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宛在青山外 > 第六十二章 事定

宛在青山外 第六十二章 事定

作者:连灼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1:31 来源:笔趣阁

和谈时,北戎大军已经退回恕州一线,等余蘅在合约上盖好玉玺,北戎应该就会回草原了。

回城后,余蘅立刻去找了江宛。

江宛起了个大早,去粥棚帮忙。

这粥棚也开不了几日了,等城门一开,恕州百废待兴,大部分流民会回恕州。

余蘅到时,江宛正在对账,这几日米粮都少得有点快,卞资疑神疑鬼,非说是遭贼了。

“牧仁和无咎都问你好。”余蘅道。

江宛猛地抬头:“你来了。”

她放下笔:“和谈可顺利?”

“很顺利。”余蘅道,“大家都不想打仗,也没设埋伏,也没放冷箭,和和气气谈完了。”

江宛默了默:“无咎和牧仁,可还好?”

“称王称霸,怎会不好。”余蘅道。

江宛欲言又止。

称王称霸,就一定好吗?

余蘅道:“他们都惦记着你。”

也许吧。

只是她的牧仁再也不会走上很远的路,去采秋日少见的红浆果给她吃,她的无咎也不会陪她在浓荫下扎马步,为了骗她多坚持一会儿,就背枯燥的兵法给她听。

她不知道她会被别人怎样回忆起,但她希望,牧仁的回忆里多些酸甜的红果子,无咎的回忆里则要有小麻雀们和孩子们红扑扑的笑容。

既然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的路,那她希望这条所谓称王称霸的路上,少些坎坷,少些遗憾。

“还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忙。”余蘅将一张纸递给她:“这些诗,你可曾读过?”

“君十里别酒家,不对吧,是送君十里别酒家,这……”江宛犹豫一瞬,“这是席先生写的藏头诗。”

她把两首残诗从头看到尾:“这两首都是他写的藏头诗,还好我天资聪颖,都记得,一个藏头了宋舸有难,一个藏头了昭王有解。”

余蘅一听还有自己的事,眉稍一动:“昭王有解?我怎么不知道你还读过这首诗?”

“那次蜻姐儿中毒,我去找过你,就是问你要解答的,我们还一起吃了银丝冷淘。”

“我好心请你吃饭,你竟想套我的话?”

“我套你的话?”江宛哼了一声,“你就说了点宁剡的事,最后还骗我做你的盟友,而且那次的饭钱,是我付的,你不要颠倒黑白。”

余蘅笑道:“好好好,是我错了。”

江宛摇头一笑,没再多说什么。

余蘅看她对了会儿帐,听见妃焰在外咳嗽,才想起自己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于是悄悄站起来,没有打扰江宛。

妃焰在外等他:“殿下,是不是直接去一斗粮?”

余蘅瞥他一眼:“我发现你在郑国夫人身边待久了,话也变多了。”

妃焰连忙低头:“属下不敢,往后定不再多嘴多舌。”

“行了,走吧。”余蘅没再多说什么。

到了一斗粮,余蘅让护卫下去把箱子都搬了上来,米店狭窄,放完了箱子,便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余蘅又让他们把箱子搬进米店后院,自己再次进入暗室查看。

碧煤是研究机关奇巧的好手,已把地道里摸了个遍,应该不会有所遗漏。

余蘅下去,也只是以防万一。

他确认没问题后,就会让人把地道填起来。

余蘅和魏蔺突然出现在城中,又都没长翅膀,只要有心人愿意多想一步,自然能猜到城中可能有地道。

这地道对定州城来说始终是个隐患。

余蘅最后看了一眼暗室,对席先生的目的越发感到困惑。

席忘馁是禅帝血脉,与他之间不说是血海深仇,总不该是朋友。

可席先生现在所为,分明是想帮他。

此人行事老辣,不像是故弄玄虚之辈,也许,席忘馁真的像那封信上所写,只是在——以微末之力,却望挽狂澜。

余蘅转身离开。

可惜席忘馁要失望了,因为我根本不想去争那个皇位,这天下爱兴便兴,欲亡便亡,与我何干。

礼物收下,但这狗屁天下兴亡的担子,谁爱挑谁挑吧。

余蘅跳出地道,对妃焰打了个手势,妃焰自去通知城外人开始填地道。

余蘅走进院子里,准备开箱。

依他看,在禅帝手上失踪的传国玉玺估计是其中最值钱的宝贝了。

可等他把箱子全都打开,忽然觉得这传国玉玺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委实烫手啊。

余蘅按着额头:“席忘馁,你倒是真指望我……”

揭竿而起,号令天下。

余蘅放下手,眼神透出一点苍凉悲哀。

他又想到今日谈判桌上的牧仁,十二岁的年纪,人情练达不输大人,何等意气风发,可这个小朋友暂时只知道做大王的威风,等他再长大一点,就会知道他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承平帝刚登基的时候,悄悄在废折背面写“瑞兽泥销金,世上谁可信”。

称孤道寡,这就是帝王的命运。

余蘅派人快马送玉玺去北戎盖章,为了保护这个珍贵的传国玉玺,他还特意用上了周副将给他充门面的中军。

白盔百骑,骤然齐奔,真是够唬人的。

入夜后,妃焰带着玉玺归来。

余蘅最后在大梁这份盟约上盖上了玉玺。

至此,盟约才算真的成了。

妃焰似乎一时间改不了多嘴多舌的毛病了:

“殿下,这盟约要不要上呈汴京?”

余蘅皱眉看着他。

妃焰立刻打了一下嘴巴。

殿下所行之事,往轻了说,是自作主张,为了保住定州,只能行一个权宜之计,可往重了说,与谋逆无异。

在小心眼的承平帝看来,肯定是大大的挑衅,大大的谋逆。

可事情却也瞒不住,纵然他们不说,可百姓的嘴是管不住的。

就算他们也不告诉百姓有和谈这回事,等城门一开,各方商人涌入恕州,北戎人或是回阗人总是知道的,总是要聊起的,那么也是瞒不住。

看殿下的意思,也不准备瞒。

可若这消息传到汴京,殿下又是假死,又是擅自做主立定和约,承平帝必然是雷霆之怒。

妃焰愁得头发拧一拧都能滴出苦瓜汁来。

余蘅却指挥着护卫把箱子重新锁起来,好似全不在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