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八十四章 高桥鞍!

【此话当然不保真,听听就完了,哈哈。】

赵辰听到嬴政的问话,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起来。

这让偷听到心声的嬴政,面露古怪的神色来。

好家伙!

他还以为对方是正儿八经的建言献策,没曾想心里竟是另一套说辞。

太不正经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匈奴人依仗的就是骑射,只要我们将对方的优势学到手,并且更进一步,那么将其赶尽杀绝,指日可待!”

赵辰可没有忘记从这个时候来,匈奴人便是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且会在以后给太多的人带来难以磨灭的苦难。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善人,只能说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

既然他已经站在了大秦的朝堂上,面对的还是匈奴这样无恶不作的敌人,那么就没有留手的必要了。

恰好,大秦本身就有对付匈奴的想法,赵辰这一波也只能够说是顺水推舟,将这个事情提前了而已。

在赵辰看来,匈奴人之所以会这般强势,就是擅长的骑射,在绝大多数都是步兵和车兵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留得住对方,又如何能够取得太多的胜利呢?

因此,不求将匈奴人的骑射直接废除的天才办法,只求能够让大秦快速建立起一支能够匹敌,乃至于超过匈奴人的铁骑!

这样,就能够变相地废掉匈奴人最大的依仗!

当初,赵国就是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来骑兵的雏形,以及变强以后北御匈奴,逐鹿中原。

从这方面来看,赵辰的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只是,有些人不太乐意了。

“笑话!我泱泱大秦,怎么能够去学一介流离失所,只知道烧杀抢掠的外族。百万大军连六国都横扫覆灭,莫非还灭不掉只是赵国就能够抵挡的匈奴?”

“就是!挥师北上,便是能够不战而威,令得匈奴人抱头乱窜!”

有不少的大臣,在听到了赵辰说的什么学习匈奴人的骑射之时,整个人就跟火药桶一样,瞬间炸开了,纷纷发表其自己的意见来。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不支持和不认同赵辰所言,觉得学习匈奴人就是丢人现眼!

“赵辰,看来还是有人不认为你的这个建议,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啊。要不,解释一下?”

嬴政笑了笑,对于这些大臣的反应,倒是有所预料。

横扫六国,统一九州,建立大秦,这些大臣心里都有一种自信,坚定地认为普天之下,不可能有敌人能够与秦军抗衡。

虽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正常,但是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会影响到大秦的发展和稳定。

试问,这九州天下,哪一个自大的诸侯国,还存在着呢?

骄兵必败,那诸侯国就不会了吗?

管中窥豹,举一反三。

便是足以让嬴政察觉到这其中的隐患,即使是说他很希望大秦所向披靡,却也有让这些大臣长长教训的想法。

当然,这想要让群臣吸取教训的代价,是让将士死亡的话,那嬴政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要是赵辰没有说谎的话,或者说稍微有一些夸大其词,但又没有离谱到极点,那么嬴政更倾向于赵辰的这个提议。

赵国的强大实力,还是给嬴政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

本身赵国就有着对付匈奴的经验,那么作为继任者的大秦帝国,想要接手相应的边境,防范不断袭扰的匈奴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原来赵国的抵御方法进行。

而光是边境防御,那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

这就必须考虑到要给匈奴人以沉重的打击,让对方畏惧到根本不敢南下牧马,烧杀抢掠!

如此,才算是成功了。

至少,是能够稳固边境不少时间的。

这些时间,足以让大秦更加的强盛,以至于匈奴人骨子里感到畏惧,害怕被赶尽杀绝。

嬴政亦是发现百万大军之中,骑兵的数量有些稀少了,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训练出来一支有模有样,具有着超强战斗力的大秦铁骑,那么对于边防驻守,或者是支援等等方面,都是有着很不错的作用。

这样一来的话,他更加有同意赵辰这个建议的充分理由了!

