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三集 班超归天

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三集 班超归天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郑众奏请拘捕窦宪同党班固,和帝准奏,即命洛阳令种兢,依律拿问鞠审。

种兢与班固曾有私仇,于是欣然奉旨,逮捕班固及其诸子下狱,刑讯逼供。班固在狱中未久,便被折磨病死。临死前泣血写下遗表,托家人密奏天子。其奏略云:

臣自就任兰台令史以来,从明帝永平元年起,受命专门撰述《汉书》,历时二十余年。依照写作计划,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期间虽亦从事其他著述,又参与大将军窦宪军事,大体未曾中断《汉书》编写。今全书绝大部分内容已经定稿,惟八表及《天文志》未成。以至死于冤狱,不亦悲夫?

和帝览奏大惊,由是下诏遣责种兢滥用私刑,并令究治狱吏之罪。因惋惜班固大业未竟,复令其妹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

画外音:班昭字惠班,学问广博,不弱其兄。十四岁时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为妻,丈夫不幸早年去世。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命皇后及贵人嫔妃等视其为师,称为“曹大家”。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国相。同郡马融拜伏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其后皇帝又命马融兄长马续接替班昭,终于完成《汉书》。

少年天子刘肇一举扫平外戚窦氏势力,由此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因闻北匈奴单于率众北还,和帝便派将兵长史王辅为帅,与蜀郡太守任尚联手追击。

二将奉命,率军北征,连战连胜,最终诛杀北单于,尽灭其众而还。

镜头转换,边北辽东。

鲜卑闻说北匈奴已灭,遂乘机迁入匈奴故地,就此定居下来。北匈奴余部此时尚有十余万落,于是皆都自称鲜卑族号,由此复又渐渐强盛。

适逢此时,辽东太守祭肜因病亡故。哀书入京,和帝甚表悲悯,诏命其子祭参继任辽东太守。然而祭参虽然征战有功,但威望远不及乃父,于是辽东渐渐不宁。

祭肜武勇过人,又不失长者之风,颇有古代名将司马穰苴风范。乌桓、鲜卑追思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其立祠,四时奉祭。

字幕:岁月转换,似水流年。永元六年秋,西域都护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

大军行到尉犁,班超派使分别通告三国:大汉西域都护今次来者,欲镇抚三国也。尔等既欲改过向善,宜遣大人来迎,我当赏赐王侯已下,事毕即还。

焉耆王广早闻班超大名,厚待汉使,并遣左将北鞬支为使,赍奉牛酒以迎汉军。

班超见焉耆王并未亲至,故意假作发怒,诘责北鞬支道:汝虽是匈奴侍子,而今秉掌焉耆国之权。我今率兵自来,焉耆王不及时迎降,皆汝之罪也。

左右诸将一齐恫吓:似此不忠不义之徒,不如杀之!

班超说道:公等不知,此人威权重于焉耆王,今未入其国而杀之,必令自疑。若因此而设备守险,我等岂得到其城下哉!

于是赐以酒食,然后遣之。

北鞬支还至焉耆,向国王备述班超威严,说其恩义。王广见北鞬支安然无恙归还,知道汉朝没有平灭己国之意,遂亲率高官在尉犁迎接班超,奉献礼物。

班超见其主动来降,遂以恩义待之,深加抚慰。

未料王广返回王庭,立即下令拆掉国境山口围桥,欲阻汉军于境外。班超早已料到,却从别道绕行进入其国,距王城二十里扎下营栅。

焉耆王见汉军从天而降,不由大惊。便欲逃入山中顽抗,待班超粮尽退兵后卷土重来。其国左侯元孟曾在洛阳为质,心向汉朝,潜派使者向班超报信,说与焉耆王计划。

班超为稳定焉耆国贵族,故意斩杀元孟使者,并发檄文,约期宴请三国国王及大臣,声言届时将厚加赏赐。

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信以为真,三人多人一起到会;焉耆国相腹久等十七人害怕被杀,就此逃跑;危须王也因心中狐疑,未至汉营。

宴会开始,众人依次坐定。班超突然变色,责问焉耆王等人道:危须王因何不来?腹久一班人为何逃跑?此皆是尔等归降之心不诚,首鼠两端之故也!

焉耆王:危须王不至,腹久逃走,实与我等无干!

班超:一派胡言!你若诚心投汉,却为何又拆除山口围桥,以拒天兵?

