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八十一、狠人邵隆

大宋不怂 八十一、狠人邵隆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完颜亮终究没有与李申之见面,他不想让事情表现得太过明显。

虽然他与李申之交好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那也只是猜测罢了。

猜测而已,子虚乌有的东西,又定不了罪。

他若是真的表现得太过明显,与李申之交往过甚的话,便会留下小尾巴,成为别人攻击他的把柄。

然而又不得不说,完颜亮这个盟友十分地靠谱。

虽然他与李申之并没有直接的书信交流,但也猜到李申之此行是去宣诏。

李申之西行的目的一点都不难猜,但凡关心时政,又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猜得到。

在高层的圈子里,双方的大略方针都不是秘密。

于是乎,完颜亮不仅保障了李申之一路之上的安全,还暗中调拨补给,从口粮到草料,源源不断地留在了李申之必经之路上。

更有甚者,完颜亮还通过随行的金人谋克给李申之更换伤病的战马。

一时之间竟然让队伍里的宋人有些恍惚。

他们到底是哪波的?自己在宋军时候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被当成贼配军骂的一帮人,在金人这里竟然会有如此隆重的礼遇。

他李申之不是当了叛徒了吧?

陆游看到李申之志得意满的样子,调侃道:“昔有苏秦背六国相印,我看你也要配两国兵符了。”

李申之摇了摇头,叹息道:“不行啊。”

陆游微微一笑,心说:原来你也知道自己太荒唐。

正打算劝诫李申之,不料李申之的话差点让他吐血。

“想要配够六国兵符太难了。”李申之仿佛真的很遗憾似的,继续说道:“宋金两国自不必说,到了陕西之后,向西是西辽,向北是西夏,向南是吐蕃,这也不过才三国,加上宋金总共五国,也不够六国啊。”

看李申之皱着眉头发愁的样子,好像真的在谋划配六国兵符。

忽然,李申之眉头一展,说道:“哎?不如咱们到了应天府之后往东走,出海向东,那里有高丽和倭国。若是能张罗上这两国的兵符,我就有七国兵符了,比苏秦还厉害。”

“陆兄觉得如何?想不想跟我去西夏浪一圈?”

陆游像看疯子一样看着李申之,不屑道:“粗鄙。”

李申之虽然是胡思乱想,但是隐隐之中竟然对这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很心动。

算了,正事要紧,还是先去宣诏再说。

……

却说李申之自临安出发,先是一路北上抵达建康,再向西经过庐州,然后继续向西抵达唐州、邓州。

根据宋金和议的内容,唐州与邓州将被割让给金国,也就是说,从合肥向西走,就已经是金人的领土了,可见宋人为了和议而割让的领土,有多么地无耻。

庐州竟然成了一个号称大一统王朝的边境,敢想?

不知道秦皇汉武唐宗们知道了,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面跳出来。

从邓州向北,沿着秦岭向北,抵达洛阳,再从洛阳西南出发,就能到达商州,这里是李申之宣诏的第一站。

饶是早有心里准备,这一路上所见的情景,还是让李申之心情非常沉重。

这些地方虽然行政上划归金人,但是金人压根没有把这些地方当成自己的地盘,而是当成了猎场。

没错,在他们眼中,宋人割让给他们的陕西、河南等地,就是他们狩猎、打劫的地方。

从来没有想过认真经营一番,通过税收这种高级模式来剥削宋人。

他们眼中只有最原始的剥削形式:明抢。

这一野蛮粗暴的行径,直接导致当地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曾经为大宋西京的洛阳,其状况一点都不比曾经为南京的商丘强,破败之相显露无疑。

眼前所见,让李申之想起了百年后的一场诡异的胜利:端平入洛。

在一百年后,蒙古人崛起,自以为很聪明的宋人选择了与蒙古人联手,一起灭了金国。

同样的剧本,同样的结局,与北宋曾短暂收复燕京一样,南宋也短暂地一口气收复了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

也与曾经的燕京一样,收复后的三京之破败,远远超过了宋人的想象。

当年的燕京城成了一座空城,端平时的东京城同样如此。

据史料记载,端平元年七月初五,全子才率领宋军开进开封城,这座曾经人口超百万的城市里,只剩下六百守军,居民一千余户。

曾经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竟然比不上一个乡镇。

更诡异的是,只率领一万人挺进开封城的宋军,竟然在开封城里找不到补给。

仅仅一万人,在开封城里面竟然断粮了!

