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二百章 韦皋镇蜀(第二卷完)

大唐暮云 第二百章 韦皋镇蜀(第二卷完)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婢女桃叶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位将军很快就不会再生活在长安了。

两个月后,朝廷出令,拜韦皋为检校户部尚书,接替他岳父张延赏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

在去岁末,因宰相萧复触怒龙鳞,韦皋与淮南节度使失之交臂。

如今,对于自己突然得到更为重要的剑南西川节度使之职,韦皋起初是颇有些讶异的。

由于此前韦平已经做了张延赏的说客,韦皋自然不会冒然地去西川进奏院找韦平,而是登门请教李泌。

李泌也处于喜忧参半中。

喜的是,鲜明的反吐蕃派韦皋,终于被派往蜀地,镇守大唐帝国的西南边境。

而韦皋要出镇的这片土地,实际上比安史之乱的中原地区,更早经历过惨绝人寰的战争。

天宝九载,原本臣服于唐王朝的南诏,因大唐云南郡太守课税沉重、处理南诏内政不当等原因,发兵攻占剑南的姚州。当时的大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进抵曲靖后,对于南诏派来说明叛乱缘由、请求与大唐和解的使者,态度傲慢、直接扣押,并继续率军直逼洱海。

鲜于仲通这毫无商量余地的强硬手段,直接令南诏导向了吐蕃。天宝十一年,吐蕃与南诏联军大败八万唐军于洱海畔。其后,接替鲜于仲通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揣摩万年的唐玄宗极度追求边功的心理,隐瞒前线的战情,又在各州各道征兵十万,于天宝十三年再次攻打南诏。

南诏国王阁逻凤用计引诱唐军来到太和城外,并在唐军中疫病流行之际,遽然围攻。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尸积塞川,十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如此,经历过两次天宝战役后,剑南道不仅埋葬了十八万唐军精锐,姚州、泸州、松州、维州等,也相继限于吐蕃与南诏手中,而成都府,实际上已经直接面对着吐蕃的兵锋。

德宗登基,因“陕州之辱”的往事,一改肃代两位皇帝亲回纥、御吐蕃的方针,将曾经重创吐蕃的崔宁从剑南调回长安,以文臣张延赏镇蜀。

虽然朝廷同时与吐蕃缔结的“清水之盟”,似乎暂时令蜀地太平了几年,但州郡边防易攻难守的要地几乎都由吐蕃和南诏占据,而兴元元年大唐拒绝割让安西北庭给吐蕃的行为,具有恶化唐蕃关系的意味,教李泌等主战派的老臣新将,心中早已将蜀地视作灵盐、邠宁、泾原那样的御敌型边镇。

剑南西川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同时面对着吐蕃和南诏两个敌对政权。

李泌心知天子性多疑虑,对于臣子忠诚度的考验,也更为变幻莫测。

因而,他本打算,待河中李怀光被平定后,再向天子提出,以金吾卫大将军韦皋镇蜀。

却没料到,圣主这么快,就让韦皋做了封疆大吏。

这也令李泌在乍喜之后,又生出隐忧。尤其是,当他打听到,以韦皋替换张延赏的建议,是普王李谊提出的。

“你在梁州时的御前奏对,直接导致普王身负阻击李怀光之功,却远离了神策军。普往为何突然之间要送你这么一个大礼?”

李泌向韦皋问道,又似在喃喃自问。

韦皋并未因自己将要出镇大唐最重要的一方土地而得意忘形。他沉吟半晌,道:“韦某与李公你,都支持太子,普王想必还是有谋嫡之念,故而要将我外放去边镇,以削弱禁军中支持太子的力量。“

李泌道:“那为何,日前天子召我去延英殿议事时,却说,延光被你岳父和几位御史告发与朝官私通,倒是普王劝圣上从轻发落,毋掀波澜?此事,难道不是打击太子的好由头?”

韦皋亦无头绪,忽又想起一事,正色道:“李公,家岳与李晟有旧怨,此番他回翔长安,虽明升暗贬,只得了左仆射的虚衔,但毕竟能常在御前奏对,韦某只怕家岳会掣肘李晟在西境打击吐蕃的筹划。”

韦皋这句话,更说到了李泌的心坎里。

一年前在奉天,李泌曾对李晟牵制、阴斗朔方军的做法极为反感。

但一年后的现在,面对内有普王、外有吐蕃的局面,李泌恰恰最怕看到,李晟被天子削了兵权。

“城武,无论如何,你能镇蜀,仍是朝廷有良将可用的大喜事。你我都明白,河中朔方军,根本不足为患,往后数年,最棘手的,仍是吐蕃之患。老夫若还能活得几岁春秋,必时时日日劝圣上修好回纥共御吐蕃。而你到了蜀地后,还是要想着,怎样将南诏,再拉回大唐这一边。”

