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四十二集 王猛害贤

华夏真相集 第四十二集 王猛害贤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01 08:42:35 来源:笔趣阁

金殿华堂,宾主尽欢。

石越见此,心中有数,遂在席间盛称慕容评之德,并赞燕主之仁。

慕容评大喜,自以为得计。尚书郎高泰私下谏道:某观石越言语虚诞而目光视远,乃观衅之态,其主必伺隙而有所图谋。太傅宜耀兵强马壮,以折其谋,何乃示之以奢?

慕容评闻而不悦,不听其谏。高泰见此,次日便称病离朝,还归故里去了。

尚书左丞申绍不满太傅治政,上疏朝廷:天下未宁,西有强秦,南有遗晋,皆为敌国,以俟我国之隙,无时无刻不欲图之。陛下宜精选守宰,并官省职,存恤兵士家眷,使公私两遂,节抑浮靡,爱惜用度,赏必当功,罚必当罪。如此则东晋桓温、西燕王猛可胜,两国可为我所取,岂但保境安民而已哉!

奏疏复落慕容评之手,不予回复。

石越在邺城盘桓十数日,四处拜客应酬,遍访燕国朝中权贵,尽观其国衅蔽,于是辞别慕容评,复拜别燕王,还归本国,回报秦王。

苻坚闻报大悦,决意伐燕,问于王猛:燕国慕容评揽政,极尽豪奢,不问兵事;又用人唯亲,上下离心,其国可伐矣。奈我既与其结盟,师出当以何为名?

王猛笑道:出兵之由,尤其现成。前番请我出兵相助之时,燕王允晋兵退后许我以虎牢关以西之地,今遣使讨之,其必反悔。废诺悔约,不攻而何?

秦王大喜,于是再遣石越复返邺都,索取燕王所许之地。

燕王与慕容评商议,自然不舍,于是遣使与石越同至长安,呈国书于秦王:前番所许,乃使臣失其辞也。自古邻国分灾救难,理之常事,岂可轻易以国土酬之?

秦王观书,故作大怒,当场将国书撕碎,令斩来使。

王猛急劝:两国交兵,尚不斩来使,况盟国之间乎?

于是燕使被乱棒打出,抱头鼠窜,回报燕主去了。

燕使既出,秦王笑不可抑,对王猛道:先生神算,常人不及。我欲出兵伐燕,彼国主便将出兵口实亲自送上门来,其听话如此,莫非亦先生所教使之耶?

王猛亦大笑,于是亲撰讨燕檄文,然后请旨出朝,亲引大军五万东出伐燕。

出兵之前,忽思前因屡劝秦王诛杀慕容垂而不肯,于是思得一计,故请慕容垂之子慕容令从征伐燕,兼为向导官。秦王不疑有他,欣然许之。

王猛得到秦主许可,却又秘而不宣,突然造访冠军将军府,来向慕容垂辞行。慕容垂留住饮酒,宾主宴欢,约为兄弟,亲热十分,不分彼此。

酒至半酣,王猛笑谓慕容垂道:此去因是伐兄故国,故秦王恐我兄为难,便命小弟勉为其难,代为领兵,未知胜负如何,几年方回。既我二人已为兄弟,则兄长临行何以赠我,以为军旅之次,睹物思人耶?

慕容垂是个直性汉子,不知王猛欲为陷害,闻此遂解肋下佩刀赠之,说道:此刀随愚兄征战南北二十余年矣,就赠贤弟。

王猛受而佩之,酒罢告辞而去。

来日五鼓,秦王亲至城外相送,王猛祭了大旗,率步骑精兵五万,以梁成、邓羌为将,慕容令为向导官,浩浩荡荡杀奔洛阳。

燕国洛阳守将乃是燕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闻秦军大至,急使人回朝搬兵。燕主慕容暐览武威王告急之书大惊,急宣太傅商议拒敌之策。

