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一集 成汉宫变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一集 成汉宫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01 08:42:35 来源:笔趣阁

祸福无门,惟有自召。

庾亮厌恶戴洋所说“丧必东行”之语,又信其占候灵验,便欲往西,出镇石城。

有人问戴洋:庾公若此西行,足以当其东丧否?

戴洋摇头道:此乃故意人为,不能当之。

咸康五年,瘐亮令毛宝渡江北屯邾城。

戴洋言于庾亮道:毛豫州今年受死,五十日内当有怨贼报仇,攻围诸侯。

庾亮闻此,愈加厌恶,且有恼羞成怒之状。

至期,北贼果陷邾城,杀毛宝而去。庾亮大悲,遂问戴洋:天何以利胡而病我?

戴洋答道:天符有吉凶,土地有盛衰。今年害气三合己亥,己为天下,亥为戎胡,石虎亦当受死。今不忧贼,但忧公之病耳。荆州受兵,江州受灾,公可去此二州,则疾病可痊。但恨已晚,犹可救也。

瘐亮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竟不能至二州。后致心惑不能识人,来年正月一日而薨。

其后庾翼代庾亮镇守武昌,戴洋复为占侯,卒年八十余岁。

戴洋以其道法而文明于后世,后人皆以占候祖师谓之。

复说后赵太子石弘即位,改元延熙,拜中山王石虎为丞相,晋封魏王、加大单于,赐九锡,划分魏郡等十三郡作其封国,总领朝廷大小政事。

石虎既为丞相,自此大权在握,独霸朝纲。

于是大赦封国,立妻郑氏为王后,石邃为太子,次子石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封河间王;石韬为前锋将军、司隶校尉,封乐安王;石遵封齐王,石鉴封代王,石苞封乐平王,石斌为章武王。复任命镇军将军夔安兼领左仆射,尚书郭殷为右仆射。以先帝旧臣皆补散任,自己亲党尽处要职。将太子宫室改名为崇训宫,又挑选石勒原有宫女、车马及服玩中精美珍贵者,全部送入丞相府。

其篡逆不臣之心,就此暴显无遗。

石勒太后刘氏见此情景,私召彭城王石堪入内言道:今先帝晏驾未越冬腊,而丞相已陵籍社稷如此,皇运灭绝指日可待。其后之事,将若之何?

石堪答道:今先帝旧臣都已被排斥在外,诸军不再听我指挥;宫省之内亦皆彼之心腹,朝廷之上无可为者。臣请出奔兖州,占据廪丘,挟持南阳王石恢为盟主,向各地守官及驻军将军宣布太后诏命,令各率义兵共讨逆贼,宗室之臣则将无不出兵,以拯救危难。

