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九十四章 纯良至善!

当然,除了震惊于赵辰和始皇帝嬴政的反应,群臣现在还很好奇赵辰究竟是有着什么样的疑问,以至于需要现在来直接请求进行述说。

要是始皇帝嬴政没有那么好说话,那么赵辰现在应该是被训斥了吧?

有什么疑问,需要冒这样的风险来问。

不理解。

“陛下,臣确实是问这比试的事情。”

赵辰得到了嬴政的应允,直接开口道:“若是此次比试,那么的重要,为什么不直接换成像蒙恬将军一样的人,彼此之间进行比试呢?那样的话,无论是比试的结果,还是可以参考的情况,明显也要好上很多。再加上,那样的话,也不止是十名士卒这么简洁,大可以弄上数十人的规模,来一场具有高含金量的比试,或许会好上很多。”

在他看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来参与这个比试的。

像是王离或许需要这样的机会,但是赵辰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倘若这比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抗击匈奴的话,为什么就不能够像赵辰所言,直接安排那些带兵打仗的将军来呢?

他就一个双眼失明之人,能够站在这个朝堂之上,参与国事的议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再往上走,以及参与这样的比试,吸引到的目光,就实在是太多了。

赵辰之前还是挺心动的,觉得能够获得领兵之权,也是很不错。但是后面的发展情况,让他有些顾虑。

不得不说,这次比试的结果无论如何,都将会将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赵辰现在的实力,面对这些在大秦朝堂上比较温顺,而在朝堂之外呼风唤雨的大臣们,还是羸弱不堪的。

他还是有着自己的自知之明,得罪一两个人还好说,得罪了这么多人,恐怕秦正先生都没有办法保住他。

审时度势,这是最基本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赵辰就要脱离此场比试,他还没有自大到可以反悔自己已经答应了嬴政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换个参与的方式,这样会对自己好很多。

然而,他心知肚明的事情,别人却不这么认为。

在群臣看来,这就是赵辰准备跑路了。

“赵辰,你的意思,是打算不参加这个比试了吗?”

始皇帝嬴政一脸的惊讶,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赵辰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能够从其中听出来的,也只是这样的意思。

嬴政有些失望,还以为对方真的是处事不惊,未曾想却是打算临阵脱逃……

“陛下,此言差矣!”

赵辰自然是不会直接跑路,那就相当于直接得罪了始皇帝嬴政,他还不至于这么傻。

他感受到众人的火热目光注视,比较平静地解释道:

“这场比试的出现,是由于王离的不服气,认为臣对匈奴过于的高估,以及过于的低估了帝国大军的实力。那么,站在帝国的角度来考虑,这场比试准备拿来作为后面对付匈奴的作战方案参考,多少是有些儿戏了。而且,到时候那些领兵将领,恐怕并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赵辰的声音并不是特别的明亮,但正好能够让朝堂之上的君臣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

他微微停顿,然后继续说道:“臣和王离的比试,会继续进行下去。但是,臣认为不能够只看这么一场比试,所以需要让蒙恬将军这样的武官,单独再进行一场,并且将规模放大一些,这样才能够更加的具有参考性。若是蒙恬将军能够从中获益,等到后面领兵北上,抗击匈奴,收复失地的话,也是有着经验可循,不至于造成前期因不适应而导致的不必要伤亡。

群臣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驳斥声,在此刻已然是被赵辰的这番话给咽了下去。

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赵辰是打算不参加这个比试,也就是想要临阵脱逃,都快要口诛笔伐的时候,对方却以实际的言语,来将他们的这番想法进行了驳斥。

比试,当然是要参加的。

但,赵辰不希望这场比试的重视程度,过度的拔高。

若是想要对付匈奴,从这场比试之中吸取经验,那么就必然需要另一场比试的出现,使得大秦将士们能够信服这样的制敌战术,是行之有效的。

并且,帮助赵辰转移大部分的注意力。

无论如何,此刻就应该有这样的比试出现。

哪怕是始皇帝嬴政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都是一阵沉默。

他觉得自己好像并不信任赵辰,竟然会以为对方会临阵脱逃,刚才他还有些失望。

现在看来,明显是他没有给赵辰以足够的信任,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

这让嬴政愧疚起来,别人能够不相信赵辰,但他这个当父亲的,怎么能够不相信对方呢?

赵辰没有任何的理由,来直接退出这场比试啊。

毕竟,之前的时候,赵辰就已经是答应了嬴政,会将这场比试进行下去,同时证明关于高桥鞍和马镫所能够带来的变化。

“赵爱卿,你刚才的话,朕算是听明白了。”

始皇帝嬴政勉强恢复了一些平静,然后看着赵辰,继续说道:

“你的这个提议,朕认为可行。为了确保帝国大军能够在对付匈奴的时候,取得重大的胜利,那么就有必要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像是赵爱卿所说的,在这场比试之外,额外进行另一场比试,由将军级别的武官担任比试的双方人选,采用与赵爱卿和王离这场比试类似的操练方式,其比试的过程和结果,将会为抗击匈奴,提供有利的参考。”

经过刚才的事情,嬴政觉得自己以后基本上算是应该无条件支持赵辰才是,对方考虑到很多方面,都是他暂时没有考虑到的。

像是这场比试,赵辰知道自己和王离之间的比试结果,并不会给大秦帝国在对付匈奴的策略制定之中,提供多么有含金量的参考。

要是别有用心之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对那些武官进行离间,从而来找赵辰的麻烦,那肯定是很难办的。

赵辰有时候更喜欢跟文官接触,就算是表里不一的奸臣,那么在表面上的相处,也会比直接和那些容易被三言两语欺骗的部分武官要好一些。

有些武官,在接受了别人的提醒以后,根本不会去理会消息的真假,只会一根筋地下意识认为赵辰是坏人。

就算是赵辰有很多的解释,那又有什么办法?

