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九集 玉皇大帝

华夏真相集 第九集 玉皇大帝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20:12:46 来源:笔趣阁

公元前1557年,帝太甲驾崩,追赠庙号为商太宗。太甲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宗,也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位拥有庙号之君。

太甲所葬之处,众说不一。今在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太甲山,雄踞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咽喉之处,环山皆泉。

太甲死后,子沃丁即商王位。沃丁八年,亦即公元前1550年,国相伊尹去世,卒年一百岁。商王命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奉祀为商元圣,与太祖商汤享受并祀殊荣。

伊尹既死,沃丁四传,以至太戊。

太戊在伊陟、巫咸辅佐之下,商朝中兴,诸侯归顺。

国力昌盛之余,太戊便思长寿。

太戊:朕尝闻昔时有嫦娥奔月,此事有诸?

伊陟:故老相传之事,未见其实,亦难证其伪。陛下问此为何?

太戊:若此说为实,则知西王母之处,必有长生不死之药。

伊陟:风闻之事,陛下不必当真。西王母由来,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其载曰: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如此说来西王母并非人类,更非仙家,求他何来?

太戊:不然。朕闻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配匹,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另凡世上成仙之人,若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然后才能进入三清之境,拜见元始天尊。

巫咸:便果有此事,但仙凡阻隔,难以相见,愿陛下息此妄念。

太戊:西王母统管天界,并掌人间帝王兴亡,实是有据可查,有何阻隔?

巫咸、伊陟:臣等孤陋,愿闻其实据。

太戊:据上古史载,黄帝讨伐蚩尤,九战九败,归太山之上,仰天叹息,志气颓丧。西王母听到轩辕氏叹息之声,遂遣使者东至泰山,授以真符;又命九天玄女,授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细心研习,遂克蚩尤。当虞舜佐帝尧治事,王母复又遣使,授虞舜白玉环及神州地图,遂使大舜建功立业。

巫咸:陛下博闻,臣等不及。

伊陟:陛下……

太戊:我欲求长生,有何差错?贤卿不必谏阻。

伊陟见此,只得闭口不言。

太戊:即派侍臣王孟,赍持重宝,到西昆仑拜见王母,去求长生之方。

王孟领命,于是辞帝出京,向西而去。早有千里眼与顺风耳立于南天门外,将此事探听清楚,急返回灵霄殿上,告知玉皇大帝。

灵宵殿上,紫气缭绕,仙乐声声。张玉皇奉鸿钧老祖之命,隆重举行就任玉皇大典,组建天廷架构,奉行无上神职,管摄天、地、人三界。

手下群臣,分班站立侍奉,乃盘古开天辟地后所化星辰,按周天布列,称为二十八宿。

画外音:玉皇大帝形象,来源于人类原始天体崇拜,成型于道教神仙体系。玉帝圣号,崇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

观礼嘉宾,以太上老君为尊,率领东王公、西王母、南祝融、北共工,献礼朝贺。

太上老君:今玉帝登基,普天同庆。贫道愿为玉帝上号,可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主宰诸天,永不毁沦。

东王公:请问老郡,玉帝职司为何?

太上老君:主宰诸天,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执掌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乃是天地之间及普罗万世,最高神祗是也。

西王母:某居西天,孤陋寡闻。请问老君,玉帝来历如何?

太上老君:其乃创世神盘古转世,位比三皇,并肩五帝。上古之时,下界西方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老年无子,梦太上道君抱婴赐与王后,梦醒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王子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出家,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数,始证金仙;又过亿劫,始证玉帝功果。

东王公、西王母:善哉善哉,果然来历非凡。

南祝融:请问老君,玉帝神通如何?

太上老君:玉皇是为众神之王,居住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又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北共工:请问老君,我等今日之会,有何名目?

太上老君:今日乃是正月初九,玉皇登基为帝,自此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阴阳祸福,即有管束。既是如此圣诞吉期,我等此会可称作玉皇会,共证开天辟地盛事。诸公宜传言各路神仙,此后每年今日,都要隆重庆贺。

东王公、西王母、南祝融、北共工:善哉善哉,我等遵命。

据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名叫张有仁,原籍陕州下辖陕县富阳村(今三门峡湖滨区)。

张有仁自幼便怀济世救人志向,学道修行,历经磨难,终成真仙。六月初十,九条青龙从天而降,张有仁及妻杨回,并七个女儿一同乘驾青龙登天。张有仁登上玉皇大帝宝座,按受诸神群仙朝贺。乃下敕旨,封其妻号为王母娘娘,七个女儿,皆封仙子,便是七仙女。

至今陕县富阳村中,还有离母台、留儿洼两处古迹遗址;另在三门峡市区东南三十里处,塬头上尚有玉皇天爷庙,北濒裥河,南依乾山。

镜头闪回,千里眼、顺风耳上殿奏报。

千里眼:报陛下,人间商王太戊,派臣子王孟出离商都,前往西昆仑去讫。

玉帝:所为何事?