刘太后:形势紧迫,卿可立即出发,恐迟则生变。

石堪领诺,于是微服轻骑出京,率百余骑欲袭兖州,终不能克,乃南奔谯城。

石虎闻之,因遣将军郭太、林因率兵五千南下,在城父追及擒获石堪,解还襄国。令将石堪炙烤而死,并执太后,一并杀之。刘太后颇有吕后之风,不想今日死于石虎之手。

次日石虎奏请皇帝石弘,尊奉生母程氏为皇太后,石弘不敢不从。满朝文武莫敢谁何。

当时宗室诸王,尚有石生镇守关中,石朗镇守洛阳金镛城。石生乃石勒从子,石朗为石勒心腹大将,皆为后赵屡立战功。

二人时闻皇帝石勒已死,石虎为变,且杀太后及彭城王,于是各举兵二万,发檄全国,欲讨石虎。石生又遣使投降东晋,自称秦州刺史,遣人与石朗互通消息。

略阳公蒲洪闻石勒死,国内动乱,则亦趁机脱离后赵,转投凉王张骏。

石虎闻变,让太子石邃留守襄国,自领步骑七万人进攻金墉,旋即攻破。

部将执获石朗,送交石虎,石虎命先将其砍掉双脚,然后斩首。随后向长安进发,来伐石生,以梁王石挺为前锋大都督。

石生闻石虎亲率兵至,派将军郭权率鲜卑涉部二万人为前锋拒敌,自统大军随后出发,屯于蒲阪。郭权领兵东进,至于潼关,正和石挺遇着。

于是两军接战,郭权大败来犯之敌,阵斩石挺,后赵军丞相左长史刘隗亦皆阵亡。遂率军出关追击,并遣人报于河东王石生。

石生闻报前锋大胜,遂率主力大军随后而至,趁机掩杀。

石虎正引大军向西而来,被自家败兵冲突,约束不住,只得回军逃往渑池,全军大溃,尸体枕藉达三百余里。石虎从未经历如此大败,不由大为惊惧。

因石生军中鲜卑骑兵厉害,石虎忽思一计,遂具金银珠宝无数,宝刀五百口,使人私至长安,重贿鲜卑部将大人,使其反戈攻击石生,许其事成之后封以河西之地。

鲜卑诸部大人贪其重贿,即令各营军士哗变,欲擒石生以献石虎。

石生闻变,当时不知石虎前锋大将石挺已死,心中畏惧,遂弃大军,单骑逃奔长安。

石虎听闻石生已走,中军无主,于是聚集全军出于渑池,急攻郭权。郭权孤军奋战,失却后援,于是大败,只得收聚剩余士众,退屯于渭水之湾,遣使回长安探听主将消息。

石生虽回归长安,但不知究有多少部将叛变,于是不敢久居长安,又引亲兵离城远遁,藏匿于鸡头山中。

长安城中只剩石生部将蒋英,据城抵抗不果,终被石虎攻破城池,蒋英被杀。

石生部下闻说长安失守,因见大事已去,于是杀死石生,持其首级往石虎军中投降,关中就此尽归石虎。

信使打听的实,急兼程回报郭权,诉说长安陷落,河东王已死。

郭权见自己已陷入赵军重围,无奈只得引兵绕过长安,从间道西行,逃奔陇右去了。

石虎既得长安,继续引兵西进,分别命令众将屯军于天水、陇上诸地,派将军麻秋为前锋大都督,率三万军来攻略阳。

略阳公蒲洪料非敌手,于是暂且按捺,遣人往麻秋营中,表示愿率本部二万户投降。

石虎此时亦军力大损,不能再战,闻报大喜,遂准其降,并拜授蒲洪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遣使往略阳城中赐以玺授。

蒲洪于是到长安拜见石虎,建言道:殿下莫若迁徙关中豪强和氐、羌等部,以充实东方。众氐族部落皆是我家部曲,臣若归顺,谁敢违抗?

石虎听从其议,遂徙秦、雍二州士民,及氐羌族十余万户到关东。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令其居住枋头;又命羌族首领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率部众数万人迁居清河滠头。并准郭权投降,命为镇西将军、秦州刺史,于是陇西及关中皆平。

