右自己来更改雍氏的少主人选,改变雍容铭雍氏少主的身份为雍氏少公子,而让雍容臻上位,将来袭任雍氏族长之位。

他对自己的仅有的这两个儿子都是疼爱的,并没有远近亲疏之分,是一样的教导和养育。

知子莫若父,对于长子雍容铭,他是从心底里欣赏的,知道他是一个思路清晰,考虑事情周详,性格沉稳,做事果敢,性格勇毅的人,用心加以调教,将来必能继任雍氏族长之位,护佑雍氏一族,保家族安宁。

同时,他还有一个深深的遗憾,那就是没有机会来实现召回“雍氏四大卫”的心愿。

这些忠诚的部属已在外省诸地为雍氏值守四方门户近百年了,为在安丘繁衍生息的雍氏一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想要将“雍氏四大卫”召回到身边来,是他继任雍氏族长之位后就想做的事情。

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局背景,让他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

晚晴时期的社会动荡加剧,时局并不稳定,各地匪患频发,政事不通,民心失调。

在遭受“甲午海战”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的清廷为变法图强而推行的“维新变法”,又遭朝廷守旧势力的抵制和破坏,最终是仅仅维持了百日而夭折,失去了自我革新以自强的机会。

在孱弱的国家尚未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仅隔了两年就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的事情,更是让偌大的一个国家不堪重负的倒下了,彻底丧失了尊严。

随着辛亥革命的燎原之火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饱受磨难的中国人民历经艰苦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民国。

可是身居民国大总统高位的袁世凯却又在民国建立仅五年的时候,逆历史潮流而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战争”。

随后民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的纷乱时期,各派政治势力轮番上台,朝令夕改,国家只是表面上维持着政体和平,实则是各地军阀割据,自成一体。

当此时局之下,雍铭的父亲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来发出指令,召回“雍氏四大卫”,使其归建身边的。

他将自己的这个心愿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去实现,而能做到此事的,他相信只有长子雍容铭是可以替自己完成的。

甚至能通过儿子自己的努力,振兴沉寂已久的“雍王卫”,在这个纷争混乱的时代里,使“雍王卫”发挥出应有的护国保民的作用。

他憧憬着自己的爱子雍容铭能带领“雍王卫”为民族寻找到光明之路,成为百姓的守护者,伸张正义于世间,惩恶扬善在人心。

这个心愿和期望,他深深的埋在心里,等到合适的那一天的到来时,他会好好的说与儿子雍容铭听。

对于自己的二儿子雍容臻,他觉得也是聪慧伶俐的,只是各种想法出奇的多,玩心较重,性格冲动,不足以委以重任的。

而且可能雍容臻受其外祖父的影响,对于钱财之物过于的喜欢,此发现深令他担忧。

每每对自己的续弦之妻,也就是雍容臻的母亲雍熊氏说起此事时,做为熊固岩小女儿的她也是烦心不已的。

她对于自己父亲一副市侩逐利的样子也是不喜欢,每逢带孩子回娘家看望老父老母时,也是多有些劝诫之语的。

父亲熊固岩倒是从谏如流,对女儿劝自己不要将生意上的杂事带到家里来处理,不要教坏了小孩子的话是点头称是,保证不会给自己的宝贝外孙带负面影响。

但实则是转头就把女儿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丝毫不做收敛的,不遗余力的施加影响于雍容臻,使其愈发的喜爱金钱,喜欢生意之事,也愈发的与自己亲近。

熊固岩这么做,绝不是想着害自己的外孙,反而是想着要让外孙将来有大作为。

他满心满意的想让雍容臻以雍氏少公子的身份,利用雍氏雄厚的财力,做大贸易下的大生意,这样自己也能跟着沾沾外孙的光,使得熊家借势更加发展壮大。

孰不知,熊固岩这看似一心为外孙将来着想的举动,却是在某种程度上耽误了外孙雍容臻,使其逐渐偏离了雍家的家风和为人做事之道。

雍氏的长房一脉是不涉经济的,这是传承下来的祖训。

所以,与长房一脉的内三门族人可以在族中的各部入职当差做事,但唯独不能去族里的“治事处”,经办跟经营有关的事务。

有着这样祖训的雍氏一族,那作为雍氏嫡传子孙的长房一支的后人,身具担当雍氏族长的神圣使命,就更不能亲涉经济一途了。

长房一支的子孙中,除担任雍氏族长的嫡长子外,其余子孙若是要为族人做事,可以入“宗正处”、“正本轩”和“典礼司”等部门领受职衔。

要是不想入职做事,也可以治学问,做文章,陶性情,冶情操,做个优哉游哉的饱学之士。

当然也可以纵览大好河山,畅游旖旎景色,游学清心养身,做个潇洒的快活人。

可是唯独不能入经济一途,做生意人。

这不是雍氏的先人瞧不起从事商业的人,而是以防嫡传的后代子孙在商海中沉浮后,不能成为“大商”和“儒商”,而变得唯利是图,重利轻义,败坏家风门楣。

这一个商人能被称之为“大商”,那一定是胸怀大义,重义轻利之人,而心胸狭窄,视财如命的人是永远也成不了“大商”的。

只有“大商”才有机会成为心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儒商”,唯有信奉“礼义仁智信”并时刻践行“天道酬勤”的从商之人才能成为“儒商”。

雍氏的先人相信自己的后代子孙即便是从商,也不会成为金钱至上的人,但他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不想让钱财有“腐蚀”堕落自己后人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