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军神 > 第三百零三章 志才遗计

三国军神 第三百零三章 志才遗计

作者:冰雪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50 来源:笔趣阁

戏志才眯起了眼睛,幽幽说道:“主公有吞吐宇宙之志,得失之间,必定能够有所选择。”

戏志才的言下之意,就是让曹操舍弃自己的父亲,而后攻取徐州。

郭嘉闻言,不可置信地盯着戏志才。

也许,正是因为戏志才已经不久人世,他才敢献出这样的计策。

不然的话,纵然曹操接受了这条计策,向曹操献计之人,日后必定也不会有好下场。

戏志才在郭嘉的府上,与他交谈了很久,这才离开。

随着边让的身死,整个兖州,都呈现出一阵诡异的平静。时间不停的流逝着,但是预料中的内乱,却仍旧没有出现。

而一代顶级谋士戏志才,却没有等来所谓的叛乱,没有在生前,为曹操彻底清除兖州的内环,就溘然长逝。

“志才!”

当曹操得知戏志才的死讯以后,急忙来到戏志才的府中,抱着戏志才的尸体痛哭流涕。

先有戏志才,后有郭奉孝,曹操手下的这两个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都是英年早逝。

特别是戏志才,史书中只记载: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依照曹操的识人眼光,能被他器重的谋士,又岂会差到哪里?

历史上,戏志才去世以后,当时曹操的手下,还没有郭嘉。

曹操在进攻徐州之时,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

一时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

后来,经过将近一年多的激烈争夺,曹操再次取得了整个兖州。自那以后,曹操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兖州之主。

直到曹操迎回献帝以后,感觉身旁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纵论天下之人,才作书给荀彧,说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荀彧这才举荐郭嘉,曹操将郭嘉召来,与他谈论天下事,甚喜之,这才说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由此可见,在荀彧眼中,郭嘉可以与戏志才相提并论;在曹操眼中,郭嘉是接替戏志才的谋士。

可以说,曹操的是一生之中,只有两个谋主,一个是戏志才,一个就是郭嘉。

所谓的谋主,并不是单纯的谋士。

曹氏集团的谋士,虽然也很有才华,但是除了戏志才与郭嘉,其他人所献的计策,曹操不见得会全部采纳。

而谋主,就是深得君主信任,并且能够让君主言听计从的谋士。除此之外,谋主还要有着过人的才华。

只有满足以上的三点,才有资格被称为谋主。

谋主的作用,毋庸置疑。他们能够在自己主公有着错误决定的时候,劝说自家主公回心转意。

正如赤壁之战一样,虽然曹氏集团,有很多人都劝说过曹操,认为不能妄自发动战争。但是曹操却没有听进去,一意孤行的想要一举消灭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以后,他就曾经感叹过:“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若是郭嘉活着,必定能够劝说我不发动赤壁之战。

第二种解释:若是奉孝活着,自己就不会中周瑜的计策了。

正如前面所讲,谋主的作用,不单单是出谋划策,而是指他献的计策,能够得到君主的采纳。

那个时候的曹操麾下,有着贾诩、程昱、荀攸、荀攸、刘晔、钟繇、司马懿这么多的顶级谋士,他们这些人比不上郭嘉吗?

不见得!

但是他们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却是肯定比不上郭嘉得。同样一条计策,也许郭嘉献给曹操,曹操会采纳,其他人献给曹操,他就不见得会采纳。

可以说,戏志才死后,才有郭嘉;郭嘉死后,曹氏集团再无谋主。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戏志才的光辉事迹。但是凭借曹操与荀彧的评价,可以看出戏志才非凡的才能。

如今戏志才不幸早死,却是断了曹操一臂。

郭嘉立于戏志才的尸体旁边,对曹操轻声说道:“主公还请节哀!”