镜头转换,赵国新都邺城。

石虎得胜还邺,自觉功高盖世,于是兴建魏台,一如魏武帝曹操铜雀台故事。

大将石聪和谯郡太守彭彪不满石虎跋扈,兼其诛弑太后及大杀宗室,于是起兵反赵,并遣使者至晋请降。

晋室闻报不知虚实,先使人过江探听明白,再派遣督护乔球带兵救援。未料乔球救兵尚未渡淮,探马报来,说石聪等人已被石虎诛灭,其事已迟,于是只得回军。

咸和九年三月。秦州刺史郭权闻说赵国内部变乱纷起,于是占据上邽复反,自称大将军,都督秦、凉、雍三州诸军事,奉凉王张骏封号,举兵讨伐赵国,为故主石生报仇。

闻说郭权据城拥兵复起,旬月之间,京兆、新平、扶风、冯翊、北地诸郡皆应。

赵帝石弘闻报大怒,遂遣镇西将军石广西出长安,引兵来与郭权交战。

郭权闻赵兵来伐,以逸待劳,先伏奇兵于赵兵来路两翼,让过不战;然后自率精骑正面迎之,三面夹击,大败赵军,石广率残众逃回长安。

赵丞相石虎于是派步骑四万,使部将郭敖为先锋,章武王石斌为合后,西出长安,前往进攻郭权,屯军华阴。

夏四月,陇上豪族杀死郭权,持其首级前来后赵大营投降。

石虎恐氐羌复为后患,遂命将秦州三万余户民众,皆迁徙到青、并二州。

长安人陈良夫不愿东迁,遂率宗族数千人逃奔黑羌,勾结北羌王薄句大,合兵一处,侵扰北地、冯翊。

石虎复令章武王石斌、乐安王石韬分兵合击,使郭敖为前锋都督,寻敌歼之。连战十余阵,黑羌军溃败,薄句大率残部逃奔马兰山。

郭敖乘胜追击,反被陈良夫引羌人伏击战败,部众死亡十之七八。郭敖率残部投石斌、石韬二王,石斌等人遂收兵回到三台城。

石虎闻报兵败大怒,于是遣使持诏,命郭敖自杀谢罪。

秦王石宏因有怨言,石虎闻之,又将秦王幽禁。

后赵皇帝石弘幼有孝行,实乃文武全才,奈何生性懦弱,怯于石虎淫威,不能自安。

晋咸和九年九月底,石弘亲自携带印玺到于魏宫,请见丞相石虎,求将君位禅让。

石虎怒而不从,石弘回宫,对程太后说:石虎不肯相容,先帝骨肉果真再无遗存矣!

太后亦哭,无计可施。次日升朝,复使尚书至魏宫,向魏王石虎奏道:请魏王允准,令陛下依照唐尧、虞舜旧例,禅位让于殿下。

石虎冷笑道:石弘愚昧昏暗,服丧无礼,理当将其废黜,谈何禅让哉!

即派丞相郭殷持节进宫,废黜石弘为海阳王。

石弘迈步登车,神色自若,对群臣说道:孤不能胜任先帝大业,愧对群臣,乃天命已去,尚还有何说!

百官无不落泪,宫人恸哭。

石虎令将石弘及程太后、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囚禁于崇训宫,不久皆暗杀之。可怜!石弘在位两年,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石虎既杀石弘,于是空其帝位不立,自称赵王,代理赵国一切军国大事。

西羌大都督姚弋仲闻皇帝石弘被废而死,石虎自立为赵王,称病不来朝贺。石虎屡次相召,万般无奈,这才前来邺城,拜见赵王。

姚弋仲拜罢,便庄颜厉色,对石虎说道:老羌向不读书,但知人臣之礼。某常闻大王乃是闻名于世之英雄,怎可受握臂托孤之重,反篡夺人君之位耶?

石虎愠怒道:此岂我所愿为哉!不过海阳王年少,恐不能治理家事,某故代劳也矣。

心中虽怨怒不平,但因见姚弋仲诚恳实在,也惧其能征惯战,膝下诸子个个英雄,帐下诸将人人了得,故此不敢轻易加罪。

镜头闪回,补叙姚弋仲来历。

字幕: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曹魏镇西将军姚柯回之子。

姚弋仲明勇英果,雄武刚毅。永嘉之乱后率部东迁,投靠前赵刘曜,授平西将军,封平襄郡公。后又投靠后赵,屡次建言立功,拜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

姚弋仲常对人自称先祖乃舜帝之后,因夏禹封舜帝少子于西戎,世代便为羌人首领。

其始祖姚烧当。起于洮水、罕水之间。姚烧当七世孙姚填虞,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因侵扰关中而受朝廷讨伐,被杨虚侯马武所败,被逼逃亡出塞。

姚填虞九世孙姚迁那又率众内附东汉,得到朝廷嘉奖,拜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假归顺王,至此居于南安郡赤亭之地。

姚迁那玄孙姚柯回,曹魏时封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即是姚弋仲之父。

姚弋仲年少时不治产业,而以收容救济为务,故受众人敬服。永嘉六年,姚弋仲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举其族众东迁榆眉,胡汉之民扶老携幼跟随。

太宁元年七月,前赵皇帝刘曜消灭陇西陈安,关陇氐羌各族部落皆送人质请降前赵,刘曜任命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居住陇上。

咸和三年,刘曜被石勒打败,太子刘熙出奔上邽,关中大乱,后赵乘时进取关中。

不久石虎领兵攻下上邽,姚弋仲复降后赵,石虎荐为行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次年东晋豫州刺史祖约北逃投奔石勒,姚弋仲上疏请杀祖约,石勒从而杀之。

此番石虎因姚弋仲之言,迁关中豪族及氐、羌共十万户到关东地区。姚弋仲便率数万部众迁至清河滠头,拜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公。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石虎故忌惮姚弋仲武勇,因此虽被当面质问,亦不见罪,反而加封其职,迁为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以示拉拢。