慕容评奏道:陛下高枕无忧,臣自遣兵点将,去救洛阳,并退秦兵。

于是点起精兵二十万,亲自挂帅,以乐安王慕容臧为先锋,来救洛阳。慕容臧进驻新安,却先发一万步兵,进屯荥阳。

王猛闻报,不由笑道:此真是痴儿学用兵,笑煞姜太公。

乃遣梁成及邓羌各引五千兵前往,急趋荥阳之北迎之,一阵便将慕容臧杀得大败。

乐安王首战受挫,此时复又惧敌如虎,不敢支吾,急引新安大军败回邺城。因为逃得劲疾,反而冲动慕容评后续援军,一齐返身败退。

武威王慕容筑被围洛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及闻慕容臧大败而回,只得开门出降。

王猛引兵入城,遂得洛阳,关东大震。

洛阳既下,王猛命大军休整三日,其间遂令心腹秘密寻访慕容垂故时亲随,遂访得旧日侍卫金熙于坊间,引入帅帐来见。

王猛先以金熙家眷性命胁之,后又赠以厚金,威逼利诱,定下栽害慕容垂毒计。

金熙全家性命握于他人之手,此时不容不从,于是依照王猛所教计策,持慕容垂临行前所赠佩刀,前往慕容令帐中,以刀示之。

慕容令见金熙持父佩刀前来,不由大惊,便问:你这是从何而来,有何话说?

金熙:小人是奉主公之命,自长安而来,向少主传说几句要紧口信。因恐少主不信,主公特赐小人持此宝刀,以为证据。

慕容令:我父命你传甚口信?

金熙:主公因写书不便,故命我牢记口信,对少主说知。彼云我父子当初来投秦国,是万般无奈之举。今观王猛疾我父子如仇,屡有相害之意,而秦王宠信王猛,今后一旦反目,我阖家休矣。今可趁秦军攻燕之际,你我父子复归故国,将功赎罪。你可寻机先回邺城向天子投诚,为父亦借围猎之请,率全家东还。

慕容令虽然多智,疑虑不定,但见来者果是父亲故旧亲随,且又言之凿凿,无可验其诈伪,只得受父佩刀,连夜出营,走奔燕国。

王猛早就派下暗哨,闻报慕容令中计而去,心中大喜,于是急修书遣使送至长安,呈递秦王,诉说慕容令弃军逃燕反状,又故令慕容垂得知。

慕容垂闻说儿子叛逃,不由大惧,只得率全家趁夜东逃,至于蓝田。

秦王苻坚得到王猛奏疏,又闻报走了慕容垂,于是急遣心腹带兵追之,并嘱令好生请冠军将军回来,不得刀兵相见。

心腹领命追至蓝田,见到慕容垂,言明秦王相请之意,并再三说明并无相害之心。

慕容垂因见全家妇孺皆在秦国境内,自料无法脱身,只得心怀战怵,随使者复归长安,来见秦王,跪地请罪,听天由命。

苻坚先释其全家回府,又置酒相待慕容垂,劝慰道:卿因家国失和,委身投朕,乃朕之幸也,岂肯相疑?令贤子复归燕国,亦乃是心不忘本,亦人各有志,非为过也。然燕国将亡,岂贤公子一人能令其复存?惜其此去,徒入虎口,于事无补。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

慕容垂见秦王如此推诚相待,泪如雨下,拜别回府,安居长安如故,不生遁逃之心。

慕容令还国,未至邺城便被守令捉住,禁于沙城,令人严加看守。

王猛即得洛阳,知道伐燕大计非一日之功,乃使邓羌留守金镛,桓寅屯守陕城,自引军还于长安。

秦王犒赏三军,并设盛宴与王猛贺功,命群臣陪酒,慕容垂也在座中。

此时方知慕容垂复被秦王追回留住,不由暗叹:想是其命不该绝,天意难违。

于是只得暂寝继续陷害之事。

秦王诏拜王猛为司徒,录尚书事,封平阳郡侯。王猛固辞道:今燕、晋尚未平定,戎车方出,始得一城,若遽受三职之赏,若复克殄二寇平定天下,则何以加封?

