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一百三十、工坊城之神

大宋不怂 一百三十、工坊城之神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诸葛亮不会借东风,李申之也不会。

他和孔明一样,不过是会看天象罢了,还是一种最粗浅的天象,人人都会看的天象,需要赶紧收衣服的天象。

呼呼刮起的南风,夹杂着湿润的气息,让人感觉有些胸闷。

有人说是空气湿度增大让人胸闷,有人说是因为气压变低导致人的胸闷,反正这种时刻心脏病发病的几率会变大。

若是有风湿病的人,现在该关节疼了。

虽然天上还不见乌云,但大家都知道,快要下雨了。

本就是暑热季节,夏天的雨就是这样,一阵一阵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雨来!”

李申之大呼一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城墙的战况。

城墙根依然是工坊城整个城防的漏洞,虽然水已经引了过去,却流速太慢,短时间内很难将金人挖出来的大坑填满。

金人依然源源不断地从城墙底下钻进来,丝毫不在乎那和着金汁的泥水有多么地难走。

宋人这面往里面灌水,金人也派出仆从军拼命地把坑里的水往外面排,情急之下甚至有人拿着自己的头盔往外舀水。同时还在继续挖着城墙底下的泥土,想要把地洞打得更宽,更大,让更多的金兵可以通过地道进入到城内。

后续补上来的金人虽然受到了宋军远程火力的打击,仍然源源不断地冲到了城墙根,顺着地洞往里钻。

金兀术派来的一万精锐也到了战场,与韩常简单地打了声招呼,立马投入了战场。

打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就是要押上所有砝码,最后一把梭哈的时候,不成功便成仁。

双方不再有任何的保留。

哪怕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也要想办法用手中的裤衩蕾丝敌人。

宋军在一线奋战,工匠们在后方的生产同样开足了马力。

为了强行地提高生产速度,工匠们手上的失误率开始上升。

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次品的产出,竟然用身体去硬抗偏离轨道的机器,哪怕身上被机器锋利的棱角划破,也顾不得去包扎伤口,任由自己的鲜血融入兵器之中。

所有人全都铆足了劲儿,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拼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胜利。

对于宋人来说,只要松了这口气,等待他们的结局将是城破人亡。

金人同样如此,完颜宗弼派来的精锐就是来打硬仗的,身为百战精兵的他们知道,现在已经到了这场战斗的胜负点。

他们只要再加一把劲儿,破城就在眼前。城破之后,烧杀抢掠为所欲为,整个应天府都是他们的战利品。

而若是金人松下这口气,被宋人击退,那么这轮进攻算是前功尽弃了,眼前的战利品全都化为泡影,一切回到了最初的样子,或者还不如最初的样子。

甚至于金人还会就此败北,更有可能永无机会再踏入应天府一步。

话说元丰年间,宋人当年打西夏就是如此,一口气松掉,转胜为败。

当年五路伐夏,眼看着李昌祚冲进了西夏重镇灵州城的城门,灵州破城在即,竟然被主将高遵裕喊停,从城门中撤了出来。

那混账高遵裕为何要将李昌祚撤下来?竟然是要换上自己的亲信去攻破城门,捞取破城的首功。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宋人直到亡国,再未有一兵一卒到过灵州城下。