别人完全不听解释,认为是在狡辩,那就太糟糕了。

正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武官在对敌打仗方面,其能耐根本不用说,洞穿敌军想法,也是时常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的武官,既能够杀敌获胜,又擅长兵法的熟练运用,以及最为困难的洞察人心。

就算是赵辰,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洞察人心,只能够利用人性的弱点,以及思想工作的教育,来达到相应的效果。

不能够高看别人的智商,也不能够提高别人的智商,那么就只能够自己多加注意了。

嬴政认为赵辰的这个提议,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他按照对方的想法,这么一顿分析,也是比较果断地同意。

就像是赵辰和王离的这场比试,从根本上能够被群臣接受,还不是嬴政坚决地同意之下,这才可行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群臣心里就很赞同,对方这些人算得上出谋划策的智囊团了。

若是这些大臣都不是从心底里赞同,那么可以想得到那些大秦将士知道即将对付匈奴的作战方案,是从这么草率的比试之中出来的,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就算是领兵的将领,能够以自身在军中的威严,来震慑这些心有异议的士卒,那么也是会留下来隐患的。

这种情况,嬴政还是需要注意到,尽量不让其发生。

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同意赵辰提出来的这个办法,算得上是极好的办法。

既能够让赵辰和王离借助这个比试,而崭露头角。又能够让其余两位将军比试的结果,得到群臣的赞同和将士们的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嬴政考虑到赵辰的背景因素,并不适合出那么大的风头,这再加上一场比试的话,那么怎么出风头,也不会引火上身,那么就能够达到他想要的考验效果,又能够保证对方的安全,使得其能够加官进爵!

将赵辰培养出来,让其能够过得很好,弥补自己对于赵辰和其母亲的亏欠,这才是他做这么多的缘由。

总而言之,现在的始皇帝嬴政对于赵辰更加的赏识和重视了,对方给他的惊喜,实在是有些超乎预料。

“谢陛下。”

赵辰听到嬴政同意的时候,顿时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那么一些麻烦,便是能够避免,而且还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失。

目前来讲,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赵议郎,老夫没有想到你竟然还能够想到这些,甚至还提出来了解决的办法。”

丞相王绾一脸惊讶和欣赏的神情,抚了一把髯须,看着赵辰,夸赞道:

“你知道吗,很多人都会以为你在解释之前说的那些话,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想要不比试。那个时候,其实老夫和很多人都有在看笑话的意思,毕竟你答应了,又想要反悔,怎么可能。”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禁脸上有些愧疚之色浮现,致歉道:

“现在,老夫和诸位都已经是明白了过来,你并非是想要后悔这场比试,而是站在了更加全面,更加为帝国着想的层次来。因此,老夫对你很佩服,且也需要向你表示歉意,之前因你双眼意外失明,而有对你出言不逊。”

之前的话,丞相王绾还不至于跟一个小小的议郎对话,更加不会从心底里对其服气,能够不针对赵辰,已经是挺不错的了。

而此刻,身为大秦丞相的王绾,竟然给赵辰这样的小小议郎致歉,这着实是惊呆了群臣,就连时常针对丞相王绾,提出各种异议的廷尉李斯,也是投来惊异的目光。

显然,对方这样的举动,并不是很常见。可以说,极为的稀罕,很多人都不曾见过。

赵辰这个当事人,都被王绾这个丞相的致歉,给弄得怔了怔。

他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然还会朝自己致歉,这有什么致歉的呢?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是御史大夫冯劫率先针对赵辰双眼失明一事,来否定王离提出来的与赵辰比试,从而使得最为关键的领兵之权,不至于放权到赵辰的手上。

而这个丞相王绾则是附和的进行劝说,不希望始皇帝嬴政答应。

所以,这是丞相王绾在为此道歉。

对方已经是明白赵辰的能力,不可能说被局限在这议郎的小小官职之上,那么以后肯定是能够见到对方在这大秦朝堂之中,见到对方指点江山的模样。

武官或许对于赵辰来讲,不太可能是一个好的方向。但这文官的话,对于赵辰来说,那肯定是极好的发展方向。

丞相王绾已经是生出来了惜才的念头,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支持一波赵辰,从对方站在这大秦朝堂之上的时候,就算是位列于最为偏僻的角落里,依旧是掩藏不住其内里的光华。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是解决了滞留在齐国之地的百万大军去留之问,树立起来了一个新的急需处理的敌人——匈奴,且还提出来了收复失地的口号,使得师出有名。

不管是边境的百姓,曾经是齐国人,还是赵国人,亦或者是燕国人,都会欢迎大秦将士的到来,从而击退匈奴,收复失地,让那些百姓能够从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之中,得以恢复如初,重新建设新的一个家,正如现在身处的一个新的更加辽阔广袤的大秦帝国……

而像是大秦将士,也是会齐心协力地将外族人匈奴赶出自己的家园,不至于出现其他的情绪。

还有,赵辰为了大秦帝国的将士,能够将匈奴更快的击败,并且居安思危,认为匈奴人的骑射战力强劲,直接提出来了解决办法的高桥鞍和马镫。

以现在已经看到图纸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怀疑来认为赵辰是胡说。

这些情况,都在证明着赵辰当为纯良至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