苻坚笑道:苟不使卿稍抑朕意,则何以显卿之谦光之美哉!

遂暂罢司徒、尚书之封,只给金帛重赏。

慕容令在沙城闻说秦军退兵,而父亲不见归国,已知是中了王猛离间之计。自忖终不能免于慕容评诛戮,于是密谋起兵复反。

因沙城中屯守数千人皆为父亲旧部,于是加以厚抚,引众东袭威德,下而据之。

周围诸屯守兵闻说吴王公子慕容令起兵,群起而应。幼弟慕容麟闻兄长在威德,亦引部从五百人从龙城奔来相见。

慕容令既问其弟:威德太小,且乃四战之地,不足以屯军。龙城乃北部重镇,我欲取之;弟从龙城而来,可知彼处虚实如何?

慕容麟:龙城守将乃渤海王慕容亮,只有五千军驻守,取之是也。但龙城坚固,易守难攻,我兄无攻城之具,急难得下。不如小弟潜归龙城,与兄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应之。

慕容令毫无怀疑,即派弟潜归,并约好日期,来日计取龙城。

慕容麟见兄长听信己言,心中大喜,遂复留五十人与兄,令为向导,慕容令喜而纳之。

慕容麟回至龙城,即刻入见从兄渤海王慕容亮,出卖亲兄慕容令,说如此如此,某已安排奸细在慕容令身侧,来日必能斩之。

慕容亮大喜,二人计议已定。

数日之后,到约定之期,慕容令果然率军前来,攻打龙城。

慕容亮引兵出城迎战,不敌慕容令之勇,只一阵败回城内,扯起吊桥,闭门不出。

当夜,慕容麟引部从登上城楼,依照事先约定信号,点燃三堆篝火,令人打开城门。

慕容令在城外见到篝火,知道兄弟已经得手,不由大喜,遂亲引军前来夺城,使慕容麟所留五十名骑兵紧随身后。

待到城下之时,只见城门大开,一个守军也无。慕容令愈信兄弟诚心助己,遂将马一纵,直入城门。那五十骑随之而进,身后步军跟入不及。

慕容令方入瓮城,忽听一声炮响,火把大举,照如白昼。

慕容亮引军三面排开,将慕容令及五十骑围在当中,笑道:叛国之贼!你今自投罗网,已入我瓮中,还有何说?

慕容令大惊,高声喝喊:我弟慕容麟何在?

话犹未了,身后一人应声答道:奉慕容麟之令,杀你之人在此。

人随话到,刀随人落,已将慕容令挥于马下,瞬时身首异处。

来者非别,正是慕容麟所留五十骑中首领,自也武艺不俗,刀法精奇。

慕容麟在城上见斩了兄长,这才下城言道:父亲向来宠爱于你,说你足智多谋,远非我等兄弟能比。今日如何,还不是死于我手?

慕容亮闻得此语,厌恨不已,不去理他,只将手中大刀向空中一举,代替军令,引三千部众杀出城外,将慕容令首级高挑于旗杆之上,向城外诸军叫道:慕容令谋反,已被斩杀!尔等还不归降,更待何时?

众兵见果是主将首级,不由一哄而散。

画外音:王猛一生光明磊落,所用之计亦都堂堂正正,唯因妒忌苻坚对慕容垂宠信,用此离间之计害之,算得上是阴毒至极。故亦因此伤了阴德,致令自己折却不少寿算,英年早逝。论说此计必是百发百中,绝无失算;争奈秦王苻坚乃宽容爱才之君,竟至对慕容垂推诚相待,绝不信其造反,方未中计,留了慕容垂一命。即便如此,以慕容令之聪智,毕竟还是终未识破,复又摊上这样一个奇葩兄弟,可叹身死。王猛毒计如此,乃其一生之短。

镜头转换,按下秦燕,复说东晋。

秦王派王猛伐燕,攻克洛阳,消息早已传至江南。

晋大司马桓温闻报,急聚部下问道:秦国伐燕,公等以为究竟如何?

