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暮云 > 第一百章 出逃梁州

大唐暮云 第一百章 出逃梁州

作者:空谷流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8 16:20:13 来源:笔趣阁

宋若昭也是茫然,继而又生发出一股难以名状的失望。

天家上下,各位宗室贵胄,看来从去岁长安泾师之变中,很得了些逃命的机灵本事,此番尚有神策军和邠宁军在前方排阵御敌,圣上、太子已带着整个李唐家族,在几个时辰里就遁得无影无踪。

已是辰时。

陆续有当初从长安来到奉天城的朝廷文臣,自德宗的行宫方向而来。

人人的面色都不大好看,或者彷徨,或者哀怨,或者忿忿,也有稍许沉着些的,讨论着是留在奉天,还是继续追随圣上。若要追随,又该往什么方向追。

“那还用说,圣驾应是去往邠州灵州。”

“一派胡言,朔方军反了,圣上还往朔方军的老地盘跑?”

“兄台可是被吓傻了?邠州韩将军和灵州杜将军虽为朔方军宿将,但此次圣上播迁奉天,彼等最早赶来勤王,和李怀光不是一路。”

“那李怀光三个月前还救过奉天之围呐,如今不也兴兵叛唐?”

“听说圣上向吐蕃借的人马,已聚集在关内,圣上必去那皇甫将军处,领兵回击。”

“尔等莫吵,依老夫之见,圣上必是往梁州、益州方向去了,遥想当年玄宗皇帝,不也去的蜀地。况且韦将军还是如今西川节度使张延赏的女婿……哟,韦节度,你们看,那不是韦节度!”

说话的官吏正滔滔不绝,抬眼一瞧,一骑雪青马疾驰而来,那马上身高臂长的披甲大将,不是韦皋又是谁!

他身后,还跟着一辆陇州兵卒驾驭的马车。

韦皋收缰,令马缓步行到宋若昭等人面前,也并不下马,对着刘主簿道:“主簿毋虑,皇甫夫人是官眷,太子妃已吩咐本将来接她出城。”

刘主簿登时松了好大一口气,谢天谢地,总算把这麻烦的娘子送走了。

若昭的眼中,却闪现一丝犹豫。

韦皋不免蓦地感到微微的沮丧。她面对自己时,便是如此危急时刻,也还是不能如当初山谷重逢般,因陌生反倒浑无隔阂。

他刚想解释,一位白发老者已从马车里探身出来,温和的语气中透着坚决的指令:

“皇甫夫人,事出急迫,但听韦节度处置。”

见同行竟还有御前老臣李泌,宋若昭当下不再迟疑,二度向刘主簿夫妇叩谢后,又望了韦皋一眼,提裙上了马车。

一时之间,周遭各官各吏也围在韦皋马下,七嘴八舌打听。

韦皋道:“圣上由浑公和本节度率军护卫西幸,韦某军务在身,恕难多言。”

他话音未落,手上已是一鞭,纵马引车,往西边城门而去。

奉天城外,沉寂了三个多月的旷野,一时之间又呈现出兵马密布的景象。

韦皋示意马车停下,自己则跳下战马,来到车头跟前,向李泌恭敬道道:“圣上与太子已由浑公瑊率亲兵开道,往梁州去,陆学士和李平章亦同行。李怀光突然叛变,家岳(张延赏)远在西川,一时之间恐也无法迅速驰援,韦某须带上千余陇州兵疾行,去追赶浑公,共同护驾。李公年高,皇甫夫人又有所不便,车驾不可疾行,难以跟上前军,韦某派一支十人的牙兵护卫,李公毋虑。”

他言及此,又转向若昭,满脸肃然紧迫的神情稍稍松解,口气却依然带着一点点疏离的分寸道:“皇甫夫人,韦某夜半得信,送圣上一行火速出城之际,太子妃特地叮嘱,要寻到你,护送往梁州。此去梁州,除了护兵,韦某帐下为膳的仆妇,亦随夫人同行,方便照应。那仆妇叫郭媪,但凭夫人吩咐。

他的目光与若昭甫一触碰,即知趣地移开,仿佛为了不令对方局促一般。

若昭既得李泌在场,已觉坦然不少,诚心诚意地向韦皋回礼感激。

另一方面,她对太子妃也是遥遥念恩,那位令人有惺惺相惜之感的宗室贵胄,委实在始终如一地照拂她。方才自己情急之下的抱怨,有些度量狭小了。

待韦皋所遣的老妪郭媪坐到马夫身边,精骑兵在马车左右结阵待发后,韦皋翻身上马,又来来回回地仔细检视了众人所携武备与这几日的干粮,方对其中领头者道:“薛三郎,好生护卫,本帅先行一步。”

那薛三郎一看就是个又壮实又精明的牙将,于马上俯身,简短有力道:“节下放心,车中乃朝廷重臣,仆等一路自会慎行。”

韦皋“唔”了一声,掉过马头,回身深深看了一眼车中人,道句“韦某领军先走一步”,紧接着力夹马腹,直往陇州兵的中军之阵驰去。

烟尘四起,大军西征,李、宋二人的马车也辚辚启动。宋若昭的脸微微转向车窗外,只见千余陇州军,骑卒与步兵皆乘马而行,阵型齐整,与当初在山谷中出发、驰援奉天城时一般,唯闻啼声,不闻喧哗。

宋若昭正看得出神,却听李泌缓缓道:“陇州韦皋确是名不虚传,治军甚严,便是突遇变数,拔营仍是这般有章法。”

若昭听到“变数”二字,也顾不得忌讳,直言向李泌探问道:“李公,朔方军怎地说叛就叛?”