焉耆王等人闻言惊悚,惧不能答。

班超喝令:与我皆都拿下,押至当年西域都护陈睦所驻故城,全部斩杀,传首京师!

一声令下,众武士一拥而上,将焉耆王广等三十余人皆都绑缚,开刀问斩。

班超又令诸将,纵兵斩杀三国贵族五千余人,俘获部众一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多万头,由此一举平定三国。

焉耆、危须、尉犁三国既平,班超命将元孟请至,宣布册立其为焉耆国王。

元孟又惊又喜,问道:将军此前杀我信使,今又立我为王,却是何故?

班超:贤侯不知,当时是为设计诱敌,以惑王广,不得不杀使者故耳,尚请莫怪。

元孟唯唯逊谢道:将军用兵,真有神鬼莫测之机,我等凡人,岂能领会!

为稳定三国局势,班超在西域都护故城停留半年。至此,西域五十余国都重新归附汉朝,班超终于实现其当年立功异域理想。

消息传至洛阳,汉和帝闻报大喜,下令朝议,表彰班超盖世功勋。经过三公廷议上奏,最终诏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自此以后,人皆以“班定远”称之。

镜头转换,永元六年正月,洛阳汉宫。

永昌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附汉,遣使者及翻译到洛阳,向汉朝奉献犀牛、大象。

二月,和帝下诏,以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

字幕:张奋,字徲通,京兆杜陵人,父张纯,光武帝时曾任大司空,封武始侯。

张奋少年时好学不倦,节俭行义,常分田租赡恤宗亲。汉明帝时初仕为侍祠侯,和帝时复任城门校尉、长乐校尉、太常,至永元六年升为司空,就此位列三公。

是年四月,蜀郡徼外大牂夷种羌豪造头等人,率种人五十余万口内属。东汉朝廷拜造头为邑君长,赐以印绶,令管理其部民。

七月,京师旱灾,太史官上奏,以为是冤狱过重之故。

和帝下诏,令中都官徒各除半刑。又亲至洛阳官舍,录囚徒,举冤狱,收捕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都受降职处分。

冬十一月,北匈奴降胡五六百人夜袭南单于师子,汉安集掾王恬率领卫士与之激战,击败降胡,尽行诛之。降胡十五部二十余万人相率惊扰,皆都反叛。

诸部叛首找出前单于屯屠何之子薁鞮日逐王逢侯,共推其为单于,杀略汉匈吏民,焚烧邮亭庐帐。南单于支吾不住,急向朝廷告急求助。

汉和帝闻奏大怒,遂下诏命:拜大将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为三军主帅,以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事朱徽二人为副将,率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郡国射士、缘边将士;檄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诸部,合四万余人马,约会讨伐逢侯。

字幕:邓鸿,南阳新野人,高密侯大司徒邓禹少子。

镜头闪回,叙述邓鸿来历。

邓鸿喜好谋略,曾上朝参与商议边防军事,汉明帝赏其能力,命为将兵长史,使率领五营士兵屯守雁门,封为侯爵。

建初七年,邓鸿以张掖太守之职,被任命为度辽将军;永元元年率军从稒阳塞出发,与大将军窦宪、征西将军耿秉等在涿邪山会攻北匈奴。

因击败北匈奴军功,朝廷升任邓鸿为大鸿胪,由定襄太守皇甫棱代理度辽将军之职。

闪回结束,邓鸿会合三军出塞,北伐匈奴。

逢侯单于闻而大惧,便与诸部叛首商议,欲带人马辎重,穿越大漠北去。南匈奴单于师子闻报,与中郎将杜崇驻扎牧师城,以阻北匈奴归路,逢侯单于攻而不克。

十一月,邓鸿率军到达美稷。逢侯单于不敢对敌,于是越冰过险,向满夷谷退去。

南匈奴单于师子派王子为将,率领一万骑兵,与杜崇部下四千骑,会合邓鸿所部汉军,在大城塞追击逢侯单于,展开对决。经过一场激战,杀逢侯部众三千多人,掳获万余。

越骑校尉冯柱分兵追击逢侯单于部众,杀死四千多人。

任尚率领鲜卑大都护苏拔魔、乌桓首领勿柯,共集八千骑兵,拦截在满夷谷,再一次大败逢侯单于。接连三战,前后一共杀死北匈奴一万七千余人。

逢侯单于趁汉军未能合围之机,率领部众逃出塞外,汉军因无法追击而回。

字幕:任尚,东汉将领,籍贯来历及出生年月皆都史载不详。章和二年,初任护羌校尉邓训护羌府长史。羌族烧当部落首领迷唐叛汉,其叔父号吾率领本部八百户归降,并为汉军向导,在写谷大败迷唐。永元元年春,迷唐打算重回故地,邓训命任尚击之。

