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神 >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大发明

三国军神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大发明

作者:冰雪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50 来源:笔趣阁

典满虽然年仅十九岁,却也是长得身材高大,虎头虎脑。

这个时代,由于典韦教授典满的时间不少。因此,典满哪怕现在尚未及冠,却也是个当之无愧的猛将。

在典满心中,对于典韦一直又敬又怕。然而对于文昭,他却是非常崇敬。

典满从小,都可以说是听着文昭事迹长大的。今日能够成为文昭的亲兵,他自然是大喜过望,满口同意。

处理完了典满的事情,文昭再次将目光放到了司马懿身上。

如今的司马懿,已经十八岁,长成了一个翩翩美男子。

虽然与历史上,司马懿的际遇已经有所相同。然而,有好几个顶尖谋士轮流教导,现在的司马懿,不见得弱于历史上的那个人。

看着一表人才的司马懿,文昭自然是越看越喜欢。毕竟,这个是一个,能与诸葛亮比肩绝顶人才。

而司马懿的眼光,甚至连诸葛亮都比不上。若是能够将司马懿培养起来,对于文昭日后征战四方,绝对会是一大助力。

转头看着司马朗,文昭说道:“伯达,阿懿已经十八岁矣。以往我征辟他为书童,你觉得阿懿太过年幼,这才让他先去学习。”

“如今阿懿学业有成,深得几位军师称赞。我想要将其带在身旁,先历练几年,伯达以为若何?”

方才一进屋子,司马朗就已经猜到了文昭的意图。特别是征辟典满以后,他更是确认了此事。

以前他还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希望自己的弟弟司马懿,能够寻早另外一个有前途的诸侯效忠。

然而,这些年他跟随文昭以来,见证这个势力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这个势力朝气蓬勃,亦是十分看好陈旭的前途。

特别是陈旭认祖归宗,联合颍川陈氏、东武阳陈氏,建立宗族祠堂以后,更是摆脱了黔首的身份。

更为重要的是,司马家族这些年来,受到了陈旭许多恩惠。文昭对于司马懿的培养,亦是不遗余力。

滴水之人,当涌泉以报。更何况,士人都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假如司马朗拒绝陈旭,倒是有些过分了。

微微叹了一口气,司马朗上前说道:“阿懿已经成年,此事还需先征求他的意见为好。”

此时的司马懿,早已没有了往年的冲动。

经过几年的成长,他的养气功夫亦是越发出众。历史上那个隐忍不发,喜怒不形于色的司马仲达,现在已经有些初现端倪。

“阿懿,我欲征召你为大将军府别部司马,不知你可愿意担任?”

陈旭的一番话,使得屋内众人全都惊骇莫名。哪怕司马懿自己,脸上也都有些动容。

别部司马乃大将军府下的官职,秩比千石。

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并不固定。但凡能够担任别部司马之人,几乎都是大将军的亲信。

司马懿再如何聪慧,年仅十八岁就担任大将军府的别部司马。这种恩宠,却是显得有些太骇人听闻了。

须知,哪怕典满是典韦的儿子,也只是从一介亲兵做起,并未授予实质性的官职。

司马懿平复了一下心绪,躬身作揖行礼道:“懿何德何能,居然得到大将军如此厚爱?别部司马一职,懿恐怕难以担当啊。”

文昭却是上前,抚其背曰:“当日初次见到阿懿,吾就知道你绝非池中之物。这些年你的成长,吾亦看在眼中。”

“我相信,大将军府别部司马的职位,你一定有能力担任。”

话毕,文昭不再征求司马懿的意见,直接让人将印绶拿了出来,亲手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推辞不过,只得领了印绶。只是他的心中,对于陈旭的感激之情越发浓烈。

如今诸侯仍旧都在修生养息,陈旭却准备普及教育。

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华夏子孙,对于华夏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他自然知道一些。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已经可以取代指南针的地位。然而,由于指南车体积庞大,制造繁琐。假如指南车损坏,修复也并不容易。

因此,文昭就将后世指南针的理论搬了过来,而后让人利用磁铁、铁针,研究出了最简易的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中的火药,对于现在的陈旭来讲,还是太过遥远。因此,陈旭根本没有考虑过火药的事情。

