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九集 魏王升天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九集 魏王升天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李翁家中,神医施术。

华佗从怀中掏出一根竹管,伸手捏住那赤蛇七寸,扯出掷入竹管,盖上塞子。

赤蛇既出,那小姐其病自愈。这一连串动作,将那李翁看得呆若木鸡。

华佗索取清水洗手,李翁这才猛醒过来,亲自端水、奉茶,殷勤备至。并命家仆:急至村后张舅爷家,将那半升箭簇拿来。

家仆去了片刻即回,果然端来半升箭簇,放在华佗面前。

华佗奇道:贵庄主此乃何意?莫非是因某医好了令女,欲以此为谢礼?

李翁笑道:岂有此理!我家舅爷腹中长有结块,昼夜疼痛无比,最后痛死。临死时命儿子剖腹验之,其子不敢不从,于是剖腹,取出这些箭簇。这可奇哉怪也,若非亲见,哪个敢信?请先生给看看,是个甚么来历,也好使死者瞑目。

华佗看完那些箭簇,即令仆人置入铜盆,回手从医箱中取出一瓶药粉,倒了些许在那些箭簇上,以手摇盆。稍顷箭簇竟然不见,化成半盆浓酒。

华佗向李翁借个硕大葫芦,将那半盆浓酒灌入,将塞子塞了,挂于腰中,说道:令舅爷生前定是好饮,且每以铁器盛酒,不知节制。那酒久之不能消化,即成铁蛊,存于腹中,最后要了令舅爷性命。若早遇我时,还可有救,但终生不能饮酒。

李翁愈加惊骇,怀疑华佗乃为天神,忍不住问道:即为酒蛊,先生要它何用?

华佗:若以此酒喂养令爱腿中所出赤蛇,则可医治天下任何之毒。

李翁惊呆,其口大张,三日不能闭合。

华佗告辞李翁,施展“五禽戏”中“鹿字诀”,两日即至洛阳。却不进城,直至郊外玄都观,拜见观主史子眇。

史子眇先已接到孔明来书,早知华佗来意,即备素斋米酒相待,置备经堂,供其歇宿。华佗以箭簇所化之酒喂那赤蛇,旬日酒已喝尽,赤蛇即终生不必进食,神功大成。

又过两日,药王门徒吴普、樊阿奉召而至,拜见师尊华佗。

左慈仙师亦自黄公山来到,声称愿为药王门师徒护法,但管放胆行事无妨。

自此,鬼谷门、兵家门、药王门三大掌门齐聚洛阳,其实专为治疗魏王曹操之病,解其所中太平道门于吉所下奇毒。

于是华佗师徒便在玄都观开堂坐诊,请史子眇门下众道士放出风去,今有神医华佗来至洛阳,专治世间疑难之症,分文不取。

洛阳人闻得此讯,无论官民贵贱,男女老幼,纷至沓来,将玄都观挤得水泄不通。

吴普与樊阿当堂坐诊,遵照本门医术治病,三日内活人无数。当时亦有当世名医闻名前来观看,见到樊阿针法,无不惊骇,以为是鬼斧神功。

华佗师徒开堂坐诊,洛阳全城轰动,有人报入魏王行宫。

曹操闻报,又惊又怒:华佗十余年前即死于狱中,葬于洛阳城外。人死焉能复活?此必又是左慈等妖人作祟,与我将其为首者拿来!

即差许褚率五百虎卫军,前往玄都观捉人。

许褚来到玄都观,见求医者多有魏王驾前众官,急令虎卫军退至庙外,就问谁为首犯。华佗挺身而出:某是魏王所寻之人。不需锁拿,某即随将军进宫。

华佗随许禇进入行宫,拜见魏王,施以道家之礼。

曹操见果是华佗,不由惊问:十余载不见,华神医一向可好?

华佗笑道:大王休惊,恕某当年诈死之罪。某今来洛阳,是救大王之命,以延汉祚。

曹操半信半疑,顺口应道:寡人无疾。

华佗又笑:大王学究天人,因何讳疾忌医?大王自前年吃了孙权贡茶,是否心神恍惚,偶尔头痛欲裂?又夜间多梦,常梦到董妃、伏后、边让、关公等故去之人?

