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八十四章 同营异梦

大唐暮云 第八十四章 同营异梦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诸军诸道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等,或百战摧敌,万里勤王,捍固金城,驱除大憝。济危难者,其节著;复社稷者,其业崇。我图尔功,特加恩典,锡名减赋,永永无穷。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

书房内,翰林学士陆贽定笔后,将诏书读给德宗听了一遍。

“敬舆之笔,总是教朕放心。”德宗的面色,较之今日朝堂之上,和缓了许多。

陆贽习惯了天子这样夸赞他。时至今日,这位不过才到而立之年的文士典范,对于德宗的嘉许,已不是不太关心——也没有精力去关心。

陆贽从最初进入庙堂权力核心圈时那青涩的侍立者,逐渐成为具有使命感的成员。如果说此前卢杞走红的日子里,他还会稍稍分心去斗倒这个奸佞的“外相”,那么眼下,陆贽满脑袋想的,只是,局势如何能向好。

德宗也似乎陷入沉思。他看着由东南韩滉送来的那面夹缬猎鹿图屏风,定睛凝神瞧着,瞧着,嘴角渐渐溢出一丝连陆贽都不易察觉的得意。

天子当然明白,方才李勉提到李晟和神策军也要有“定难功臣”的封号时,陆贽虽未露疑义,内心其实是反对的。

那又如何,君位与臣位终是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样。

德宗指着那猎鹿屏风,缓缓道:“眼下东南韩滉和西南张延赏,赛马球似地往奉天运物资,河东各镇也都去王号、重新臣服于唐廷,朕对于李怀光,真的不能太骄纵。敬舆,你可明白?”

陆贽还能说什么,但天子提到东南方向,倒是给了他一个另起话头的机会。

“陛下提到韩节度,微臣不免想起陛下在东南的那位故人,听说已由韩节度安排水路,辗转到了上津渡,再过得四五日就能到奉天了。”

德宗一怔,施然笑道:“敬舆固然笔力了得,胸怀更是少壮文臣中罕有的远阔大气。朕这位故人,杭州刺史李泌到了以后,你多与他学学。”

“喏。”

德宗起身,正准备在霍仙鸣的搀扶下去寝殿歇息,忽然想起一事:“听太子说,皇甫中丞的妻氏,有身孕了?”

陆贽道:“应是如此。当初陛下仁厚,令太子、太子妃为这宋氏的娘家人,送其出阁,太子妃似乎询问过这宋氏,是否要回潞州,但这宋氏,并无此意。”

德宗“哦”了一声。又道:“便留在奉天罢,左右是中丞家眷,也吃不得什么亏。至于那皇甫珩,倒真是一员骁将,胜仗打了一场又一场。不过眼下京畿局势尚未明朗,朕对吐蕃人,也并非一味信任。朕觉得,皇甫珩所部,不如留在平凉附近待命,敬舆以为如何?”

“陛下所言甚是。”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渭水之滨的春天,同样眷顾了咸阳城东郊的兵营。与大唐帝国西北边疆比,京畿蓬勃又柔雅的春意,是朔方将士们以前从未领略过的。

然而他们无心欣赏。

和同在咸阳的神策军比,朔方军自去岁初夏,就离开了本镇,跨越整个关中平原,去到魏博打田悦。已经在外征战了快一年的朔方军,饶是素以吃苦耐劳著称,那种因春和景明而更为炽烈的思乡情绪,也难以遏制地在营地蔓延开来。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当然发现了这个现象。但他除了稍稍纵然将士们在营外军纪松弛些外,并无其他慰劳举动。

无奈啊!

劳军,是要花钱的!

他李怀光毕生戎马,功勋名号一箩筐,但要说资财,西北边镇如何能与润州杭州或者益州剑州那种膏腴之地比得。

本来,李怀光也清楚,以朝廷的规矩,打下长安,每个军士应能得到三到五贯的赏钱,尽快进兵长安,以五万朔方军打朱泚和姚濬的一万叛军,就算他们躲在城墙高固的禁苑内,他李怀光仍有把握速战速决,让军士们领得钱资绢帛,尽快回家。

但是,恼就恼在,还有李晟的神策军。

李怀光的长子李琟,有谋士之才,每驻军一地,便善于布置探侯。上元节后,李琟很快就得知,李晟明着和父亲李怀光合力拒签吐蕃国书,暗地里却派韦执谊追上中使翟文秀,在国书上盖了自己的大印。

待探侯再报,皇甫珩已领着尚可孤、骆元光献出的一千神策军,并吐蕃使臣及公主,西行接收吐蕃军队。

李怀光终于勃然大怒,冲到李晟帐中。

“李合川,大家都是武人,如今又同营协力,最应讲义气,你却和老夫玩阴的!”

李晟早知对手会打上门来兴师问罪,他深重地叹了口气,仍以副手的姿态谦和道:“元帅,这是普王的意思。普王在咱们营中督军,圣上派来的差事若没办成,普王自是担忧受责,所以……”

李怀光不买帐:“如此说来你还受夹板气了不成?李合川,莫当我是三岁小儿,我问你,普王当初到你营中,替你杀了刘德信,刘德信的儿子女婿逃到了尚可孤处,你趁机收并了刘德信所部的三千神策军、占了东渭桥粮仓。所以你和普王,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二人合伙坑老夫,让老夫在圣上心中,更成了不驯之臣,是也不是?”