其后石虎大封功臣,任夔安为侍中、太尉、尚书令,郭殷为司空,文武封爵有差。

石虎出行到信都,返回襄国后即命改元延熙,时为东晋咸和九年。

是年鲜卑辽东公慕容廆病故,三子慕容皝嗣位。

字幕:慕容皝,字元真。龙颜版齿,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

慕容皝初登大位,用法严峻,致使国人不安。庶兄慕容翰任建威将军,为人骁勇,有雄武之才,一直受到慕容皝嫉恨;同母弟征虏将军慕容仁亦有勇略,且屡立战功,颇得部众将士之心,曾与广武将军慕容昭皆受慕容廆宠爱,慕容皝心中也愤愤不平,遂有相图之意。

慕容翰得知其意,恐遭图害,乃与其子引本部兵离了辽东,前往投奔辽西段氏。

辽西段氏鲜卑酋长名谓段辽,素闻慕容翰大才,见其来投甚相爱重,待之极厚。

慕容仁见走了兄长慕容翰,于是劝慕容昭起兵,废黜慕容皝。

慕容皝得知,于是先杀慕容昭,并派使者探查慕容仁虚实,在险渎与慕容仁遭遇。慕容仁知道事已败露,遂杀慕容皝使者,引本部军向东迁徙,回到平郭旧地。

慕容皝闻报大怒,遂遣其弟建武将军慕容幼、大将司马佟寿等人率军讨伐。

慕容仁带领本部人马抵抗,大败慕容幼,尽降其部众。

襄平令王冰、将军孙机闻此,亦携辽东部众反叛慕容皝,攻城夺寨。东夷校尉封抽、护军乙逸、辽东相韩矫、玄菟太守高诩等人不敌叛军,弃城逃回。

慕容仁于是占有辽东全部,自称车骑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宇文逸豆归、段辽及鲜卑诸部皆叛慕容皝,以为慕容仁后援。

慕容皝至此后悔无及,遂擢诤臣皇甫真为平州别驾,凡事与其相商。

咸和九年,慕容皝遣司马封弈攻鲜卑酋长木堤于白狼,扬威将军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冈,皆擒斩之。又命材官刘佩攻打乙连,但却未能获胜。

段辽劫掠徒河,慕容皝遣部将张萌迎战,又获大胜,斩获无算。段辽不肯干休,另遣弟段兰劫掠柳城,又被慕容皝都尉石琮击败。

便在段辽屡败之际,慕容翰率部来投,倾心吐胆,将辽东慕容部虚实尽情以告。段辽大喜,遂派弟段兰与慕容翰出兵辽东,同伐慕容皝。

二人领命,合兵二万,共攻辽东柳城。大将石琮死守柳城,一面急遣使回棘城报急。

慕容皝闻报,遂遣慕容汗为主将,封弈为副,点军一万来救。

临出兵之时,慕容皝告诫慕容汗与封弈:贼兵人多气盛,其锋正锐,非一战而能胜者。卿宜考虑大局,切勿轻举妄动,须集兵力而严阵容,然后击之可也。

二人领命,率军急驰柳城,来救石琮。

不则一日,慕容汗率军兼程而至,与段兰、慕容翰两军遇于柳城之西。

慕容汗禀性勇锐,立营未稳,便派千余骑兵作为前锋,向敌阵展开进攻。封弈急以东辽公临别之言制止,慕容汗不听,坚执出击。

一战下来,被段兰以逸待劳,将慕容汗先锋打败,士兵死亡大半。

慕容汗大怒,亲自率兵出击,又不敌段兰和慕容翰联手攻击,大败而逃。

段兰率得胜之兵进攻柳城,造飞梯、挖地道,围困二十余日。

石琮见援兵不至,于是杀牛搬酒,激励将士,亲率城中军士出击,趁段兰懈怠之机一举得胜,斩首一千五百余级。

段兰引残部逃回,多亏慕容翰突出接应,大杀一阵,击退石琮,兵退三十里扎营。段兰不忿,遣使回至辽西,请发援兵。

段辽闻报,即遣重兵来助,段兰与慕容翰于是驱军复还,日夜攻击。

柳城终至陷落,石琮只得弃城而走。段兰兵进柳城,欲乘胜追击。

慕容翰恐灭慕容皝之国,劝止道:某因受慕容皝所逼而降,只求此捷可矣。

段兰不悦:我此次出兵,损兵折将在先,今终得柳城,焉能就此回军?

慕容翰道:若贪功取败,将前功尽弃,颜面尽失也。不若就此罢休,回兵还国。

段兰答道:趁此大胜,急追而进,则慕容汗必然成擒。将军此时阻兵前进,无乃虑及慕容氏就此灭国耶?

