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神 > 第八十二章 李儒三策

三国军神 第八十二章 李儒三策

作者:冰雪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53 来源:笔趣阁

十常‘侍’贪婪无度,董卓虽然心疼钱财,但是如果能够保住自己官职,就不怕捞不回来。,:。

他不再纠结,继续向李儒问道:“文优,我等粮道被断,该如何是好?”

日后纵然能够逃脱朝廷责罚,也要先保住‘性’命才行。

威县已经被黄巾军彻底包围,如今粮道被断,数万黄巾军虎视眈眈。哪怕是董卓本人,亦是感到有些心惊胆战。

李儒脸上仍是‘波’澜不惊,缓缓说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董卓闻言大喜,急忙问道:“文优教我!”

董卓为人粗犷,但是对于那些有名望士子,往往却是敬重有加。这点从历史上董卓进京以后,大肆拉拢士人就可以看出。

说到底,他只是地方豪强出身,在那些世家大族这些真正的贵族眼中,无疑是个暴发户似的存在。

士族们几百年来养成记的傲气,又岂能轻易改变?

董卓在西凉虽然呼风唤雨,备受敬重,但是在这些人眼中,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乡下土包子。

况且,西凉乃贫瘠荒凉之地,这里虽然民风彪悍,却是缺少读书人,更是缺少名扬天下的士人。

李儒是一个寒‘门’士子,他有惊世才华,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后来遇到董卓,董卓对他的才华称赞不已,数次邀请李儒来到自己帐下用命。

李儒投奔董卓以后,董卓更是对他言听计从,这更让李儒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汉代的寒‘门’士子,虽然不乏才华横溢之辈,但是相比起豪‘门’士子,他们却更难出头。所以一旦遇到伯乐,他们便会拼死报答。

有很多人误以为鬼才郭嘉是寒‘门’士子,其实并非如此。郭嘉少年之时,就喜欢与长者‘交’谈,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

郭嘉更是‘交’游广阔。

他的朋友遍布天下,长者如名士田丰、程昱,年龄相仿者如荀攸、荀彧,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郭嘉以前曾被好友田丰鼓动,让他投奔袁绍。后来郭嘉宁愿在家闲置六年,也要弃风头正盛的袁绍而去。有很多人就说,是因为郭嘉出身寒‘门’,不受袁绍重视的缘故。

事实并非如此。

当时,袁绍其实对郭嘉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

袁绍如此心高气傲,若是郭嘉果真出身寒‘门’,又怎会厚礼待之?

李儒此人,生卒年不详,哪里人氏亦是无从考究。但是,以一介士人的身份,投奔到身为地方豪强的董卓手下,就可以看出他出身不好。

若是果真出身大族,以士人们眼高于顶的作风,如何会正眼去看董卓这个地方豪强?

要知道,哪怕日后董卓权倾朝野之时,那些士人也未曾真正投奔他,只是惧怕他的权势,与他虚与委蛇罢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李儒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只有董卓这个粗鄙武夫看中。伯乐相中了千里马,千里马又怎么会不以死相报?

所以,历史上的李儒,可以说是对董卓尽心尽力,为了董卓能够站在权力的巅峰,不惜背负一世骂名。

谋士分很多种类型,有善于军事的如张良,有善于筹集钱粮的如萧何。而李儒这一类谋臣,则是善于勾心斗角的谋略,有如陈平。

这类谋士不仅计谋‘阴’狠,而且善于明哲保身。

历史上,后来的董卓,由于大权在握,就开始不听李儒之言,最后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但是历史对于李儒的记载,却说他最后不知所踪,并非像演义中记载的那样,被自家家奴绑来献给吕布。

董卓部下击败吕布,挟持献帝以后,李傕还推举过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等到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就不知所踪。