李晟收起卑态,正色道:“元帅,我敬你位尊,你莫欺人太甚。我李晟的神策军,好好地驻扎在东渭桥,是谁向圣上进言,要我过来合军?我本踌躇,普王劝我顾全大局,都是勤王忠义之师,莫在叛军眼皮子底下自乱阵脚,我也便一刻不耽误地赶到咸阳。方才你那般猜忌我,我今日便也要说句不怕得罪元帅的话,你莫不是要用我师做前锋攻城,胜了,是你大元帅布兵得当,败了,死的也是我神策军将士。你说老夫玩阴的,你的心思,又磊落得到哪里去?”

此前,甫一看到李怀光踢开李晟中军大帐外的栅栏、怒气冲冲闯来时,早有李晟手下机灵的牙兵去报了高振。

俩人正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普王李谊掀帐而入。

“两位莫再争执,盖印一事,确是本王授意副元帅为之。元帅,当日初见吐蕃国书,本王亦是义愤填膺,但事后细想,恐圣上疑我三人拒兵于京畿之外,乃另有所图。故思虑再三,本王还是想了个法子,让副元帅盖印,如此也算给天家有个交代,而你元帅拒与吐蕃世仇为伍的朔方军将气概,也得以保全。”

李怀光被他一绕,有些发愣,旋即觉得这王爷字字句句听着冠冕堂皇,真是将他李怀光当猴耍不成。但普王终究是人人皆知的天子爱侄,李怀光再盛怒之下也还有些理智,忍住了反诘的冲动,铁青着脸对李谊道:

“普王既特来澄清,老夫也无甚可多说,这便告辞。”

普王面色沉冷,直言道:“如今贼泚篡据长安,天子播迁于外,元帅宜速速开战,莫再迁延时日,莫非要叫那原来的泾师兵马使皇甫珩,带着一帮西蕃蛮子抢先攻入大明宫,元帅才想起来长安的西门北门在何处吗?”

李晟闻言,忙又在烈火上添把柴:“若真如此,元帅此前礼泉一役的功劳,岂非也淡了?元帅,老夫虽方才与你言辞不谐,但国难当前,老夫与麾下神策军亦甘为朔方军前驱,直发长安,死且不悔。”

李怀光一双虎目恶狠狠地盯了二人几眼,重重哼了一声,略一拱手,拂袖而去。

此后的大半个月,李怀光再也未找李晟议过事。德宗敕封“奉天定难功臣”的诏书发布后,李怀光一见李晟竟然也赫然在列,不由又是公开地发了一通脾气:

“浑公瑊屡赴白刃,陇州韦皋坚守城池,邠宁韩游環也是花了血本去勤王的,他们与我一同受封奉天定难功臣,理所当然。但李晟凭什么也是奉天定难功臣?”

长子李琟见父亲与此前在礼泉大战叛军的时候判若两人一般,一直没有发兵长安的意思,而且脾气越来越暴躁,不免忧心忡忡。

李琟知父亲性子执拗、自负功臣,又总觉得圣上处事不公,着实不太好劝。

他只得去找姚令言。

“姚节度,晚辈始终仍觉得,节度当初奋力出京,来寻我们朔方军,劝父亲火急勤王,乃明智之举。奈何如今这情势……姚节度可有法子?”

姚令言虽寒症初愈,面色仍是苍白。他其实不过四十来岁,李琟瞧着,这姚节度却在半月间苍老了许多,竟还不如自己临近花甲的父亲精旺气足似的。

李琟本以为,皇甫珩在圣上跟前忽然得宠的消息,会让姚令言欣慰一些。现在看来未必,养子腾达,终是不能抵消亲子犯下谋逆重罪所带来的心意颓然。

姚令言轻咳一阵,靠于绳床上,无奈道:“世侄所患,又何尝不是我所忧。然而细细想来,自礼泉一役、奉天解围后,三个月来,哪件事让元帅心下好受的?元帅,他是怕一旦真的出兵,有人在背后捅他刀子哪。”

李琟面有难色:“缩头也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面上总不能失了忠义之师的勤王之色,吾等还是应尽快攻城。拖得越久,圣上疑心越重,那普王与李合川,也就越有机会编排父亲的不是。”

姚令言轻声道:“因珩儿去领吐蕃军一事,你父亲对我亦非从前那般好声好气,纵然世侄仍敬我三分、与我诚心商议,我又能在你父亲跟前说得上几句话呢?”

他说完,合上双目,陷入沉默。

李琟无法,只得告辞而去。

走出帐外,夜风一吹,李琟清醒了些。

他细细想来,姚令言自礼泉亲手射了姚濬一箭后,便不像初来投奔时那般意志坚定炽烈。尤其是最近这些时日,据闻姚濬因箭伤而时日无多后,姚令言这位在兵变中实则成为各方节度使眼中的笑话的中年将领,似乎很有些心神不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