慕容翰见其起疑,急忙解释:某因慕容氏相忌,故投身相依段氏,无复还国之理。慕容国之存亡,于我何有?只恐深入其地,反为不美。但为国之大计,实非出自私心!

言罢,便乃召集部将,欲独自还军。

段兰见其执拗如此,不得已从之,于是一同退兵,回归本国。

段辽即闻大败辽东之军,不由大喜,重赏段兰与慕容翰,并大设筵宴,为二将庆功。

再说慕容仁尽占辽东之地,便自称平州刺史、辽东公,宣布独立割据。

八月,晋廷派徐孟为使,策拜慕容皝为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一如慕容廆故事。但徐孟船至马石津时,却为慕容仁所扣,不使南返。

十一月,慕容仁派兵进攻辽东,夺取襄平。采纳高翊之议,分徙辽东大姓于棘城,任命杜群为辽东相,安抚民众。

同年底,慕容仁又袭击新昌,却为王寓所败,王寓将新昌百姓徙入襄平。

次年十月,慕容仁放归慕容皝使节王济,东晋特使徐孟。徐孟携东晋策命终至棘城,慕容皝始受晋命,愿奉东晋正朔。

乙未,东晋咸和十年,晋成帝十五岁,行加元服之礼,开始亲政,并于正月改元咸康。咸康二年九月,徐孟等终得归还建康,辗转北国将近两年。

镜头转换,按下辽东,复说河北。

当初石勒以天竺僧人佛图澄能豫言成败,甚相推崇。石虎夺权之后,不信汉家文化,惟知迷信神鬼,供奉佛图澄尤谨,衣食供给,比石勒在时更为优礼数倍。

每至大臣期会之日,必使太子及诸王公于两侧扶翼佛图澄上殿,使司礼仪者高唱“大和尚升座”,众人起立敬拜,然后再拜皇帝。

又令司空李农早晚问候佛图澄日常起居,太子、诸王公五日一朝。

赵人争造寺庙,削发出家者甚众,其中或为奸宄小人,逃避赋役,亦入于空门。

后赵建武元年九月,著作郎王度等上书,要求严煞此风,凡入为沙门者皆令返俗。石虎不予采纳,许夷、赵百姓皆从本俗而自便,于是后赵国内佞佛之风愈甚,不能遏止。

镜头转换,按下河北,复说西川。

成汉天子李雄在位三十一年,国内无事,四境晏然,民乐太平。

这一日忽然头部生疡,就此卧病不起。又兼早年戎马征战,身上素多金创,及得病卧床之时,旧疮并时举发,皆生脓溃,恶气满室,诸子皆恶而远之,不肯入室定省。

惟太子李班昼夜侍于榻侧,衣带不解,亲为父亲吮其浓疮,以解父病痛。

李雄自料不起,遂召建宁王李寿入内,接受遗诏辅政,亲口嘱道:卿乃朕之至亲,国之元忠,今我将归,故托卿以后事。某闻传国以嗣,嗣不肖以德。今我观诸子皆非鼎器,故皆不立,而独立李班。李班有仁孝之心,可以为君,卿宜善加辅之,勿负朕言。

李寿再拜,唯唯受命而退。

李雄又唤李班至于榻前,嘱道:建宁王忠智有余,卿可举国委之,休负朕意。

言毕而卒,终年六十一岁。

当初李雄母亲罗氏,曾梦见两道彩虹从家门升向天空,其中一虹中断,而后生下李荡。后去井台打水,忽如睡着,又梦大蛇绕身,于是有孕,十四个月后方生李雄。

罗氏于是常说:我两子如有先死者,其得活者必定大贵。

最终李荡死于李雄之前,而李雄终得称帝。

李雄性情宽厚,简省刑律法纪,极有声望。氐人苻成、隗文降而复叛,再又归降,李雄皆恕其罪,优待接纳,由此夷夏各族安定。

当时海内大乱,而蜀地独安,归附者络驿不绝。

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听政处事之余手不释卷。公事少而劳役不常,百姓富庶殷实,闾门不关,劫盗不兴。有将领进献金宝得官,丞相杨褒谏阻,李雄逊谢。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书,杖打太官,杨褒复进言,李雄则戒酒。

