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四十八、民心所向

大宋不怂 一百四十八、民心所向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阅兵大典圆满完成。

对于李申之来说,大典出乎意料地完美,既给了宋国使团充足的信心,也成功地威慑了金国的使者,最主要的是让完颜宗弼对宋军生出了恐惧之心,一种感觉自己根本打不多的恐惧之心。

就宋国使团来说,不论赵官家在出发之前给他们交代过什么,至少使团不会心虚地作出投降的举动。硬实力摆在那里,再怂的人说话都会有底气。

而从金国使团的反应来看,李申之那蛮不讲理的领土谈判方针,似乎真的大有可为。

李申之所谓的与吴璘联络,其实不过是一次尝试罢了,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态度,吓唬完颜宗弼来着。

没想到完颜宗弼还真的吃这一套,被吓得够呛。

完颜宗弼真的信了李申之会一口气打到云州,到那时金国在燕山以南的地盘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殊不知李申之不过是随后一说罢了,他根本不可能一路去打到云州。

别说云州了,太原府都是奢望。

打到太原府的前提,是应天府与川陕军的吴璘兵合一处,联合行动才行。

可吴璘凭什么听李申之的?赵官家又怎么会默许他们随意用兵?

有宋一朝,对武将的戒备比防贼都严。武将们想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都各种掣肘,更别说打进攻战,还是长途远征。

李申之在应天府的军事行动自作主张,罔顾朝廷号令,姑且能用守土有责的说辞搪塞过去,但是向外扩张的话,赵官家手中的金牌可是要命不要钱。

参加阅兵的士兵们,头一次在主将面前扬眉吐气,好好地表现了一把,李申之也给他们全都记了一等功,赏赐当天就发放到位。

阅兵观礼结束之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宋金官员们吃些点心,喝些果汁饮品,等铁轨马车到来之后再一同乘车回去。

乘着这个间隙,大家都可以四处转一转,活动几下身体,互相交谈一番,顺便去上一趟厕所。

应天府书院中的高档厕所,让赵鼎不再对公共场所的厕所有抵触情绪,在小吏的带领下,前往观礼台的贵宾公厕去放松一下。

为了避免双方的冲突,厕所分成了两个,倒不是为了分男女,而是为了分宋金。

整个校场之上只有岳银瓶一个女人,她有自己专用的厕所。

校场的厕所和书院的一样整洁,甚至还要更加地干净。

士兵们搞卫生的能力,远超学生。

还未进门,赵鼎便听到里面有人交谈的声音。

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大舅哥,今天这仗打的真痛快,比咱们当年在山寨强了不知多少倍。”

另一道声音稍显温和,说道:“咱们山寨怎能与现在相比。咱们当初能抵挡住金人的扫荡便算是烧了高香了。可现在呢?咱们完全可以追着金人屁股打,就算是铁浮屠来了都不怕他们。”

粗犷声音兴奋了起来,说道:“大舅哥,咱们真的能跟铁浮屠较量较量?”

温和声音笑道:“你个憨铁牛,咱们硬冲上去肯定不行。但是你没发现申之小相公整出来的新战术吗?只要咱们每次都用上这个战术,拿下数量相等的金人肯定不成问题。你晓得申之小相公为何用火牛阵来当咱们的靶子?”

那粗狂的声音不是别人,正是李铁牛,说道:“俺还真纳闷呢,这申之小相公怎地如此奢靡,不知道耕牛的金贵,浪费了这么多牛。”

温和的声音正是张牧之,说道:“你道金人最拿手的是什么?不就是铁浮屠么。那火牛穿上了盔甲,不正是跟铁浮屠一样么。既然咱们能把带着盔甲的火牛给收拾利索了,那么收拾铁浮屠必定不在话下。依我看,申之小相公这就是专门表演给金人看的。”

李铁牛依然有些郁闷,嘟囔道:“道理俺都懂,就是心疼那许多的牛,不知能耕多少田哩。”

“你糊涂啊。”张牧之恨道:“申之小相公没有教过你吗?咱们若是打不了胜仗,纵使有万贯家财都是给敌人攒的。等咱们打了胜仗,想要什么没有?敌人家里的东西就是咱家的。你莫忘了,这些牛可都是咱们从关中带回来的,还是金人的牲口哩。”

