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十一、格局小了

大宋不怂 十一、格局小了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与李申之一同回到临安的,是应天府本地的官员,他们头一次到临安城。

李申之在自家庄园里歇了歇脚,洗漱一番之后换了一身新衣服,也换了一辆新的马车,继续向南进城。

古人一生难得出一次远门,能去一次帝国的都城,那是莫大的荣耀。

当马车进了临安城之后,官员们东张西望,好奇地到处观看,眼神之中却充满了失望。

“为何临安城中没有公共马车?这样老百姓出行多不方便?”

百姓?呵~

李申之心中嘲笑一声,老子就算黑着心使劲剥削百姓,也比肉食者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

“这城内也不见多建些钟楼,想看看时间都不行。”随行官员说着话,掏出自己的怀表看了下时间又放了回去。

自从有了怀表,看时间仿佛成了一种强迫症,没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

没有怀表的时候也不见大家有多么地关注时间。

随行官吏们一路走一路抱怨,渐渐地没了好奇心,索性坐回马车里把玩起了手中的怀表。

李申之看到他们失望的样子,笑道:“怎么了,不是你们吵着要来临安看看,怎么又不高兴了?”

一人说道:“没想到临安城竟然如此破败,两旁房屋简陋不说,这地面都是坑坑洼洼的,一点都不平。”

临安城的御街早已换成了水泥砖,但是水泥这东西刚造出来的时候是好,经历过风吹日晒之后很容易老化。尤其是经历过一寒暑,被雨雪浸润过,更是容易起皮剥落,自然显得破败了些。

然而临安人不觉得这有什么,水泥砖就算起了皮,也不会有泥泞,比之当初的黄土路好了不知多少,是以依然对水泥砖充满了惊讶。

全天下也就只有来自应天府的人能说出临安破败之话。

“是对临安府的样子太失望了吗?若是你们早一年来,这条御街都还是夯土的呢。”李申之调笑道,依稀还记得第一次见赵构的时候那尘土飞扬的样子,禁军还得提前在地上洒上黄沙和水,才能让扬尘少一些。

随行人说道:“临安城坐拥天下财富才建成这个样子,怎地能不让人失望。”

“说得好啊!”李申之笑道:“好一个坐拥天下财富。”

“咱们应天府仅仅靠几十万人的一隅之力,不仅抗住了金人主力的进攻,还将咱们应天府建得那般坚固漂亮,这临安城坐拥百万人口,又有天才财富,为何却是这般破败之相?”

李申之说道:“那就得问问赵官家,到底都把钱花去了什么地方。”

全应天府的人都知道,李申之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既不怕赵宋官家,也不怕金国皇帝。闲谈之中直呼赵构的名字都不是一次两次了。

奇怪的是,不论是张浚,还是赵不凡、赵瑗,从来没有说过李申之半句不是。

倘若换一个人敢直呼官家性命,恐怕人头早已落地。

应天府的官员对朝廷有了微词,让李申之很高兴,说明他们开始了真正的思考。

临安府与应天府的差距肉眼可见,只要不是脑袋坏了,亦或是屁股歪了的人,都能猜到临安府的**与堕落。

进城的时间还早,李申之领着人先回了一趟家,顺便拜访一下自己的岳父。

一行人回家的消息早就传了回来,当众人来到坊间的时候,早已有人在门口迎接。

先是李府的薛管家:“八郎回来了,二郎出门有些公干,不在家。”

李申之握者薛管家的手朝屋内走着,说道:“薛叔快回屋吧,咱又不是外人,搞这一套作甚。”

隔了大半年重新回到家,李申之的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说道:“薛叔,俺闺女呢?快带咱去瞧瞧咱家闺女去。”

“八郎是说红霞吧?”薛管家说道:“童姑娘嫌在这里住着闷得慌,便跟张博士一同去了茗香苑,把大娘也带去了。”

听闻自家闺女不在家,李申之不禁有些失望。

回到后院,给父亲李纲的牌位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将自己这多半年来的功绩夸耀了一遍,才擦干了泪痕,满心欢喜地出了祠堂。