画外音:李雄作为一国之主,纳谏如流,在当时诸国之中实为罕见。但其治国少仪,官禄无差,排位无别,官民服饰皆一;行军无主,战不成列,胜不谦让,败不互援,攻城掠地常以掳获为先。此其失误之处,虽然皆系小过,但较武侯孔明治蜀之时,则差之远矣。

李雄既死,群臣便依遗命拥扶李班即位,为其父举哀治丧。

此后朝中政事,尽委于李寿、司徒何点及尚书令王瑰三人。

李雄庶子李越当时出屯江阳,闻父亲已死,乃至成都奔丧,欲与其弟李期阴谋作乱。

字幕: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

李期自幼聪慧好学,二十岁时既能作文,轻财好施,虚心纳才。初任建威将军,父李雄令诸子和宗室子弟各凭恩义聚众,诸子招士至多者不过数百,惟李期招至上千人。

其所推荐人才,李雄亦多半任用,故此朝中长史、列署等官,有不少出自李期门下。

李班之弟李玝暗中闻知李越回朝,勾结李期之事,急入宫密告其兄。

李班:父亲过世,我兄回来奔丧,偶与其弟沟通,似无不可。

李玝:帝王之家,不许私情。依弟之意,陛下可急遣李越返回阳江,休使其在成都久留;且宜封李期为梁州刺史,使其离京往镇,则庶无内变发生。

李班听了,以父亲丧期未完,不忍心如此对待兄弟,于是说道:既是二人合谋,贤弟可代我引兵五万出屯涪城,则彼二人必不敢为变于都城。

李玝见兄李班不肯采纳己谏,于是无奈,只得引五万兵出屯涪城而去。

李越不乐大位落于李班之手,于是密入李期府宅,日夜谋划政变之事。

李期犹然服念兄弟之情,不忍为乱。

李越说道:川蜀之地本乃我家之天下,父王反嗣位于伯父之子李班,实不甘心。今我兄弟同心,何不合力除之以代?我虽为兄,但事成后愿推弟为主,弟以为如何?

李期于是意决,说道:如此某有计矣。今先父丧期未完,待明日李班来殡宫哭灵,我兄弟二人可各领心腹二十人,身藏利刃,伏而杀之,而后取其大位,兄谓如何?

李越沉吟道:此计虽善,只恐百官不服。

李期笑道:此事易耳。只需使人诬告李班谋弑君父,自夺大位,我二人奉太后之诏杀之伐罪,其百官谁敢忤逆于我?

李越抚掌称善,于是二人商议已定。

次日平旦,李越、李期各领心腹家将二十余人,身藏利刃入于殡宫埋伏。

不一时李班果至,将随从止于宫外,自行入内,望李雄灵柩拜哭于地。李越从帏后纵出,只一刀将李班砍翻在地,复一刀砍下头来。

李班部从大惊,欲持刃入殿,被李期引部将阻住,大喝道:尔等不得无礼!李班谋弑我父,逆夺大位。我与兄李越奉太后密诏杀之,其余人等皆不知情,降则免罪。

李班随从闻此,又见主公已死,再斗无益,于是各弃其兵,俱随宫人各散。

李越即出前殿,召集文武百官道:李班欲速得大位,谋杀我父,我故杀之。我弟李期素有仁德于众,可登大位。诸公宜奉我弟为成都之主。有不愿从者,以李班为例!

众官大惊,相对无言。

李越既命家将,扶持李期登上帝座。

李期让之再三,方上龙位坐定。李越率领群臣罗拜,山呼万岁。

李期即位,乃改年号为玉恒元年,以兄李越为相国,加大将军;以叔祖李骧之子汉王李寿为大都督,皆录尚书事。

朝中文武大臣见李期弑杀李班自立,皆都不服。

李班舅父罗演与汉王李寿之相上官澹密谋,欲联合谋杀李期,复立李班之子。不料谋事不密因而败露,李期反杀罗演、上官澹,以及李班之母罗氏,并诛杀李班弟李都。

李期又派从叔李寿引军至涪城,讨伐李都之弟李玝。

李玝自知不敌,弃城东逃,引家眷部曲自巴郡下船,自长江顺流而下,至建康投降东晋。

李期尽除李班一党,遂大封宗室,重设百官。立妻子阎氏为皇后,封李寿为汉王,任为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封兄长李越为建宁王,命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任命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

