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九集 弹琴退敌

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九集 弹琴退敌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西城蜀营,孔明派将。

闻说街亭已失,孔明后悔莫及,急唤关兴、张苞:你二人各引三千精兵,伏于武功山小路。如遇魏兵,不可出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待我大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

又令张翼:你引一军,速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

又密令杨仪: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安排天水三郡官吏军民,及西城千余家户口随军迁居汉中。

又令马岱、姜维:你二人断后,先伏于山谷之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

字幕:冀县此时已被张郃攻占,导致姜维之母陷于城中,此后终生母子未能相见。

诸将各自领命,陆续拔营起寨而去。孔明身边只有五千老弱,以及一班文官,已无一员正将相随。于是便令文官,指挥五千军将城中全部粮草装车,运回汉中。

忽然飞马报来:魏将郭淮与曹遵、朱赞合兵,杀进箕谷;张郃引六万大军收复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司马懿引大军十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明晨即可兵临城下!

众官听了,无不失色。孔明闻是司马懿来,登时放心,立即下令:只留五百军在城,余者押着粮车,引百姓出城,向汉中退却。大开城门,商旅自由出入,不许关闭。

众官见说只留五百军,几乎唬煞;又见丞相神色自若,均又惊异不止,只得听天由命。

孔明登城远望,目送运粮之军和百姓远去,不由叹息:当年先帝携民渡江之情,不想又见于今日!当年尚有赵子龙、张翼德断后,关云长来援,今日尚有谁能来耶?

叹罢,遂令侍童在城楼上布置香案,将瑶琴摆设案上,焚起麝香。众官看时,见那瑶琴古色古香,台座上刻两个篆字,道是“龙吟”。

孔明正襟危坐,拨弄两声,叮咚成韵。遂屏息敛气,旁若无人,即弹且唱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唱毕,铿然而止,余音不绝于耳。

众官听了,不明其意,俱各无言。唯有杨仪听得明白,击节赞道:某尝闻丞相耕于南阳之时,好为《梁甫吟》。今日所奏,可是此曲?

孔明舍座而起,笑道:正是。不料杨长史亦通琴律,倒是某的知音。

杨仪逊道:俞钟之交,古之高士所为。丞相高雅卓绝,世间谁敢当公知音者?

话音未落,忽听城下有人答言,其声如风吹银铃,悦耳至极:谁说诸葛孔明绝世独立,并无知音?史侯,史侯,尚忆当年同车千里伊人否?

孔明陡闻有人叫出自己幼时小名,不由颜色更变。便扶城墙而立,向城下看时,却见城下一驾马车当风而立,车旁有三女俏立风中,眼望城上。

居中而立者怀抱琴囊,虽有风尘沧桑之色,但不掩当年风韵;左右二女却看不出年纪,艳丽不可方物,却又令人观之忘俗。适才答话之人,正是从左侧美女口中说出。

孔明拭目细看,见居中而立者眉目依晰如昨,不是幼时玩伴蔡琰,又是哪个?另外两个却均不识,看样子气质非凡,又不像蔡文姬侍女仆从。

当时身旁有昭德将军简雍,忽指着城下叫道:说话者可是貂蝉?右侧之女,乃周公瑾之妻小乔也!一别二十余年,两位夫人竟比当年更加年轻许多。神仙之说,某信有之矣。

貂蝉笑答:简宪和先生果然好眼力,记性也一丝不差。

孔明恢复雍容之态,急命侍童下城请三位夫人上来,自率众官在女墙之侧恭迎。

蔡文姬与孔明见礼,彼此打量半天,俱各无言。貂蝉扯了一把,文姬如梦方醒:“弟……丞相自洛阳别后,一向可好?

孔明施礼道:弟半生颠迫流离,师父伯喈先生逝时,未能亲为守丧,乃不孝之人也!

众官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此女竟是名满天下才女蔡文姬,其父蔡中郎竟还是丞相之师,怪不得如此学究天人。一时不由全都为之唏嘘不已,眼眶尽湿。

小乔向孔明笑道:适才论及知音,妾闻丞相与我已故夫君倒可称得。夫君在世时常对我言,今世上知音,唯诸葛孔明一人,似鲁子敬者,兄弟也。先夫今墓木已拱,而丞相风采依如往昔,怎令人不生感慨之情!