曹操骇然,不能回答。

华佗续道:大王中了孙权与于吉之计也。孙权献茶,于吉下毒,皆欲使大王早死。于吉为报其徒张角之仇,孙权则是欲图篡逆,独霸天下。华某已隐居山林十余年,本不欲出世;今日敢冒险来见大王,实无他意。请大王放心,令在下诊治。

曹操意有所动,问道:你我有仇,因何救孤?

华佗:你我之仇,乃私也;某救大王,是为天下万民计也。大王戎马一生,扫平天下不臣,忠心汉室,天下人所共见。杀董妃者,因其首先发难,欲谋明公;弑伏后者,因为小人居中挑拨离间,以此逆天大罪归于大王。今天下未宁,群雄狼顾,大王若死,必致大乱,汉室休矣!某此来非为大王,亦为汉室社稷。望大王思之,不必犹疑。

曹操听了,心中酸楚,竟至泪下:孤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励,终生并无叛汉之志。天下诸侯不知,亲故臣僚亦以为诈。公当年被我所迫,诈死十载,未料竟是知音!

说罢,于是改颜相向,请华佗坐,虚心问道:某之病状,确如仙长所说。既日积月累,奇毒已入脏腑,尚有何计可施?

华佗答道:大王头风,乃青壮年时落下,久不得愈。惟于吉秘制奇毒,最是致命。

曹操:其毒若何,可得根治否?

华佗:其毒必借头风发作之时而起,一次重于一次,发作五次必死。某曾精研大王头风之症,历十年反复试验,其药已成,服之即愈。但奇毒若不根除,终是后患。天幸某于前来洛阳途中,偶遇奇蛇,炼制成功。只要大王不惧,令其啮咬足跟,将奇毒吸出,便即病愈无碍。大王若疑小可借机谋害,不肯令某施术医治,则请告辞,休得见罪。

曹操:孤不疑公,请将药饵拿来观看。

华佗伸手青囊之中,拿出一个布袋,将一粒丸药倾入掌心,赤红如火,大如牛眼。

曹操伸手接过,放在鼻端一嗅,颇有兰麝之气,直透肺腑。于是问道:此药何名?食几粒可愈,共有几粒在囊中?

华佗:此药名曰祛风保寿丹,食一粒即可痊愈。为保万一,制有三粒在此。

曹操要过华佗手中布袋,将另外两丸丹药全部倒入掌心。即令人牵一黄犬入内,赐其中一粒喂那狗子。

那黄犬嗅了嗅,见香喷喷地,遂一口吞下,欢蹦乱跳。

曹操见那黄狗无恙,便令从人献茶,就茶吞下一丸,将所剩一丸交付侍者收贮妥当。

华佗:人言魏王多疑,果然不假。恭喜大王,自此后再无头风之扰,可安枕而眠矣。然则头风虽痊,体内奇毒未除。就请脱袜,试某之吸毒赤蛇如何?

曹操:某吃了丹药,神清气爽,先生真不愧神医之名。然则蛇为至毒之物,先试诸先生自身,未知可否?

华佗:世间之事,一物降一物。此蛇身怀剧毒,专为克制大王所中奇毒而育。若试于他人,人蛇俱亡,又哪有第二条蛇,来救大王之命?

曹操不由大疑,遂令将赤蛇放出,要亲自验看。

华佗即讨一个深坛,掏出竹管拔去塞子,将那条赤蛇倾入坛中。不料那条黄狗跑来,探其左爪,到坛中去逗那蛇。赤蛇抬头就是一口,黄犬登时倒地而死。

曹操见赤蛇如此剧毒,喝令左右:将华佗拿下!