“好了,此事朕已经有了决定,就不必争吵了。”

嬴政大手一挥,瞬间便是令得争辩不休的群臣,顿时鸦雀无声起来。

这样的情况,使得赵辰不禁暗自咂舌。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始皇帝嬴政威望很高,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赵爱卿,你继续说,以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将匈奴人驱逐出大秦境内,收复河套地区,确保以后不会再次让匈奴人屡屡侵扰犯境?”

此话一出,群臣再次看向赵辰的目光,变得不太一样起来。

“赵爱卿”这个称呼,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始皇帝嬴政对赵辰的重视。

而这个询问的话,又代表着群臣争论不已的事情,被嬴政单方面决定好了就按照赵辰这样来。

如此待遇,让群臣震惊不已,纷纷猜测起来,赵辰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背景。

嗯,就是怀疑对方有没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亲爹。

开个玩笑,群臣怎么会往这个方向想呢。

无非是在想,嬴政对于赵辰这样一个小小的议郎,都如此的重视,显然是对方的这些提议,确实说到心坎里去了。

这样的待遇,自然是有人羡慕不已。

谁能够不希望自己的提议不被采纳呢?

谁又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始皇帝嬴政重视和欣赏呢?

大概,就只有赵辰吧。

总的来讲,这次赵辰并不是主动站出来的,那么就算不上!

“匈奴人擅长骑射,灵活的战斗方式,使得常规的步卒和车卒,对于其没有太大的威胁力。想要攻击对方,速度方面又跟不上。而弃掉战车,那么士卒也会被调转马头的匈奴人给斩杀。两种情况,进退维艰,使得匈奴人愈发嚣张。”

赵辰对于嬴政的这个问题,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他心里已经是有了一点儿腹稿存在,稍微应付一下,取得一些效果,还是有用的。

“此话有理,可有解决办法?”

嬴政见到赵辰顺利分析出来大秦将士普遍与匈奴人相遇的情况,不禁点了点头,对方确实没有说大话。

从目前赵辰的情况来看,对方还是私下里对于匈奴人有些了解。

“我们无法让这些匈奴人继续骑射,但是可以让我们擅长骑射,在同样的马背上,给予对方以沉默的打击!”

赵辰笑了笑,继续说道:

“首先一支强大的铁骑,必然是需要拥有一批健壮强悍的战马。其次,就是拥有着骑射能力的强壮将士。

再然后,就是一些创新性的工具改良,例如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发明使用。

以及至关重要的边防工程,例如原赵国为防范匈奴人的不断袭扰,有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方,人为地专门建造一条绵长城墙,用来阻碍马匹的行动。”

赵辰所说的这几点,将会成为大秦将士北击匈奴,定朗乾坤的重要办法。

若是按照这样来,那么在面对匈奴的时候,至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一批战马和擅长骑射的将士,这个倒是问题不大。”

丞相王绾在知道嬴政对于赵辰的建议,持有认同的看法以后,不得不按照赵辰的思路思考,而在赵辰所说的这几点办法中,他对于战马的问题,倒是不用太担心。

虽说百万将士中,骑兵占据的数量较为稀少,但是也能够拉出来一支擅长骑射的铁骑来,而这些战马都是现成的。

当然,在将赵国等地统治以后,原有的那些适合饲养马匹的鲜草肥美之地,也落入了大秦的手里,假以时日定然是能够获得大量的战马。

“可是,马鞍还需要改良吗?”

丞相王绾有些费解,他还没听过有将士对于这个马鞍的事情,进行抱怨过。

这九州天下骑着战马的将士,基本上都是那种马鞍。

在此处,还得指出来的一点,那就是擅长骑射的匈奴人,也是使用的类似马鞍。

这显然证明着现有的马鞍,是适合将士与战马的配合,无需进行改良。

而就算是想要对马鞍进行改良,又能够往什么方向进行呢?

改良马鞍所需要的时间,会不会太长,影响到大秦挥师北上,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计划?

