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失明三年,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九十七章 将军李信!

上官梅还是发现了这样的异样来源,显然正是在赵辰提出来让李信将军担任新增的这一场比试的武官。

她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的事情,只能够说在发觉这个情况以后,及时地将其告知给赵辰。

这样的话,就算是有什么事情,那也是能够尽早提供帮助。

赵辰听到上官梅的提醒,并没有直接进行回答,他记得上官梅的义父就是曾经楚国一位士大夫之后。

这么算起来的话,倒是有些渊源。

当然,对于上官梅来讲的话,倒是没有多少关系。

对方的出身很明晰,并不是上官家族的后人。

假如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的话,那么上官梅就没有必要考虑身世背景之类的了。

“李信将军,曾经在平定燕齐的战场上,立下来了卓远战功,并且擅长率领骑兵,打先锋战,屡立奇功。在这样新增的比试之中,显然是更加适合同蒙恬将军进行比试的。”

赵辰并没有将李信伐楚兵败的事情说出来,甚至都没有提到楚国,只是述说了李信在对敌燕国和齐国的这两场大的战事上。

在这方面的话,李信倒是没有什么令人诟病的问题。

尤其是在攻伐燕国这一块,那真是令得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扬眉吐气。

任谁被这么一刺杀,那也是很闹心的。

李信能够将嬴政心头之恨除掉,将首级递到秦国来,显然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这大概也是后面伐楚兵败之事出现以后,嬴政并没有重罚,乃至于剥夺对方兵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为什么,他们是这样的反应,真奇怪。”

上官梅听到赵辰的回答,那更加的感到疑惑起来,这样立下大功的将军,怎么说也应该是受到这些大臣赞赏的吧。

至少,不会像是这样的反应。

除了大臣,就连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似乎也不太对劲。

上官梅暗暗摇了摇头,暂时也只能够这样了,以赵辰的话语,那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事儿出现才对。

这样的话,那就等待着大秦始皇帝表态好了。

殊不知,此刻的始皇帝嬴政神情有些凝滞起来,他想到了一些令得自己心里郁闷的事情。

提到李信将军,再加上朝堂之上这些文武百官的反应,所带来的古怪氛围,自然是让他无法避免的脑海之中,会浮现出来相关的事情。

不得不说,在已经冷静了以后,对于李信兵败之事,早就已经是有了决断。

嬴政倒是有些愧疚,当初自己那么重视的李信将军,竟是在自己的一次决策失误下,遭遇了那么大的失败,对于其而言,也是很难受的。

没有昌平君的叛乱之事,何以使得在伐楚之战中,一路凯歌的李信之军,面对前后夹击的攻伐中,遭遇大败,损失惨重呢。

以至于,需要嬴政跑去频阳请告老还乡的王翦出山,来收拾后续的烂摊子。

而昌平君的出现,还是嬴政的决策失误。

这是无法否定的事情,他很清楚李信将军实际上是给他这位王上背了黑锅,以至于很多人不知情,以为对方轻敌冒进,而少许人知道内情,也不敢多加言语,恐惹火上身。

嬴政轻叹了一口气,换个人在自己的面前,提出来让李信将军和蒙恬将军一起比试,较量一番的话,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只是,这是赵辰提出来的啊。

再怎么样,嬴政还不至于对赵辰心有不满。

且他对于李信也是有着亏欠,没有兵败之事,那么果断勇猛的对方肯定是能够更进一步,至少能够接上王翦的位置。

王翦言需六十万兵力,但没有发生昌平君叛乱之事的话,李信只需要二十万兵力,即可踏平楚国。

可想而知,到时候李信在大军中的威望,将会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嬴政当初本就是想着王翦年纪其实有些偏大了,肯定是需要有更多的年轻将领,能够担任王翦那样的统帅位置。

