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八集 伏龙先生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八集 伏龙先生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襄阳城外,水镜庄园。

陈到奋力跃过檀溪,运起飞腿神功,抢在刘备之前,一口气奔至水镜山庄。

只因道路精熟,也不用人通报,直到庄内。进入庭院,只见草堂之上,师父史子眇和师叔祖水镜先生司马徽正在弈棋。少主孔明先生也在,手挥羽扇,微笑观局。

陈到健步登堂,先向孔明跪行君臣大礼,哽咽道:少主殿下,微臣参拜。这些年不见,主人可是……越发长得高了,玉树临风,君临天下。

孔明听他这套祝词,哈哈大笑,心中却是酸楚灼热,说道:胡师兄,快些收起你这一套来罢。今后万不可如此旧称,但呼先生便是,免误大事。

陈到连连称是,又扮个鬼脸道:先生以后也不可作如此旧称了,某今改名陈到。

孔明一怔,复又大笑。

史子眇及水镜先生见胡车儿来到,推开棋枰,立起身来。

陈到回身拜倒:参见师父、师叔祖。

史子眇:你不在新野,到底作甚?

陈到:奉师父之命,弟子与伊籍合谋,已将刘玄德引至襄阳城西,应向此路来也。

史子眇闻罢,颔首微笑。水镜先生道:好,好,好。算你奇功一件。

即命孔明随身童儿龙吟:拿上横笛,骑上青牛,速至庄外迎客,引那刘皇叔进庄。

龙吟便问陈到:师叔,那刘皇叔是何长相打扮?

陈到:白面长须,五十多岁年纪,乘骑白马,浑身是水的便是。

龙吟:却原来是个水龙转世。那便好认,我就去也。

于是到后院牵了青牛,跨上牛背,出门去了。

孔明向水镜先生道:承蒙先生教诲多年,而今方得拨云见日,得以龙虎相会。我已传书徐元直,令他前来隆中一会,计算路程,谅必今夜三更,能到水镜山庄。

水镜先生笑道:好,好,好。你这一条卧龙,此后内有庞士元、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崔州平等尽心辅佐,外有诸葛子瑜和刘晔暗相呼应,再有刘、关、张、赵,及陈到、臧霸等一班猛将相辅,定能得展其志,兴复汉室了。

史子眇:庞德公素日所授治国之策及用兵之道,亦终有用武之地矣,幸甚至哉。

孔明点头称是,遂即告别,自回隆中,安排试探刘备一应诸事。

镜头转换,襄阳城外。

刘备跃马过溪,心中暗惊: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人皆言的卢妨主,今日却救我性命,想来是我上应天命,今后说不定还有富贵缘分。

因不敢再回襄阳,一边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田园村郭,日将沉西。

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口吹短笛而来。因见刘备浑身湿透,汤水淋漓,熟视半晌,忽然问道:将军莫非破黄巾之刘玄德否?

刘备大惊问道:你乃村僻小童,何以知某姓字?

牧童道:我本不知,因师父说今日有个刘玄德必从襄阳而来,如此如此模样,乃当世之英雄,命我来接进庄,今观将军必是,故此相问。

玄德大奇:你师父却是何人?

牧童答道:我师父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镜先生。向与襄阳庞德公、庞统叔侄为友。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

刘备闻言大喜,暗道:我在新野多年,尝闻这几人乃天下奇才。刘表数次重礼聘请庞德公出仕不得,不想今日得见大贤!

遂问牧童:你师父今居何处?可引我去拜。

童子应喏,便引刘备到水镜庄前下马。水镜先生已从院中迎出,哈哈笑道:玄德公今日幸免大难!必为转运腾达之兆也。

刘备闻言惊讶不已,怀疑来者非是凡人。水镜先生将刘备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

水镜先生开门见山:明公神色慌促,衣襟尚湿,必是得逃大难,并险遇水灾之厄。

刘备佩服至极,遂以襄阳献祭,被蔡瑁图害一事相告。

水镜先生颔首笑道:山人久闻江湖上传说明公大名,先为豫州之牧,后据徐州数郡称雄,又被天子封为左将军。天下尽知皇叔英雄,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寄人篱下?