还有,这个改良马鞍肯定需要经过不断地验证,确保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体现出来比较好的效果。防止,突然马鞍滑落、破裂,以及对于将士长时间骑乘的影响,能否降到最低?

对了,还有什么叫做马镫!?

丞相王绾一脸懵逼,他觉得这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薄弱之处。

至少,他掌握的知识里,根本没有谈及这样的存在。

如此一来,他就完全对于赵辰所说的马镫没有印象,也就很难对赵辰进行评价,或者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公子,这是丞相在询问,他好像不明白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存在。”

上官梅看见赵辰感兴趣的模样,于是凑到耳畔,小声地提醒道。

事实上,上官梅也并不清楚。

但是嘛,这丝毫不影响她转述提醒赵辰。

“好的。”

赵辰回了一句,表明自己听到了。

于是,他沉吟些许,开口解释道:

“马鞍的改良,以及马镫的存在,是两者互补的,离开了一方,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够造就最强大的骑兵!”

丞相王绾听到这里,眉头微挑,抚了一把髯须,直白地说道:

“哦?那赵议郎不妨直说,我等倾听之。”

他很好奇,这个双眼失明的赵辰,能够讲出什么样精彩的话来。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现有的马鞍,通常是左右放置两块垫子,垫子的断面呈半月形,其上表面排列着许多针眼形状大小的孔洞,以腹带的形式,缠绕固定在马背之上。这样的马鞍,我喜欢称其为软马鞍。”

赵辰将目前骑兵使用的马鞍讲述出来,以供群臣和始皇帝嬴政参考了解。

“这种软马鞍,使用的材料比较软性,骑乘的将士只能够在战斗的时候,令得战马的速度稍微减下来,才能够弯弓进行射击,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影响到战斗的效率。所以,我才会提出对于现有马鞍进行改良。”

丞相王绾揉了揉眉心,再次问道:

“也就是说,赵议郎的意思,这次马鞍的改良,能够大幅度提高骑乘将士的战斗力,至少是不需要使得战马减缓速度,对吗?”

赵辰闻言,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没有错。”

王绾觉得赵辰在说大话,这么多的人擅长骑射,却是没有人将之进行改良。

难道是没有发现这种骑乘战斗的缺陷吗?

当然不是!

毫无疑问,这更加说明了对于如此情况的改善,是非常有难度的。

王绾认为双眼失明的赵辰,其实是很难接触到战马,更别说是亲自有体验,以及将这种困难的地方改善的可能。

莫非,如此情况,仅仅凭借着将马鞍改良以后,就能够缓解了吗?

丞相王绾很难相信,至少目前是这个样子,对于赵辰的话,持有怀疑。

而旁边的廷尉李斯,倒是只倾听以及思索,未曾像丞相王绾这般开口追问。

在李斯看来,赵辰应该是不会说大话的。

那么,他很想知道赵辰如何将马鞍进行改良,从而使得骑乘将士不必那般烦恼,影响战斗力。

对了,还有那个马镫的存在,又该是什么模样,以及起到什么样的实际作用呢?

“现有的软马鞍,其实不光骑乘将士感到不方便,还有被绑着马鞍的马匹感到难受,这种感觉可并不舒服。长时间的骑乘,无疑会影响到马匹,从而埋下隐患。”

赵辰能够感受到身上有着被众人注视而落下来的火热视线,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在这里,我对于软马鞍的改良方法,是将其替换成为高桥鞍!”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等人,听到这个词语,只觉得陌生得很。

“什么叫做高桥鞍?”

这是除了赵辰以外的其余众人,在此刻的一致想法。

赵辰听到这话,微微一笑,介绍道:

“高桥鞍可以说是在软马鞍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具备硬质骨架,其骨架结构包括前、后鞍桥以及两块鞍座板,整体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倒放的高桥。通过这个,能够极大的减少马匹的不适,给予骑乘的将士以稳定的依托,在战斗的过程中,能够使用保持平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