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九、小夫子

大宋不怂 九、小夫子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却说李申之拿出了一份全新的海图,上面画出了南美洲的位置。

从印尼的香料群岛一路向东,横穿太平洋之后便可抵达南美洲,这是麦哲伦当年环球航行时走的路,只不过方向并不相同。

李申之也不知道这一路之上会遇到什么,甚至不知道冯益去了能不能回来。

相传当年麦哲伦的船队在穿越这片海域的时候,一路上风平浪静,太平无事,所以将这片海称之为太平洋。

期待冯益出发的时候,他们的运气与麦哲伦一样好。

想要找到美洲大陆,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是沿着东北亚沿海一路北上,过了白令海峡,然后再沿着米国阿拉斯加一路向下。

这条航线一来可以沿着大陆架走,不论是补给还是判断方位都不会出大问题,二来还能乘着洋流,对船的动力系统要求很低。返回的时候沿着北回归线向西横向行驶,还能再乘一波洋流。

可惜大宋的航海技术并不支持他们走这样的航线。

唐宋时期,华夏的航海非常发达,但也仅限于向南向西的航线,而向北的航线基本上是高丽人与东瀛人在跑。

且不说航海技术的高低,只说向北的航线比向南的航线航程更加艰苦,利润也更低。

向南的航线几乎全程处于热带地区,方便在船上搞种植、养殖,船员们的饮食营养十分均衡。

而一旦向北行走,船上无法种菜养牲畜,单凭那时候的营养知识,很难保证船员们的身体不出大问题。

于是乎,李申之基于现有的状况,先抛出香料群岛,然后再抛出更远一些的南美洲,去吸引那些贪婪之人探索新航线,选择了从印尼横渡太平洋的路线。

冯益并不知道这些,李申之的神话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他对李申之毫无保留地完全信任,满口答应了下来。

在他看来,香料群岛已经有了如此巨大的收获,那么更远的美洲岂不是比这里更要富庶?

虽然说海损了两艘船,但那是因为不熟悉路线导致的。等到熟悉路线之后,沉船的概率比翻车都小。

说到新航线,感兴趣的不只冯益一个人,魏胜就是其中之一。

魏胜先是与岳银瓶请示,自己也想出一趟海,去干一番大事业回来。

岳银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让他直接去找李申之。

当魏胜找到李申之,先是敬了一碗酒。李申之最是看中魏胜的战斗力和冒险精神,打算日后灭金之战时,将魏胜培养成一员独当一面的大将。

殊不知魏胜一开口,竟然是想跟冯益出海。

一时间,李申之以为魏胜是见识了那么多的香料,贪图财富才想出海,于是心情有些不大好。

不过魏胜总归是岳银瓶的下属,李申之也不好训斥,而是问道:“你为何想要出海去?”

魏胜说道:“俺看着海图上有偌大一块地盘,寻死着只遣商人去不成,好歹得有俺们这些捉刀的人去。”

李申之点了点头,魏胜重给李申之斟了一碗酒,说道:“小官人若是想在那片地盘上有所作为,俺魏胜愿意为你开疆拓土。”

“嘶……”

酒场顿时变得一片寂静。

魏胜找到李申之的时候,众人全都竖着耳朵听他说话,担心错过李申之对他的回复。

没成想李申之还没发言,魏胜的话便率先惊掉了一地的下巴。

就连李申之都被这句“开疆拓土”深深地震撼到了。

思虑片刻,李申之端起酒碗与魏胜碰了一下:“若是有那一日,你便是美洲王!”

“一言为定!”魏胜一饮而尽,浑身数不尽的豪迈。

在场之人全都是李申之的心腹,是以李申之丝毫不避讳自己的野心。

其中有些人更是知道李申之有着逼赵构退位的打算,封一个区区的美洲王又算得上什么。

听李申之肯定了那句大不敬之话后,众人的情绪非但没有担忧,反倒更加高涨起来,一个个地喝酒划拳,宛如一群土匪,再没有一点点斯文模样。

李申之侧身靠向冯益,说道:“兄弟给哥哥添一支人马,不知哥哥……”

冯益赶紧抢白道:“兄弟只管安排便是,哥哥就是替你跑个腿儿。”

李申之心存感激,再敬冯益一碗,道:“哥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再之后,李申之也不记得发生了些什么事,说了些什么话。

只记得众人喝酒吃肉彻夜不歇,一个个地烂醉在院子里。

好在此时是伏天,院中睡觉也不怕着凉。更兼满院的酒气,熏得没有一个蚊子,倒也让众人睡了一个安稳觉。

到了第二日半前晌,众人陆续醒来,依稀记得昨夜发生了许多的大事,却又记不真切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只有岳银瓶默默地记下了所有。

醉酒之后的李申之惯常地胡言乱语起来,说了半天诸如:阿兹特克、印加、玛雅之类的话,还提到许多红薯、玉米、花生的词儿,也不知到底在说些什么,只记得他左边拉着魏胜,右边拉着冯益使劲地喝酒,就连往日与他最亲密的陆游等人都没怎么交谈。

李申之醒来之后,先拉着岳银瓶复盘了一番昨夜的经过。

得知自己说了那许多惊世骇俗的话之后,也只是稍微惊讶了一番,然后将魏胜和冯益唤入了自己的书房。

他担心这二位也喝断了片儿,忘记了昨晚之事。

在书房之中,李申之重新画了一副美洲的地形图,并且将自己印象中的美洲原住民分布图大致标了出来,这张图是给魏胜的。

另外画了一些红薯、玉米、花生、南瓜、辣椒、土豆、葵花、烟草以及橡胶树的外观,这是交给冯益的。-->>

冯益拿着画着花花草草的纸不明所以,李申之说道:“哥哥但凡能将这图上任意一件物事或者带回来,兄弟愿付万两黄金。”