司徒长史车胤道:邺必亡矣!我之家属皆在河北,兹亦将为秦虏。

桓温惊问:公何如此言之凿凿?

车胤答道:某尝学星占,且好验古。昔吴国伐越,史墨曾道:“不及四十年,越必吞吴,只因越得岁星临照。”杜预注道:“此年岁星在吴、越分野,而吴先兴兵,故受其殃。”其后越果灭吴。岁星乃东方木精,苍帝之象,所在之国不可伐,但可以伐人。今福德在燕,而秦兴兵伐之,必灭其国。然秦虽得志,而燕国复兴,亦不过一纪之间耳。

桓温虽通易卜之术,但闻车胤妙论,便即无语以对。于是又问郗超:若果如车公所云,今王猛伐燕,则势在必得。倘其破燕,必有窥觎江南之意,我则以何计防之?

郗超:可发徐、兖二州民夫,筑长城于扬州广陵沿江之地,明公亲率重兵镇守广陵,则秦虽有百万之众,亦不能飞渡。便是当年曹操、曹丕父子,亦只能望而兴叹者是也。

桓温因前番不听郗超再三劝谏,以至北伐大败,一直深自愧悔。此时听罢此计,深然其妙,即遣使发徐、兖二州役夫两万,使筑长城于广陵,未经百日而就。

桓温观长城于江上,心甚喜悦,于是引领众将徙镇广陵,以防秦军来犯。

当时长城虽修筑完成,但因征役频繁加之疠疫并发,民夫死者近半,因此百姓无不怨嗟,于前番北伐兵败之后再次归罪于桓温。

时有秘书监孙盛字安国,奉晋简文帝之命作《晋春秋》,直书时事。因见桓温枋头之败,又作广陵长城,使百姓苦役难当,于是直书其事于《晋春秋》之中。

桓温闻之而惧,唤从事王珣前去长沙巡按,收孙盛父子前来。

王珣领命,带随从至于长沙,称孙盛收受百姓贿赂,以槛车收其父子送至广陵。

桓温私见孙盛,问道:卿作《春秋》,贬我不堪。某与你向来无仇,何敢直书我失!

孙盛毫无惧色,昂然答道:我作《春秋》,乃奉天子之命,以正王法,安敢稍凭私意?昔韩信辅汉,亦尝败于楚军;孔明佐蜀,亦曾败于吴国。枋头一失,不掩明公大功于国,何故因某直书,而发怒耶!

桓温无辞以对,遂释其绑缚令出。

却留其子孙放于帐中,说道:枋头一战,委曾失利,但何乃如令尊所言如此不堪!若此史得以刊行于世,则卿之三族,恐不能保全。卿且回见令尊,慎思议之。

孙放骇然,再拜致歉:明公息怒,待某回去与家父说知利害,请其改易此段。

桓温脸色稍霁,于是嘱其改易放归。孙盛父子还于长沙家中,孙放日思桓温恐吓之语,心惊胆颤,忧虑如焚。因知父性极其方严,不敢轻易启唇劝谏。

踯躇数日,终于思得一计,便率诸弟子侄齐至厅堂,共请孙盛升坐,稽颡号泣于地:桓温乃世之奸雄,尽人皆知。大人若不改书《春秋》中枋头一事,则被其报复,我家百余口必遭其害,死无噍类矣。

孙盛眼见子孙满堂,皆为自己所累,亦甚哀悯,但不为所动,正色道:若改其事,则此史无用,后人将骂我百世。某宁死,决不更改!