众侍卫闻令上前,执住华佗,便要绑缚。

那赤蛇极有灵性,见主人被捉,从坛中跳爬而出,昂首咬中一个侍卫手指。那侍卫倒地毙命,赤蛇也蜷蛐成团而亡。

华佗叹道:大王,某说甚么来?此蛇若啮无毒之人,人蛇俱死。只因大王疑心,剧毒再不可治。大王性命不保,汉室江山亦将休矣!

曹操果见人蛇两亡,半晌无语。只得下令放了华佗,将那身亡侍卫抬出厚葬。

华佗眼见如此,连连叹息,只得告辞。

曹操再问:可有他方,医治某体内之毒?

华佗只是摇头,连说:难,难,难!

曹操自思头风即愈,或许不致引发奇毒,令将黄金三十斤相赠华佗,以做酬劳。华佗倒不客气,谢过魏王厚赐,携金告辞出宫。

刚出宫门,见从殿角上跳下两个人来,正是左慈和史子眇两位仙长。

原来二人一直跟随保护,恐华佗遭了魏王毒手。若曹操果杀华佗,二人必然能救。

三人回到玄都观,落座吃茶。华佗忽然想起一事,失惊叫道:大事不好!某所制丹药,一粒即可治愈魏王头风,多食有害。且可直接引发体内奇毒,再无救矣!今他既服一粒,手中又多留一粒,倘不慎服了,如何是好?

左慈亦惊,转而说道:不妨。待贫道夜间潜入王宫,将丹药盗来便是。请先生再赐一粒颜色大小相同养生丹丸,某去替换真药出来,可使曹操不觉。

华佗:如此甚好。换人别药,即便再服食入腹,亦无生命妨害。

镜头转换,魏王行宫。

曹操令人送走华佗,挂念体内奇毒未除之事,毕竟心绪不宁。其日昼寝,忽梦三马同槽而食,惊醒后浑身冷汗涔涔,转思不知吉凶。

正在这时,门军来报:平原管辂先生求见。

曹操闻言大喜,急命快请,亲自迎出二门外庭。管辂受宠若惊,大礼参拜魏王。

二人进厅,叙礼赐座。曹操道:前番先生神断,均有应验。先生不在冀州,何来洛阳?

管辂:臣在冀州,闻说荆州乱平,关公授首,因夜观星相,便知魏室当兴。又闻说大王抱有贵恙,今在洛阳养病,故来道贺,并问王安。

曹操:愿如先生吉言。寡人向日患有头风,今被神医华佗治愈,唯体内积毒未清,不算大碍。先生可为孤占算一课,看某寿命如何。

管辂见说头风已除,不由大吃一惊;仔细相看面容,果不其然。当下占得一课,心中大定,笑道:天佑曹魏,大王尚有二八寿数。天机不可轻泄,望休告知他人。

曹操以为尚有十六年可活,不由大喜。

管辂即问:神医华佗所用何药,竟治愈大王二十年痼疾?

曹操令人取出那枚赤色丹药,示予管辂道:即是此药,一粒而愈,可称神奇。

管辂目察鼻嗅良久,请为魏王诊脉,然后说道:华佗不愧是药王门掌门,真乃神医。据脉象而断,大王头风之疾果然已愈,只是尚有体内奇毒未除,未知何故。

曹操不说赤蛇之事,反问道:先生可有妙术?

管辂:小可之术,焉敢在药王门长面前卖弄!华神医早已留下良方,只是何不明言?

曹操大喜:他曾留方,孤怎不知?

管辂:华佗所留之方,便是此药。大王今将此药服下,便可克制体内之毒,永不发作。

曹操暗道:华佗留药,虽不能根除剧毒,但能使其永不发作。原来是故意吓我!

忽想起适才之梦,便问: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遂有马腾父子之祸;今日昼眠,复又梦到三马同槽。先生神算,未知主何吉凶?

管辂早知是“三马并曹”之意,此时岂肯明说?随口奉承道: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一槽,合当曹魏大兴,又何疑焉?