万两黄金便是十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一个亿。

饶是知道李申之出手阔绰,冯益依然倒吸了一口凉气:“兄弟放心,哥哥就算是踏遍天涯海角,也定要将这几样物事给你寻来。”

冯益知道,李申之如此郑重其事,说明这几个不起眼的花草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他若是费尽千辛万苦地将这些东西给李申之带回来,他得到的回报将会远远超过一个亿。

等二人将李申之画给他们的图各自收好之后,李申之又拿出一样物事,说道:“这是工坊城最新造出来的怀表,虽然走时还不太准,你们且将就着用,兴许能派上用场。”

海上的环境不比陆地,寻常用的钟摆在海上根本无法正常使用,于是李申之便搞出来发条,造了几款怀表。

加工陀螺仪还有些难度,是以无法制造高精度的怀表。

好在李申之大致知道地球的时区划分,这样有助于船队在海上的定位。

所有的光学方法,只能测量当地的纬度,而无法确定经度。想要知道经度,就必须知道出发地的时间与当地时间的时差,才能计算出出发地与所在地的时差,也就是经度差。

虽然怀表的走时还不是很精准,但只要能让船队在几个固定地点可以校准时间,还是可以大致确定在海上的位置。

总得来说,误差大概不超过二百里。

魏胜与冯益分头去准备。

魏胜需要选拔一批人才出来,进行短暂的海上训练,然后从海州登船南下,到泉州之后再与大船队汇合。

而冯益需要将随船的货物运回临安,再去赵构那里复命之后,重新组织一个更大规模的船队,才能开启探索美洲之旅。

所谓无知者无畏,正是因为冯益不知道前往美洲有多少艰险,他才会对这趟航行充满着憧憬。

其实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是一样,若不是当时的科学家把地球的周长少算了三分之二,预计航行时间不到一年,麦哲伦未必有勇气花费比预计多出两倍的时间,整整用了三年才完成环球航行。

而事实上麦哲伦死于半路上,完成环球航行的应该叫做麦哲伦的船队。

对于欧洲人来说,环球航行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他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找到一条能够穿过美洲大陆的航道。

结果他们从北美洲一直找到了南美洲,找了几十年,才由麦哲伦在接近南极洲的地方找到了一条航道,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好在李申之有先见之明,他会直接选择在巴拿马地区横穿美洲,也就是彼时的阿兹特克帝国,一个处于大概与华夏商州时期差不多发达的文明。

伟大的航海时代即将开启,而在应天府,却有三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等待着李申之的处理。

首先一件,是来自于大名府的信使。

李申之刚离开大名府没两天,大名府的张牧之便发来了求救信,说大名府的粮草即将告罄。

李申之找到了张浚一同商议,刚刚给大名府运去了一年的粮草,怎么转眼之间就要断粮了呢?难不成是被金人偷袭了不成?

等到随后负责解释的信使抵达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粮食出了问题,而是人口出了问题。

随着宋人重新在大名府站稳脚跟,而金人的势力急剧收缩,大量的归正人投奔了大名府,积极响应张牧之的以工代赈政策。

所谓归正人,是指沦落在敌占区的百姓,不堪金人残暴的统治,偷偷跑回南宋实际控制区域的人。

整个南宋朝中,对待归正人还算不错。就在赵构时代,他赐给了归正人耕种的田地,并且直到赵构死去,始终没有收过这些人的税。

张牧之没来得及请示李申之,他知道李申之对人口有着巨大的渴求,将归正人全盘接受。没想到归正人越来越多,才几天功夫便有几十万人前来投奔。

人口越来越多,粮食也消耗得越来越快。

张牧之担心还会有人继续投奔大名府,是以紧急报告给应天府,让相公们抓紧时间想办法。

好在之前的应天府对粮食储备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使得应天府府库丰盈,大笔一挥便调拨了数十万石的粮草北上,顺带着还将成吨的香料运去了大名府,以方便张牧之与金人交易。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这第二件事却是李申之无意之中发现的。

所有穿越者都有一个癖好,总是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名单,以期待在犄角旮旯里发现几个课本上的名人。

这次来应天府报名的花名册,李申之挨着撸了一遍,一字不差地撸。

尤袤与杨万里自不必说,被录用吏员之后全都留在了应天府衙之中,只不过李申之还暂时未来得及与他们交谈,也没有机会当着杨万里的面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而翻看应天府书院的入学名单中,有一人的名字让李申之如雷贯耳,激动得久久不能平息。

朱熹。

朱小夫子时年十三岁,家住福建,也一直在福建求学读书。

是什么原因,让朱小夫子不远万里北上,来到应天府求学的呢?

李申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为了会一会传说中的朱小夫子,李申之专门给新入学的学子搞了一场开学典礼。

李申之要搞开学典礼,张浚这个一府长官便不得不参加。毕竟李申之在明面上是一个知县,按职位来算,并不比应天府学院院正高。

而这个院正,正是由张浚兼任。

于是乎李申之临时起意搞的一场开学典礼,变成了张浚的一场正儿八经地训话。

正经的东西总是很无聊,别说底下的学子了,就连李申之听着张浚的训词都觉得昏昏入睡。

等张浚讲完之后,还顺便提了个引子,让李申之也来讲两句。

李申之倒也没客气,说道:“张相公学识渊博,阅历丰厚,实乃我辈楷模。我在张相公面前不敢造次,在此谨邀请一位学子作为代表,讲一讲你们的想法如何?”

说罢,李申之假模假样地拿起一本花名册,前后翻了几页,目光落在了早就找好的名字上:“请问福建尤溪的朱熹是哪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