刘备脸色通红:备出身寒微,身无长技,又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镜先生:皇叔言不由中。将军胸怀大志,当初桃园结义之时,即与关、张相约上扶汉室、下匡黎民,此乃王霸胸襟,虽曹孟德亦以英雄视之,谓他人皆如草芥。若依山人看来,皇叔久不得志,其一未得其势,其二左右不得其人耳。

刘备被水镜先生说中心事,急忙起身长揖而拜:刘备不解,请先生道其详细。

水镜先生:皇叔请坐,听我道来。说将军未得其势者,是因天下大势先机已为曹操所占,致使将军无由异乎于其他诸侯,并为天下信也。那曹操起于青州,当初地不过数郡,人马不过万余,因迎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便似当年高祖借怀王之名以制项羽,故此天下百姓莫不奉之为正朔,诸侯亦不敢与之相抗,方有今日局面。似袁本初、袁公路兄弟,虽然四世三公,人多地广;吕布勇猛无敌,且手下良将众多,却终为曹操先后所灭,是其偷窥神器,意图篡逆,为天下所弃之故。至若刘表、刘璋、张鲁等,割据一方不尊天子,只得其土而不得其势,亦难久存,何况皇叔并无寸土之地?再说皇叔不得其人者,虽有关、张、赵云等皆为万人之敌,可惜并无善用诸将之人。若孙乾、糜竺、简雍之辈,乃是白面书生,与荀彧叔侄、郭嘉、程昱、贾诩、张昭、周瑜相比等而下之,皆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连连点头:曹操及江东孙氏果然人才济济,刘备不如。某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争奈未遇其人!左慈道长亦曾瞩我到襄阳之时,前来求问先生,只恨不得其便,致使因循至今。敢问先生,可否屈尊出山以教我?

水镜先生:某乃化外修道之人,于经伦治世并无一能。眼前便有大贤,何弃珠玉而求顽石朽木?玄德公久居新野,可曾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

刘备:也曾听闻其童谣唱道,“**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不知是否先生所云者?

水镜先生:正是。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死,荆州文武则将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则应在真龙当出,赖将军全力而辅之。

刘备:量刘备是何等人物,安敢当此!

水镜先生:只要将军不忘当初桃园结义盟言,我必助你得遇真龙天子;再以天下奇才供你驱使,复兴汉室。将军若有此心,便请起个誓来。

刘备听罢,指天而誓道:刘备自涿州起兵之时,便立下上扶汉室,下匡黎民大愿。若逢炎汉嫡传天子,当尽全力辅佐,以延汉祚。若违此誓,他日必使我呕血而死!

水镜先生大喜,即向内室呼道:史、胡二位贤契,还不出来?

只见门帘掀处,二人自内室走出,正是鬼谷掌门史子眇道长,后面跟着陈到。

刘备惊道:史仙长在此并不奇怪,陈到却又如何在这里?

陈到施礼:史道长便是在下恩师。主公不是想要寻卧龙先生么?今日主公遇险于檀溪,正是天假其便,在下方请师父派童子前去相迎,引主公到此。天机勿泄,主公休怪。

刘备闻言大喜,遂与史子眇见礼,回头再问水镜:先生,那真龙天子果系何人,身在何处,天下奇才却又安在?

水镜先生:真龙天子便是与皇叔一样,持有卧龙令者。只要皇叔诚心往拜,到时自然得见。至若天下奇才,可再以童谣相告,道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又问:伏龙、凤雏又是何人,现在何处?

水镜先生:伏龙者,便是颖川徐庶字元直;凤雏者,便是庞德公之侄庞统字士元。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颠倒乾坤之能。今日晚间徐元直便到本庄,庞士元现在江东,我去令人寻来,不日亦可来见将军。

刘备待要再问,史子眇却道: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再言。

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的卢马牵入后院喂养,一夜无话。

次日天晓,刘备早早起床出卧,水镜先生已备好早馔,请皇叔洗漱用餐。

刘备:如何不见史子眇道长,以及陈到?