曹操因此不疑,将那枚赤色丹药和酒服了。

管辂见魏王服药,心中大喜,又称颂一回,然后拜辞而去。

当夜二更,左慈潜入城中,施展隐身幻术进入魏王行宫。偷听曹操和左右侍从谈论,并未提及丹药之事,心中不由起疑。

直待曹操理完公事睡下,便依华佗所说方位寻找,但却只见空匣,遍寻丹药不见。

最终不得其要,但见曹操红光满面,以为必无大碍,遂自出城复回玄都观,向史、华二人说了。华佗听罢,怔忡不安,未知吉凶如何。

过了三日,不闻魏王宫内有甚动静,华佗便与左慈告别史子眇,各自离去。史子眇却恐城内生变,则定有麻烦上门,于是率众门徒西出长安,投奔汉中去了。

十四日后,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忽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头痛复发,肠如刀搅。曹操大惊,知道定是遭人暗算,急命夏侯惇前去玄都观,相请神医华佗。

夏侯惇片时回报:玄都观人去楼空,非但华佗,连众道士也都不见。

镜头闪回。华佗向曹操叮嘱:赤色丹药一粒即可,无需多服;

管辂忽然来见,又劝曹操:大王今将此药服下,便可克制体内之毒,永不发作。

闪回结束。曹操联想前后二事,不由大悟,知道是被管辂谋害,悔之不及。回想自己一世英明,皆因多疑,今竟死于疑心病上,也算天理昭彰,果报不爽。

曹操自觉无幸,遂召夏侯惇、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进宫,嘱托后事。

曹洪见魏王病笃不治,顿首泣道:大王善保御体,不日定当霍然而愈。

曹操急止其哭,向众人嘱道: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病危,特以家事相托。卞氏生有四子,丕、彰、植、熊。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休失孤望。

嘱毕气绝而死,寿终六十六岁。

字幕:《三国志》中曹操断辞:“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总叙三国人物,对魏主评价惟独最高。

镜头转换,洛阳军营。

魏王曹操暴亡,太子曹丕尚在邺城,由此魏国群龙无首,洛阳军士亦皆骚动不安。

当下众臣商议:为免天下震动,宜将魏王驾崩之事秘而不宣,以待天子诏书。

谏议大夫贾逵言道:不可!如此必引起魏王诸子内乱。

曹洪嚷道:为免军士骚动,应将洛阳守城之将,皆换曹氏宗族。

魏郡太守徐宣闻此不服,大声叫道:今华夏一统,众将各怀效忠之心,并无二意。何必专用魏王宗族及谯沛乡人,以伤守卫将士之心乎!

曹洪闻之,遂无语以对。便在此时,巡营官急如星火,入内奏报:今有徐州刺史臧霸闻说魏王已死,率领所部青州之兵,聚众击鼓离去。

众臣大惊,夏侯惇等便议派兵征讨。

贾逵急道:更是不可!青州兵乃魏王发家之本,皆自黄巾军投诚而来。若此,是逼其反也。当今之计,宜书文告,下达各地官府,令凡青州兵所到之处,需供粮食慰劳。

众臣以为言之有理,便请贾逵亲书文告,下发关东诸郡。青州兵遂安,还归邺城。

曹洪乃从贾逵之议,通令洛阳全城,文武百官尽皆举哀。一面遣人四出,赴太子曹丕、鄢陵侯曹彰、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处报丧。

众官用金棺银椁将曹操入殓,星夜举其灵榇,赴邺郡而来。

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遂命邺都文武官僚尽皆挂孝,聚哭于殿上,以表对魏王之忠。

时有中庶子司马孚,乃是主薄司马懿之弟,挺身而出道:先王去世,天下震动,举国仰仗殿下号令。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下,何止哭耶?