李儒曾助纣为虐,更是毒杀前任皇帝、皇妃,可谓是恶贯满盈,被天下人唾弃。

他深知,在众人没有明目张胆的举兵造反之前,无论哪路诸侯抓住了他,都会要了他的‘性’命。所以,他才会隐姓埋名,消失在众人视野之中。

三国时期的谋士,得以善终的并不多。然而如同李儒这般‘阴’狠,工于心计的谋士,却往往懂得明哲保身。

贾诩、程昱、李儒,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却说威县大帐之中,李儒排众而出,来到地图面前,缓缓说道:“下策,派兵劫掠威县内外,裹挟百姓进城。死守城池,静待皇甫将军援军。”

众人闻言,都是不解,问道:“军中粮草,不足十日之用。就算能够劫掠一些粮草,亦不能支撑半月。依照路程来看,皇甫将军要一月以后才能到达,那时我等岂不都要被饿死?”

李儒脸上‘露’诡异的笑容,说道:“皇甫将军乃世之名将,深知兵贵神速。他若是倍道而行,半月可至。若我军粮草耗尽,仍可杀人就食,熬到皇甫将军前来,易如反掌。”

李儒的话,风淡云轻,却让众人浑身发冷。‘杀人就食’,哪怕残暴如董卓,若非‘逼’不得已,也不愿如此行事。

摇了摇头,董卓问道:“中策所谓何计?”

“中策,命令其余官兵死守威县,主公直接带着帐下心腹,以及西凉儿郎从丘县突围。”

“黄巾军占据丘县,我们可能很难攻下这座城池。但是,若只是绕过这座县城了,却是轻而易举。”

李儒的每一个策略,都是如此惊人。

这条计策,是要抛弃其余数万官兵,只保存董卓手下的实力。

官兵若是想要全部离开威县,广宗黄巾军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官兵执意撤退的话,先不说董卓又会多了一个弃城而逃的罪名。若是张角在后面追击,官兵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大溃败。

所以说,使用中策,那些被留在威县的官兵,就会成为弃子,成为吸引广宗黄巾军的‘诱’饵。

犹豫了一下,董卓问道:“让这些官兵死守威县,他们会答应吗?”

李儒哈哈大笑,说道:“此事何难,只需告诉他们,主公将亲自带领本部人马,前去攻打丘县即可。”

董卓闻言,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他帐下的其他将官,看向李儒的眼神,却变得畏惧起来。

这人虽是一介儒士,却心狠手辣若斯。动动嘴皮子,就决定了数万人的生死,真是可怕的人!以后若无必要,绝对不能招惹此人。

这条计策,董卓还觉得可以接受。

反正他现在一败再败,注定会被朝廷责罚,根本不用再考虑镇压黄巾的事。而是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后买通十常‘侍’,为自己洗脱罪名。

他仍不死心,继续问道:“上策是何计?”

闻言,李儒脸‘色’一肃,说道:“上策,兵分三路。一路驻扎威县,拖住广宗黄巾。而后派出第二路人马,大张旗鼓前去攻打丘县。”

“如此,丘县黄巾兵力不足,必然震动。他们以为曲周有漳水天险,易守难攻,必会麻痹大意,而后从曲周调遣黄巾支援丘县。”

“我们再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派遣‘精’锐之士,奔袭曲周。”

话毕,李儒一指地图上的曲周城,脸上满是狂热。他喜欢这样指点江山的感觉,更喜欢看到因为自己的计策,而改变整个战场的胜负。

考虑了一会,董卓摇了摇头,说道:“黄巾军中,亦不乏智谋之士。这条计策虽然可能成功,却有风险。”

“先不说能否‘迷’‘惑’黄巾军,让他们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丘县。哪怕他们果真如此,漳水易守难攻,恐怕也难以渡过。”

李儒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说什么。

其实,只要黄巾军被官兵‘迷’‘惑’住了,官兵大可晚上偷偷来到漳河,伐木渡河,而非直接夺取漳河桥梁。

李儒了解董卓,知道一旦他下定决心,就不会更改,所以不再劝说。

董卓看着帐下的心腹众人,说道:“我意采纳文优所献的中策,尔等可有异议?”

能够保全‘性’命,他们自然不会反对,都齐声应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