水镜先生:史道长相陪庞德公已去江东,寻访凤雏庞统。并以卧龙令晓喻周瑜、鲁肃、诸葛瑾、顾雍等一班心向汉室之士,辅佐说服孙权,使其与皇叔联合,共抗曹操以兴汉室。陈到则去襄阳会合赵云,前来迎护皇叔共回新野,免得再受惊恐。

刘备闻说感激不已,又问:伏龙先生之事若何?

水镜先生道:徐元直昨夜三更而至,将军已然熟睡,便不曾打扰,今晨却又离去。

刘备闻听,跌足叹道:恨我贪睡,当面错过大贤!

水镜先生:刘皇叔不必如此。徐元直已去新野,将军回去自然相见。某昨日所言,尤其卧龙之事,将军自与元直密议私寻即可,万万不可与外人谈论,尤其是刘表及蔡瑁等辈。便是关、张二人,也不可使其知晓底细。

刘备知道卧龙先生身份隐秘,兹事重大,诺诺连声应承,胡乱吃了些早饭,却是食不甘味,一心只想插翅返回新野,好与伏龙先生相见。

早餐已罢,忽闻庄外人喊马嘶。水镜先生说道:必是胡车儿与子龙前来,迎接皇叔。

言犹未了,陈到与赵云已相随小童进院,来迎刘备。赵云拜了师叔祖水镜先生,后向刘备请罪:昨日都是赵云贪杯,失于救护,使主公遇险,罪过不小。

玄德安慰子龙数语,随即辞了水镜先生,与陈到、赵云上马,还于新野。

镜头转换,新野县衙。

刘备与关、张及孙乾等相见,略说蔡瑁谋害,多亏赵云、陈到救护之事;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向刘表具言蔡瑁设谋相害,全赖跃马檀溪得脱。

刘表前闻刘备中途退席,心中纳闷,今日看了书信方知详情,不由大怒,欲杀蔡瑁。

蔡夫人见刘表盛怒,不由怕了,跪地痛哭,求免兄弟一死。

刘表怒气不息,乃将蔡瑁斥责一通,最终还是免于责罚,并仍使其掌荆州之兵。又为安抚刘备,更命长子刘琦为使,同孙乾同去新野,至刘玄德处请罪,并为蔡瑁开脱。

刘备闻报刘琦亲来新野,亲自接出府门,并在县衙厅中设宴相待。至于刘表不杀蔡瑁,那是早在意料之中,自然再无他辞。

叔侄二人当日叙话,酒至半酣,刘琦忽然停杯不饮,潸然堕泪。

刘备大惊,急问:公子何以发悲?

刘琦便请屏退侍从,诉说心事:今荆州军政大权,皆握于蔡氏及蒯氏之手,父亲凡事不得自主。继母蔡氏因欲立其亲子为嗣,对侄儿常怀谋害之心;父亲又偏爱幼弟刘琮,侄早晚为蔡氏谋害,幸请叔父指教免祸之策。

刘备:我刚到襄阳时,亦恐被蔡氏所害。你父令我至新野防备曹操,反而悠然自安。现放着荆州许多府郡,江夏毗邻宿敌孙氏,贤侄何不求为彼处监军,离开襄阳避祸?

刘琦广读诗书,一点即通:叔父言外之意,是欲侄儿效那春秋之时公子重耳?