如果李纲在天有灵,肯定会好好地夸一夸自己这个曾经不成器的儿子。

薛管家在临安城中早已听说了李申之的功绩,如今听当事人亲自口述一遍,心情自是不同,欢喜感慨之余,也是满面泪痕。

李申之说道:“薛叔,这次回来是官家召见,俺去见一见岳丈,然后就要进宫去,今天不必给俺留饭了。去了官家那里还不知道是怎生个安排,今遭也不一定还回家来。若是二郎回来,替俺问个好。”

薛管家擦了擦欢喜的泪水,说道:“如今八郎是个大人了,干的都是大事,先忙要紧事,家里有我这把老骨头在,郎君们就放心吧。”

李申之取下随身带着的几块怀表递给了薛管家,简单地教会了如何上发条,如何调时间,便告别了自家,出门拐进了岳府。

自打李申之一行去了应天府之后,岳府与李府之间的小门便锁了起来。

反正也就李申之喜欢走这个门,他既然不在家,小门便没了必要,硬要留着反倒是瓜田李下,容易引起别人误解。

不同于李府的宁静,李申之能感受到岳府大门背后蕴藏着许多躁动的心。

果不其然,李申之刚刚踏进了岳府的大门,便被一帮子人围在了中间。

冲在最前面的便是他的便宜姐夫和大舅哥,张宪与岳云。

二人身后还跟着许多将军模样的人,硬生生地把岳家小主人岳雷给挤在了三圈以外。

得亏李申之在岳银瓶英明的带领下坚持了健身的习惯,身子骨早已今非昔比,要不然光是这一挤,恐怕就得挤掉了半条命。

李申之忙推着岳云,说道:“兄长这是……缘何突然变得如此……热情?”

岳云与张宪见状,分立在李申之两边,用身体将身后之人挡住,给李申之留了些许的活动空间,岳云先说道:“妹夫,听说你在应天府打了几场大胜仗,当真是痛快!”

岳云一顿夸赞,不吝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张宪说道:“咱妹夫统兵有方,天生就是当大帅的料。以前一心读书没机会施展,今日去了应天府,那可真是虎啸山林,龙翔九天。”

李申之被两人夸得有些心虚,很有水平地说道:“我哪有那么神奇,全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

岳云说道:“为何能将士用命,上下一心?还不是咱妹夫统兵有方。”

岳云刚夸完,张宪紧跟着问道:“妹夫啊,你打算啥时候取济南府啊?哥哥给你当前锋。”把自己的胸脯拍得啪啪响,生怕别人看不到他那厚实的胸肌。

李申之拱手致谢,说道:“有劳姐夫费心,济南府咱已经得着了。”

“得……得着了?”张宪有些不可置信,又有些失望,双重情绪冲击之下,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岳云反应稍快一些,问道:“燕京城得着了吗?兄弟打燕京城的时候哥哥给你当先锋。”

李申之摇了摇头,说道:“燕京城太远,咱刚得了大名府,还打不到燕京府呢。”

岳云大喜,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打燕京的时候别忘了哥哥啊。”

李申之麻木地点了点头,突如其来的热情,把他搞得有些懵。

见岳云揽下了燕京城这么一个大工程,张宪才突然反应过来,赶紧问道:“太原府得着了没?”

李申之摇了摇头:“没得着呢。”

张宪大喜,说道:“兄弟打太原府的时候,千万记得让哥哥当先锋。”

李申之点了点头,这才稍微品出点味儿来,进而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哥哥们这是干什么,什么时候这种军国大事由俺说了算了?”李申之吐槽道。

岳云已经揽了个大工程,心情很好,拉着李申之朝大堂走去,路上说道:“兄弟有所不知,听说你们在应天府打了大胜仗,不仅在应天府站稳了脚跟,还一举收复了开封府,俺们心里面都痒痒的不行。等到后来听说你又拿下了河南府和大名府,俺们一下就慌了神。”

张宪跟着说道:“没错,申之的仗打得太快,弟兄们担心用不了几天你就能收复幽燕,咱这帮武夫们再也没有建功立业之地了。”

