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零五章 双姝论情

大唐暮云 第一百零五章 双姝论情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的日子,宋若昭就像一条睡在茧中的蚕,在不透风寒的小屋中,静静等待一碗又一碗的药能让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获得重生。

她是个懵懂的病人,所有异样或者好转的情形,都由生育经验丰富、又几乎能做她祖母的郭媪来帮助判断,传达给外头的那位郑郎中。

渐渐地,若昭虽然不懂医方,亦能从喝进口中的汤药里,感到添加的药材应有变化。

“这位郑先生,还真是颇为用心。”若昭暗道。

偶尔,薛涛会在给若昭喂药时,提一个两个的药材名字,比如川芎、蒲黄、白芍,又或者说些医理在产后用药的特点,比如温里、补血、化瘀。

若昭知她小小年纪,诗家造诣颇深,这几日瞧着,于这医方医理之事上,经了那郑郎中的指点,也似乎越来越能说得头头是道,真是个聪慧善学的小娘子。

当初薛涛自荐去韦皋营下安身时,阿眉与若昭闲闲谈起这小娘子时,赞赏的是薛涛的机灵敏锐和挣扎求生的天赋。

若昭倒不曾想得这许多,只怜薛涛少年丧母,与自己又何其相似,但愿她少受些风霜,因而对她能在陇州军中帮膳、得一口食,还颇为欣喜。连带着,若昭自然对施以援手的韦皋也高看了几分。

然而,如今听薛涛的言下之意,似对韦节度有所芥蒂。

随着最初几日悲痛欲绝的心绪稍稍平静,某个晌午,春日之光让这间简陋的柴屋也变得明媚温柔之际,若昭靠在斑驳的土墙上,问薛涛:

“那日你说,徐四带着刘二郎拨出的几个精壮汉子,已护送李公(李泌)渡渭河,往梁州去追随圣上。你怎地没有同往?此前郑郎中出面只能护你保住女儿家的贞节,但既然李公来了,你提出脱身,那刘二必不会拦你,岂不比随着郑郎中去益州,妥当些?”

薛涛脸色一哂,继而又微微露出怫然,一边蹲在地上收捡大约是外头林中捡来的花瓣,一边淡淡道:“夫人说的,自是更好,我竟未曾想到。”

已为人妻的若昭,于情事上,焉能不如薛涛敏感。她探着身子,仍是和缓的口气,意思却坦率起来:“你可是,和韦节度闹别扭了?”

薛涛拈着桃花瓣的手一颤,干脆起身,在若昭榻前跽坐下来,望着这位嘴唇仍是苍白、目光却如长姐般温柔的皇甫夫人,径直道:“夫人,若妾有意而郎无情,女子便不愿再与那男子相见,可有错?”

若昭一怔,很快莞尔,却不回答,仍看着她。若昭知道,薛涛后面还有话。

果然,薛涛继续道:“我幼时,家父宴客,令我以庭中梧桐起诗。我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诗传开后,有好事者说与家父,令爱将来于情事上,恐多风流,却往往被男子所负。”

若昭本还默默,闻得此言,一股义愤陡然涌上,肃然道:“世间最是闲舌碎语能伤人,我听着不过寻常上口的一首五绝,好事之徒如何就能以此断得诗者一生命途,太也荒唐!”

她说得真心实意,并不仅仅因为对眼前的女郎分外怜惜,更因想起自己在潞州闺阁之时,因不愿糊里糊涂地从了媒妁之言的姻缘,也常成为周遭蜚语议论的话题。

薛涛一对妙目盯着若昭面上的表情变化,见这位阿姊这些时日伤神憔悴的面容中,重现出一股她从前探知到的刚毅孤高之态。

其实,在决然地离开奉天之后,尤其是半途遇险之时,薛涛不是没有茫然过,为何轻易舍弃了韦皋这样的大树。然而这份还未成型的悔意,很快便又被她心中一股倔强的刚强之气压了下去。

她长夜自省,即使在奉天城最艰苦的时日中,韦皋对自己也着实分外照顾些。甚至,那如今已经成了鬼的崔宁,堂堂二品大员崔仆射,调戏羞辱于她时,韦皋官阶比崔宁低,却丝毫没有宦海男子逢迎上官的猥琐之态,直接就将崔宁呵斥了回去。

她薛涛毕竟也已是十五六岁的情开年华,如何能看不出,这战事里挥斥方遒、人后却常自郁郁的韦节度,对自己不会止于长幼之情。

他见她出现在眼前时眉稍的一缕舒展之色,他听她吟诵新诗时双眸中的热切欣赏,他被她发现瞒着薛郧死讯时整个人表现出的紧张无措,此般种种,薛涛相信,韦皋内心定有波澜意动。

