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 第156章 改朝换代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第156章 改朝换代

作者:天上小凤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12:55:29 来源:笔趣阁

曹操眉头微微一挑,盯着王邑,“大司农,你刚才说非议?是指朕不检点,还是指张皇后不检点?”

王邑不敢接话,他已经从曹操的言语里听到怒火。

曹操见他不开口,继续道:“朕知道,很多爱卿的心思其实与大司农一般。但是朕要告诉诸位爱卿,后朝皇帝娶前朝妃子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汉高祖刘邦还娶了魏王豹薄姬、汉景帝迎娶了已经嫁过人的王美人。”

“结果呢,薄姬生下了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让汉朝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至今称道。王美人生下汉武帝,北伐匈奴,打得匈奴俯首称臣,大汉称霸一方。”

王邑沉默不语,曹操所说都是现实。

“今日朕迎娶张皇后,将来没准会为诸位生下一个雄才大主。”

这话自然是随意说的,他已经有了长生不老的秘方,根本不需要雄才大略的儿子,他自己便可以做到。

此时,一个宦官进来,跪在曹操面前,“陛下,今天早上天上突然降落一块土地,落在未央宫后院,不仅如此,那土地上还长了许多奇花异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曹操暗笑,应该是系统奖励的仙田到了,来得正是时候,“这应该是仙人得知朕即将迎娶张皇后,所有天赐宝贝,表示祝贺。”

文武大臣寻思了下,觉得也是。

这土地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降落下来,看来老天爷是支持曹操迎娶张皇后的。

那些原先还反对的人这个时候纷纷跪在曹操面前磕头,高声欢呼。

“陛下迎娶张皇后乃是天意,臣等恭贺陛下,祝愿陛下与张皇后白头到老,永结同心!”

“天降异象,预示着我龙国将会繁荣昌盛,陛下与张皇后早日生下雄主,继往开来!”

“臣等祝愿陛下与张皇后永结同心!”

王邑此时也不得不跪下,跟随群臣一起叩拜。

曹操见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命令诸葛亮负责婚事。

三日后,诸葛亮将婚事规格写成文书递交给曹操,曹操看后,照办。

皇宫又是张灯结彩,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盛大,这一次是皇帝与皇后的婚礼,乃是龙国头等大事。

九位贵妃不但没有吃醋,还将各自的珍贵东西拿出来送给张皇后。

张皇后甚是感动,起身一一给九位贵妃行礼,“诸位姐姐的好意,本宫记在心里。”

卑弥呼笑了,“张妹子,大家以后都是一家人,就不要说这样的话。”

黄月英接话,“以后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协助陛下。”

大乔和甘倩这时拿着盖头进来,上面有她们亲自绣的龙凤呈祥的图案。

“张妹子,这是我们亲自绣的,希望你能喜欢。”

张皇后看了一眼盖头,甚是喜欢,“两位姐姐如此客气,本宫在此谢过了,日后姐姐们有什么需要本宫的地方请开口,本宫一定会尽力相助。”

说着,马车已经到了。

甄宓作为女方代表搀扶着张皇后,她刚刚与曹操成亲不久,正好合适。

大殿上早已经布置妥当了。

群臣也都来了,这一次所有事情都交由诸葛亮来处理。

许褚还是一脸憨憨,“陛下真是好福气,刚做了新郎官不久又开始再当一回。什么时候我许褚能有这福气?”

赵云、徐晃等人笑而不语。

“你们笑什么,难道你们都不想当新郎官吗?下一次要是那个美女中毒了,我一定以身相许,绝对不让对方吃亏。”

这话一出,所将领都笑坏了。

这许褚的脑子里不知道装什么的。

诸葛亮此时过来,笑脸看着许褚,“仲康,这话可别再乱说,要是触怒了陛下,恐怕有你罪受了。”

许褚眉头微微一皱。

“好了,你要是没事做的话,去外面溜达一下,检查一下外面的守卫如何?”

许褚点头,去了。

诸葛亮无奈地摇了摇头。

新婚马车来到大殿外,张皇后在甄宓搀扶下进入大殿,曹操上前迎接,拜了天地,送入洞房。

这一切都顺风顺水,群臣开怀痛饮。

次日,曹操醒来,只见张皇后比她先起,端来洗漱水,脸颊微红地说道:“臣妾伺候陛下梳洗。”

曹操点头,梳洗完后,在张皇后脸颊上亲了一口。

张皇后脸颊更红,娇羞地白了一眼曹操,“陛下,该早朝了。”

……

大殿上,群臣一大早便聚集了,他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你们听说了没有,东郡那里出现了动乱。”

“听说了,好像是当地官员处理不周,激起百姓愤怒,他们冲入县衙,发生巨大冲突。”

“这件事原本可以很好处理,可就是手续繁多,督导不到位,导致百姓作乱。我听说,这一次光是死了的就有十几人,伤的少说也有数百。”

曹操走入大殿,听到群臣讨论这件事,脸色微微凝重。

他登上龙椅接受群臣朝贺,问道:“刚才朕进来就听你们在讨论东郡事情,东郡出了什么事情?”