李铁牛摸了摸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道:“俺平日里训练实在是太累了,上课的时候就睡着了,没记住申之小相公的话。”

张牧之气得一脚踢在李铁牛的屁股上:“申之小相公可是说了,若是到了年底的时候考评过不了,任谁都不能被拔擢。咱们可是最早跟着申之小相公出来混的人,若是在这道关卡被刷下来,不仅是咱们丢脸,更是给申之小相公给丢脸。”

看到李铁牛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听到读书就犯困,张牧之恨道:“你若是再不上进,我就把俺家妹子领回家,你以后再也别想见到秀儿!”

“我学!”李铁牛赶紧改口:“我学还不行么!”

赵鼎在门口听着有趣,走进去的时候正好碰见张牧之与李铁牛出门。

赵鼎是自己前来厕所,并没有带随从,是以与张牧之直接打了个照面。

张牧之与赵鼎擦肩而过的时候并没有认出他,只是从对方的官服看出官位不低,匆匆拱了拱手便要离去。

不料赵鼎却是趁势拉住了张牧之,问道:“这位军汉,你且等一等,老夫问你几个问题。”

在赵鼎看来,自己能笑着脸跟对方说几句话,已经算得上是屈尊纡贵了。

文人对武人的鄙视,早已刻在了骨子里。是以文人们觉得,只要自己稍微收一收鄙视之情,就算是对武人的尊重。

张牧之倒也不觉得对方有什么不礼貌的地方,乖乖地站住脚,抱拳回道:“相公请问。”

赵鼎整理了一下思路,问道:“你方才所说拔擢军官要考试,是指什么?”

张牧之到底读过些书,说话有些章法,回道:“回相公,是这样的。申之小相公规定,俺们当兵的要是想当军官,必须在校场的书院里读上一个月的书,学上一些文化,等到月底考试过了才能当军官。如果学不会文化,或者是月底考试通不过,只能一辈子都当大头兵。”

赵鼎问道:“多大的官就需要考试?”

宋人的文官自古就有劝武将读书的习惯,北宋有范仲淹劝狄青读书,南宋有宗泽劝岳飞读书。是以赵鼎对武将读书一事,不仅不抵触,还十分地提倡。

张牧之回到:“申之小相公说,现在当队正就需要读书,等到以后什长就需要读书考试。”

“嘶……”饶是赵鼎提倡武人读书,也没想到李申之能把读书的规模推广到如此的深度。

什长类似于现在军队中的班长,在建国后依然有许多不识字的班长,可见这种普及程度有多么的强。

赵鼎心想,若只是识字倒也罢了,推广蒙学,提高全民识字率,本身就是当官的一项基本政绩。诸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蒙学读物,大多滥觞于宋朝,正是得益于这些推广活动。

现在推广到了军队之中,倒也算得上一场功德。

张牧之回道:“千字文、百家姓倒也罢了,俺们小时候都学过一些。只是这《孙子兵法》学起来,倒着实有些吃力。”

李铁牛也跟着憨笑道:“大舅哥能读懂《孙子兵法》,日后当个都头统制肯定没问题。俺就不行了,学个百家姓都费劲,以后顶大当个队正。”

赵鼎看着李铁牛憨厚的模样,知道他必然是军中的一员悍将,便勉励道:“壮士莫要自暴自弃。生而为人,自当知理明道,不读书哪里能懂得道理?老夫读了一辈子的书,且教你一个读书的法门,你可愿学?”

张牧之看着李铁牛竟然还在犹豫答应不答应,恨不得一脚踢死他,赶紧抱拳应道:“还请相公不吝赐教。”

赵鼎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东西,就要去用。你们是惯常打仗的人,学那孙子兵法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战场上的遭遇,将孙子所说所论套用到战场之上推演一番,定能发现其中的妙处。”

张牧之眼前一亮,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赶紧拱手作揖,口中不停称谢:“多谢相公指点。”

李铁牛虽然不大懂得赵鼎的话,却也跟着张牧之作揖称谢。

赵鼎仰头大笑,在二人的恭送中踏入了厕所。

等到赵鼎走远了些,李铁牛忽然有些恍然大悟道:“方才那人看着有些眼熟,莫不是观礼台上之人?”