然而,华夏的两外两大发明,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却是能够加速知识的传播,并且打破士族对于知识的垄断,让寒门之人也有出头的日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来自后世的陈旭,十分坚信这件事情。

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在考虑大量印刷书籍,好让天下人都能够读书认字。

这样一来,也可以完成当初在陈家村,对于陈虎的承诺:日后,每一个陈氏子弟,都能读书写字。

活字印刷术的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将陶土或者铜、铁制造成汉字的模样,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陈旭虽然知道造纸术,却并不晓得详细的工艺。哪怕东汉蔡侯纸,已经开始普及,但是它的成本比起后世,仍旧显得有些高昂。

若是不能造出廉价的纸,纵然有了活字印刷术,昂贵的书籍,普通百姓家庭想要购买,却也有些不太现实。

造纸术最先出现,是因为上古先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就是最古老的造纸术,也是造纸术的起源。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张,后人称为‘蔡侯纸’。

这种纸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侯纸相比起以往的纸张,显得非常便宜,并且纸张的质量也提高了许多。由于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蔡侯纸逐渐被普遍使用。

然而,在文昭看来,汉代的蔡侯纸仍旧显得有些粗糙,成本还是太过高昂。

为了改进造纸术,陈旭就召集了很多以前造纸的匠人,让他们以麦杆、稻杆为原料,改进蔡侯纸。

经历几年的研究,那些匠人终于在造纸术方面,有了极其显著的突破。不仅纸张的质量提高了许多,成本也变得更加低廉。

文昭拿着手中那张洁白如雪的纸张,脸上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这种纸张的出现,再加上这些年,陈旭秘密让人制造出来许多大小、规格不一样的活字,他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大量印刷书籍。

文昭迫不及待的召集几个重要谋士,商议普及教育的事宜。

在此之前,无论是改进造纸术,还是活字印刷术,文昭都是秘密进行,众人根本不得而知。

当文昭拿出了那些洁白如雪的纸张,以及数万大小不一的活字以后,众人尽皆呆立当场。

自从建造了陈氏祠堂以后,陈纪的身体居然开始慢慢变好。这段时间,他也是留在蒲坂,文昭还经常抽时间前去看他。

这一次,陈纪也被文昭叫了过来。他双手抚摸着那光滑细腻的纸张,脸上露出了迷醉的神色。

足足过了半晌,他才惊叹道:“文昭此举,乃是教化万民,恩泽万世之善举,功德无量啊。”

田丰、陈宫、程昱、司马朗、陈群、钟繇、张裕等人,亦是纷纷开口称赞。

他们们有想到,一介武夫出身的陈旭,居然能够考虑的如此长远。不声不响之间,就做下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有贾诩面不改色,李儒、司马懿眉头微皱。

陈旭身为一方诸侯,对于自己麾下之人,自然一直都注意着。

看到三人的举动,他忍不住问道:“你三人愁眉不展,可是觉得此举有所不妥?”

贾诩仍旧沉默不语,李儒却是说道:“主公此举,虽然可以流芳百世,得到天下寒士的敬重,却也会得罪不少世家大族。”

“为何?”

李儒说道:“主公可知,有汉以来,世家大族为何能够掌控朝政,把持地方?”

陈旭道:“世家子弟接受的教育,要远远超过普通百姓。再加上他们家族在朝中有关系,自然能够有机会出仕。”

“长年累月下来,世家越发强大,各种关系越发错综复杂,这才逐渐掌控的朝中以及地方。”

说白了,在汉代正是因为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对知识进行垄断,相互举荐家族子弟,这才导致普通百姓出仕艰难,世家势力越发强大。

说到这里,陈旭心中猛然一惊。

假如他果真推广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就会打破世家对于知识的垄断。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些大族愿意看到的。

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贾诩为何沉默,李儒为何皱眉了。

至于司马懿的心思,他却是有些猜不透。

因为司马懿本就出身名门望族,若是文昭普及教育,对于他们家族的冲击力,也绝对不会太小。

没有办法进行知识垄断,世家就不可能经久不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