顺风耳:为臣听得清楚,商王欲求长生不老,故派王孟前往昆仑,向西王母求药。

玉帝:人心苦不知足。既享帝王之无边福分,却又想寿与天齐。则果如此,焉有朝代更替,道德兴废?前番只为奖赏大羿射日之功,王母赐以不死之药,便闹出逄蒙盗药,嫦娥奔月之事,至今此案尚未曾有个了结。太戊何人,敢有这个奢望?

太上老君:西王母向来心善,恐经不起人间帝王苦求。

西王母:老君此言甚是。便请老君出个主意,怎生回绝他便好?

太上老君:此事容易,只休使那太戊使者王孟到达昆仑,见到娘娘,便就是了。王孟难至西天,也便断了后世妄求长生者念头。

玉帝:老君此计甚善,着即施行,不可迟误。太白金星何在?

太白金星:臣在。

玉帝:卿立即下界,阻住王孟去路,休使其西达昆仑。

太白金星:喏!

太白金星奉命,驾云头出离南天门,到至黄河上游,关中高原上空。

早见下面官道之上,王孟驾车,逶迤往西而来,只管低头趱路,并不抬头望天。

太白金星暗自点头,将大袖一挥,化作一片山林,挡住王孟去路。

王孟只一头扎入山林之中,在里面兜转,不能得出。三五日内,便即断粮受困,驾车乘骑也被猛虎掳去吞吃。王孟自此只能住在荒山,采果为食,割树为衣,再也走不出去。

太白金星立在空中,见到此状,知道完成任务,由是回转天宫,向玉皇大帝交旨。

玉帝:王孟其人,卿怎生措置?

太白金星:不过十日,其自然冻饿而死,陛下何忧。

玉帝:不可。三界万物生灵,皆我臣民,岂可妄杀,以干天和。太上老君,悯其王孟尚未成婚,没有后代,请展神通,消此杀孽则个。

太上老君:此事易耳,贫道遵命。

太上老君出离南天门,足踏祥云,在空中施展神通,向下界挥动佛尘。

王孟正在睡梦之中,忽梦到玉皇大帝传旨,赐其二子。于是王孟后背裂开,两个孩儿各从背肋间跳出。

二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即去世。王孟二子生活在丛林之中,不能婚配,玉帝也请太上老君重施故技,待其年老之时,使其二子在睡梦之中生出后代。因为王孟后代都是男子,年长月久,便成一国,称为丈夫国。

商王太戊久候王孟不回,在位七十五年之后寿终正寝,就此驾崩。虽然未得长生,但亦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一位君主。

历史真相:商王太戊派王孟为使,向西王母求药之事大抵渺渺,不可当真。但从此传说可以猜测,早在太戊时期,商朝大概便与昆仑山下西戎部落有所来往。

太戊死后,葬于太戊陵(今河南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子中丁继位。

仲丁元年,将都城从亳西迁到嚣,便是如今河南郑州。

东南夷族兴起,仲丁六年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将其蓝夷部落击退,商朝虽然最终获胜,但本身势力亦受重创。

仲丁在位十三年去世,弟外壬夺位,首开抢夺帝位先例。

外壬死后,再传七帝,至祖丁之子阳甲。

阳甲在位,商朝内乱不止,贵族之间相互残杀,商朝自此衰落,诸侯不朝。

百年以来,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诸父子兄弟、叔侄之间彼此争夺王位,动乱不休,史称“九世之乱”。

“九世之乱”期间,商都先后从亳迁到嚣,再到相,再到耿,又到邢,后又到庇,然后到奄,此时又回到亳,费时一百年,画就一个大圈。

便在商都不断迁徙之中,商朝对周边部族影响力大为减弱,北方戎族和东方夷族发展壮大。自此殷商帝国控制力便被限制在中土地区,而东夷则成为努力征服对象。

阳甲帝逝世,弟盘庚继位,自奄地南渡黄河,重回成汤故居亳都。

盘庚复归旧都,发现宗室内部愈乱,兼且东面诸夷不安,于是再次准备迁都。

盘庚:为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朕经过翔实调查,决定迁都到殷(今安阳小屯村)。卿等公议,可速作决断。

众臣:今方归故国,因何又要北渡,放弃成汤祖业?