孔明逊谢,遂以嫂夫人呼之,再次见礼。

蔡文姬:因貂蝉和小乔两位贤妹前来寻我,说我弟引兵伐魏,魏主令司马懿拒之。因恐他不知你本来面目,致使刀兵相见,两败俱伤,这才兼程而来,与你二人解和。但此时非你二人相见之时,你可作速引众官退入汉中,此间退兵之事,由我姐妹三人为之足矣。

孔明:弟知貂蝉及小乔皆乃骊山老母门下,俱有仙家法术。但仲达今引十万大军,你三人如何挡得住他?我众官行得慢,且有粮车辎重,若其以铁骑来追,皆为俘虏矣。

文姬:司马懿前番已与我在庄上相认。你将龙吟古琴留下,将我凤鸣带走,我在这城头之上,以琴声退其十万之敌,且令魏将不疑仲达。你不信我么?

孔明:《胡茄十八拍》弹之可落飞雁,我如何不信!只是经此一别,又何日相见?

文姬:待我退了魏兵,依旧还于蔡家庄上隐居。待你平了天下,自然还有相会之日。

二人恋恋不舍之际,小乔悄悄嘱咐侍童,命拿一套丞相素日所穿道袍,留下使用。

貂蝉不耐烦起来,冲孔明浅笑道:快去,快去!又不是当年小孩子,何必恋姐情深,在这里啰嗦个没完?小心误了天下大事!

孔明抱拳一揖,硬起心肠,接过蔡琰凤鸣古琴,率众官出城,一路向南疾行而去。坐在马上,回首城楼,但闻琴声响起,正是文姬边弹边唱《梁甫吟》应答之辞: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镜头转换,月隐星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铁蹄不掩琴弦音韵。魏兵见城门大开,不敢上前,回报都督。司马懿止住三军,亲引二子到至城下,驻马仰观。

只见一人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引两个绝美小童立于身侧,于城上凭栏而坐,正在焚香操琴。先奏《梁甫吟》,又弹《答梁甫吟》,反复多遍,声振云宵。

此时天空中全是乌雀,黑压压地云集城楼之上,盘旋飞舞,蔚为壮观。

司马懿知道《梁甫吟》乃孔明隐居南阳之时而作,但见他反复自问自答,却不明其意。又见城头既无旗号,更无士兵;城门内外,二十余个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司马昭:莫非城内无军,诸葛亮故作此态?待孩儿杀进城去,擒了孔明。

司马懿挥手制止,又侧耳去听,城头换了曲目,奏起《胡茄十八拍》,曲尽悲凉。因对此曲更熟,不由大疑,仔细看时,见弹琴者哪里是孔明?分明是蔡琰妆扮。再看其侧双童,个个明眸皓齿,疑似天仙,却也尽是女子。

貂蝉和小乔知道已被看破,便冲司马懿展颜一笑。司马懿瞬间悉数明白,便作大惊失色状,急回马驰至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中而退。

司马师纵马跟上:此乃孔明诡计,城中便是有伏兵,能容下几多人马?父亲即便不冲进城去,绕城放火烧他便是,为何直便要退兵?

司马懿喝道:你省得甚么!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既城中放不下许多军马,这四周山谷之中,不能藏下百万大军?那城楼上之人,某已看过,并非孔明本人,乃他人假扮,以作诱饵。若是诱我进城,其必自地道中走了,将我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汝辈岂知?休要废话,且宜速退。

司马师暗道:老父亲是被孔明吓得紧了,怎骂自己是狗鳖?