镜头闪回。任尚领命,遂率六千汉胡兵马,追击迷唐。

迷唐渡河向西,为防追兵,下令将船只全部焚毁。任尚兵至,见渡船尽毁,遂命收集军中所有皮革缝制成小船,置于木筏之间,作为渡河工具。

汉军由此悄悄渡河,并趁夜间发动袭击,大败迷唐,先后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经过此役,烧当羌部几乎全被消灭,余部皆都归降汉军。

永元三年,任尚以司马之职奉大将军窦宪之命,与左校尉耿夔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败北匈奴,俘虏北单于之母阏氏,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平灭北匈奴。

汉军出塞五千余里后而回,其距离之远,是自汉朝出兵匈奴以来未曾有之。

自此以后,耿夔、任尚等便为大将军窦宪心腹爪牙。

永元四年正月,朝廷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为使,授予北匈奴于除鞬印信绶带,再立北单于;同时命任尚为中郎将,持符节护卫北匈奴,屯驻伊吾。

窦宪计划护送于除鞬返回北匈奴王庭,后因事败自杀,计划作罢。于除鞬闻窦宪败亡,遂在天山南北公开反叛,到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

汉和帝派长史王辅率一千骑兵出塞,协同任尚联兵讨伐于除鞬。

任尚与王辅翻越东天山,以铁骑对铁骑,穷追猛打叛兵,在蒲类海边与于涂鞬进行决战,一举打垮北匈奴军,擒斩于涂鞬,使其残余势力落慌而逃。

闪回结束。至此降胡造乱,光禄勋邓鸿代理车骑将军出塞,任尚复率乌桓、鲜卑部队从征,在满夷谷大败逢侯单于,又立大功,遂彻底洗白窦氏余党形象。

镜头转换,永元七年正月,大地将欲回春,漫天飞雪犹狂。

代理车骑将军邓鸿率军班师回朝,命副将冯柱率领虎牙营留驻五原。

大军回朝之后,未待朝廷叙功封赏,窦氏余党便联合随征将军,上疏指控弹劾:邓鸿身为三军总帅,逗留不进、坐失军机,致令逢侯单于逃遁,为朝廷留下后患。此乃明是故意纵敌,以养寇自重,永掌兵权,欲图不轨,望乞陛下明察。

汉和帝览奏大怒,因被所惑,于是命将邓鸿下狱,最终处死。

此后不久,窦宪余党复又上疏弹劾:朱徽、杜崇二将与胡人失和,并扣留南单于安国上疏,激致匈奴叛乱。此乃邓鸿余党,以此坑害朝廷,望乞陛下明察。

和帝览奏愈怒,命收朱、杜二人入狱,亦都处死。

画外音:可叹此番西征诸将,自三军统帅邓鸿至领兵大将皆都获罪,惟冯柱、任尚二人幸免。冯柱乃开国勋臣司空冯鲂之子,娶显宗女获嘉长公主为妻,又是一个外戚。

永元八年四月,并州四郡大旱,天子诏命郡守放粮赈灾。

五月,南匈奴右温禺犊王乌居战反叛,率众数千出没于塞外山谷之间,劫掠过往客商。

秋七月,行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应匈奴南单于之请,率边境诸郡屯兵进讨叛军,追斩乌居战于塞外,尽降其数千部众。

于是奏报汉天子和帝,徙乌居战部众及诸还降者二万人于北地。

和帝下诏,令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皆诣敦煌戍边抵罪。其时护羌校尉贯友病死,诏以汉阳太守史充代领其职。