孙放无奈,只得私自改之,使人送书稿与桓温阅看,桓温方始转怒为喜。

秦王苻坚闻说东晋在广陵筑城自守,并无北进之图,于是大喜,再无南顾之忧,乃命王猛为帅,统大军兵出长安,大举伐燕。

大军东行,秦王亲送至灞上,执王猛之手嘱道:朕今委卿以关东之任,当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直取邺城。兵法云迅雷不及掩耳,正此谓也。大军前发,孤当亲率万众随后继贤卿,舟车粮运水陆俱进,卿勿为后虑。

王猛拜谢道:臣仗陛下威灵,奉必成之算,荡平残胡,如风扫落叶,则不烦銮舆亲犯尘雾,但速敕有司诸官,早为布置鲜卑归降之后,其降民分派居所可矣。

苻坚闻言大悦,即率百官而返。

晋太和四年,西元三六九年,夏六月。王猛率军至于壶关,来征燕国。

燕国守将田明闻秦军到来,引兵屯于城外拒之。

王猛命先锋大将杨安挑战,田明遂出营列阵,扬鞭骂道:逆贼,焉敢屡次犯我边境!

杨安大怒,挺枪跃马而出,斗不数合,将田明挑于马下。

燕兵大败溃走,王猛大驱兵马而进,夺了壶关,继往北行,所过郡县皆望风降附。九月,王猛一路高歌猛进,至于潞州。

燕王慕容暐闻报大惊,急使太傅慕容评举倾国之兵,以四十万大军迎之。

慕容评乃举全国之兵,至潞州先立营寨,聚众将而言:我燕兵虽众,而勇猛不如秦军;则秦军虽然精壮,粮草不如我军。秦军远来,利于速战,我兵有靠,利在坚守。今王猛既悬军深入,我若持久以待,趁其粮尽击之,秦兵不败而溃。尔等宜各引本部坚守险隘,不许擅自出战,违令者斩。

议罢喝令散帐,自去饮酒歇息。

便有部将不服,密报与燕主。慕容暐闻奏,遂使人至潞州大营,催令出战。

王猛见慕容评坚守不出,笑道:此效司马懿用疲军之计,欲待我粮草吃尽退兵时举兵掩之,冀获不战之胜也。区区伎俩,拾人牙慧,焉能瞒我?

遂令杨安自领一军,前去攻击晋阳。

杨安得令引兵而去,但因晋阳城高池深,久攻不下。王猛闻知,乃潜离中军至晋阳相助,当日到了杨安军营,令休声张,先绕城一圈观其地势,已有计较。

当夜,遂令大将张蚝带一千掘子军,暗掘地道入于城中,后率五百敢死军潜入,大呼斩关,于黎明时引秦军进入晋阳。

守军懵头转向之际便失了城池,大部作了秦军俘虏,剩余残军只得运用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连日带夜不停,逃回邺城。

王猛安排部将抚民守城,当日复又返回潞州大营,慕容评丝毫不知。王猛欲寻燕军主力决战,于是派出将军徐成,令其前往哨探慕容评中军所在,期以日中时回报。

徐成迷其方向,未能探得敌军底细,至日昏而返。

王猛欲依军令斩之,邓羌急至营求情道:徐成乃羌族悍将,久随我主。今虽失机当斩,愿公敕之,令其效死战以赎前罪。

王猛冷笑道:某初投秦王之时,连宗亲诸王尚且不惧,连杀二十余人。徐成区区一介武夫,某何爱之?明日午时三刻必斩,公勿多言。

邓羌色变,拂袖而去。

次日一早,邓羌严鼓勒兵,将欲来攻王猛中军大营,以救徐成。

王猛大惊,急令放了徐成,使其还于邓羌之营。

邓羌于是释其部众,前来中军向王猛谢罪。

王猛执邓羌之手而笑言道:某昨日之语,是相试将军耳。今观将军对于部将尚且如此情笃,况对于国家君王乎?

那邓羌是个直性汉子,闻王猛能如此虚己待人,于是再拜认罪,诚心归服其管。

王猛设酒待之,问道:将军向处关中,颇知燕国君臣底细,可知那慕容评为人如何?

邓羌答道:据某所知,慕容评乃贪鄙之徒。自其揽政,障固山泉,鬻樵及水,积钱帛如山,士卒怨恨,皆无斗志。

王猛大喜道:既是如此,燕军虽四十万众,又何惧焉!