腹内嘀咕,不敢还嘴,只得跟着一路狂奔。

蔡琰等三人见魏军远去,俱各抚掌而笑。文姬知道司马懿必然复回,将古琴舍于城头,带貂蝉和小乔下城,登车而去。洒扫街道老兵也扔下扫帚,骑马出门,追赶大军而去。

西县只余一座空城,城楼上空乌雀绕飞三匝,哄然而散,不见踪影。

画外音:此便是后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空城计”真相,在此表明。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军马得以安然返蜀。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听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魏兵这才信大都督果有先见之明,不敢接战,皆弃甲抛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军又来,队前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

司马懿暗笑孔明装神弄鬼,遂引大军且回,分驻于街亭和列柳城。次日曹真率军而至,与司马懿相见。仲达才知张郃已私奏天子,与郭淮追击蜀军去了。

曹真听知孔明已经退兵,遂与司马懿商量:不如公入陇上,某奔阳平关,分兵而进。

司马懿满口答应,皮里阳秋。曹真引兵向阳平关追赶,正行之间,忽闻山后一声炮响,蜀兵大将姜维、马岱率军杀出。曹真大惊,不知蜀兵虚实,止住军马不追。

姜维与马岱遂引蜀兵,退进斜谷,于天黑之后急令点起火把,一夜之间奔回汉中。

镜头转换,复说赵云、邓芝。

二将当时奉了丞相密计,伏于箕谷道中将近一年,并无战事。后闻丞相出兵祁山,连得陇上三郡,遂悔不得参与大战。

这一日忽接到丞相军令,说祁山大寨已失,命二将阻截曹真入谷,然后回军汉中。

赵云即谓邓芝:你我只有五千军马,魏军却有数万之众。彼若知我兵退,必然来追。不如我先引一千军伏于其后,公却打我旗号,引军先退。某抵挡追兵,护送大军退回。

邓芝依计,嘱老将军小心在意,即引四千军依循箕谷山道,徐徐而退。

郭淮提兵在箕谷道中,闻报蜀兵退去,不知真假。

便在此时,曹真中军官到至,催令进兵。郭淮即唤先锋曹遵、朱赞:探马来报,谷中乃是蜀将赵云。其年轻时虽英勇无敌,但今垂垂老矣。若擒赵云,则必名闻天下,且天子必以列侯封之。不知你二人,可有胆量前往擒杀赵云?

曹遵: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

遂与朱赞引三千兵,直奔入箕谷追赶。看看赶上,只听山坡后面鼓声大震,闪出一员上将,身后红旗白字,上书“汉虎威大将军赵云”。

曹遵、朱赞吃这一惊不小,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从林中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道:认识常山赵子龙否?

二将大惊道:如何这里又有赵云?

不敢接战,转身飞逃。魏军溃散回逃,赵云亦敢追赶,回头掩护邓芝大队后行。

蜀军沿箕谷道一路退往汉中,背后魏将不断追到,赵云边走边战,前后杀死五名来将,余则大骇,以为蜀兵有神明相护,不敢紧迫。

赵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虽道路险阻,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按下郭淮追击无果,却说司马懿复引大军返至西县,令三军全城仔细搜寻;又派二子各带精骑,将左右山谷扫荡一番,看看山中是否还有埋伏。

至晚,各路部下回报,蜀兵已尽数退回汉中,西县只是一座空城,只在城楼上拣得一张古琴,呈献给大都督。

司马懿察看古琴,见到“龙吟”铭文。想起当初在蔡家庄时,文姬对己曾说“若见龙吟,除非我弟复生”。心中即已明白,今日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即是昔日大汉皇帝刘辩。

因命亲军唤来几个年长居民,询问当时城中情状。

村民皆言:当日大都督来围城时,城中并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并五百弱兵。关兴、张苞二将,也只各有两三千军,只是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并不敢厮杀。

司马懿仰天叹道:卧龙,卧龙!今日方知当初史侯少帝,今汉丞相诸葛孔明也!

司马师:父亲,是否继续进军,直下汉中?