“韦某谨记李公之言。”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韦皋以新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之身,策马经过蜀都市桥时,嗅到了桥下江水中熟悉的淡淡香味。

千年蜀都名城,江畔胭脂铺坊林立,绕城而过的江水也仿佛带了一股脂粉气,遂得名“粉江”。

当年岳父张延赏镇蜀,妻子张氏还在人世,韦皋来蜀地与妻子小聚后,便因公事须赶回长安。他记得那是水平波柔的季节,每到夕阳西下之时,半江瑟瑟半江红。当时,妻子小张氏已经身怀六甲,人越发孱弱,鼻头也冻得通红,眼中依依不舍之情却清晰如刻。

长江再无鱼书至。

很少有人,能在任何方面都叱咤风云、如鱼得水。

或许在那市井热售的官场秘辛或传奇话本中,总有莫名其妙便得了高人指点、从此所向披靡,公事家事无不欢喜,成了天神般的主角。可是,每每看到这些,韦皋往往哑然失笑,须知真正的宦海、沙场、情事中,哪有如此小儿戏耍般的简单回合。

不过,一路行来,韦皋也时而惦记起一个人。

说起来,自己对她,就像对若昭那样,不算多么用力地争取过。这是他韦皋的本性,虽也有情起的能力,但何曾便像那些风流诗郎般为情而活了?对于女子的倾慕和求取,在韦皋看来,使出二三分力气,已是男子的极限。

看,造化不定,才过了一年,自己又能在成都见到那小薛氏了。

正自出神间,二马当先,带着几骑甲袍军士,自桥头驰来。

其中一人是蜀郡(原益州)司马,另一个青衫飘飘的少郎君,则是今岁刚刚擢进士及第的刘辟。

得知自己要镇蜀时,韦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韩愈。倘若韩愈已经考中了今岁的进士,他便可以像肃代之后的那些节度使一般招贤纳士,将韩愈征纳到自己在成都的幕府中。

不过,刘辟此人,在月余的暗察中,韦皋亦觉得是个可造之才,文章锦绣之外,还很机灵。受韦皋辟为幕僚后,刘辟提前从长安启程,来成都府接洽各种事宜。

韦皋用人,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深知岳父张延赏应该已因延光一事,恼恨上了自己,如今圣上又做了这么一番一言难尽的委任,张延赏在幕府中还不知气成什么样。

正好以此来试试新科进士刘辟,看他一介书生起步,是否能应付得了这棘手的局面。

此刻,迎到上司加恩公的刘辟,面容却比韦皋想象的平静,既没有得意邀功之色,也不像要急着告状的模样,只是口齿流利地向韦皋禀报,剑南西川幕府位于太城,而成都府公衙位于少城,如今圣上让韦皋一人领节度使和成都尹双职,今日刘辟和司马已将二衙所有领官饷的大小人物,集结于太城军府内,等候韦皋训示。

韦皋点头,又问道:“家岳可在?”

刘辟瞄了一眼身边的司马,那司马也不是个蠢的,忙上前殷殷道:“因目下季节,秦岭多雨,山道恐怕不好走,张仆射和夫人,已于数日前,启程往汉中去了。”

韦皋并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反倒遗憾。他更愿意与岳父和岳母直面,解一解心结。几年来,张延赏毕竟对自己不断地提携照拂,翁婿二人,何至于为了是否诬告太子詹事,真的有水火不容之势。韦皋做了大半年金吾卫将军,对于京城和禁中的情形了如指掌,岳父虽被迫回翔长安,做了个挂名相公左仆射,但总是还想着要做实权宰相的,多知晓些错综复杂的干系,没有坏处。

可惜,婿有意,而翁无量。

韦皋一声叹息,不再多言,随着刘辟引路,往幕府行去。

一**的大小官员,相继拜谒新主后,刘辟向韦皋道:“节下,成都也是诗阜乐盛之地,西川军府中乐伎伶人众多,今日亦在偏院候着,节下可要一并训示了?”

“也好。”韦皋道。

在应酬的短暂间歇,这位中年节帅闭上了双眼。

片刻后,他听到一阵伴随着细碎步伐的此起彼伏的铃铛声。

他再睁开眼时,只觉得城外粉江边的胭脂铺子,仿佛搬到了幕府中,一片扎眼的红绡紫罗颜色。

但幕府中的乐籍伎人,毕竟是侍奉往来官员的,裙服虽然缤纷,风致倒并不显得冶艳俗丽。

韦皋想起岳父张延赏与神策军李晟的梁子,就是因这蜀都幕府中的乐伎而结下。

他瞧着站在头里的两排乐伎,淡淡问道:“高洪可在列?“

一名紫锦襦裙的女子,低着头稍稍往前探了一步,恭敬禀道:“奴婢高洪。”

韦皋见她,姿容中等,不似舞者,于是问了一句:“你是何部?”