可她气恼的是,这位节将,还若有若无地表现出对她的控制,以及罔顾她的亲孝之心。甚至,明明父亲薛郧已死在出使南诏的途中,韦皋还作态说起为她在京城寻个如意郎君之事。

薛涛怎会知晓韦皋心中最重份量的另有他人,她只不愿栖身于一个明明对自己有些情愫、却并不拿出十分心意的位高权重的男子。

她本性刚烈,此刻见问起私密隐情的皇甫夫人,脸上也几分自有主见的神色,登时更为信任于她。

薛涛道:“夫人,闲人毁谤,本不必理睬。但如是我倾慕之人,对我若即若离,那分滋味着实不好受。韦节度瞒了家父过身的消息,只是令我终于下决心离去。我虽遭逢不幸,但亦是堂堂正正官身人家的女儿,求而不明,那我便罢休,天涯远阔,我自能谋一口食。”

宋若昭面色和静地听着,心下却很有些吃惊。她知薛涛并非等闲脂粉,但一来未料得她对韦皋动情颇深,二来更未想到她在深情之中仍未堕雾障、仍是清高而自尊。

就在四五个月前,若昭曾以为,萍水相逢又患难与共的胡女阿眉,勇气与坚毅,以及那过人的身手,乃至明艳难言的美貌,都令她喜爱与倾羡。眼下于少女薛涛身上,若昭才感到,女子真正教人佩服的头脑与品格。

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潇洒地放手。

无欲则刚。

若昭觉得,最好的表示理解与认可的方式,便是不再主动追问薛涛对韦皋的意绪。

她于是话锋一转,道:“你这般想法,竟是我从未能从其他妇人处听过的,真真敬你有一番男儿气概。只是,你父母双亡,朝廷纵有些给薛使的抚恤钱,也应寥寥,你将来以何谋生?

薛涛闻言,愁容顿释,带了些小小兴奋的神情,回身兜起地上的那些桃花。

“夫人莫虑,我可依靠花草谋稻粱。”

薛涛津津乐道地说给若昭,那郎中郑先生不仅长于医术,且颇爱研习制笺之技。因草药中有一治疗痈疽毒疮之症的木芙蓉,郑先生每到秋季会采摘晒干不少木芙蓉花瓣。若备得多了,便将木芙蓉捣成细末,以山泉溪水混合树胶调成红色浆汁,涂刷于纸上,再间隔以麻毡吸水晾晒,摞压平整,即可得到色如胭脂的信笺。

“皇甫夫人,诗家中人,最喜唱酬往来,以诗会友增情。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所用信笺,尺幅无须巨费,狭小更显精致。我想,若能做得好看的芙蓉笺,货于市集商肆,依量取酬,岂非自立之法?”

若昭一听,也来了兴致,又问道:“但我瞧你这几日捣鼓的,是桃花瓣,纸笺可能吃得住颜色?”

薛涛笑道:“这桃花瓣并非用于染色,而是撕成碎片,混合在芙蓉汁中涂刷于纸上,待干透后,纸笺不仅有芙蓉嫣红,更是处处桃花,趣致又可多上几分。”

若昭伸手,将那浅粉清丽、新鲜宜人的桃花拈了几朵,凑到窗栅边,对着透窗而入的阳光细细地看着花瓣上的精巧脉络,心绪也仿佛因了这烂漫春花而舒畅不少。

“洪度,”若昭自然而然地叫着薛涛的字,“芙蓉笺固然灿若云霞,着实好看,但诗家圣手多为男子,于这绯色纸笺上提笔落诗,略显阴柔气,恐叫彼等不喜。不知可有草叶能染出雨过天青、漫漫黄沙、碧波荡漾、宝剑寒霜等诸般颜色,不妨再去请教请教郑先生。”

薛涛眼中一亮,星芒闪烁。她亦觉得若昭这个建议颇有启发,对自己这番盘算的信心,不禁也更强了些。

她正在兴头上,出门在廊下捡了一张前几日制得、晾晒干透的芙蓉笺。

她瞧着那窄瘦纤巧的纸笺,虽手中无笔,却觉得腹中的诗句已跃然笺上。

前几日,薛涛已从若昭口中得知皇甫中丞奉诏前往关塞收领吐蕃军,故而若昭才落了单。奉天保卫战最凶险的那日,薛涛见过身受箭伤的皇甫珩既盼望妻子出现、又恐她见到伤势骇怕的模样,知他夫妇二人情深。

她倚门而立,对若昭道:“夫人,小妹想了四句新诗,便是说的你与皇甫中丞。”

“哦?那我真要洗耳恭听。”若昭勉力探了探身,温蔼地望着那个在阳光下清丽窈窕的少女身影。

薛涛于是娓娓吟道:“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待重逢日,同心莲叶间。”

若昭渐渐恢复血气的脸上,更起了一层又感激的颜色。

但旋即,一想到丈夫,若昭的心中隐隐的担忧泛将上来。

皇甫珩出征前,曾明确地提过要她回潞州父亲处,但若昭想着丈夫带兵征战之地,必在京畿,便仍执意留在奉天,好随时得了丈夫的消息。

这个决断,最终令她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也是皇甫珩的第一个孩子。

若昭未免惶恐,不知丈夫得知这个消息时,是否会在痛心之余,责怪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