曹丕醒悟,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宫廷警卫,处理丧事,以安众心。

正自乱成一团,忽闻门军入报:今有御史大夫华歆,携天子诏命而至。

曹丕闻报,急率众臣迎入王宫。华歆登殿,面南背北,宣布帝诏:汉天子对魏王之死深为哀悼,为之废朝三日,禁食一昼夜,在许都亲为设祭,以彰其功。诏封王太子曹丕,继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以袭父爵。

曹丕受诏,即登魏王大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尊母卞氏为王太后。

东吴主孙权闻说曹操已死,曹丕即位,遣使至邺都上贺表,并将于禁归还魏国。

四边各族濊貊、扶馀、焉耆、于阗王等闻之,亦皆各遣使奉献,愿尊魏王为首。

曹丕由此心安,即改魏元为延康元年,大封国内群臣。

奉旨官宣布新魏王诏: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夏侯惇为大将军。大小官僚,尽皆升赏。谥父曹操曰武王,葬于邺郡高陵,令于禁都督修陵大事。

于禁奉命到了高陵,只见陵墓已经建成,宏伟壮观,依照天子之制。

因率部从巡视验收,却见陵室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关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原来曹丕因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故先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以愧之。

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其后不久,大将军夏侯惇病故。曹丕大悲,身穿素服到邺城东门亲为发丧,赐谥号为忠侯,厚待其子女家眷。

曹丕自继位之后,魏国法令一新,天下官民整肃。

时隔未久,曹彰引军来吊父丧,向兄长曹丕主动交出兵符,自回许都鄢陵封国。

曹丕大为嘉赏,特下诏书:古帝王之道,以功睦亲,并分封母弟,建国以承家业,所以能保卫大宗,御侵止难。鄢陵候曹彰前奉命北伐平定朔方,功勋殊盛,益增食邑五千户。

又因三弟临淄侯曹植不赴父丧,悖慢无礼,辱骂使臣,即令虎卫将军许褚捕之入京,当面斥责,贬为安乡侯,杀其党羽丁仪、丁廙兄弟。

曹植见兄长不问当年毒死王粲等五子之事,暗道侥幸,拜别魏王,自行赴任。

字幕:魏王曹丕元年,汉建安二十五年,春三月。

凉州刺史张既上表邺都,奏报武威、酒泉、张掖河西三郡叛乱。魏王曹丕闻报大惊,即命金城太守苏则,前往督军平定。

镜头闪回,叙述苏则其人。

字幕: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少时便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起家为酒泉太守,后又转安定、武都太守,所在皆有威名。

曹操征伐张鲁之时,经安定郡见到苏则,与之交谈大悦,令为向导先锋,立有大功。

汉中即定,曹操又令苏则引军平定下辩氐族部落,打通河西走廊,转任金城太守。当时汉中大战方休,金城吏民流离失所,饥饿贫乏。苏则既任太守,内抚百姓,外安羌胡,与百姓分粮而食,数千家流民皆归故乡,各有所依。

苏则发布禁令,令行禁止,郡内渐安。又亲至田亩,力劝百姓耕种,由此归附者日益增多,陇右之地重为安定富庶之国。

陇西郡李越聚众叛乱,苏则率领羌人平之。

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先后举郡造反,自号将军,相互攻击。颜俊遣使送其母子诣洛阳为质,求援于魏王。曹操便问凉州刺史张既,如何处置三郡之乱。

张既奏道:颜俊内存祸心,今事急前来求救,之后必定复反。若依臣计,大王不如坐山观虎斗,使其两败俱伤,我坐收其利可也。

曹操称善,故此并未出兵。

今魏王曹操即死,河西便即陷入大乱。先是和鸾袭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消息传至邺都,曹丕即命苏则任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前往平乱。