即唤将军郭庆帅入帐:将军可率轻骑五千,趁夜抄出慕容评大营之后,放火烧其后营。

郭庆帅领命依计而行,果趁夜尽焚燕军辎重,火光冲天,邺城虽在百里之外见之。

慕容暐闻潞州大营火起,急问是何缘故。

近侍出宫打听明白回报:只因太傅障固山泉,鬻樵及水,积钱帛如山,士卒怨恨。既引军出征,尽带家财辎重而往,被秦军侦知,派兵烧之。

慕容暐遣使持诏至营,责备慕容评道:国家府库之积,朕与王共之,则何忧于贫?若国家一旦丧亡,王既持财帛如山,将何所置乎?诏命悉将财帛散于军士,急令出战。

慕容评闻诏大惧,遂命扑灭大火,将余财分予将士,使人前去秦营约战。

王猛笑道:不想一把大火,倒将这老乌龟烧出巢穴。

遂令陈兵渭源,与诸将相誓:王景略受秦王大恩,任兼内外之重,今与诸公深入贼地,当竭力至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国家。得成大功,与诸公受爵于明君之朝,称觞于父母之室,不亦美哉!

诸将听罢,众皆踊跃,愿破釜沉舟,大呼竞进。

次日两军并进,相遇渭源,各自队圆,射住阵角,列成阵势。

王猛望见对面燕军队伍齐整,杀气弥空,回顾邓羌说道:某观今日阵势非同小可,非将军不能破此劲敌,望将军勉之。

邓羌观兵冷笑道:以某观之,燕军虽众,皆土鸡瓦犬耳。若公能以司隶校尉之职委我,此小可之敌,公无以为忧。

王猛见其于阵前勒肯,不悦道:此非我所能主,必须陛下许之方可。且此重职岂能轻易许之?若将军破此强敌,则某必以安定太守、万户侯相授。

邓羌不答,勒马还退己营。此时对面燕军阵中鼓响三通,大军进击,兵交难解。

王猛见情势危急,忙使传令官前去召唤邓羌迎敌,邓羌却佯病寝于帐中,不应其召。王猛震怖,急驰入邓羌卧帐,从被窝里一把扯起邓羌,亲将司隶校尉一职许之。

邓羌闻此,呵呵大笑,乃从卧起,披挂已了,唤张蚝、徐成豪饮,各运长矛跨马出营。临战之际,复令左右各将二壶美酒送至马前,三人一饮而尽,精神百倍。

邓羌顾顾谓二将道:今日一战,成则同享富贵,败则一死而已!

于是齐撒战马,各抖辔环,呼卢大叫,直冲入燕军阵中。三骑到处,各挺长矛冲突直撞,燕将人迎人死,马遇马亡,如入无人之境。搴旗斩将,所向无敌,杀伤极重。

邓羌于燕军阵中只寻主将而战,到处寻觅对方主将慕容评帅旗。

燕将李已来迎,未至一合,被邓羌挑于马下;又杀入阵,遇着燕将吴进,战上二十回合,复一枪刺中咽喉,立时了帐。

混战一日,邓、张、徐三人各杀燕国上将十余人,偏将数十,步卒无算。燕兵虽多,不能当其勇猛,于是呼兄唤弟,回身便败。

慕容评见前军大败,止喝不住,急引兵走还潞州西坪,收军检点人马,见损折过半。正欲下令传餐,邓羌引得胜之兵追至,又大战一阵,俘斩燕军五万余人。

燕军残兵无心恋战,各自望风溃逃,慕容评被杀得单骑逃命,被王猛大驱人马,连更带夜追到邺城。离东门五里外屯扎,次日大军齐至,四面围住。

慕容评奔入邺城,入见燕王慕容暐报说:秦兵强盛,不能抵当,致被其杀伤众军,臣侥幸逃脱回来,好不厉害!

慕容暐暗道:我闻敌兵只有五万,你领四十万大军,还好说甚么秦兵强盛!

但此时不好多说,于是问道:似此怎好?