史充奉旨到任,征发湟中羌胡出塞,进攻烧当羌豪迷唐,结果急功冒进,反遭大败。史充因此免官,使代郡太守吴祉继任。

次年秋,迷唐率八千人进犯陇西,乘胜深入,胁迫塞内诸种羌共为寇盗。众羌纷纷响应,合步骑三万人击败陇西郡兵,杀大夏县长。

东汉朝廷收到边报,乃调派征西将军刘尚为帅,越骑校尉赵代副之,率北军五营、黎阳、雍营、三辅积射,及边兵羌胡三万人出塞讨伐。

字幕:刘尚,宗室子弟,汉光武帝之后。

刘尚领命而出,挂三军帅印,屯兵狄道,命赵代屯兵枹罕。另派司马寇盱监督诸郡兵马,四面并会,来伐诸羌。

迷唐自知不敌,丢弃老弱部众,只率精骑逃入临洮以南。

刘尚追至高山,迷唐被迫应战。两军相遇,展开激战,一时不分胜负。正在紧急时刻,司马寇盱率军赶至参战,斩首千余,得牛马万余头,迷唐逃去。

汉兵虽然获胜,但伤亡很大,无力追击,撤回塞内。

汉和帝闻报不悦,由是下诏:刘尚、赵代畏懦惧敌,以至损兵折将,堕我大汉军威。兹命将其二人下狱免官,由谒者王信代领刘尚军进屯枹罕,谒者耿谭代领赵代军屯驻白石。

耿谭到任,以重赏诱诸种羌内附,迷唐害怕请降。其余种人饥窘不能自立,入居金城。

王信、耿谭由此罢兵,遣送迷唐诣阙见驾,拜见天子。和帝命迷唐率其种人返回大小榆谷,迷唐不肯远出。护羌校尉吴祉又多赐迷唐金帛,令其多买粮畜,促其出塞。

羌人于是再次反叛,勾结湟中诸胡寇掠而去。王信、耿谭、吴祉皆以畏懦之罪免官。

镜头转换,张衡登场。

字幕: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

张衡家族世代便为南阳西鄂大姓,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光武帝时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立有大功。后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一万精骑,任期内匈奴再也不敢来侵扰。

张衡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善文事,十六岁离家游学,先到三辅,后至都城洛阳。入洛阳太学肄业,通五经,贯六艺。在太学结识崔瑗,结为挚友。

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虽举孝廉而不入仕,三公屡辟不就。当时天下无事,洛阳大建宫室,王侯贵族穷奢极欲,风气侈靡。

张衡见此,乃模仿班固《两都赋》而作《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与《东京赋》两篇。文中假托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二人对答之辞,互相夸耀西京长安及东京洛阳繁华,暗喻讽谏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赋成之后传颂一时,为之洛阳纸贵。

张衡兴趣广泛,非但自学五经六艺,而且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以及机械制造等匠门奇术。乃合并战国时公输班所创匠门及墨翟所创墨门,身为两派祖师掌门。

大将军邓骘欣赏张衡才华,多次征召,张衡都不应命。

永元八年七月,戊己校尉索頵听信车师前王尉卑大进言,欲废黜车师后王涿鞮,更立破虏侯细致。涿鞮怨恨前王出卖自己,率兵进攻并俘虏其妻子。

汉和帝闻说车师之变,乃派将兵长史王林为帅,征发凉州六郡兵及羌、胡二万余人,进攻涿鞮。王林奉旨西征,一战而胜,斩首俘虏千余。

涿鞮逃入北匈奴,王林率领汉军追及斩之,复立涿鞮之弟农奇为车师后王。

永元九年,闰八月十四日,太后窦氏去世,和帝为上谥号章德皇后。

窦氏未及埋葬,梁贵人姐梁嫕上书,陈述梁贵人当年枉死缘由。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请依照光武帝黜降吕后先例,贬黜窦氏尊号,认为不宜再与章帝合葬。

朝野百官因恨诸窦乱汉,大都附和上奏。

汉和帝因此下诏:窦氏外戚虽不遵守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若依礼法,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父上官安谋反被诛,亦无降黜,其勿复议。

群臣奉诏,便无异辞。闰八月二十九日,窦太后与章帝合葬敬陵。

永元九年,班超派部将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奉命,遂率团队自龟兹出发,经条支、安息诸国,到达安息西界。其后准备渡过西海,被安息船人劝阻,不能前进而还。

画外音:彼时所称大秦国者,便是罗马帝国;西海者,便是如今之波斯湾。自中国有史以来,此为首次出使西方最远之处记载。

班超闻听甘英回报,说西方之路险远难渡,不由喟然长叹,自感久居偏远异地,如今年老,逐渐有思念故乡之意。由是写书寄与小妹班昭,详叙天伦之思,感叹不能叶落归根之情。

永元十二年,汉和帝下诏:令赊贷受灾诸郡百姓种粮,允许贫困无以自存者及郡国流民入陂池渔采,以助蔬食。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各占一级;鳏寡孤、笃癃及贫不能自存者每人粟三斛。舞阳大水,赐遭水灾者每人谷三斛。