而这一幕,此时此刻便呈现在李申之的眼前。

如果不是完颜亮源源不断地给他运送补给,此时的李申之恐怕已经断粮了。

自从收编了金人当向导,李申之便把自己的高级干粮给收了起来,一路上只吃金人送来的补给。

高级干粮是战略物资,暂时不能让金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李申之留着这些干粮也是为了不时之需,万一与金人闹翻脸,这些干粮足以支撑他们可以回到宋国境内,不至于在半路上被饿死。

商州位于西安的东南,洛阳的西南,在这两座大城中间偏南一些的位置。

从西安到洛阳,通常会沿着黄河两岸行走,途经函谷关、潼关。

自秦汉以来,函谷关和潼关一带,经过黄河上千年的冲刷,河道变更,水位下降,使得这一带出现了大量的平地可供行走,函谷关与潼关便形同虚设,这一带再无险可守。

商州在秦汉时期,是一条从西安到洛阳的小路,可以绕过函谷关和潼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也有一座重要的关隘:武关。

函谷关和潼关的消失,使得商州武关的战略地位变得没那么重要。大路上没了关卡,自然不需要走小路去奇袭了。

金人之所以执着于想要得到商州,是因为这里是一条可以从西安快速到达南阳的捷径。

西安是金人手中重要的前进基地,在这里可以形成对四川的战略威慑。如果商州在手,西安还能对南宋另一处防守重镇-襄阳形成战略威慑。

如果没有商州,金人想从西安大本营抵达襄阳,需要绕行洛阳,全部行程大概有两千里。

而若是走商州,出武关,走南阳南下,可以省去一大半路程。七八百里的路,数日便可抵达。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宋人之所以舍得拱手相让,是因为南阳已经割让给了金人,要不要这地方已经无所谓了。

金人占领了西安、洛阳、南阳,那么商州就成了一处飞地,与宋国再无关联,留着也无用,索性割给金人卖个人情。

连带着李申之割让出去的陕州也是如此。

从西安向西,走到关中平原的西端,便是大散关。

大散关以西是连绵的山区,大散关以东是关中平原。

从大散关继续向西,穿越山区向西的出口,便是秦州。

在北宋时,以秦州、大散关、商州连线,可以形成川陕地区抵御北方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当关中平原失陷之后,这一道防线形同虚设,干脆割给金人,换取了应天府的前进基地。

放弃了秦州商州防线,并不代表川陕不要了。

宋人的底气来自于第二道防线:西和州,兴元府,金州。

这三个地方背靠着富饶的四川盆地,只要堡垒不被从内部攻破,那么金人在这三处险要面前只能饮恨败退,不得寸进。

吴玠吴璘兄弟的成名战,和尚原、仙人关、饶峰关之战,就是在这道防线完成的。

只要能牢牢守住第二道防线,那么川陕便可以自保无虞。

然而正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若是宋人从内部被攻破,那么再险要的关隘都会形同虚设。

若是宋人真的能悍不畏死,便是在平原上以步兵对抗金人骑兵野战,也多的是取胜的办法。

闲话不多说,却说李申之领着队伍专门走了洛阳的路去商州,而不是从南阳走武关捷径,便是打了探查民情的心思。

当然了,对着金人不能这么说,只说自己身子娇贵,骑不得马走山路,只能走平路。

到了商州地界时,李申之口称怕城里人误会,把金人留在了城外。

毕竟现在商州还是宋人的地盘,若是领着金人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说不得商州守军会放几支冷箭飞来,伤了性命可就不好玩了。