刘备:然也。贤侄自请离开国都,避开蔡氏视线,自然可得免祸。

刘琦暗道妙计,当即破啼为笑,归座欢饮。酒罢拜谢叔父,欣然辞别而去。

回到襄阳之后,刘琦回禀父亲:叔父刘备不计前嫌,且在言语间尚为蔡瑁开脱,恐其若被严责,以后必然记仇,不好相见。

刘表听了,极赞玄德忠厚待人,心下甚为喜慰,怒气渐息。

刘琦见父亲难得欢喜,遂趁机进言:父亲大人,我想如今江东孙策新丧,其弟孙权初掌江东,招贤纳士,必来伐我荆州,以立威望。父亲身体有恙,儿今已年长,愿替父分忧,求往江夏监军,以加强江夏防务,敬请父亲示下。

刘表闻言大喜,便准其为江夏太守黄祖监军,并领荆襄水军,以分蔡瑁之权。

刘琦由此亦喜亦悲,当即泣别父亲,领了三千军马,望江夏上任去了。

镜头转换,按下襄阳,再说新野。

刘备亲送刘琦至南门,看他去得远了,便即回马,入城返衙。

忽见衙前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其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闻歌暗思:此歌大有深意,来者莫非伏龙先生?

遂下马相见,将来人邀入县衙,求问姓名。那人答道:某乃颍上人徐庶,字元直。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

刘备闻说果是伏龙先生,不由大喜,与之谈论天下大事,便如掌上观纹,滔滔不绝。乃拜徐庶为军师,请为新野调练本部人马。

徐庶也不推辞,欣然任之。刘备令关、张、赵、陈诸将拜见军师,关、张等听徐庶谈论兵法甚为精到,于是无不钦服,文武相得。

镜头闪回,按下刘备,回头再说曹操北征辽东乌桓。

曹操以田畴率其部曲为向导,兵出偏僻诡道,上徐无山,以轻骑出卢龙塞。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终于穿越丛林,来至白狼山中,扎下营寨。

来日清晨,哨马来报:前面有无数乌桓人马,众达七八万余,皆扎于山下平旷之处,其军营之后,便是柳城。

当时曹军只有数千骑兵,后续部队未达。诸将闻敌人众达十倍,尽皆恐惧。

曹操目视众将,面有忧色。张辽挺身而出:胡骑虽盛,犹不如颜良军势之壮也。关云长能在万马丛中取上将之首,我何不能为之?末将请为先锋,趁此胡虏阵势不整,发动奇袭,必斩其上将以还。若不得胜,请斩某首可也。

张郃随即大呼:文远将军真乃英雄也!某虽不才,愿驸骥尾,与将军掠阵。

曹操壮之,当即酌酒各一大觥,亲赐二将,并以主帅麾盖授予张辽,令其下山出战。

三通鼓响,张辽在左,张郃居右,各率三千精骑,以上凌下,冲入乌桓阵中。

乌桓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曹操见对方军阵已乱,号令全军突击。

诸将闻令,齐抖丝缰,各挺刀矛,俱都杀下山来。乌桓军出其不意,如何抵得这帮下山猛虎?返身便往柳城中退走,溃不成军。

张辽单枪独骑,直冲至敌阵垓心,重围甚厚,杀之不透。眼见时已过午,心下焦躁。

忽侧目左面高坡,见有一员乌桓大将立在麾盖之下,指挥众军死战不退。定睛观看旗号伞盖,执事仪仗,不是蹋顿单于,却是哪个?

张辽陡然想起关公在白马坡时,袭斩颜良情景。于是撇开众军,从斜刺里驰上山坡,径奔单于,犹如劈波斩浪,众胡兵阻截不住。

蹋顿单于见张辽来得势猛,急欲拨马下坡避之,却已来之不及。

张辽冲至马前,大喝一声,将蹋顿挑于马下。恰好张郃策马来到,跳下马来,抽剑斩了蹋顿首级。乌桓诸将见头领已死,哄然一声,均作乌兽而散。

这一场激战,自辰时开始,至申时方才结束,曹军以少胜多,取得完胜。

乌桓各部单于名王,多人均死于此战,柳城最终被破,胡汉军民降者二十余万口。

袁熙、袁尚本在城中,因见势不妙,在城破之前便出北门,引领本部数百人马,往投辽东太守公孙康而去。

曹操遂进柳城,布告安民,尽取府库资财,给赏诸将及三军。又封田畴为柳亭侯,使其带领部曲,就此镇守柳城。

封完功臣,又重赏此前谏止东征谋士,说道:乘危远征,侥幸成功。今虽得胜,实乃上天所佑,绝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后遇此类等事,休要钳口。

在柳城歇兵三日,遂命回师。兵至易州之时,方知郭嘉已病数日,停柩公廨。

曹操亲往祭之,抚柩大哭:郭奉孝死,乃天丧我也!