话毕,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双手奉给曹操,说道:“主公,这是志才临死之前给我的书信,他让我务必将书信转交给主公。"

虽然对于书信中的内容,郭嘉能够猜到。但是他却是装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曹操抹了一把眼泪,接过郭嘉递过来的书信,打开之后,看见了书信上面,有些斑斑血迹。

看到这里,曹操的眼泪,更是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可以想象,在戏志才死前,强撑着病体,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书信。

仔细看完了那封带着血迹的书信,曹操没有说话,只是将它折了起来,慎重的收进怀中。

戏志才的死亡,使得远在并州的陈旭,心中松了一口气。

曹操所占领的整个兖州,仍旧是一片祥和,丝毫没有出现,戏志才所预料中的动乱。然而,曹操与郭嘉却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这一日,曹操召集帐下文武,对他们说道:“我虽然得到乐兖州,但是兖州牧的名号,却不是天子册封。”

“志才死前,曾写过一封书信,让奉孝代他交给我。书信中就已经指出,若想成就大事,必定要名正言顺。”

“因此,我欲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觐见天子,好落实兖州牧的职位。”

曹操帐下文武,闻言都开始窃窃私语。只有郭嘉一人,立于一旁,不发一语。

刘晔率先出言:“主公之言大善,然欲要前往长安,就必须要先经过河内郡或是河南尹。”

“如今这两个郡城,都被并州军占领,想要借道西进,必先征求陈文昭的同意才行。”

荀彧亦是出言道:“李傕、郭汜狼子野心,威逼天子,与董卓无异。兖州派出去的使者,纵然能前去长安觐见天子,得到册封,亦是李傕等人的授意。”

“主公曾经身为讨伐董卓的首倡者,如此行事,冀州袁本初,以及天下诸侯,又会怎么看待主公?”

荀彧说的不错,曹操派遣使者进入长安,虽然名义上是觐见天子,却也要接受李傕等人的册封。

自从诸侯讨董开始,曹操一直都是唯袁绍马首是瞻,以前的东郡太守,以及现在的兖州牧之位,都是袁绍册封的。

曹操若是派人前去长安觐见天子,恐怕就会引起袁绍的不满。

荀攸心中一动,在心中暗暗想到:“莫非主公想要摆脱袁本初,自立门户?”

现在的曹操,虽然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但是他的地位,却是非常尴尬。

就如同青州刺史单经一样,他接受的是公孙瓒的册封,即便是一方诸侯,也是公孙瓒的部下。

曹操不管是接受袁绍的册封,还是帮助袁绍抵挡袁术、陶谦,他都在自己身上,打上了袁绍的烙印。

虽然智谋之士,都能看出曹操早晚都会自立门户。但是曹操现在尴尬的位置,仍旧会给他招募人才,带了一定的困难。

曹操坐在主位上,冷眼观看帐下文武的议论。过了一柱香的功夫,他才说道:“此次前往长安,是接受天子的册封,而非接受李傕等人的册封。”

“我意已定,尔等休要再言!”

曹操的魄力,毋庸置疑。一旦他下定了决心,就很难再改变心意。

况且,戏志才在遗书中说得非常清楚,前去长安觐见天子,有三个好处。

第一,正如荀彧想的那样,可以摆脱袁绍的控制,自立门户。

其二,有了朝廷的册封,曹操才能够名正言顺的成为兖州牧。

其三,自从诸侯讨董开始,关东诸侯对于朝廷的任命,都有些不以为然。就像袁绍、公孙瓒那样,没有经过朝廷的同意,就随意册封官职。

哪怕董卓身死,李傕、郭汜执掌长安以后,这种现象仍旧没有发生改变。

若是曹操能够第一个派人前往长安,觐见天子,接受朝廷的册封,就会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一副忠于汉室的样子。

如此一来,那些对于汉室心怀忠诚之人,势必会前来投奔曹操。

就这样,曹操一面派人前往并州,向陈旭商议借道河内郡之事;一面派遣使者,准备给天子带去贡品。

兖州的使者离开没多久,袁绍在界桥大败公孙瓒、以及公孙瓒逃回幽州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与这个消息一起过来的,还有袁绍的一个使者。

袁绍的来使正是曹操的好友许攸,曹操见到许攸以后,非常高兴,拉着许攸说了很多话。

两人交谈很久,曹操才问道:“子远,本初谴你过来兖州,不知有何事情?”

许攸说道:“这次大败公孙瓒,冀州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了。吾主任命袁伯业为扬州刺史,派其前往扬州任职。”

“扬州距离冀州太远,吾主不能发兵相助,还请孟德派兵助战,帮助伯业坐稳扬州。”

伯业正是袁遗的表字,他是袁绍的堂兄,素来与袁术不合。袁绍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就是想要与袁术争夺扬州。

曹操听见许攸的话,心中却是极度不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