闪回结束。苏则既领魏王诏令,先勒兵征讨西平麹演。

麹演明知不敌,于是请降。待苏则退军,却又勾结张掖张进、酒泉黄华等人复叛。

又有三胡趁机叛乱,聚众攻打武威。武威太守毋丘兴不敌,派人告急于苏则。

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屯守金城,受魏王诏命,不得西度。

苏则便与郝昭商议:今贼虽盛,然皆新合,未必同心,因此急击之,必可破敌。若待朝廷准令发兵,则贼心已齐,难以卒克矣。

郝昭信以为然,于是违诏发兵,救援武威。叛胡不能抵敌,由是皆降。苏则又与毋丘兴联手,合击张进。

麹演闻知,将步骑三千假意迎接苏则,苏则诱而斩之。复与诸军围攻张进,斩张进及其支党,余众皆降。黄华见大势已去,放出所扣押人质乞降,河西遂平。

苏则以功进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

甘凉之地即平,曹丕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

孙权以为曹丕欲率大军南征,惊慌之下遣使过江,奉献请降,愿奉魏王为主。

曹丕志得意满,即以虚语安抚孙权,然后兴兵西征。乃命夏侯尚、徐晃与降将孟达出兵伐蜀,令与申耽、申仪兄弟里应外合,夹攻刘封,以收复上庸三郡。

镜头闪回,补叙孟达。

孟达自投魏以来,曹操因不知其真心如何,故令在邺城辅佐太子曹丕,不使参与军政。但因孟达容貌颇伟,举止才观俱佳,遂得曹丕器重宠爱。

曹操晚年,渐渐移权于太子,曹丕便表奏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由此使其渐掌兵权。

此次出兵攻伐西蜀,曹丕遂以孟达为正将,夏侯尚、徐晃副之,并许得胜之后,即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使孟达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重任。

行军长史刘晔甚为鄙薄孟达为人,又恐其得势,阻了孔明北伐之路,遂进谏魏王:孟达乃屡次叛主之徒,怀投机苟得之心,而又恃才好术,一旦得志,岂会对大王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连之地,使其镇守,若有变故,必为国之大患。

曹丕笑不纳其谏,遂点兵三万,令孟达率兵到襄阳,与夏侯尚、徐晃二将会合西进。

闪回结束。孟达既掌兵权,得意洋洋,气势昂昂,祭师出兵,挥师南下。

闻说魏军来攻上庸,早有细作报入成都。

汉中王闻之大惊,即与文武商议: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威逼天子,更甚于其父。东吴孙权背盟,对曹魏拱手称臣,便为逆贼帮凶。孤欲先伐东吴,以报云长之仇;次讨中原,以除乱贼,卿等以为如何?

廖化出班,哭拜于地: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不发救兵、孟达举全城军民降魏之故。乞诛此二贼,再讨吴魏。

玄德却道:刘封欺凌孟达,逼其造反投魏是实。若说不发救兵,是因孟达将两万守城之兵带走,使其无兵可派,也是事实,无可深责。今既孟达来攻,便使刘封迎敌可也。胜则将功折罪,败可二罪俱罚。

遂遣使至上庸,令刘封迎敌孟达并生擒之,以报关公之仇。

刘封拜领父王诏命,即整兵秣马,以待孟达,立志将功折罪。

不数日魏兵大至,孟达先到城外扎营。即修书一封,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

刘封大怒:此贼先卖刘璋,又卖我父及关二叔,有何颜面来劝降于我?

遂扯书斩使,引军出城搦战。

孟达勃然大怒,领兵出迎,但哪里是刘封对手?战未十合,便即返身败走。刘封乘胜追杀,却被魏将夏侯尚、徐晃赶到,与孟达三军夹攻。

刘封败走上庸城下,喝令开门。太守申耽在敌楼上叫道:某已降了魏国也!

吩咐乱箭射下。刘封只得望房陵而奔,见城上尽插魏旗,申仪已降徐晃。只得引部下百余骑逃回成都,入见汉中王,哭拜于地。

玄德大怒,问孔明如何处置。孔明见法正在侧,却不答言,顺手去案上执笔写道:大王百年之后,以刘封刚烈凌上之性,太子刘禅能制之否?

刘备览书大悟,骂道:非是你欺凌孟达,使其背叛,我弟云长何致于死!

即赐宝剑白绫,令刘封还府自裁。闻听父王如此无情,刘封领命出殿,横剑长叹道:悔不听孟子度之劝,至有今日!

遂在殿外自杀而死。

上庸部将见刘封如此下场,相救不及,即入殿拜见汉中王,将刘封扯书斩使,力敌曹魏三员大将,因申氏兄弟降魏,以致失败之事奏报,为主将刘封鸣冤。(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