慕容评昂然道:陛下勿忧,臣便火速调拨人马,坚守邺都,待其粮尽击之,必获全胜。

言犹未了,各门军士入报:秦兵已四面围城,铁桶相似。

慕容评急急辞帝出殿,点兵紧守各门,不敢出战。

王猛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扎住大营。因见邺城墙厚池深,一边打点攻城,一边遣使回长安,向秦王报捷。

秦王闻报大喜若狂,遂使李威辅助太子监国,自率精兵五万,使权翼为先锋,慕容垂合后,浩浩荡荡奔赴邺都。

前军至于安阳,忽报三军大帅王猛带百骑由邺城军营而来,前来见驾。

苻坚急令请进,问道:昔在细柳营之时,周亚夫不出军门迎接汉文帝,而将军于大敌当前之时,远离军队轻装来迎于朕,是何意耶?

王猛答道:周亚夫不朝见皇帝,是为沽名钓誉,臣不重其为人。况燕国乃垂死之敌,釜中之鱼,再无翻身入海之能,陛下不必过虑。臣所担心者,乃是太子年幼,而陛下大驾远出,倘使京城发生不测,则追悔莫及矣。陛下难道忘记,臣在灞上所说之言乎?

苻坚改容相谢道:未也。朕恐卿孤军深入,邺城坚固难下,兵不足用,故前来接应。长安之事,卿其无忧。

次日王猛先行,秦王后继,率大军直趋邺城。

王猛回至中军,率阖营将佐出迎秦王,并使军士击鼓吹号,使城内守军得知,秦王已亲引大军而至,以震骇其志。于是共迎秦王入中军大帐,参王拜驾已毕。

秦王升座,王猛奏道:臣托陛下洪福,诸将虎威,先克洛阳,后拔壶关,所过郡县,皆望风投降。今围燕都邺城,需待陛下龙威,亲擒燕主,以成不世大功。

秦王大喜道:先生一路克捷,连下关隘,且未损兵折将。纵观古之善用兵者,虽诸葛武侯,亦不过如此也。

王猛逊谢,安排筵宴,与主公接风洗尘,大聚诸将。饮至夜深,各归帐歇息。

次日升帐,秦王高坐中军,谓诸将道:慕容评大败,城中守军俱已丧胆,诸卿应趁此火速攻城,早成大功。

王猛说道:陛下只管望安。看臣等并不用陛下所带兵马,只用原带旧部攻下邺城,并借陛下龙威,以成大功。

于是安排原带旧部,四面围城攻打。

城内慕容评闻说秦主亲来,不由胆裂。但思此时家财被烧了一半,又分散给众兵一半,已无后顾之忧,反而激发起无边斗志,只得作困兽之斗,全心全意率军守城。

说来煞是奇怪,慕容评此时再无财产之累,头脑却突发灵光,机智百出,妙计频现。当时稳定心智,具备守城之械,引众上城,亲自督战,并无惧怯。

但见秦兵便如蚁聚,中军立起三丈高台,王猛在坐于台上,怀抱令旗指挥。

王猛传令:装起云梯四十架,四面竖起,每梯可容数十军士,周围以木板遮护,下装车轮推之,靠近城墙斜倚其上,鼓噪攻城。

慕容评冷笑道:此乃郝昭当年守陈仓时,武侯诸葛亮所用云梯也,用时费工耗力,又最易破,有何出奇!令四百弓手分守四门,各执火箭,专射云梯!

众将听令,各挥部众发射火箭,登时将云梯烧着,秦军便不能上。

慕容评又命拣选军中力士四百名,立于弓手身侧,向城下投掷巨石。秦军登梯者无处藏躲,上面中石跌落,复将下面军士砸倒,纷纷落地,骨断筋折,惨叫连天。

不到半个时辰,四十架云梯尽被火烧断,秦兵便无法攀墙而上。

王猛怒道:好狗贼,倒有破我云梯之法。某尚有冲车,你需无法阻挡!