夏四月,日南、象林蛮夷二千余人反叛,寇掠百姓,焚烧官寺。郡县发兵讨伐,杀其渠帅,余众投降。于是设置象林将兵长史,以防其患。

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东汉朝廷赐其王金印紫绶。

是年张衡由洛阳应邀回乡,担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掌管文书。又有汝南许慎,是年编著成《说文解字》。

字幕: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以郡功曹举孝廉,历任洨长、太尉南阁祭酒。

画外音:许慎曾从贾逵习古文经,时称“五经无双许叔重”,并撰有《五经异议》。永元八年起开始撰写《说文解字》,至十二年大体撰成,此后陆续定稿。

《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由个人独立编纂完成字典专著,系统分析字形、解说字义,集汉文字解说之大成。全书正文十四卷,后序一卷,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此书完全改变周秦时代训诂词典方法,开创系统全面解释字形、音、义新体例,构成严整字典编纂格局。所释字以小篆为主,分析字形结构,根据不同偏旁分列为514部,始一终亥,部序以笔画及形体结构近似为准则。书中所收包括古文经中常见字,篆文、古文、籀文、俗体等,先秦两汉之字俱全。后代考查汉字发展历史,识别甲骨文、金文,多赖于此。《说文解字》虽为字书,实际也是一部极其重要训诂书,在中国字典史上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永元十三年始,天下扰乱迭起。当年八月,烧当羌王迷唐回到赐支河曲,率兵扰边。

护羌校尉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闻报,召集诸郡兵、属国湟中、月氏诸胡、陇西牢姐羌,合计三万人马,出塞至允川,与迷唐激战。

战斗开始,周鲔还营自守,由侯霸率兵冲入敌阵,斩首四百余级。

羌众伤亡众多,种人瓦解,四散奔逃。投降者六千余人,被分徙汉阳、安定、陇西三郡。

经此一战,烧当羌一蹶不振。迷唐部众不满千人,只好远徙赐支河首,依附发羌留居。其后不久迷唐病死,其子率部归降汉朝,种人仅余数十户而已。

陇西诸羌方平,辽东鲜卑复起,寇掠右北平,复入渔阳,被渔阳太守率兵击退。

又有南郡巫蛮许圣等人,因郡吏收税不均,起兵反汉。

朝廷派使督荆州诸郡兵万余人讨伐,许圣等依险固守,汉军久攻不破。次年,汉军自巴郡、鱼复分兵数路进攻,斩蛮人渠帅,许圣投降,被徙置江夏。

同年冬十一月,安息国王满屈遣使东至洛阳,向汉帝进献狮子及条支大雀,亦即驼鸟。

经学家贾逵逝世,所著《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均佚,仅存辑本。

永元十四年,班超年老思乡,上书朝廷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朝廷得书,久未答复。班昭时在朝中任职,亦上书为兄长告哀,奏请叶落归根。汉和帝终感其言,于是征召班超还国,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

任尚奉旨前往龟兹,至西域都护府接印。班超喜不自胜,置酒相待,感慨万千。

酒宴席间,任尚虚心请教班超:君侯在此绝域外国三十余年,恩威并施,名扬天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小可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倘蒙君侯不弃,宜有以诲之。

班超笑道:不才年老失智,任君曾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任尚当面唯唯受教,心中暗道: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班超在西域共计三十一年,八月回朝,被任为射声校尉。因长年征战以至胸肋有病,入朝不久,便即病情加剧。

和帝闻报,遣中黄门至府慰问病情,并赐医药。班超送走天使,命长子班勇至卧榻之侧,将《鬼谷子秘籍》、伏龙令牌授之,命派专人送往南阳,交给张衡。

嘱罢而亡,享年七十一岁。

班勇依父遗命,亲赴南阳授令传书,张衡便为鬼谷门第十四代掌门。

班超既死,朝廷诏命厚葬,继命以徐防为司空。

字幕:徐防,字谒卿,沛国銍县人,汉明帝除为郎官。此后任职枢机,奉事汉明帝、汉章帝,未有过失。和帝刘肇时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