王贲、李信、蒙恬,还有其余的将领,都是嬴政的考虑范围。

要说最看重的,自然是李信。

但……

现在事情已经是过去了多年,李信因那场伐楚兵败之事,肯定是没有办法达到王翦的高度,更没有办法接替对方的位置。

在没有将真相公布出来之前,那么李信身上有着这么大的败绩,肯定是无法震慑其余的将士。

而公布真相的话,倒是能够使得李信头上扣着的轻敌冒进的帽子摘下来,还对方一个清白。

只是,那他这位始皇帝嬴政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尤其是现在秦国已经是将其余六国吞并,建立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以皇帝制度来更加集中权力,那么何必于做这种丢颜面的事情呢。

现在嬴政的威望,堪称是继位以来最高,需要很加多的威名,使得他更加深入人心,以令得大秦境内,无人敢以反抗。

反抗,必定遭到最沉痛的镇压!

言归正传,始皇帝嬴政也清楚,自己现在还没有表态,多少会传递出来一些不太好的信号,以令得这些心思繁多的大臣们揣摩过度。

对于他来讲,这倒不会是一件坏事。

最好,他这位始皇帝的心思难以被琢磨,这才能够给予更多的震慑,使得绝大多数人不敢胆大妄为,对他这位始皇帝产生足够的敬畏与崇拜。

当然,还是需要一些玲珑心窍的大臣,来领会他的一些话。

这倒是不用嬴政担心,不乏如此人才的出现,就像是廷尉李斯,多有琢磨清楚的时候,不至于在一些情况下,使得他这位始皇帝陛下挂不住颜面。

嬴政觉得应该差不多了,提出来李信将军作为比试双方人选之一的赵辰,现在感受到这样的古怪氛围,心里应该是挺打鼓的吧。

他想到这里,心里有些愉悦,开口说道:

“赵爱卿,你确定是认为李信将军更加适合这场比试吗?”

在此话一出以后,诸位大臣顿时松了一口气。

显然,此刻的始皇帝嬴政,并没有怪罪赵辰提出李信将军作为蒙恬将军比试的对手的建议,而是想要问情况。

只要赵辰不胡乱说些没有合理性的话语,那么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嗯,按照以往的经验,便是如此。

再加上,赵辰崭露头角,进入了始皇帝嬴政的视野,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

“回禀陛下,臣的态度就是如此。虽然臣并没有参与相关的攻伐六国之战,但是也有所耳闻前线传回来的一些战况消息,其中也是知道在李信将军平定燕国的时候,是有率领一支三千人的轻装骑兵,将当时的燕军大败,迫使燕太子丹坚守燕国都城,不敢轻易出城,将先锋之军的作用大大发挥了出来,为后面燕国的覆灭,燕太子丹付出应有的代价,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辰不卑不亢地继续说道:

“在这里的重点,则是李信将军在统率骑兵方面有着经验和卓越的战功,那么正好符合新增比试的这个条件。有李信将军与蒙恬将军对弈的话,会方便许多,在参考性方面也是绝佳。臣,很难想出另一位比李信将军更适合的人选了。”

赵辰的理由很是充分,根本给不了其他人反驳的可能。

正如他所言,在这么多场战斗之中,也就是李信将军率领的轻装骑兵,立下的军功最大。

在与全是擅长骑射的匈奴人而言,李信将军率领的骑兵,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现有大秦帝国在这方面的战力。

假如按照赵辰和王离之间的这个比试要求来进行的话,那么不管是给予蒙恬所率之军的压力,还是检验现有大秦骑兵与匈奴骑兵之间战力差距,都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效果。

这样的话,似乎真的是如此。

哪怕是王翦之子的通武侯王贲,在这方面肯定是没有李信将军更加适合了啊。

诸位大臣目光闪烁,纷纷将视线落在了赵辰的身上。

以往的那一次朝堂会晤,都是激烈不断,各执己见,无论是谁,似乎都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的朝会,很明显是有了极大的不同。

认真的梳理出来,就会发现其实都是赵辰的独秀时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在始皇帝嬴政点名让赵辰发表意见的时候开始,无论是讨论的什么,几乎都是以赵辰为中心在进行的。

