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六十四、各方动态

大宋不怂 六十四、各方动态

作者:七桃散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30 06:33:08 来源:笔趣阁

李光被隔离的第二天,消息就传遍了临安城。

如此明显的象征性,在对政治极度敏感的临安人眼里,简直就是直接宣布李光的新身份,就连城头的乞丐都猜到了他是主考官。

甚至乞丐们都能说出几件李光的陈年趣事,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他们亲眼见到一样。

于是乎,关于李光的为人习惯,执政理念,很快被人整理出来,刊印发行。

甚至李光曾经写过的奏章不知从哪里流传了出来,一夜之间被士子们竞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

靠近临安府学的学舍和客栈,这些地方都是学子们集中的地方。临安本地学子都在学舍,外地学子也都选择距离临安府学距离很近的客栈居住。

在这些地方,沿街货郎售卖的货物从日常百货变成了简陋的书册。

各种教辅材料出现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简直堪称临安速度。

从印刷的品质就能看出,这是质量不错的雕版印刷品,只一夜之间就能搞到各种资料,并且雕版刊刻,看来各大书商下了不少功夫。

不过当李申之买了一套教辅材料,回家翻看之后,变得大失所望。

盗版毕竟是盗版,缺字少句不说,还有不少张冠李戴的内容。比如有的奏章明明是秦桧写的,却被套在了李光的名头上,甚至还有的印串了页,导致前言不搭后语的,读起来体验感极差。

对于没有一定政治辨别力的人,这样的材料看了还不如不看。看得多了反倒容易误导自己。

……

日子一天一天平静地过去。

岳银瓶的亲戚来了,李申之终于得闲几日。

然而小兄弟只闲了三日,便急不可耐起来,时不时地便会跳动几下,来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李申之焦急的眼神被童瑜看到了,于是两人便找了间屋子坐下来好好交流了一番。

让李申之惊讶的是,挺着大肚子的童瑜,竟然会那么地敏感,反倒别有一番滋味,着实刷新了他的小知识库。

看来这好几个月的冷落,倒是有些苦了童瑜了。

张葱儿回了茗香苑主持工作,开春之后新茶马上就要上市了,李申之当初给他说的那种鲜茶的制法,终于可以一开眼见了。

张浚这几天很安生,大门紧闭不接客,自己也不到处跑,没有人知道他在家里干什么,都猜测这位张相公在家里享受最后的清闲。

应天府的日子不好过,这是临安官员们的共识,张相公大概是想在苦日子到来之前,好好休整一番。

此外,坊间还盛传官家要从临安城中选派一些官员去应天府,于是所有人都躲得张浚远远的,祈求这位大佬忘记自己的名字。

没有人想去应天府。

好不容易才在临安安顿下来,没有人再想去过颠沛流离的日子。辛苦不说,搞不好还要丢了性命。

与张浚的隐身不同,岳飞最近很活跃。

岳飞四处奔走,忽悠人去应天府,宛如见人就喊“道友请留步”的申公豹一般。

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为自己的女婿铺路,对待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闲职的武将毫不犹豫地答应岳飞,而文官们愿意答应的人寥寥无几。

岳飞倒也不气馁,整日里东转西逛的,好像也不是真的为了女婿铺路,而是故意在临安城里露露脸而已。

至于他打的什么心思,李申之也看不透。看不透干脆就不管了,由他去吧。

过了几天,李申之终于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因为岳飞被发配的事情没人再提,官家不提,朝中的宰执们也没人提。仍由岳飞在临安城里蹦跶,仿佛压根没有发配这件事似的。

倒是有不开眼的小官上书要求对岳飞按律处罚,都被相公们拦了下来,没有上报给官家。

这个不开眼的小官其实也没什么坏心思,他不过是想维护朝廷的法纪而已,并不是真的与岳飞有什么大仇。

也正是因为这点,朝堂的诸位相公们没有把他的奏章递上去,未尝不是为了保护他。

懂法律的人,一定要懂政治,才能正确地使用法律。

若是机械地套用法律,那还要人干什么?这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倒是正好可以作为法条的补充。