张牧之说道:“那人便是赵鼎赵相公,朝廷派来谈判的人。”

“哦,”李铁牛说道:“那他会拔擢申之小相公吗?”

“他?他没有这个权力的,只有官家才能给申之小相公更大的官儿当。”张牧之讲解道。

李铁牛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个官家还不错,是个好官家。”

张牧之被铁牛逗笑,这小子竟然也评价起官家来,问道:“为何是个好官家?”

李铁牛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说道:“官家让申之小相公在咱们这里当官,那就是好官家。”

张牧之反问道:“若是官家不让申之小相公当官呢?”

一句玩笑话,李铁牛竟然当真起来,黑着脸说道:“那他就不是个好官家。”

张牧之笑道:“不是好官家你待若何?”

李铁牛一巴掌拍在胸口,说道:“俺把他脑袋拧下来!”

这一通对话声音不小,附近的人都能听见,包括刚走进去不远的赵鼎。

其实张牧之与李铁牛对话的时候,赵鼎专门放慢了脚步想听清楚,结果差点被把他给吓着。

俗话说:山高皇帝远。

古人诚不我欺。

……

河边的屠宰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宰完了最后一头牛,屠夫们一个个地累得躺倒在地:“真真是累死俺了,下次再有这样的活计,给再多的钱俺也不来了。”

“唉哟……俺的手都酸得都提不起裤子了。也就是看在了申之小相公的面子上,若是别人来寻俺,说甚也不接这样的活儿。”

“唉,你瞧那边,他们是什么来头?宰牛比咱们宰得快不说,竟然一点都不嫌累。”

顺着手指看去,正是李修缘一干人。

那帮人不仅不嫌累,竟然还时不时地拿出随身的小本本,在上面写写画画,让一众屠夫惊诧不已。

“瞧着模样白白的,不像是金人。”

“应天府地面上的屠户俺都打过照面,没见过这么多号人。”

“不对,俺看着倒有些眼熟,应该是咱应天府的人。可能人家原本不是屠夫,所以才看着眼生。”

“你别说,这么一看,倒像是……像是工坊城里的人。”

“听说工坊城里有一干人专门杀人的,还把人大卸八块。你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白?就是成日价地待在屋子里不见阳光之故。”

众人越说越像,结合江湖上的传闻,竟然隐隐有些害怕起来。

这时,李修缘在河水引上来的自来水管上洗了洗手,扭头朝着屠户们笑了笑。

屠户们正好说道杀人大卸八块的话头,被一个脸色白皙的小和尚含笑盯着,场面忽然变得瘆人起来。

当下这些屠户们也不嫌累了,站起来逃也似的跑了。

他们也有专门的马车接送,当屠户们挤上了一辆马车之后,纷纷不停地祈祷,那些杀人的魔鬼千万别与他们上同一辆车。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

“阿弥陀佛,烦请施主挤个空儿,让俺们乘了这趟车。”

……

入夜,应天府的大街上罕见地实施了宵禁。

倒也不是不让百姓们出门,而是将主街给封起了一节儿。

用现在的话说,叫临时交通管制。

上千头牛被宰,数十万斤的肉必须在今晚吃掉,李申之将晚宴的范围扩到了最大。

除了分出一部分肉送到了各县当赏赐之外,李申之将此次宋金大战所有有功之人都请到了应天府之中参加晚宴。

有马车当交通工具,运输倒还不算什么难题。

实在参加不了的,也将牛肉按份额发放到位。

作战的士兵自不必说,那些组织得力的民工,勤奋生产的工匠,全都在邀请之列。

还有那些后勤医疗、辅助团队,不能全员参加晚宴的,也都纷纷派出了代表前往应天府。

如此大的规模,应天府衙之内容纳不下,应天书院也装不下这许多人。

于是乎,张浚与李申之一商量,干脆开辟出一段街道出来,充当晚宴的会场。

这才有了宵禁这一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