司马懿:蜀道之难,当初魏武帝尚且望而却步。你我父子,岂可深入险地。

遂将龙吟古琴妥善收藏,放置自己私人行李之内,随军带回。又安抚诸处官民,引兵返至渭水西营,以待大将军曹真前来相会,班师同还长安。

字幕:蜀汉建兴六年夏,郭淮兵入箕谷,张郃开进陇右,对蜀军形成夹击之势。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只得退还汉中南郑。曹真大军前至安定,三郡大户杨条自缚出城,请降曹魏。于是魏军收复三郡,但见城中居民都已随蜀兵进入汉中。

曹真与张郃、郭淮商议:蜀军全军退回汉中,且掳走我数万户部民,实谓大胜而归。我若就此还兵,其随后必又复出。陈仓故道必要筑城,并置大将守之不可。

张、郭信以为然,俱称将军英明。曹真遂命郝昭、王生,重修陈仓古城,留此屯守。

安排已定,还兵渭西大营,来与司马懿相见,共同班师长安,朝见魏主。原来魏明帝于曹真离京之后便到长安,扎下行宫,为前线各路军马调配军资以供战备。

曹睿闻说二将凯归,亲迎出西门以外,大为嘉许,并下诏令:复得陇西诸郡,卿等之功也。曹真仍令据守长安,辖制关中及河西诸军。郭淮、张郃把守阳平关以东,当住箕谷隘口,以防诸葛亮复出。司马懿回归旧所,南下镇守宛城,以防东吴来犯。

安排得当,魏帝大赏三军,启驾回师洛阳。

镜头转换,按下魏国,复表西蜀。

孔明回到汉中,命令军司计点军士,回报各营折损约计两万余人马:马谡部除王平一支军马得以保全,其余全军覆没;魏延、高翔部伤亡亦颇惨重;赵云、邓芝片甲未归。

孔明闻报懊恼,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军伍齐整,衣甲鲜明,全军未折一人一骑。孔明闻报大喜,亲引诸将迎出城外。

赵云慌忙下马,拜伏于地请罪: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孔明上前扶起,执手言道:是吾不识贤愚,错用马谡,以致如此大败,坑陷三军!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真乃上将军也,虽廉颇、李牧不如!

还归营帐,令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赐赵云部卒。

赵云力辞:三军空守箕谷年余,劳师糜饷,并无尺寸之功;后引军败逃而归,更是俱各有罪,罪在首将。若反而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再有战功,赐与诸军。

终坚辞不受。见赵子龙如此谦退,非但孔明赞叹不止,满营将士亦无不倍加钦敬。

正在此时,又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还至,入城还营待罪。孔明喝令报门而入,不理马谡,先责王平:你熟知街亭地理,我故令你为副将。且当你引军去时,我如何叮嘱你来?若是依我嘱咐安营扎寨,何至此败!

王平认罪,又将马谡不听谏劝之事说了。孔明详问作战经过,令魏延、高翔站过一旁,说道:二位将军已各尽力,并能及时守住阳平关,掩护大军平安退回,有功无罪。

二将诺诺起身,立于班中。孔明见马谡自缚跪于帐前,脸上变色:你尝谓饱读兵书,熟谙战法。此番去守街亭,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马谡闻言,伏地大哭,痛悔不及。

孔明强忍痛怨,叱令左右推出斩之。马谡请缓执刑,跪行至前泣道: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

孔明挥泪道:我与你兄素称莫逆,视你亦非外人。你子即是我子,不必多嘱。

马谡拜谢,忽然想起一事,即止泪道:丞相,前番某去武陵寻我兄骸骨,在山中见一世外洞府,可容十万大军驻扎。其地只有一洞可供出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形胜之地也。某已将武陵城中数千夷人安顿于此,耕种自给,以待王师。此后丞相若复夺荆南四郡,此亦乃一支奇旅。某已留下丞相令牌在彼,若往招其兵,只命上将持卧龙令牌前去即可。

孔明大惊道:你怎此时方说?莫非以此讨饶性命乎?

马谡:非也。此时便是丞相欲饶我,那些战死街亭冤魂,也早晚来索我命。

再三叩拜,也不用军士推搡,起身走出帐外,引颈受刑。

适逢参军蒋琬自成都来到,在辕门下马。见武士欲斩马谡,急叫:刀下留人!

跑入中军大帐,来见丞相,为马谡求情。孔明不听,即令开刀。一声炮响过,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亡年三十九岁。孔明大哭不已,泪不能止。

蒋琬:幼常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之甚痛?