于是挥动令旗,令放出八部冲车,冲撞四门。

秦军在城上望见此庞然大物,无不骇然失色。慕容评冷笑不惧,急命运城内各家百姓院中石盘、石磨上城,各门分立两根巨木,以藤绳穿其石盘、石磨洞眼,悬石于巨木之间,以力士推而下城,其声如雷,命曰“雷石”。

雷石飞击冲车,其车尽成废铁散木,军士骨断筋折。

王猛又命运土填壕,在城外堆起土山,使弓手登高俯射城中,慕容评命在城中竖起木栅重墙以御;王猛使人于夜间暗掘地道,透墙而入,慕容评又命军士在城墙内横掘壕堑待之,秦国镢子军刚一冒头便被石块砸死,尸体复填所掘壕沟。

邺城大战,这边王猛怪招迭出,那边慕容评针锋相对,攻守二十余日,邺城稳如磐石,秦国攻城军士损折近万,乃自出兵东征以来,折损最为严重者。

王猛坐于帐中懊恼,暗道:某所造攻城之械,乃仙师诸葛靓所授匠门秘籍,世人不知。慕容评此贼,却是从何处学得破解之法?

正在纳闷之间,忽见人影一闪,慕容垂入帐,笑道:贤弟,何必坐困愁城耶?自前番在敝舍畅饮,贤弟风采无时或忘,今复得见,不亦快哉!休思攻城不下忧烦之事,快些置酒,我兄弟再谋一醉,何如?

王猛忽见慕容垂突现,不由心中打一个突,如见鬼魅。当即起身相迎,执手笑道:早闻我兄随陛下引兵而来,因戎马倥偬,未得拜见。不意我兄亲至于此,休怪怠慢。

急令亲随卫士置酒,一边观察慕容垂神色。三杯落肚,确定其未知自己施计陷害之事,这才心安,重复谈笑风声,相问别来之情。

后又提起慕容令之事,王猛言道:侄儿糊涂,不知为何人所惑,致令偷逃归国,弟有负贤兄重托,愧悔无及。

一边说着,腮边早已落下泪来。

慕容垂淡淡笑道:此其自为,与贤弟何干!

王猛闻此,心下始安。

酒至半酣,慕容垂见王猛怔忡不定,神不守舍,以为忧虑攻城之事,于是笑道:贤弟休得烦闷,某此来是为解你心事者。今将邺城献于贤弟,以为晋见之功,贤弟以为如何?

王猛大为惊喜,问道:此话何来?

慕容垂不答,从怀中掏出一封书来,置于案上,说道:此书是从城上射入我营门外,被巡哨军士拾得,特来献予贤弟。

王猛拆书而观,见是燕王手下散骑常侍徐蔚所发,约定是夜三更打开北门投降。

不由大喜若狂,叫道:若果如此,大事定矣!此徐蔚乃是何人?

慕容垂笑道:此人乃某帐下故将,因受某弃国外逃连累,屡被慕容评逼勒威迫,早有出逃之意。今闻某领兵前来攻打邺城,探知我扎营所在,故此射书通信,愿为内应。

王猛大喜若狂,再拜致谢,一面唤中军入帐,令传诸将聚齐,一面忽对慕容垂心生愧意,如芒刺在背,悔不当初。

慕容垂于是告辞回营,自去装束披挂,提刀上马,引亲军以为前锋向导;王猛立即升帐,分兵派将,各令回营披挂,安排夺城。

当夜三更,城内发动。

徐蔚与部众四五百人严装饱食,至二更时俱各上马,大喊一声,杀至北门。

守门军将刚要动问来者何人,早被一阵枪挑刀劈,杀个干净。徐蔚抡起手中开山巨斧,斩关落锁,打开城门,举起火来。

慕容垂引领家将杀到,与徐蔚汇合,不胜之喜。

王猛率诸将早在壕边埋伏伺候,闻城门内叫嚷之声,又见火举,便令吹起号角,随徐蔚杀进城去,迅速分占各门。一时城中大闹,早有人飞报太傅。(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