李泌虽面无惊惶落魄之色,但白眉紧蹙,轻叹一声道:“不该去咸阳的人,去得太早,该去咸阳的人,去得太晚。自古君臣俱是一体,若圣上令出有失,那也必是吾等臣子的怠言失责。所幸那李怀光尚未丧心病狂,陆学士倒是安然回到奉天,现下在圣上身侧伴驾,老夫也还放心些。”

若昭细品李泌话中深意,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沉吟道:“愚妇觉得,朔方军叛,颇为蹊跷。”

李泌眼神微动:“哦,为何?皇甫夫人但言无妨。”

“清晨时分,听刘主簿说,朔方军兵锋直指奉天而来,如此迅速无阻,愚妇猜测,神策军恐怕在前几日已与朔方军分道扬镳,移营另驻,否则怎会坐视朔方军骤兴叛行?”

李泌颔首:“夫人所言不错。”

若昭继续道:“百日以来,晚辈虽不是御前朝臣,但城中风语也听得一些,那李怀光因觐见受阻、崔宁被诛、粮赐不均、吐蕃国书等等诸般事端,对圣上、对神策军怨怼累积。但就算姚节度死在李公晟手中,李怀光也仍未悍然起兵,而是遣使来奉天,向圣上讨个说法。又听说神策军使者韦执谊紧随而至,但两军使者并未冲突,御前有李公您在,圣上也未偏听神策军之言吧?”

若昭思虑此事前因后果,便忘了一些忌讳。

面对一个官眷的发问,李泌自然不会透露朝议的细节,但他缄默不语,也间接地表明了答案。

“李公,至于陆学士,前往咸阳是通传安抚朔方军、调停二军纷争的圣意,更不会激化事态。那么……”

吱吱呀呀的车轱辘声中,若昭鼓起勇气道:“那么,愚妇以为,李怀光,多半是中了离间计。”

李泌终于开口:“何人使的离间计?”

“李公,获益显著者,行事反常者,皆有可能使计。朔方军叛乱,纵然此前建有再造社稷之功,亦一笔勾销,收复长安之功恐怕尽归神策军。当日前来奉天陈情的朔方军使者是韩钦绪,邠宁留后韩游環之子。现今普王殿下与邠宁韩留后,真是料事如神,前头朔方军兴兵,他二人后脚便会合于礼泉截阻,李公不觉得反常吗?”

李泌没有马上回应。他的视线越过马夫和仆妇,落在前方宽阔的官道上。

其实,他这样极其接近讯息中心的重臣,几日前看到陆贽从咸阳抬了丹书铁券回来,今晨又从韦皋口中得知是普王的亲信高振前来报信怀光叛唐时,就已经疑窦丛生。

这普王与韩游環,还真如若昭所言,一东一西,像商量好了似的,在准确的时间出现在礼泉这样的咽喉要道,阻击李怀光。莫非他们早就知道李怀光会叛乱?

李泌自杭州来到奉天后,西北诸藩镇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皆由陆贽细细告知。李泌于是立刻想到,韩游環的儿子韩钦绪,乃李怀光的裨将,韩游環作为邠宁留后,倘使李怀光叛唐,他又再立护驾之功,圣上多半会将邠宁镇节度使的正职,给韩游環。

至于普王李谊,李泌虽多年不在京中,但圣上对于普王这个侄儿的种种倚重,已经公开化,太子李诵与普王李谊的情形,实在太像当年肃宗皇帝御前太子李豫(初封广平王)和建宁王李倓的明争暗斗,李泌这样一生都在维护大唐嫡系正统的谋臣,怎能不警惕。

初到奉天,李泌就在德宗单独诏见他时,提过将普王李谊从咸阳诏回来,德宗不置可否,李泌才不得不在朝议中公开劝谏。

眼下,李泌觉察到宋若昭的口吻,显见得对普王也颇有怀疑,他虽出于谨慎未立刻附议、给她以鼓励,但内心着实又对这个妇人高看了几分。

他看到故友皇甫惟明的后人能娶此妇为妻,实得良配,不禁也由衷欣然。

不过,李泌想到那皇甫珩已领吐蕃兵,又生发出一种复杂的微妙心绪。

李泌纵然是文臣,宦海一生,焉能不知军功对于武将的重要。他当然希望皇甫珩以军功光耀门楣,但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安西北庭的失去,是众多唐人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结果,而偏偏,皇甫珩这个名字,参与其间。后世史家将如何记述?即使不论这些案牍笔墨,眼前这位皇甫夫人,此前的言谈也显然对唐廷割地一事颇为抗拒。

李泌望着尚算平整的大路,担忧又翻滚上来。他暗道,但愿这夫妇二人的姻缘之路,也如坦途。

宋若昭见李泌陷入沉默,不敢再多言。

她心中,其实也在担忧自己的丈夫。原本,她以为皇甫珩只是带着吐蕃人,为光复长安助些锦上添花的力量,可惊变骤起,如今看来,丈夫有可能面对五万人马的朔方军,她的周身陡然漫上一阵又一阵的寒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