孔明:我非为马谡而哭。当时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公也在场。先帝嘱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哭罢多时,回思马谡临终之语,援笔录之于秘册:武陵郡东门三十里山中,马良之墓。桃源溪尽头,凿洞而入,有化外仙境,留有诸夷奇兵数千,可以卧龙令招为急用。

书毕,令童儿秘密藏之。又将马谡首级遍示各营,复命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又将马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

于是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后主,因北伐损师丧众,请贬丞相之职。

蒋琬知道劝亦无用,只得遵命,回至成都,向后主献上丞相奏表。后主览奏惊道:胜负兵家常事,况大兵未曾多损,丞相何出此言?

侍中费祎进奏: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丞相败绩,自行贬降,正其宜也。

后主从之,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全**马。

孔明得到贬书,心下略安,分派诸将各归讯地,休养生息;自己则在汉中励兵讲武,日夜排演阵法,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积粮草,预备战筏,以为后图。

岁月催人,光阴易逝。

孔明这日正在汉中坐堂理事,府中仆人来报:相公大喜!外公老太爷从襄阳云游而至,已经在家,来为小外孙诸葛瞻作周岁之贺。

孔明闻报大喜,放下公事,还家来见岳父丈人。

未进二门,便已闻内院笑声喧扬,进来看时,却见幼子正坐在外公膝上,似扭糖稀一般,做着诸般鬼脸,引得外公、母亲唐妃及阖府人等笑声不断。

管家冲内院喊道:老爷回府!

院中笑闹声嘎然而止,内侍吏役各归其位,屏息低头。诸葛瞻虽然才刚满周岁,也知害怕父亲,急从外公膝上挣脱下地,连滚带爬,去找奶妈。

孔明与岳父黄承彦见礼,让到正堂。

黄承彦却引一个年轻汉子上前,向孔明笑道:贤契,你看此人是谁?

孔明凝目而视,认出是幼弟诸葛均。哎呀一声,扑上前搂抱怀中,泪水长流道:子玉贤弟!怎生是你?二十年未见,怎又变成这等模样?

镜头闪回。当年诸葛均翩翩少年,风流倜傥,傲视群雄模样。

当年孔明被刘备请出隆中,开始兴复汉室大业。因诸葛均尚自年轻,学业未就,又兼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孔明便令兄弟前往东郡,投奔好友陈登。

诸葛均领命,临行前便去鹿门山中,向姐夫庞山民告辞。偶见案头有一本古书,便拿来闲看,问是何人所著。

庞山民笑道:此系先人家传,已不知有多少年代,里面尽是图文篆字,无人能懂。贤弟若喜,则便拿去,看得懂时,也可稍解途中寂寞。

诸葛均不甚在意,置入行囊之中。庞山民即摆酒宴,与舅子饯行。

次日一早,诸葛均告辞,逶迤北进,到东郡投奔陈登府上,以兄长孔明书信求见。

陈登见是少帝殿下相托,自然不敢怠慢,即拨一处宅院,专供诸葛均书,二人经常讲论经典兵法,以及治国之策。

诸葛均怕被曹操细作得知自己身份,遂依外祖家姓,改名马均,表字德衡。

这一日马均闲来无事,顺手整理行李,自囊中将姐夫所赠书册拿出,便即仔细翻看。见书中都是些机械图表,图左字符,知是古篆,却是一个不识。

正在此时,陈登来访,因接过马均手中古书看时,不由失惊:此书名为《鲁班天机》,乃春秋时公输班所著,专论机巧匠作之术。贤弟却从何处得来?倒是一件古物。

马均大奇,便求陈登:兄既识得古篆,便请以隶书译之。

陈登也是一时技痒,拿回家去,三日内便全部译出,送还马均。马均大喜过望,于是尽弃儒家之学,改为精研机巧之术,终成一代机械大家,后为匠门祖师。

自此之后,马均便闭门索居,深入钻研匠门军械器具之学,几至入迷。足不出户,也不与人交谈。时间久了,就拙于口舌,且添口吃之疾。

不幸第二年头上,陈登即患食鱼之毒,错失神医华佗之约,不治身亡。

陈家后人起初尚肯供养马均,再过三两年,见他即不读书出仕为官,也不经营家业,镇日里自锁房中摆弄器械,于是便透出许多不敬之举。

陈登旧部知道此事,延请马均出仕,到县衙做主薄书记,这才勉强糊口度日。

马钧后因机巧一技之长,被魏王曹丕征为博士,迁居邺城,后居洛阳。因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织绫机具,使妻子婢女织布缫丝,贴补家用,并因此技名噪京师。

