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神话之气运之争 > 147.小说家是不能得罪的

三国神话之气运之争 147.小说家是不能得罪的

作者:亮有一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5 05:55:41 来源:笔趣阁

刘宏再看情报,笑了:“张龙?张宁才对,当年的小丫头也才大了!”

他离宫接触张角也不是一次半次了,自然接触到张宁了,当然,那时张宁还少,可能已经不记得见过刘宏这个人了!

刘宏:“不过,当时看那丫头就知道长大后绝对是个大美人了,没想到还是大才。嗯,跟兴儿吾侄相当匹配,张宁丫头的身份,肯定当不了妻的,给兴儿当个妾还是可以的。话又回来,卢植的妻子死了也有好几年了,都没有再娶的打算,回头赐他一婚!”

隐藏在暗处的王越冷汗直冒:该死,又来了,自从给华天侯赐婚,陛下似乎喜欢上拉红线了,我还是躲一躲好了,不然又被他逮住了!

确实,刘宏似乎喜欢上装十三赐婚的感觉了,今天赐婚这个,过两天赐婚那个,例如将跟袁家不对头的杨家的谪女赐给袁术为妻,还根本不考虑袁术已经娶妻这个事实。

而杨家女无论身份还是家族势力都稳压原本的正妻,更是皇帝赐婚的存在,再加上杨家女本身就骄横了,然后袁家就有些鸡飞狗走了!

同样命运的还有袁绍等人,甚至连曹操都不放过,被袁绍袁术的惨况吓了一惊的曹操,连忙请命征讨黄巾,然后率领本部三千骑南下长社了。

然后刘宏又将魔手伸向朝中重臣,可惜,朝中重臣也都不是省油灯,谁也不愿意娶尊大神回家贡着。

纷纷以年事已高,甚至还有直言自己都快死的,拒绝了赐婚,现在这个时代,可没有雷霆雨露皆为君恩,更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些玩意。

不爽,直接怼回去!

什么,你说直言自己快死太过了,老夫都五十岁了,圣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古来稀,圣人都没信心活过六十呢,我说自己快死了,有问题吗?

对此,刘宏也很无奈,谁让这些混到中央的,都是五六十岁的家伙呢,于是他只好收回手,这让群臣松了口气。

这时,刘宏突然发现,王越,自己的剑术老师,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还没有聚妻呢,这怎么行,身为皇帝,必须为臣子解决这个问题,不然,怎么对得起王越的忠心呢!

吓得王越赶紧找上隐居在洛阳的一位小说家,那位直接根据王越当年杀入南匈奴大营,刺杀南匈奴大将的事迹,虚构出一个王越的爱人,然后发生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最后那女子死在南匈奴的刀锋下,而王越则奋不顾死,杀死南匈奴主帅为其报仇,并立下永不再妻的爱情故事,简直是摧人泪下。

这故事一出,刘宏就熄了为王越物识妻的心了,但王越依久小心无比,唯恐又被逮住。

不过从此,王越发现还有种人不能得罪的,那就是小说家的人,史家的人,秉笔直书不会造什么假。

但小说家就不同了,他们本来就是造假的好不,你得罪他们,等着某部以你为反派的小说流传百世,好在有正史在参考,最多也只能胡弄一些不明情况的百姓。

如果刘兴知道他有这个想法,一定会告诉他,传播得最广,影响最深的绝对不是正史,而是小说,小说家比史家更不能得罪,因为史家有底线,最起码汉唐是有底线的,而小说家却没有。

千年的历史形象和小说形象之争,最终,小说形象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最深刻的绝对是小说形象,至于历史形象,除了一些学者了解以外,还有谁会了解。

就例如一提到包拯包龙图,也就是包青天,铁面无私,自然也得罪了许多人,但包拯真是黑不动,那就黑人好了,所以在某些人的刻意引导下,包拯的形象改变了,人云迹云,大家渐渐就相信了,毕竟真正看过包拯的人,终究是少数。

然后后世小说家也大笔一挥,到了现代社会,一提到包拯,人们就会想起包黑炭,黑脸,额头一轮新月,但看过正史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包拯,是白脸帅哥,而且额头没有新月的。

当然只是形象改变了,那也只是小说,下面这位就惨多了。

庞太师,这位可实利害了,写北宋的小说,十有六七,反派都是这位,可以称为北宋最坚挺的反派人物,跟八贤王斗的是他,跟杨家将斗的是他,跟呼延家斗的又是他,跟包拯斗的,还是他。

庞太师作为反派,跟正派人物,从北宋初年一直斗到北宋中期,数十年间,依然是屹立不倒,可谓最称职的反派。

但正史上,他可是一个好官,而且铁面无私,但坏就坏在这个铁面无私身上,让他得罪了无数人,在他死后,自然也有无数人要拉他一把,各种各样的小本本出现,后世小说家再次大笔一挥,然后一个敬业的反派就出来了。

所以庞太师也不能怨别人,只能怨正史的自己,太过铁面无私了,太过得罪人了!

但也有表示冤枉的,那就是张士贵,明明是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将之一,大唐名将,更是员猛将。

史料记载,薛仁贵是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家境贫寒。太宗征辽时募集士卒,他的妻子劝他应募,通过立取战功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薛仁贵便投奔到了张士贵帐下。

安市会战前,张士贵曾命其援救一位被困的部将,薛仁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张士贵的青睐和信任。

安市会战中,薛仁贵的表现被山上擂鼓助阵的太宗看到了,战后问张士贵白衣先锋何许人也?

张士贵据实相告,太宗大喜,遂赐薛仁贵“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由此,薛仁贵脱颖而出,踏上了仕途。

但结果,在演义中,摇身一变,变成了妒忌贤能,冒领军功,还反叛被杀。

问题是,正史中,张士贵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从未反叛过,更是战功无数,但现代社会记得的却更多是演义中的那个张士贵。

对此,只能说演义的传播比正史强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