盘庚:你等不知,殷邑土地肥沃,建都农耕,都远胜于亳,此其一也;北迁以后,王室、贵族众志成城,内乱既止,此其二也;殷地远离东夷,可避其攻击,都城安全,远离外敌干扰,利于统治天下,此其三也。趋利避害,有何不可?

众臣闻此,虽然无话可驳,但多数贵族贪图安逸,不愿搬迁。部分贵族见王意已决,甚至煽动平民反对迁都,聚众喧闹。

盘庚并不动摇,命聚群臣于宫外,树起两面大旗,右书“天命”,左书“先王”。

盘庚:迁都是为安定国家之计,并非出某私意。你等不解我苦心,无谓惊慌;且挑唆百姓,欲改变我意,实为愚蠢之策。

传旨官:奉天子诰书,宣谕部族。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诰命即下,盘庚终于挫败反对势力,带领平民奴隶北渡黄河,搬迁到殷。迁殷之后,盘庚重申严令。

传旨官:奉天子诰命,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贵族:王命何意?

传旨官:王诰甚明,即不管血缘远近,犯罪便即处死,立功即行封赏。在朝廷之中,天子升杀予夺,掌握绝对权威。

通过迁都,镇压异己,商王权威就此上升,豪强贵族气焰稍敛。因盘庚态度强硬,手段果决,故此民心始安,局面平定。从此商都永久固定在殷,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故自盘庚以后,商朝又称作殷商。盘庚遵循商汤德政,诸侯都来朝见,商朝得以中兴。

盘庚死后,弟小辛继承王位。小辛死后,弟小乙继位。小乙死后,由子武丁继位。

武丁在位,夜梦圣人,自称名说。

武丁按其形貌观察群臣,发现都非梦中所见。于是亲自画下梦中圣人容貌,派百官手持画像,各处寻找。使官来到傅险之地,遍查筑路工役,发现一人酷似画像中人。

使官:兀那役卒,停下板筑,前来回话。

群役闻声,齐都回头。使官以手指向其中一人:说的是你。

那人放下筑版,上前向使官施礼。

使官:何姓,何氏,何名,何方人氏?

役人:无有姓氏,贱名为说,便是傅险之人。

使官:陛下梦中圣人,正是名说,既如此,可指地为姓,名曰傅说。

傅说:多谢大人赐姓。

役吏闻此,大惊失色,齐向傅说拜倒。使官大喜,便与傅说更换衣服,将其车载以归,带回殷都,来见商王。傅说上殿参驾,武丁见之,大喜若狂。

武丁:我梦中所见,正是此人。此乃天降圣人,来助我兴商者,可为国中宰相。

贵族:陛下不可。我国中宰相,岂可以苦力奴隶当之?

武丁:此非尔等所知,休得多言!

武丁即封傅说为相,并率百官前往太庙,祭祀先祖成汤。祭礼未毕,忽见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不已。武丁见此大惧。

武丁:此非先祖不满我所为,故遣野雉前来训斥乎?

大臣祖己:君王自即位以来,三年不言,故今被先祖戒之。但陛下只要一心为民,皆承天意治国,祭祀有常,天必佑之。

武丁:善哉,贤卿此言!

祭祀还宫,武丁便始修明政事,重用甘盘、傅说、祖己,推行德政。

祖己:先帝之时,诸夷皆叛。今国都北部、西部,有朔方、羌方、土方、鬼方四个方国,不肯归附纳贡,且常入侵,掳掠牛羊财物。依臣之计,陛下当亲征伐之。

武丁准奏,遂遣将发兵,以傅说为帅,征服朔方;又亲自统兵出征,再将土方征服。两战获胜,武丁信心大增,遂再发大军向西,仍以傅说为帅,前往平定鬼方。

鬼方是渭水以北游牧民族,活动迄至蒙古戈壁之间。商人称为鬼方,周人称翟,宗周之际称俨犹,春秋后则始谓戎,继而曰狄;战国以后又称为胡,直至秦汉,便称匈奴。

傅说率兵至于汾水谷地平原,一举击溃鬼方宗主部系,并驱其残部逃至大河以西。因俘降大量鬼方部众,皆命迁到殷都以北不足百里之地,封为鬼国;又在汾水谷地封建唐、霍二国,以防御鬼方残部。所获怀姓九宗,赐给唐、霍二国君侯,命其就地役使。