文帝曹丕死后,明帝曹睿闻其所长,便命为给事中,使其专门研制机械。

马均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板,织者极其辛苦烦琐,便一律改为十二蹑,使其功效大大提高。

又发明排灌水车,名谓“翻车”,以人力踩踏,将水提到高处,灌溉农田甚得其便。

又为明帝造“水转百戏”,以推动木轮,则台上木偶即可自动表演,构思巧妙至极。

便在此时,黄承彦接到女婿家书,闻说生了外孙诸葛瞻,便取道许昌、洛阳、长安,前来汉中探望。不料行至洛阳,听说魏蜀两国激战正酣,道路不通,便寄居老友徐庶家中。

徐庶因知黄承彦乃是匠门掌门,便无意说起洛阳也有一个匠门大师,名唤马钧,多有奇思发明,如何了得。黄承彦大感兴趣,遂让徐庶引至给事中马均之宅,登门求教。

不想这一见面,大家都吃一惊,原来竟是故人相会,且是至亲家属。

河西战事已毕,魏明帝班师而回,黄承彦这才携马均潜出洛阳,辗转来至汉中。

闪回结束。马均穿着随意,不修边幅,身体发胖,木讷少言形状。

马均见兄长认出自己,流泪下拜,泣不成声。兄弟抱头痛哭多时,唐妃过来相劝,又亲自打过洗脸水来,令诸葛均净面更衣,这才止悲。

孔明听了兄弟所历经过,如闻神话传奇,又感慨一番。既令摆宴,与岳父及兄弟接风。酒过三巡,忽然问道:贤弟所造织机、翻车之类,利于农业衣食之用,真乃强国富民倚仗。至于水转百戏,耳目之娱,倒也罢了。未知可能用于军事战阵,攻坚破锐以胜强敌者?

马均未答,黄承彦大笑道:贤契曾闻春秋时公输班乎?六百年前,便能以木板制做飞鸟,于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你问汝弟能否制作军事战阵之具?哈哈,请随我来。

说毕推开酒杯,引明、马均出厅,令家人从来时所驾车上搬下五只大箱,置于地上。

先从第一只箱中搬出一车,高二尺,长三尺。车上有一木人,左手前指,右臂下垂于腿侧。黄承彦令人推车而行,则其车无论向前、向后、或是转弯,木人左手一直指向南方。

黄承彦:当年蚩尤与黄帝大战,黄帝令风后造指南车,突雾而胜——即此物也。

说罢,又从第二只箱中搬出一车,大小与指南车相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一口铁钟,下层设一皮鼓。车上亦有一木人,峨冠锦袍,坐于车之下层。

黄承彦:此车每走十里,击鼓一次;每击鼓十次,木人即升至上层,击钟一次,乃百里之遥——此谓计里鼓车也。

又从第三只箱中搬出一车,上载大弩,上装十只弩箭。令将弩箭对准院墙,命五个壮仆踏住弩背,拉动牛筋弓弦,固定于踏机槽中。喝令踩动踏机,十弩齐出,射透砖墙。

黄承彦:实战之械大其五倍,可连发五十支弩,射程三百步外——唤为“诸葛连弩”。

又命从第四只箱中搬出一车,轮上支出十二根长柱,柱端各有网兜,轮侧有转柄。令将各网兜中装入石块,转动轮柄,石块连续飞出,投于院墙之外。

黄承彦道:以此轮番投石,发射如雨,敌人何以防御?实战之车,大其百倍,可投石八百步之外——此谓轮转发石车。

又从第五只箱中搬出二车,一为牛首,一为马头之形。车身为斗,腹为中空。命人上前推行,前进后退,左右转头,无不圆转如意。

黄承彦:征战之事,最难者便是粮食及军资转运。蜀道艰难,间关万里运粮,军夫肩挑背运,劳累致死,粮运到时十耗其八。此车载粮千斤,一人即可推行,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不费草料,人省其力——此谓木牛流马。(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