李申之说道:“二位哥哥格局小了。自古以来的名将,收复幽燕算得上哪门子大功劳?怎么也得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吧。”

张宪与岳云听了,顿时略显羞愧,感觉到了自己与名将的差距。岳飞当年的口号也是直捣黄龙,把目标放在了关外,而他们俩人只把目光放在了关内。

其实这也不见得真的是他们的格局变小,而是两宋传承下了的话语体系,使得人们以为国朝的终极目标便是收复幽燕。

唯有王安石提出恢复汉唐雄风,攻略西域,结果还被当成奸佞打倒清算。

李申之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心头火热起来,纷纷盘算着日后去什么地方捞摸功勋去。

李申之说道:“冯益出了趟海的事儿,兄长听说了吗?”

岳云不以为意道:“冯益出海一趟的确不容易,也赚了不少钱。”话语之中透露着一股视金钱如粪土的不屑。

李申之说道:“兄长莫要以为我是贪钱。马上我会派出我的心腹将领魏胜跟着冯益再出一趟海,探索一片新的地盘。那片地盘比国朝疆域十倍都大,兄长想过这其中会有多少功勋吗?”

张宪说道:“开疆拓土,历来都是男子汉大丈夫肩上的责任。只是听说上次冯益出海来回走了几个月,这次若是走得更远的话,还不知要走多久才能回来?”

李申之说道:“姐夫莫要嫌远。出海一趟要走三五个月,看似时间很长,可是从临安走到岭南不也需要两三个月吗?大海深处风高浪急,穿山越岭之时也有豺狼虎豹,这世上哪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

道理张宪都懂,只不过华夏人历来重视陆地上的战功,始终不屑于对海外的征服,是以除了郑和以外,竟然数不出几个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李申之也没打算当即转变张宪与岳云的思想观念,把他们从重视陆路转向重视海陆。

他的这一番话只是为了种下一粒种子。

当岳云踏破幽燕直捣黄龙,张宪力克太原封狼居胥的时候,那些捞不到功勋的将领们是否会将目光放到海外去?

答案是肯定的。

还未进入到岳府的大堂,便有岳家军的中低级将领把自己的名帖送给了李申之,请求出海的时候务必带上自己。

这一年多来,岳家军嫡系的将领实在是太苦了。先是一步步地被剥夺了军权,随后更是经历了残酷的打压,以至于许多人花光了积蓄,全家上下饿着肚子,只能靠故旧的接济度日。

也就是在李申之斩了秦桧之后,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但也仅限于可以出来打工赚钱,自谋出路。距离建功立业,差了十万八千里。

是以李申之的提出的海外战场,深深地吸引了他们,这是他们重归荣光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克服了对海洋的恐惧。

正如李申之所说,这世上哪有不冒风险的事情。他们当年打仗的时候就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每天过着九死一生的日子,为何偏偏对航海如此恐惧抵触?

真要算起来,航海的伤亡率比之打仗要小多了。

再往里走,岳飞站在门口迎接。

“申之,做得不错。”岳飞夸赞了一句,便转头进屋。

张宪在前跟着进屋,岳云拉着李申之也跟着走了进去,剩下的人去到了别处。

进屋子的人都是自己人,岳飞给几人看了茶,便单刀直入地切入了话题。

“申之可知道官家召你来是何事?”岳飞问道。

这个问题李申之想了一路,却并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试着问道:“杯酒释兵权?”

猜忌武将是赵宋官家的传统艺能,一个武将建立的功勋越大,那么他被朝廷针对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申之建立的军功可谓是大宋开国以来最大军功,由不得官家不猜忌。

岳飞摇了摇头,说道:“我猜,官家是想向你们示好。”

岳云点头道:“我明白了,官家不仅召来了申之,还有川陕的吴璘,想必是以安抚为主。申之,这下你就可以有一番大作为了。”

李申之跟着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猜测,进而又将自己的打算思索了一番,想趁着赵构的安抚政策做点什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什么个具体方案,一脸的纠结。

岳飞没有打扰李申之,让他静静地思索了片刻,然后含须笑道:“申之想要做什么,大胆地去做便是,老夫鼎力支持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