更可气的是,高遵裕在回朝之后竟然没事,在市厅级的职位上干到退休。

正如宋人鄙视武人到了变态的地步一样,他们优待文人也到了一个变态的地步。

高遵裕这种万死不足惜的败类,竟然可以高官厚禄地善终。

这样的北宋,亡得不冤枉。

却说宋金双方打仗打得上了头,双方都是精锐,主将也不含糊,断不会出现如高遵裕这种败类行径。

大家全都倾尽了所有力量,把结果交给了老天。

孙子曾经说过,打仗打得就是算计。

算计得越多,赢面就越大。

金人把胜负的悬念交给了上天,李申之却没有,他还有算计。

按照孙子老人家的说法,理论上宋军的赢面更大。

金人以为宋军拼上了全部的力量,而实际上没有。

那些坚持在生产线上的工匠们,依然坚持着生产。

什么时候工匠们也抄起家伙去战斗,甚至把熔炼之后来不及铸入模具的铁水浇向金人,那才是真正的大势已去,只剩下悲壮。

李申之知道,还不到那个时候。

他在等。

大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狠狠地砸向地面,瞬间汇聚成一股股溪流。

片刻之后,街道上已经流成了小河。

金人惊喜地发现,宋人的燧发枪失效了。

工坊城的加工精度还差点意思,枪管与枪机之间无法做到完全密封,雨水沿着燧发枪的缝隙渗入之后,再无法击发。

士兵身上的定装纸壳子弹也被雨水浸湿,软塌塌地成了一滩烂泥。

金人见状,顿时士气陡增,加上一把劲儿打得宋军节节后退。

李申之手中握着望远镜死死盯着城墙,口中默默念着数字:五,四,三,二……

“一!”

把手中的望远镜狠狠地摔在地上,李申之喝道:“兄弟们,抄家伙跟我上!”

他算计的,是雨水把城墙下的坑填满的时间。

工坊内的工匠们仿佛听到了神的召唤,扔下手中的活儿,顺手抄起家伙蜂蛹而出。

各式工具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举着一把刚刚烧红还未来得及锻打的铁棍,在雨中“滋滋”冒着白烟。

金人依靠他们的残暴和凶残威慑了以往的宋军,而现在,他们赖以成名的那一套不管用了。

任你再凶残,遇到的却是一群疯子。

这世上能战胜疯子的,只有另一群疯子。

工坊城的人在神的带领下,彻底进入了痴狂状态,不知疲倦、不顾性命地与金人搏杀。

金人搞不懂宋人手中通红的铁棒是如何握在手中,只知道当通红的铁棒刺入他的身体时,好香。

顷刻间,血污铺了满地,转眼又被暴雨冲刷得干干净净。

血水再流入雨水中时,丝丝缕缕地宛若风中的飘带。

暴雨填满了城下的沟壑,金人的增援无法进城,全都被阻隔在了城外。

燧发枪在雨水中失灵,弓弩的弩弦被水浸泡之后,同样失去了弹性,无法发射箭矢。

然而城墙之上,望楼中的火枪手们却不受影响,一条条火线划破黑暗射出,收割着金人的性命。

终于,韩常顶不住了,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再这样下去,别说攻城了,城下的金兵恐怕要被淹死了。

城中的金兵被阻挡了进攻的气势,回头看时却发现身后空空如也。

不仅没有增援,连退路都是一片汪洋。

无路可退的金兵在绝望中死去,尸体漂浮在拦腰深的洪水中。

金人退了,宋人却更忙了。

老天是公平的,突如其来的暴雨给金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宋人的伤害丝毫不比金人小。

城内深达一米多深的内涝,工坊城内一片汪洋。

虽然金人退了,宋人却需要收拾留下来的这副烂摊子。

当工坊城这边暴雨如注的时候,应天府却是晴空万里。

也不知这场降水与工坊城中被污染的空气环境是否有关。工业生产会向空气中排放细微的固体颗粒,这些颗粒会作为水滴的内核加速高空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进而加速降水的行程。

从科学上来说,这场暴雨与工坊城中的工业化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许说得便是这个样子吧。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留下一片狼藉之后,暴雨就像一个搞了恶作剧的小男孩,躲得无影无踪。

雨停之后,工坊城中的排水系统才派上了用场。

水位缓缓下降,来不及捡拾地面的垃圾,最要紧的事是先把金人挖出来的坑给填上。

坑里的水已经来不及排走,金人随时会重新冲上来。

整袋整袋的水泥直接从车间搬了出来,直接划开口子倒入坑中,再乱七八糟地扔了一堆石子进去,一排工人一人手持一把长杆子,使劲地搅拌。

与混凝土一同搅拌的,还有宋人自己的金汁,填埋水坑的时候臭气熏天。

作妖一时爽,扫尾火葬场。

这种方法浇筑出来的混凝土能达到什么样的硬度,全看运气。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硬度必然不是人手工可以扒得动,至少比土硬上许多。