李班一党既除,李期此时不复重视先父李雄各位旧臣,只宠任亲信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数人。宫掖之内,则相信宦官许涪,国家刑狱政事,皆出于数名亲信之手。

于是国家法纪紊乱,李雄所创大业开始衰落。

景骞等人为排除异己,竟诬陷尚书仆射、武陵公李载谋反,致使李载被下狱而死。

李期好大喜功,又派李寿攻陷汉中,驱逐东晋建威将军司马勋,设置守官,设防南郑。

成汉兴兵犯边,攻陷汉中之事瞬时传至建康,达于东晋朝廷。

此时乃东晋成康元年,成帝已行加冠之礼,总理朝政。当时闻说汉中失守,司马勋败回,于是聚会一众文武,商议对策。

只因司徒王导病重,不堪朝会,成帝乃与群臣亲至司徒府,问政于王导。

王导令排宴于内室,款待成帝及文武群臣。成帝登堂,以帝师之礼参拜王导及妻曹氏,王导夫妻坦然受礼。

侍中孔坦见状不悦,私奏成帝:陛下初加元服,宜顾帝尊。今陛下春秋已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询善道。王导虽为帝师,三朝元老,但自古以来,未闻有臣受君礼者也。

成帝闻奏,暗暗点头,默然不语。

此事却被王导得知,心甚厌恶,即于席前奏迁孔坦为廷尉。孔坦明知其意,即托疾辞职,还归府第,闭门不出。成帝亦无心问政,遂引百官还宫。

太史令上奏:荧惑星守南斗经旬,恐不利于社稷之臣。

王导谓将军陶回道:荧惑久犯南斗,乃是扬州分野。我当逊位,以厌天遣。

陶回因王导亲爱谄臣桓景,于是趁机讽谏道:公今以明德作辅,与桓景如胶膝之固,虽使荧惑来犯,亦无所间焉。

王导闻言深为羞愧,方知朝中众臣早对自己不满,已生群议讥嘲。于是只得稍稍疏远桓景,并使人访贤于野,辟太原王蒙为掾吏,玉述为中兵属。

朝臣闻说征辟王述,不由惊骇,皆谓王导昏愦不明。

字幕:王述,字怀祖,东海太守王承之子。

王述年少丧父,承袭父爵蓝田侯,以孝奉母,安贫守约,不求闻名显达,故三十岁仍未知名,更有人说其痴愚。

王导只以门弟高下之故,因而辟为中兵属。

及与王述相见,王导别无所问,惟问:江东米价如何?

王述张目结舌,不能作答。

王导笑谓左右:我观王中兵不痴,人何言痴耶!

后至聚会众僚,王导每至发言,满坐赞美,独王述正色道:人非尧舜,安能每事尽善?

王导闻其此言,则改容谢道:王怀祖清高尊贵,简朴刚正,不弱父祖。

字幕:王蒙,字仲祖。

王蒙善隶书,美姿容,尝揽镜自照,称其父名道:王文开何能,竟生如此佳儿耶!

因家中贫寒,冠帽破败,于是自入市场估售。帽店主人老妪爱其貌美,赠以新帽,不取其价,时人皆谓老妪通达识人。

王导因闻王述及王蒙二子之名,故使人征辟为属。

是年四月,赵王石虎亲领六军及百官南游以示兵威,临江而还。有十数游骑至于历阳,巡哨报知太守,说有胡骑自北而来。

历阳太守袁耽大惊,以为石虎必来寇犯,于是遣使至建康上表:今有石虎军至于江北,不论其兵力多少,宜速发兵来救。

此表一上,举朝震惧。成帝即加封司徒王导为大司马,都督征讨诸军事,令其征调全国兵马,备拒赵军来袭。来日,成帝亲自观兵于广莫门。

王导奉旨,分派诸将去救历阳,又分兵前去驻守慈湖、牛渚等各处要津。郗鉴闻知,亦使广陵相陈光引兵五千,前来入卫朝廷。

后闻赵骑极少,且已去了,成帝方大松一口长气,解除戒严,王导亦解大司马之职。

朝中百官愤怒,奏请诏责历阳太守袁耽妄奏军情之罪,将其免官,罢为庶民。

石虎南游北归,遂于当年九月迁都于邺城。

同年,代王拓跋纥那逃入宇文部,招集流散部众五万人,归国争位。拓跋翳槐闻之,不敢当其锋锐,乃引部众奔至赵国,来投石虎。(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