众官力劝,方才止悲。对众叹道:诸君年齿皆与孤相当,惟奉孝年少,可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怎不令我心肠崩裂!

吊祭郭嘉已毕,夏侯惇率领众将入帐,请征辽东公孙康,问其私纳袁氏兄弟之罪。

曹操笑道:这次却不烦诸公。数日之后,公孙康自会送二袁之首到来。

过了五日,门军忽报:辽东太守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到至,请求入见。

诸将闻此,无不惊奇。曹操早就胸有成竹,遂命召见辽东来使,给予重赏,并赐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来使辞归,众官传观二袁首级,因不解何故,齐都请问丞相。

曹操拿出一封书信,示与众官道:孤与诸公想法相同,初时亦欲往征辽东,究问公孙康容纳二袁之罪。是郭嘉遗书与我,说公孙康定斩二袁,尔等自去看来。

荀攸接书,当众读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我以兵击之,其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而不攻,公孙康与袁氏必自相图,终必杀二袁以邀赏于朝廷,其势然也。

众官听罢,并皆踊跃称善。曹操笑容忽敛,复又大哭不已,便以二袁首级致祭郭嘉。

字幕:郭嘉随曹操从征十一年,多立奇勋,病死于东征乌桓途中,亡年三十八岁。

闪回结束。乌桓既平,曹操班师回许都。

于是率领众将,入朝登殿,向天子献捷,奏请将郭嘉厚葬。献帝准奏,大赏从征将士,并诏命将张绣灵柩迁葬汝南,以列侯之礼致祭。

曹操因常念郭嘉之死,不由常怀悲戚。

忽这一日,夏侯惇自当南遣使入都,叙说前番刘备相攻之恨,博望坡大败之辱。

曹操览表大怒,便即升帐聚将,安排南征。遂差曹仁、李典为帅,降将吕旷、吕翔为副,领兵三万,南下屯于樊城,虎视荆襄;就便探看刘表虚实,准备渡江。

曹仁领命,兵至樊城,便要放出探马,到襄阳探听消息。

吕旷、吕翔欲建大功,上前请令:刘备屯兵新野,是为荆州北藩。其乃我等手下败将,攻之必溃,则刘表必望风而降。我兄弟二人愿请精兵五千,前往新野取刘备,以献将军。

曹仁甚壮其勇,即派精兵五千,与二吕率领,前往新野厮杀。

荆州细作探知二吕出兵,飞马报于新野。刘备急召众将,计议应对之策。

军师徐庶笑道:若是曹操亲自来时,还要费些计较。曹仁使二吕带兵,是送辎重与我也。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从左敌其中路,张飞从右敌其后路;主公自引赵云正面相迎。

刘备言听计从,与众将领兵而出。

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下对圆,擂鼓三通,各自射住阵角。刘备先使赵云出马,曹营中吕旷亲自迎敌。战不数合,赵子龙手起一枪,将吕旷刺于马下。

吕翔引军回走,被关云长冲杀一阵,辎重尽失。

回败不到十里,又被张飞截住,一矛刺死吕翔。余众四散奔走,大半多被擒获。

刘备班师回县,犒赏三军,设宴庆贺。

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曹仁大惊且怒:大耳儿,焉敢如此欺我!