徐防勤晓政事,所任诸职皆有政绩。今既拜为司空,便上疏进言:臣见太学之试,诸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每有策试,辄兴诤讼,互相是非。建议自今而始,博士及甲乙策试,应从其家章名,不得妄为穿凿。

和帝诏令公卿讨论,皆以徐防之见为是。永元十六年,徐防转任司徒。

镜头转换闪回,按下朝堂,复叙内宫,阴皇后登场。

字幕:皇后阴氏,南阳新野人,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执金吾阴识曾孙女。

阴氏少时聪慧,喜好书法技艺,永元四年入宫,受封贵人,得到汉和帝殊宠,永元八年被立为皇后。与此同年,太傅高密侯邓禹孙女邓绥被封为贵人。

邓绥自幼敏悟,六岁时即能诵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未嫁之时,每当诸兄研习经传,邓绥故意择其微言大义问难,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被选入宫时年仅十五岁,次年冬于阴氏册立皇后之时,便被封为贵人。

邓绥为承事阴皇后,常克己以下之,对宫人隶役皆加恩惜,故深得宫女内侍等人拥戴。和帝由此倍加宠爱邓贵人,对皇后阴氏宠爱渐渐衰减。

阴皇后见邓贵人德望称誉日益高涨,屡有怨恨之情,由此制造祝诅,欲加害邓绥。

汉和帝有次卧病,阴氏以为难愈,遂对左右人说道:今陛下病重,未见其愈。我若执掌大权,定灭除邓氏三族,不令其再有一人存活于世!

内侍中却有邓绥心腹,听到此话,便即密报贵人。

邓绥闻此,流泪对宫人赵玉道:我竭诚尽心以事皇后,竟不为所祐,获罪于天。妇人虽无从死之义,然周公以身请替武王之命,越姬心誓必死之分。我惟有一死,上以报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祸,下不令阴氏有人豕之讥,可也。

说罢大哭,即欲饮药自杀。赵玉固执劝止,诈言适才已有内使来过,说皇上疾病已愈。邓绥信以为然,恐坚持自杀反而祸延族人,乃悲啼而止。

当年夏,有人向天子密报:皇后阴氏与外祖母邓朱氏使用巫蛊妖术,行诅咒之事。

汉和帝惊怒异常:命将邓朱氏及其两子邓奉、邓毅,与阴皇后弟阴轶、阴辅、阴敞,皆下掖庭狱中。派中常侍张慎与尚书陈褒,挨个考问检查!

于是二邓及三阴受拷不过,互相牵扯攀咬,便将皇后攀扯出来。主审官因此上报,谓皇后外戚等行巫蛊诅咒,是属大逆不道之罪。

和帝怒不可遏,命将阴奉、阴毅、阴辅三人在狱中拷打致死。复命司徒鲁恭持节,赐予阴氏策书,收缴其皇后玺绶,废黜皇后之位,迁徙到桐宫居住。

阴氏父亲特进阴纲闻说女儿被废,自杀身亡。弟阴轶、阴敞及邓朱家属全部获罪,流放到日南郡比景县;宗族亲属都被免官,遣送还乡。次年阴氏忧郁而死,时年二十三岁。

闪回结束。阴皇后以巫蛊事废,邓绥便被继立为后。

新皇后册立,方国进贺贡献,竞求珍丽之物。邓皇后下令禁绝贡献,岁时仅供纸墨而已。和帝欲封邓氏亲族官爵,皇后不肯,每每哀请谦让。

邓皇后之兄邓骘,终和帝之世,位不过虎贲中郎将之职。

永元十六年,和帝下诏,凡贫民有田业而匮乏不能自耕者,皆由地方政府贷给种粮。

二月,兖、豫、徐、冀四州连年涝灾,诏令禁止沽酒。

夏四月,又派三府掾吏分行四州,为贫民无以耕者雇犁牛。

秋七月,又下诏全国减半征收田租刍橐,皆勿收债。

冬十一月,北匈奴遣使称臣,至洛阳贡献,请求和亲,欲修呼韩邪故约。和帝以其旧礼不备未予允许,仅以厚加赏赐,遣回来使。

镜头转换,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永元十七年春,高句骊六代王名宫,称太祖王,引兵复还辽东,寇掠六县。辽东太守蔡讽因不谙军事,多次失利,丧师损众,只得上书告急。