只不过若是儒家思想乱用,随意践踏法条的话,那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儒以文乱法。

这个难题商鞅没有解决,王安石也没有解决,直到现代的法治制度才算是勉强解决。

……

李申之在家清闲了几日,眼看他在家躲清闲,又看他忙串联,看来看去把冯益给看上门来了。

冯益的到来让李申之很高兴,不管从身份上来说,还是从情谊上来说,都是李府的贵客。

不管在别人口中,这位冯押班是个怎样的人,在李申之眼中他永远是贵人。

李申之满接满待地把冯益请了进来,让他的老上司反倒有些不自在。

冯益搓着手,越看李申之越顺眼,越来越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大福星:“咱知道申之马上要参加省试,需要静心备考。可是有一事官家实在追得急,哥哥不得不来一趟,还望申之兄弟见谅。”

冯益说话如此客气,李申之却一点都不敢当真,赶紧如以前一般谦谨起来,微微压低了身子,比冯益矮了半头,说道:“冯公这是哪里话。不论到了哪里,我都是冯公手下的一个兵。就算去了应天府当知县,我不还是皇城司的密探吗?除非有一天冯公觉得咱干活不地道,不打算要我这个密探了。”

冯益开心地呵呵笑了起来,说道:“申之这是哪里话,我哪里舍得不要你啊。”

李申之一席话把两人的关系重新拉近,冯益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他生怕李申之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得意,越来越不把他这个老上司给放到眼里,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冯益说道:“说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年前官家曾说过要修御街的事,不知何时可以开始?”

官家曾经跟冯益说过两三次修御街的事,倒是也没有特别地催促。

三圣还在五国城,接近现在黑龙江漠河,从那里一路步行到临安,怕不得走上小半年的时间,时间还充裕。

赵构想在迎接三圣回朝的时候,让临安城换一副新的面貌。

冯益一开始想等着李申之主动上门去找他,没成想等来等去没等到,只好自己屈尊前来,亲自上门找李申之。

只不过冯益丝毫不敢有怪罪的意思,渐渐地他也害怕自己会不小心得罪李申之。

冯益虽然为人嚣张跋扈,但也分是对谁。

嚣张跋扈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短,对自己的人非常讲义气。

李申之一听是说修御街的事,使劲一排脑袋,懊恼且惶恐地说道:“哎呀,下官真是罪过,竟然把这么大的事情给忘记了!”

冯益很满意李申之的态度,说明这小子还把他当自己人,心里面还是有他这个上司的:“你又是当新郎,又是考省试,都是人生大事,一时之间疏忽倒也正常。”

李申之拍着胸脯说道:“冯公请放心,作坊里的水泥一直在生产,一天都未停过,现在已经积攒了不少存活。并且下官也从来没有将水泥挪作他用,随时听候冯公调遣。只要冯公一声令下,立马就能把水泥运来临安城,配合冯公修御街。”

冯益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说道:“那就先赊着些水泥,把工开起来,等官家调拨下来钱款……”

冯益还没说完,李申之打断道:“什么赊不赊的,冯公只管拿去用就是。至于钱粮给不给都无所谓,总不能让冯公白白辛苦操劳一场。”

冯益连忙摆手:“钱还是要给的,要不然传出去,我冯益成什么人了?”

