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 > 第134章 提前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时代

首先站出来的儒生代表,他朝曹操拱手,然后转身面对其他学派代表,自信满满道:

“我儒学,自从圣人孔子开创以来,经过亚圣孟子、荀子等圣贤补充,到武帝时期在董仲舒手里达到登峰造极。

武帝为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现在已经有近三百年了。

儒学宣扬‘礼乐’和‘仁爱’,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个人生于天地,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有自己应该尽的责任。

如此天地和谐,四季顺畅。所以儒学应该依旧作为科举主考学科。”

曹操听了儒生代表一番话,沉吟不语。

在孔子和孟子的时期,儒学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

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这是治国之道,但是到了董仲舒时期,加入神鬼之说,尤其是天人感应之说,导致原本的儒学变味。

后世更是不断往儒学里添加东西,将原本宽怀的儒学变成了狭隘,最后甚至成为了解放思想的障碍。

当然这是后世人打着儒学的名义上胡乱添加,与孔子和孟子没有什么关系。

但儒家的精髓“重教育”、“礼”、“德”对治理国家,还是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儒生代表刚刚发表完言论,立刻有一个代表站出来,此人乃是法家代表。

他冷着脸盯着那儒学代表,

“你刚才所说真是笑话。儒学真的有你所说那般好,那为何在孔子和孟子开创的年代得不到重用?

孔子周游列国,他的学说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视,甚至差点饿死。

倒是我们法家,无论是当时在魏国的李悝,还是秦国的商鞅,尤其是商鞅,自从他在秦国实行了法治后,秦国的国力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强的国家,随后七代秦国君主一直延续法治,最终消灭了山东六国,一统天下,建立强大的秦王朝。”

“所以大汉要是想兴盛,只有靠法家,以法为本约束广大臣民。”

曹操听后,淡淡一笑。

法家的思想虽然在秦国时期取得一定的成就,最终秦国也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秦王朝二世而亡,这与法家也脱不了关系。

一味的用刑罚压制百姓,百姓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住起来反抗。

何况,这法治与两千年的法治不同,商议的法治,是针对大臣和百姓而言,君主是不受法治约束,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导致君王和贵族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任何约束。

法家代表发表完后,黄老学派站出来,指着法家代表就开骂,

“就是你们这些法家胡说八道,导致天下百姓战战兢兢过日子,生怕哪一点做不好就会判罪,损伤**。

要说治国之道,首先推崇黄老学派。

汉初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都是采取这学说,这才创出了文景之治流传到现在。

也因为有了文景之治的奠基,武帝才有雄厚的资本与匈奴对抗。

所以说,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才是治国之道。”

曹操笑了笑。

黄老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就是政府不要过多干预,让老百姓安心耕种,慢慢恢复经济。

这种想法,在汉初刚刚经历灭秦和楚汉战争的百姓来说适合,但他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手段,一旦经济恢复,甚至高速发展的时候,政府就不能放手不管,不然容易令地方势力做大,甚至连成派系,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这时,墨家代表站起来,扫了一眼在场的所有学派代表,满脸不屑,

“你们这些学派代表就只会动动嘴皮子,要论行动能力,那要看我们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尚贤’和‘非攻’,‘兼爱’,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孙贵族任人唯亲。”

“另外我们还创立了严密的组织‘墨者’,领导者巨子,从战国开始,哪有有不正义的战争就有我们墨者的身影。所以墨家学说才是真正为百姓的学说,才值得推崇。”

曹操连连点头,先秦诸子百家学中,论行动力墨家第一,而且墨家很多学说都被其他学派吸纳。

但由于墨家组织墨者,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当朝统治者来说,这是一不小的隐患,所以墨家学说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

其余学派代表也表达自己的意见,争论不休,但总体上还保留理智。

曹操听完所有的学派论述后,站起来,扫视了一眼所有学派代表,

“诸位所论述的观点本相都听清楚了,本相一时还没有办法做出判断,五天后,本相会将结果公布在国子监。今日就到这里,诸位散去吧。”

各学派代表起身,朝曹操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待他们所有人都散去后,曹操看向一旁的诸葛亮,“军师,你觉得哪些学派可以采取?”

诸葛亮沉吟了下,

“丞相,你也知道,亮乃是学儒学出身,儒学那一套对治国确实有关,但是治国除了要教化百姓,让他们遵守礼仪外,还需要富国强兵。

如今大汉东南还有孙刘联盟,在北面还有匈奴等国虎视眈眈,所以急需兵家等其他学派的学识。

所以亮建议,我们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在这基础上,挑选一些优秀人才的加大其他学派的学识培养,形成一个复合型人才。”

曹操点头。

五日后,国子监上张贴了榜文,各家学派代表蜂拥前往查看。

榜文上标明,科举考试采取专业人才培训,有儒学、有兵学、有机关学(墨家一支)等各类学科,大类是八种,细分类七十二种,可以说,所有的学派学说都已经被囊括在里面,重新排列起来。

这样一来,除了以前的正统儒学外,学子还可以学其他学派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有一定联系,不至于杂乱无章。

当然一些学说已经过时了,甚至不符合现实的,就被清除了。

各派学家大多数都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底层的百姓绝大部分也认可这样安排。

他们不懂儒学、法学,但是他们有些懂农业,可以考取农业有关学说,从事农业。

有些喜欢机关术,可以考取有关机关术的学说。

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或富豪子弟,家里有钱,平时又不爱读书,就算是读书也只是学了一些儒学,又不肯深入的人来说,他们无法适应曹操所开出的考试。

温县司马家收拢的学子,得知曹操科举考试科目安排好后,群情激奋。

“这曹阿瞒是故意歧视天下学子!”

“就是,以往都是考儒学,现在却变出那么多其他学派,这简直就是胡闹!”

“不行,我们要上书给汉帝,揭发曹阿瞒的罪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