许多的人不免有些羡慕赵辰的运气和福气,以至于在第一次站在这朝堂之上,便是能够有这样的待遇。

绝大多数的议郎,有着建言献策的责任和义务在,但基本上不可能指望这些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在朝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给这些人一些发挥的空间,看看有没有足够的潜力和能力。

有的话,那么接下来多注意一番,就择机进行提拔。

现在大秦帝国完成大一统,需要大量的值得信任的官员,那么赵辰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话,显然是为以后的提拔,奠定了极大的基础。

到时候,很多人也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回到正题上来,群臣对于赵辰有理有据的回答,倒是挺满意的。

以这样的情况,赵辰肯定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加官进爵基本上算是板上钉钉了。

最迟的时候,也只是在赵辰和王离比试结果出来以后,不会更迟。

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还有事情,并没有得到验证。

等到像是高桥鞍和马镫之类的得到印证以后,确定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可以说是加官进爵都是轻而易举的。

并不是说,只有军功才能够加官进爵。

像是文官这边有着自己的标准,像是提出来相应的策略,亦或者是其他有建设性和重要性的意见,那么肯定是有功就赏,别无二话。

“哦?”

始皇帝嬴政听到这些解释,眉头微挑,若说赵辰不了解这些事情的话,何以至此连当时李信所率轻装骑兵数量三千都知晓,而不知道伐楚兵败的事情呢。

这个赵辰,应该是故意只说燕国和齐国的战事,刻意回避了楚国之事。

一方面是李信兵败,昌平君反叛。另一方面的话,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有考虑到身边上官梅的情绪。

虽然上官梅的身世没有追究的必要,对方也并没有上官家族的血脉,但是多少是和上官泽这个曾经的楚国贵族,有着这么深的瓜葛。

赵辰应该是有考虑到这一点,方才没有说出来的。

“按照赵爱卿的意思,朕是有些明白了。”

嬴政略微思付一番,继续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认为赵爱卿所言如何?是否可行,亦或者是否有其他更适合的人选。”

他在这方面的话,倒是没有必要独自拍板了。

以赵辰刚才说完话以后,群臣的反应,想来也是支持的多。

“陛下,臣认为李信将军可以担任此人选。”

廷尉李斯率先出列,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他看来,始皇帝嬴政已经是打算让李信将军来担任这场比试的人选,成为蒙恬将军的对手。

再加上,他也认为李信将军来的话,确实是要合适很多。

以李信和蒙恬在攻伐楚国之时的配合,想来这场比试也是很有看头。

有时候,李斯都在想,这外族人匈奴若是知道此刻大秦帝国正在准备对付他们的话,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而且,并不是仓促之下,命令哪一位将军率兵出征。

反而,极为重视,务求能够斩尽杀绝,以达到数十年边境安稳的局面。

哪怕是在灭掉六国的时候,也是很少有这样的准备战事出现。

可以说,匈奴人有些长脸了,竟是能够得到大秦帝国的重视。

对于廷尉李斯的表态支持,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惊讶。

以李斯之前和赵辰表现出来的些许关系,就可以知道对方在这样的事情面洽,所表达的态度,会是什么样子。

基本上,蒙恬将军比试的对手,就是李信将军了。

“陛下,老臣附议。”

丞相王绾也并没有什么意见,干脆地附和道。

其余的大臣见此,纷纷赞同起来。

始皇帝嬴政见此,有了心数,这才沉声说道:

“既然绝大多数的爱卿,都表示赞同。那么,朕也不好推辞,就按照赵爱卿所言,让李信将军来担任蒙恬将军比试的对手,务必要体现出来此次比试的重要性!此令传至李信将军处!”

“诺!”

在嬴政身侧的赵高闻言,连忙应声。

他本来是想要趁着赵辰初次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好机会,来刁难对方的。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出手,赵辰就已经是崭露头角,初显峥嵘。

这让他很是不爽,可也无可奈何啊。

有始皇帝嬴政在这里,他怎么能够正大光明地去刁难呢。

那就只能够在这传达诏令给李信将军的时候,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