高洪答:“奴婢唯擅琵琶。”

韦皋轻轻“唔”了一声,继续道:“你当年私自随李晟出川之事,带来那般风波,张节度仍留你在幕府,足见张公宽仁。蜀都乐籍,粮赐说到底还是来自朝廷,尔等虽非良籍,也当自重身份。”

听着平淡的言辞,口吻中却颇有警告之意,警告这些风声妇人,今后莫在文武大员前过于卖弄。

一片压抑卑微的喏喏之声,在姹紫嫣红间滚过。

韦皋的目光,又从前排扫向后头的那些乐伎,仿佛想看看,有没有因藏在人群之后便心不在焉者。

然而遽然之间,他的目光在一张脸上僵住了。

饶是他平素已经掌握了骤临异情面不改色的本事,也顿时拧紧了双眉。

他没有想到,会在幕府乐伎中,见到薛涛!

……

众人散去。

终能流露怒容的韦皋,沉着嗓音喝问薛涛:“因何要入乐籍?若无以为生,去岁又为何那般逞能?”

薛涛低着头,语气反而平静得多,缓缓道:“张节度不见容,以私营货物欲坐事段别驾的夫人,逼涛入幕府为伎。”

韦皋略一思忖,已大略明白原委。

韦平这个贼军汉!岳父这个......哎,不说了!

仿佛突然之间无处撒气般,他转头瞪着刘辟。

刘辟今岁才被韦皋招纳,岂能明白早先的纠葛。但偏偏这个读书出身的少郎君,天生有股商人的机敏眼色,已瞧出这瘦弱伶仃的小乐伎竟被上司单独留下,又并无暧昧的表示,而是在正厅中仿如要审问般,定是很有些蹊跷渊源。

现下听薛涛寥寥数语,刘辟背后一阵凉意,忙向韦皋道:“节下,仆再去军府中各处瞧瞧。”

韦皋挥手,由着刘辟知趣地退下。

“过几日,我替你脱去乐籍,聘你入室。”

这一回,韦大节度终于说了句言简意赅的痛快话。

不料薛涛却笑了。

“吐蕃使团大闹朝堂之事,已传到蜀地。原来节下已心有所属。”

韦皋自嘲道:“我与皇甫夫人只是君子之交,何来私情。洪度,那蕃妇坐地撒泼之语,也可信?”

薛涛道:“故旧自然知是诬毁,众人却未必清醒。节下的官声之中,毕竟有这么一笔,圣主青睐时也就罢了,若真的遇到宦敌意欲构陷,节下难道不怕,纳妓为妻妾,也成了君王掩面不相救的第二个情由吗?”

韦皋一怔,不错眼珠地盯着薛涛,似乎在仔细品咂她的话,而那专注眼神中清晰可辨的一丝游离,又仿佛证明了,眼睛的主人正在展开有些心悸的联想。

将将升起的真情,还未有沸腾之象,便戛然而止,韦皋大约为了掩饰这份彷徨,冷冷道:“张节度此举,教人不齿,今日起西川由韦某做主,就算洪度你瞧不上做我的女眷,我也仍会帮你脱去乐籍。”

薛涛道:“我大唐自立国来,良贱之分,胜于天渊之别。涛本如蝼蚁,如微尘,如今又加上曾入乐籍一条,难道节下还觉得,涛脱籍后,能觅得良人?还请节下,于幕府伎席中,为涛留得片瓦谋生之地。”

韦皋愕然,旋即又疑心,这小娘子是不是还在试探自己对她的那几两情思,使激将法。

薛涛却终于掩饰不住嘴角的一丝讥诮:“节下放心,涛对节下绝然再无痴心妄想。张节度虽身居高位而难称君子,但他这次令涛蒙难,倒也教人看明白了命途的无常。福祸本相倚,留在乐籍中未必是坏事,良人雅士不会再与涛有瓜葛,乐籍中人,涛也不会看得上。从此只为诗生,清净行路,说来倒合了涛此前懵懵懂懂的愿望。”

“只为诗生,清净行路?”韦皋喃喃。

薛涛点头:“涛不善乐舞,只懂赋诗,写来请府中伶人唱颂,应不会污了节下的耳朵,也对得起朝廷发来的一点钱粮。请节下就将涛,当作一名诗伎。”

“诗”与“伎”融合在一起,两个本不相干的字,却组成了怪异荒唐的词汇,仿佛这个一言难尽的时代的最好注脚。

韦皋惘然:“洪度,你真的甘心?”

薛涛又笑了。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节下若无其他吩咐,涛请告退。”

韦皋无言以对。

他看着眼前这比自己小十余岁的少女,第一次觉得,她是值得自己平等相待的。

(第二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