这一批水泥是专门研发出来的速干水泥,用不了半个时辰,水泥便开始逐渐硬化。虽然最终的硬度要在两三天以后才能达到,但最初的这半个时辰,能够达到一半的硬度,至少可以保证不再被金人给挖开。

其实工坊城中还有一套排水系统,可以保证无论多大的暴雨都不会内涝。

那就是将所有城门和水道全部用闸门封闭,然后在城墙之上架设水车,将城内的积水抽到城外去。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洪水的水位不超过城墙的高度,那么城内的水位便是可控的。

可金人好死不死地在城墙地下挖了个洞,让工坊城的这一套排水系统压根没有派上用场。

任你抽得再快,也没有城外洪水涌入的速度快。

“会派上用场的,我们所做出的任何准备,到最后都会派上用场的。”李申之给大伙鼓着劲儿,盘算着哪里还能再加固一些。

此时此刻在工坊城中发生的一切,对汉人来说并不陌生。

孤军守城的戏码,在强汉盛唐的西域上演过无数次,才打过两仗的工坊城还排不上号。

正如东汉的耿恭固守西域疏勒城,以区区数百汉军坚守匈奴主力围攻,最终等来援军,成功撤回长安,这便是着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面对耿恭的壮举,李申之都得竖起大拇指,敬一句:大神威武。

这样想来,他依托工坊城继续防御金人的进攻,仿佛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

要知道工坊城中可是拥有段位压制的科技树,不该这么被动才是。

一念及此,李申之将城中的人手重新分类。

士兵们放弃休息开始收拾街道和城墙,工人们迅速返回各自的工位继续生产。

工厂的生产是连续性生产,一旦突然中断,物料便会堆积在中间环节,轻则造成物料的浪费,重则直接损坏生产线。

就拿钢水来说,若是刚好有一锅钢水在炉中烧化,又正好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钢水无法倒出,时间一长,钢水便会凝结在炉中,导致整个炉子报废。

好在方才的战斗持续时间不长,工人们赶回自己的工位时,一切都还来得及挽救。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抢修,各条生产线逐渐恢复了生产。

为了防备金人从别的地方挖城墙,工坊城中的宋人集思广益,最终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铁汁浇金人。

既然金汁不管用,并且后遗症也大,那就干脆用铁汁去浇。

铁水用于防御,唐人也用过,技术都是现成的。

在城上用木炭烧坩埚,铁块放入坩埚中烧化,从城墙垛子上倒下去,杀伤力相当可观。

只不过这种烧铁水的法子效率有些低,战斗若是打得太焦灼,反倒容易误伤自己人,用处不大。

但工坊城不同,他们有总量达到百万吨级的钢铁生产线,其铁水的供应量相对于城防的需求量来说,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怎样把生产线上的铁水运到城墙之上?

一千多度的铁水,绝不能像自来水一样通过管道运输。

通过人力来运输倒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太危险了,一旦倾覆让铁水流出来,附近的人非死即伤。就算不出意外地安全运达,铁水的高温对搬运工人的健康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急中生智之下,大家想到了轨道交通。

铁轨在工厂中早已派上了用场,他们现在只需要把轨道从工厂里面一路铺到城墙根下就行。

铺铁轨已经来不及,只好用硬木暂时代替。

将铁水盛放与坩埚之中,再置于板车之上,一路将铁水运到城墙根之后,再由吊绳将坩埚吊上城墙。

经过一路运输,铁水的温度会下降一些,这时再将坩埚放到城墙上的灶火之上,使得铁汁始终保持液态便好。

当第一锅铁汁从城墙上浇下去的时候,李申之激动地一挥拳头:

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