李申之点头称是,说道:“是在下思虑不周了。这钱粮之事冯公看着给就行,全凭冯公作主。”

冯益早已知道李申之仗义的性格,便不再跟他继续纠结水泥换钱粮的事情,只在心里想道:官家是按照修砖石路的三成费用调拨的钱粮,我先留下一成,剩下的两成给李申之结账。

若是李申之不够本,亏损太多的话,以后再想办法帮他找补回来就是。

反观李申之,还真的没有把修御街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怕是让他免费帮官家修御街都无所谓。

真要是把御街给修成了,相当于是借用官家的地盘给自己打广告。

水泥可是划时代的产物,堪称革命性的产品。若是让临安人发现了水泥的好,到那时候的水泥需求量,足可以让他赚满满一屋子的鬼见愁。

商定了修御街的事,冯益就要准备告辞,却被李申之挽留。

李申之分明是还有事想说,却仿佛有些犹豫,纠结了一会才说道:“下官有一事,想请冯公禀明官家。”

一听是跟官家有关的事情,冯益立马重视起来,说道:“申之你说,咱定帮你说到。”冯益几乎每天都要见官家,以他的地位虽不至于给别人谋官拜将,但是递几句话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来惭愧,”李申之挠了挠脑袋,说道:“就是年前我这里搞了许多琉璃如意,都被官员们买了去,进献给了官家。”

冯益点头说道:“这事儿我知道,官家很喜欢那批琉璃如意,还时常把玩呢。”

李申之闻言,脸色有些尴尬,说道:“好叫冯公知道,那玩意不值钱。当时之所以卖出高价,是因为官员们抢购的缘故。真要是让我家的作坊敞开了生产,那玩意估计十文钱就能买一个。”

“这……”巨大的落差把冯益给整不会了。

上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琉璃如意,竟然成本只有十文钱,甚至还不到。

一万倍的利润,冯益都有点嫉妒了。

李申之说道:“这事儿其实是个误会,下官就请冯公带句话,只求官家能谅解在下。”

冯益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玩意说小就小,说大就大。

往小了说,不过是一场误会,大家呵呵一笑也就过去了。可若是往大了说,这叫欺君之罪。

李申之说道:“我把卖琉璃如意的钱全都留了出来,全部用来购买粮食,以供应天府之需。只求官家能降旨,把这些粮食赐给应天府。”

冯益点了点头,懂了。

这一番操作,倒是跟洗钱很像。

琉璃如意是官员们进献给官家赵构的礼物,李申之把便宜货的贱琉璃卖得很贵,摆明了就是拿贱货来糊弄官家,还连带着骗取了许多钱财。

而经过李申之的这番操作,若是官家真的答应下来降旨,那他赚的钱就成了官家的赏赐,进而成了利国利民利官家的一笔钱。

至于官员们会不会觉得上当受骗,那是不可能的。

官员们买什么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钱财送到了官家的手里面。

他们并不想费尽心思去送什么礼。若是官家敢在皇宫门口摆上一个功德箱,官员们更愿意直接投银票。

只不过大宋的官家毕竟以文人自居,而朝堂的官员们表面上也得顾及一下自己的气节,不能做得那么直白和露骨。

只要官家认了这些钱,哪怕在李申之那里买的是一堆狗屎,都是值得的。

……

当冯益把话传给了官家之后,赵官家默默看着手中正在把玩的琉璃如意,几次想要放下却又舍不得。

冯益见状,心中对李申之暗暗又多了一分敬佩,说道:“官家,那李申之还说了一个法子,却怕惹得官家不高兴。”

赵构心想:这个臭小子,还知道朕会不高兴。

嘴上却故作大方地说道:“只管说便是,朕还能吃了他不成?”

冯益感受到了赵构那不悦中夹杂着期待的情绪,壮了壮胆子,说道:“李申之说,官家不妨找一个博古架将这些琉璃如意陈列出来,取千金买马骨之意,鼓励官员们积极踊跃地向朝廷捐钱捐粮。”

冯益说完,退到一边。

把琉璃如意陈列出来,就能鼓励官员们捐钱捐粮,这样的逻辑关系他捋了半天才捋清楚,心想着也要给官家一点思考的时间。

果然,赵构一开始还皱着眉头,过了没多久,赵构脸上露出了放松的笑容:“这个臭小子,倒是一肚子的鬼主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