商州在金人的包围之中依然可以不被攻破,城中军民必定是悍勇的。

李申之保险起见,先派了人进去通报,然后领了二十背嵬军,张牧之,陆游,李修缘,岳银瓶一众进城宣诏。

商州知州唤作邵隆,是个猛人。

邵隆原名叫作邵兴,与赵官家“绍兴”的年号冲突才改的名字。

明明是邵兴在先,绍兴在后,赵官家不讲武德……

却说那邵隆原是解州人氏,与关公同乡。南宋初年时便在家乡举义兵,人称邵大伯。

在之后转战河东关中之地,相继投在李彦仙、王彦帐下效力。

张浚主持川陕工作的时候,邵隆被任命为商州知州。

在原本的历史中,宋金和议之后商州割让给金人,邵隆被调到金州任知州。在任时,经常率领手下乔装打扮去到金人的领地内袭击金人,使得金人不堪其扰,最后通过外交手段把邵隆调走才算作罢。这是后话。

在知商州期间,邵隆也曾经打过几场漂亮仗。

却说一年之前,也就是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军派五万精兵进攻商州,邵隆知道守不住,便将城中粮仓庐舍焚烧毁尽,战略性撤退。

当金人占领了商州城后,邵隆派遣自己的儿子邵继春率军佯攻商州城,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主力进攻鸿门。

金军抢了一座空城,本就窝了一肚子火。看到宋军主力出现,便想逮住猛揍。

殊不知邵隆在金军行进的路线上设置了三道埋伏,经过层层阻击,宋军大破金军,生擒金将阿没。

邵隆军只携带了十日的干粮,吃完之后便断了粮。狠人邵隆领着士兵们啃树皮,吃死人,熬过了决战之前艰难的准备期。

等到时机来临,邵隆领军一鼓作气,重新收复了商州。

就是这样一位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的狠人,便是李申之宣诏的对象。

邵隆所知的商州地处偏远,上一次见到朝廷来人,还是张浚张太尉。自从张浚走后,这里仿佛是一处被朝廷遗忘的地方,他们只知道吴玠吴璘兄弟,不知道朝廷在哪。

李申之在来之前打了好几篇宣诏的腹稿,总觉得不甚满意。只好等见了邵隆之后,随机应变吧。

他越是对邵隆了解的多,越觉得宣诏这件事很不靠谱。搞不好真要被邵隆给砍了脑袋。

成天砍别人脑袋,谁曾想自己的脖子也会在他人的威胁之下。

却说那邵隆,好不容易见到了朝廷天使,自然是满接满待,用城中为数不多的物资,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

没有酒,便以茶代酒,茶水管够。

没有肉,便用豆腐代替,用酱菜腌炖之后,红黑的色泽倒有几分与肉相似。

东西好不好不重要,气势一定要跟上。

看到这一幕,李申之哪里还不知道他心里唱的什么戏。

这分明就是在跟自己叫苦,想跟朝廷多要一些物资罢了。

如此看来,这邵隆倒也是个聪明人,李申之在心里完成了初步的分析。

既然是聪明人就好办了。

这世上对付神经病办法不多,对付聪明人的套路却多的是。

“邵知州可只在下今日所来的目的?”李申之打算先来一个投石问路。

邵隆捏着下巴的胡须,说道:“俺早就听说和议要把商州割给金人,李文林是来宣诏的吧?”

“哦?”这个回答给了李申之一个措手不及。

既然知道是来宣诏的,那又何必搞出叫苦这一出呢?

李申之掏出赵官家的诏书,双手递给了邵隆,说道:“没错,既然邵知州猜到了,不知打算如何处置?”

直接把诏书交给当事人,李申之这个宣诏使者不打算亲自去念诏书的内容,念出来丢人。

没想到纠结了一路的宣诏,竟然就这样轻飘飘地就完成了。

邵隆双手接过诏书,皱着眉头展开看了看便将诏书合上,然后眉头舒展开来,微笑着问李申之道:“邵某也让李文林猜猜,邵某打算如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