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二十一、通了

大宋不怂 二十一、通了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岳飞等人率先赶到,远远地便看见桅杆上的头颅,知道这是李申之杀人立威,这是军中常见的把戏,倒也不稀罕。

张浚随后赶到的时候,看到桅杆上的头颅,心中暗道不妙,因为那人他认识,也知道死者背后的关系。

李申之见众人赶来,也不多说闲话,当即开始组织救援。

为了加快速度,还专门派人去工坊城,把钻孔的设备和人才全都调拨过来。

在场之人全都是精明干练之人,三下五除二就分配好了任务,各司其职地执行起来。

工地上忙开的时候,唐婉等人才将将赶到。

顾不上跟陆游亲热,唐婉直接来到李申之身边,说道:“李公子,给我们也分配些任务吧。”

李申之正忙得焦头烂额,看到唐婉过来,无心与她交谈,敷衍道:“你们能干什么?不如去给工匠们准备些粥饭吧。”

唐婉神色不悦,气鼓鼓地说道:“公子莫要小瞧人。当初在路上的时候就说好了,我们能写会算,是来当先生的,可不是来当厨子的。”

李申之最烦这些青春期的少女,本事没多大,脾气却不小,还是阿姨好。

唐婉见李申之依然一副瞧不起她的模样,上前一步走到李申之的桌案之前,说道:“公子可是打算直接将井打在巷道上去救人?”

小丫头的这个猜测倒是让李申之对她刮目相看,心中收起了一分轻视,多出了三分尊重。

“正是。”李申之点头应道,“有何不妥?”

唐婉说道:“钻一眼井非十天半月不可,这么救人岂不是耽误事?”

李申之正色道:“敢问姑娘可有何良策?”

唐婉说道:“想要救人,井口定要水桶粗才够。可是钻一眼水桶粗的井需要十天半月,显然耽搁不起。但是钻一眼碗口大的井只需要一天……”

唐婉还没有说完,李申之便欣喜若狂,一把拍在大腿上:“妙啊,妙啊!”

若不是唐婉是陆游的女朋友,他都恨不得搂住亲上两口。

李申之急匆匆地跑出临时指挥部,到了工地上部署起来。

唐婉见李申之风风火火的模样,先是一愣,随即莞尔一笑,心想: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一点就通。

碗口大的井当然救不出人,但是却可以把食物和水给送进去。

只要能给井下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被埋在坑下的工人们坚持三个月都没有问题。

将外面布置妥当,李申之回到屋子里,深深地给唐婉作了一个揖。

“姑娘怎么对开矿之事也如此精通?”李申之有些好奇。

若不是精通挖矿的流程,断然想不出如此精妙的办法。而唐婉一个大家闺秀,怎么会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呢?

唐婉笑道:“我们女子又不能考功名去当官,便不需要在经史子集上下太多的功夫,反倒有时间去找一些闲书来看。我也是偶然间翻到一本《梦溪笔谈》,见里面讲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略记了一些罢了。”

说话之间,神色多是些属于女子的怀才不遇。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著的一本百科全书,一开始李申之并没有太把这本书当回事。

一千年前的科普书而已,对他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博学青年来说,里面一定有诸多纰漏,没想到还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李申之说道:“我应天府招贤纳士不分男女,你们若是想要考试当官,随时欢迎。”

“这……”姑娘们面面相觑起来。

动嘴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泼辣,真要动真格的时候,反倒畏缩起来。

因为陆游在信中说了,应天府还没有女人当官的。-->>

应天府招录官吏不分男女是事实,可是没有女人当官也是事实。

当一个规则看上去可行,但是却没有一条实际案例的时候,它看上去就会变得不大可行。

人们总是羡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为不过是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罢了,却能永载史册。

殊不知在无人曾走过的历史十字路口,哪怕是知道哪条路一定是对的,敢于踏出脚步的人依然寥寥无几,总要看到有人真的走过去了,才有勇气跟上。

敢为天下先的,终究是少数。

李申之知道她们在犹豫,便又拱了一把火:“我们家银瓶已经当了大将军,你们还犹豫什么?现在的应天府,岳帅说得可不是岳飞,而是我家岳银瓶。唐姑娘,有没有兴趣当应天府的第一位女相公?”

宋人中虽然女人做官的少,但是唐朝女人做官的多啊。

唐朝距离宋朝时间并不远,盛唐气象犹然历历在目。虽然唐婉心中还有些纠结,但是盛唐的气象一直是她心向往之的。听到李申之拱火,已经变得有些跃跃欲试。

看到唐婉加重呼吸,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申之说道:“陆游现在不过是个七品知县,唐相公若是能立下如此大功,少不得也能得个七品判官,日后也能跟陆游平起平坐。”

唐婉终于下定决心,一双粉拳砸在桌子上:“好,我考。什么时候考试?在哪里考试?”

李申之说道:“不急,明日我叫人从府衙之中取来卷子,咱们就在这里考,专门给你们几个人考一场。”

唐婉说道:“无功不受禄,就算考中了,我们也要从小官开始做。今天就先让小相公见识见识我们的能耐。”

在唐婉的组织下,姑娘们找来了懂得地下通道走向的工头,在地上画起了沙盘,然后开始计算距离和角度,最终选定了几个打井的点。

正在此时,工坊城中的救援队伍也赶到了。

李申之充分表达了对唐婉等人的信任,直接在她们测定的点位打井。

倒不是说李申之真的就那么相信这几个小丫头,而是他经过自己心里大概的估算,打井的点也在那几个位置。

救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也都没闲着。

李申之让岳飞和张宪先去大名府备战,将岳云和岳雷留了下来。

挖井救人不是三两天的事,李申之索性留下来,好好处理一下应天府积攒下来的事务,再顺带与李宝协商出海的事情。

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钻井的工匠终于钻通了巷道。

钻头释放出来的突破感清晰地传递到钻井工的手上,让他兴奋地大喊:透了,透了!

一时间欢呼之声响彻煤矿。

短暂的停滞之后,从钻头上传来了“邦邦邦”的敲击声,这是来自被埋地下矿工的回应,他们还活着。

李申之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通过碗口大的钻孔将补给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进去,矿工们再将写好的字条绑在钻头上传递回来,坑道内外终于建立起了联络渠道。

矿工们全都活着,除了几个受了点伤之外,剩下的全都健康完好。

确定好了目标,地面的救援人员热情高涨。

不只是应天府的人热情高涨,就连临安府、京兆府、燕京府的人,也都跟着热情高涨。

在没有无线电转播的时代,李申之把报纸送到了华夏大地的各大州府。

百姓们就像看连载小说一样,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街上卖报纸的小贩出没。

有钱人家每天都买一份慢慢看,经济拮据的人就蹲在茶馆门口等说书先生出工,亦或是蹭着别人讨论剧情的时候过去插上几嘴,顺便套出最新的剧情。

在应天府新式印刷术的加持之下,应天府日报的刊发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应天府的影响力,也随着报纸的各种报道,逐渐深入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