字幕:蔡讽,襄阳人,出身荆襄大族。

汉和帝闻说高句骊王宫大乱辽东,不由大怒,乃下诏书:蔡讽剿抚不力,兹命罢免太守之职,以耿夔为辽东太守,前往征讨。

字幕:耿夔,字定公,挟风茂陵人。

镜头闪回,叙述耿夔来历。

耿夔出身将门,乃是建威大将军耿弇之侄,五官中郎将大司农耿国次子。年轻时有气概,永元元年任窦宪假司马,随军在涿邪山会师,出击北匈奴。

此番出征,耿夔与副校尉阎盘、司马耿谭联手,在稽洛山大败北匈奴军,追击直至私渠北鞮海,北匈奴二十余万人向东汉称臣投降。耿夔因此战功,被任命为骑都尉。

永元三年二月,耿夔为大将军左校尉,与司马任尚、赵博等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败北匈奴,俘单于母亲阏氏。北匈奴单于逃跑,由此灭国。

汉军追出塞外五千余里而回,耿夔因功被封为粟邑侯。

此后窦宪失势自杀,耿夔受到牵连,被罢免官职,后出任长水校尉,又拜五原太守。

闪回结束,至高句骊王宫侵入六县,耿夔奉旨代替蔡讽为辽东太守。

耿夔由是就任辽东太守,立即整顿军马,率众出击,将高句骊叛军击退。

此后未久,貊人又反,聚众侵犯辽东郡。耿夔复率军追击,杀死貊人头领;又率军攻击高句骊王国,击破高句骊军,斩其渠帅。

捷报入京,汉和帝大喜,由此大赦天下,改元元兴。

画外音:元兴元年,汉室达到鼎盛时期。据官方统计,当时全国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皆为东汉一朝之最,时人称为“永元之隆”。便在此年,蔡伦改革造纸技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字幕: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出身于大凑山下冶铸铁匠世家。卫飒任桂阳郡太守,设置铁官,蔡家因此得入官籍。

镜头闪回,叙述蔡伦平生。

蔡伦幼时在石林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论语》,又熟知冶炼铸造,种麻养蚕,满腹经纶。汉明帝永平十八年,由调运采冶铸铁官员推荐,进皇宫为宦,在掖庭当差。

几年之后,蔡伦被提升为小黄门宦官,才华开始显露。

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参与验实,为其帮凶。至和帝即位之后,升为中常侍,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

汉和帝初登皇帝宝座,年龄尚幼,窦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蔡伦心性秉直,便与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清除窦氏,立下大功。

永元九年,蔡伦加位尚方令,负责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蔡伦掌管尚方,所制“尚方宝剑”便为最高权力象征。尚方制作刀剑器物,莫不精工坚密,蔡伦便为兵器品牌之祖。

当时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各种器物,选出材料中树皮、麻布、旧渔网等无用之物,无处置放,便命工匠切碎剪断,扔在池中。

时间既久,杂物烂掉,而纤维不腐,下大雨时浮出水面。

蔡伦大奇,忽然灵感大发,乃命工匠将其捞起,放入石臼中搅拌成浆状,后用竹篾挑出,干燥后揭起,就变成纸。其后又带工匠反复试验,终致轻薄柔韧,便于使用。

蔡伦大喜,乃将造纸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

和帝大为赞赏,便诏令天下使用,朝廷各官署皆都视作奇迹,名为蔡侯纸。

画外音:在此之前,历代官方记事载史,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所用材料均自不同。甲骨及青铜珍稀,竹简笨重,缣帛昂贵,自不必说;造纸术因此一旦发明,天下大得其利。蔡伦造纸术是中国最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杰出成就。直到魏晋,盛行读书、抄书及藏书之风,都得益于蔡侯纸普及推广。

有道是盛世不永,韶华易逝,端地如此。

正当东汉王朝如花似锦,汉和帝忽然英年早逝,病死于洛阳章德前殿,年仅二十七岁。

按照传统,应是和帝长子刘胜继承皇位。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皇后邓绥乃立皇子刘隆为帝,出生不足百日,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

邓绥由此进升为太后,临朝听政。乃葬和帝刘肇于慎陵,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和帝葬后,宫人并归陵园。当时主幼国忧,甫遭大患,法规禁条不备。忽有一日,宫中库吏上报,说内库丢失大珠一箧,不知是何人所为。(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