诸葛亮站出来,拱手道:“昨夜东郡郡守送来奏报,东郡治下兴东县出现灾荒,百姓求县令开粮赈灾,可是因为粮食乃是受朝廷直接控制,县令无权开仓,拒绝了百姓的提议。百姓央求县令上书朝廷,但是文书需经过郡,然后到达御史台,最后由丞相处理最后由陛下定夺。”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至少需要一两个月,远的少说也要一年多。百姓等不及了,便开始聚众抢劫粮仓。县令为了阻止百姓抢粮,出动衙役,这才与百姓起了冲突,最后百姓和衙役死了十几人,伤数百。”

听完诸葛亮的汇报,曹操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没有错,站在县令的角度也没有错,错就错在这程序制度上,以及官僚制度上。

先前,他虽然出了有关条令,检验官员能力和废除地方州牧制,恢复郡守、郡丞和郡尉三权分立,但这只能算是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但却无法作为长久的治国体系。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出一道从朝廷一直到地方,甚至到县、村镇一级有效的官僚体系和监督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兴东县的事情再度发生。

“诸位爱卿,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曹操看向文武大臣。

“陛下,臣觉得这件事要是彻底杜绝,唯有从新建立一套官僚体系,这样才能彻底根除类似的事情发生。”

曹操顺着声音望去,说话者是陈群。

陈群,曹操早年的谋士,曾任参丞相军事,现任御史中丞。

与一般谋士不同,陈群是能独自带兵打仗的。

因为诸葛亮、贾诩等人太过闪耀,所以将陈群的光芒给遮蔽了。

曹操听后,与自己所想一模一样,点了点头,“陈爱卿所说甚是有理,那不知道爱卿可有什么新的官僚体系构思?”

陈群沉吟了下,说道:“目前世上存留的官僚系统,一套就是西周时期留下的封国制度,将天下封为诸侯国,朝廷管诸侯,诸侯管士大夫,士大夫管理士,这虽然可有减少上递阶层,但是这样若干年后会令地方做大,对朝廷形成绝大威胁,所以这分封制不可取。”

“秦国建立中央集权,地方以郡县取代分封,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地方进入朝廷的规章制度甚是繁琐,而且这权力中又形成了皇权和相权之争。臣建议,取两种制度中的好处,建议一套新系统出来。”

陈群的话提醒了曹操,历史上的官僚制度,早期商朝时期的方国制度,西周的分封制,虽然便于统治,但是容易出现地方做大,最后反过来对抗朝廷的局面。秦朝的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虽然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朝廷,但起关键时刻的是丞相,丞相与天子共同治理朝政。

这就容易出现丞相权力过大的局面,曹操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例子,而且这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由于过渡依赖丞相,所以有时候难免许多事情会出现滞后,甚至混乱的局面。

到了隋唐年间,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份为三,每个人的职责明确,而且相互制约,防止一家做大,同时对皇帝的命令也可以做出分析,甚至驳斥,避免皇帝一脑门热做出错误的决定。

至于后世的宋代的二府制,官员是一大堆,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多,导致机构臃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增加财政负担,这甚是不可取。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的权力比丞相还要大,甚至可以干涉皇帝的继位。

至于明清,废除了丞相,皇帝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的首脑,一人肩负两个职务,累得半死不活,最后不得设置几个大学士顾问协助。

由于一切都是要靠皇帝本人做决定,所以明清两代的皇帝要么就是兢兢业业累得半死不活的,要么就是撒手不管了!

这样的官僚制度也不是不可取的。

想来想去,也只有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比较合理,算是开明的**。

这也难怪科举制这样在当时是先进的选拔官员制服会在隋唐出现,这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群臣见曹操都不说话,大气都不敢出。

一会,曹操开口,“朕倒是想到了一个套官僚体系,但就是不知道它是否适合,说起来让诸位爱卿参考一下。”

“朕觉得,无论是西周还是秦代到现在的官僚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刚才陈爱卿已经说明了,朕觉得,我们应该从朝廷内部的官僚系统开始改其。首当其中就是丞相。丞相权力很大,责任也重大,但是丞相毕竟是一个人,没办法面面俱全。”

“所以朕决定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废除丞相,设立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另外,尚书省门下设置六部,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文武大臣听后,纷纷点头,这套官僚体系分工很明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对皇帝的政令也不是一味遵从,而是有选择的听从,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陛下这套官僚体系甚好,如此天下便可以安宁了。”

曹操微微点头,继续说道:“至于地方依旧实行朕所说的郡守、郡丞和郡尉三权分立的局面,同时朕赐予各地的郡守、县令秘密上奏权力,在出现突发情况下,无需通过程序,直接给朕上书。但是这个权力不许滥用,否则,按亵渎罪,罢官免职,发配边疆。”

这样可以保证秘密上奏的有效性,避免地方官员借这个机会相互攻击。

群臣纷纷点头。

“现在官僚体系有了,接下来就是选拔适合人选充任。”

曹操扫了扫群臣,他们的目光都亮了,都等着被他选中,进入新的体系当中。

“诸葛军师,你才华横溢,又善于管理政务。这尚书省一职莫非你莫属,希望你能在百官面前其一个良好作用。”

诸葛亮出班,跪在曹操面前磕头,“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绝对不敢辜负陛下的厚恩!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件事。”

尚书省位子在三省中最重要,交给最善于政务的诸葛亮最适合不过,而且品级是一品,也算是酬劳他在许都所立下的功劳。

“至于这门下省,就由王邑爱卿你来出任吧。”

王邑惊讶,不敢相信地看着曹操,“臣冒险陛下,陛下不加罪,臣已经很是感激,这门下省乃是政令一道重要关卡,臣恐怕有辱皇恩。”

曹操摆摆手,“王爱卿,虽然你顶撞了朕,但是从本质上讲你也是为了朕好,为了龙国好。朕不会计较这件事的,希望你日后继续发扬敢言的精神,让朕不出大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