乃与李典率全部二万五千军马,杀奔新野而来。探马报到新野,刘备不由心慌。

徐庶笑道:曹仁若坚守樊城,以待曹操自来,某倒也无计可施。如今他托大前来,则樊城也必归主公了。主公且备下功劳薄,预备战后,犒赏三军便是。

刘备闻听信心大增,眉开眼笑,便将兵符令箭尽付徐庶,任其施为。徐庶不慌不忙,遂命擂鼓聚将,分拨清楚。众将并皆领令,依计引兵而去。

次日辰时,曹仁兵临新野城外列阵,命人讨敌骂战。

徐庶安之若素,便请玄德自领中军,以大将赵云为先锋,出城迎敌。只听一声炮响,三通鼓鸣,三千兵马冲出城来,两军对垒,分别列阵。

曹仁在马上见了刘备,冲冲大怒,便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

约战十数个回合,李典力软筋疲,料敌不过,只得含羞拨马回阵。

曹仁是个用兵行家,早已料到李典并非赵云对手,提前已有准备。此时见前锋败了,下令众军不退反进,让过李典,复又布成阵势。

赵云不识其阵,兼又兵少,不敢冲撞,勒马而回。

刘备坐在高处观阵,见状不由失惊,马鞭落地。

徐庶俯身拾起马鞭,还与刘备,指点其阵笑道:此谓八门金锁阵,曹仁倒是个将才。阵势虽然布得整齐,只是阵中欠缺主持之人,便无甚威力。

随即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又命赵云上前,叮嘱如此如此,此阵必破。

赵云大喜,复上马临阵,引五百军从东南巽位而入,径往正西兑门而出。又从西杀回,转到东南角上来。如此一番冲撞,其阵已破,曹军队形登时散乱。

徐庶见曹仁军大乱,便令擂鼓吹号,请刘备亲自出击。

刘备跨马飞下高阜,麾军冲击。曹兵大败,直退至三十里外方才扎住阵角。

曹仁却不服输,认为赵云只是碰巧破阵,因与李典商议夜劫刘备营寨,以反败为胜。

李典却料刘备军中必有深通兵法之人主持,甚忧后路有失,便劝曹仁回守樊城。

曹仁不听,自引军为前队,使李典为后应,当夜二更前往劫寨。

将近刘备营寨,却听一通鼓响,寨中四围火起。曹仁心知中计,急令退军,火影中见赵云掩杀将来;急望北河而走,却又被张飞截杀。

李典死命保护曹仁下船渡河,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

只听城上一通鼓响,关羽引军而出,大喝道:曹仁休走,吾已取樊城多时矣!

曹仁知道关公本事,拨马便走,折兵大半,星夜投奔许都而来。于路派出数路探马,前往新野打听,方知刘备聘请徐庶为军师,为其设谋定计。

至此自悔误听二吕之言,没先派人打探对方底细,轻敌冒进,这才吃了大亏。

镜头转换,按下曹仁,复说刘备。

刘备引军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并请刘关张三人到家,设宴相待。酒席之间,刘备见刘泌身侧有一大汉侍立,器宇轩昂,因问:此子何人?

刘泌答道:是我外甥寇封,因父母双亡,故从下官过活。

刘备:曾习何业?

刘泌:幼习弓马,尤喜兵法。

刘备点头,不再多问,刘泌便命开席。于是飞杯传盏,水陆毕陈,宾客尽欢。

随军厨役上菜时不慎,忽将盘中肉块遗落在地,不由脸色更变。寇封不动声色,随手将肉块拣起,转身丢入口中,悄悄咽下。

未料这一幕恰被刘备看到,遂待寇封过来敬酒之时,低声问道:卿适才见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责下人,随口吞食,是何意也?

寇封答道: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又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而已,安忍叱斥。

刘备闻言,又惊又喜,遂向刘泌笑道:此子仁义为怀,颇合我意。既其父母双亡,某愿收此为义子,未知明公肯相舍否?

刘泌:使君乃帝室之胄,大汉皇叔,天下谁人不知?既蒙垂爱,此子之福也。

于是欣然而从,遂使寇封便在席间参拜玄德为父,就此改名刘封。

画外音:刘封食肉掩过之事传至军厨,众疱师莫不为之感动。为报答少主爱民之德,厨役遂特意烹制一种夹糖炸肉,送给刘封,以记此事。在烹制此菜时,除加糖以外,还夹入豆沙,成为襄樊名菜之一,流传至今。(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