高宗武丁三年征克鬼方,继而调动一万三千人众,征伐羌方。

诸羌分布于今青海东南、内蒙古西南、甘肃大部、四川北部,以及山西西北部;部落种类很多,互不统属,地广人众,十分强大。其中北羌、马羌两部势力最强。

画外音:据卜辞记载,武丁对羌方战争,以辗压之势大获全胜,俘获羌方部众上千。武丁复统兵南征,深入荆楚;还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方,以及虎方等族。

傅说屡战屡胜,平定四方,由是班师还朝,整饬朝纲。

傅说: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陛下祭祀时当减少贡品,以为诸侯榜样。

武丁:卿言甚善。许卿先从王室开刀,整治**,大力推行新政。

傅说奉命,于是极尽文韬武略才华,很快便使朝廷内外秩序井然。国内恢复生机,便积极与周边方国修好关系,严惩敢于冒犯诸侯。殷商国势由此复兴,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画外音:傅说非但是商王武丁最主要辅相,兼以思想理论精辟深刻,行政光辉业绩,因而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圣人。其与东周时代圣人孔子,在上古三代各以突出贡献,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广泛深远影响。孔子评价傅说是一代名相,见德之有报;庄子也极为推崇,历历在案。傅说辅助武丁复兴殷商,厥功甚伟,据说死后升天,化为星辰,名为傅说星。

《左传·僖公五年》云:“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杜预注曰:“天策,傅说星。”孔颖达《正义》也云:“天策,傅说星,《史记·天官书》之文。”证明傅说星又名天策星。古代历史人物,死后化为星辰者极不多见,不过就是傅说、王良(造父)二人而已。

武丁正妻妇好,乃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员女将。妇好原为北部方国公主,嫁给武丁之后,在对外系列战争中,多次受命征集兵员,率军征战沙场。曾统兵万余攻打羌方,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名将沚、侯告,便常在其麾下。

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沚布阵设伏,断敌退路;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被妇好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载最早伏击战,出此第一女将手笔。

妇好身为商王正妻,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深受武丁宠幸,被封外地,担负守土、从征重任。妇好因连年征战,创伤复发而死,终年三十三岁。其去世之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后人尊称为母辛,或后母辛。

妇好虽是商王武丁之妻,但并不依附商王,有独葬大墓,且享拜祭隆礼。此举非但在商朝,纵观中国三千年信史,亦是非常罕见。

六百年商朝历史,武功以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系列战争,将版图扩大数倍,而为武丁带兵大将,男为阿衡傅说,女即王后妇好。因高宗身边侍姬众多,妇好不屑与其她姬妾争风吃醋,便极少居住国都,而是时常待在自己封地。妇好身为帝后,拥有自己封地、财产以及军队,纵观中国历史,亦只见于商朝武丁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武丁妻妾兼为女将者,除妇好之外,还有一位妇妌,也曾多次率师远征,同时为武丁管理农业、内政,被封在井方,就是如今河北邢台。如此史话,亦足令人惊奇。

妇好死后,武丁因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于是喜为爱妻操持冥婚,常将妇好魂灵赐配前代先王,以及圣贤。妇好墓出土青铜钺两件,其中一件大钺,仅其头部便重达十八斤。后世便有人据此传说妇好臂力惊人,擅长手持两柄大钺,以此冲锋陷阵。

武丁五十九年,西华蝗灾。商王率群臣前往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

群臣依照遗嘱,将武丁葬于西华。

武丁驾崩之后,次子祖庚即位为王。祖庚不负众望,全面继承武丁中兴事业,积极开拓,遵行礼制。在其统治数年间,商代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十分强盛。

祖庚为表对母亲孝心,命人铸造后母戊鼎,其后举世闻名。

祖庚虽然英武有为,可惜不寿,在位七年便即病死,三弟祖甲被众臣请回帝都,继承君位。祖甲曾经生活民间,因此了解平民疾苦,即位后大力限制贵族对人民榨取掠夺。

画外音:在武丁、祖庚、祖甲统治百余年间,是为商代中兴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国威远播四方,且以青铜为代表,故称青铜时代,造就非常辉煌中原文明。然而便在祖甲执政后期,西戎部落渐渐兴起,开始不服商朝控制,领导部族奋起反抗。

祖甲死后,子廪辛即位。羌方在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朝。

廪辛大怒,出兵征伐。

廪辛:全面谋划,精细布置,兵分三路,誓灭羌方。第一路,命戍军暂避敌锋,固守相持,待机而动;第二路,组织国中精锐适时增援,自侧翼抗击羌方进犯;第三路,征调卫、虎、受诸部,出兵相助,攻敌之背。

诸臣:喏!

战鼓如雷,号角长鸣,旌旗蔽日,戈戟如林。

两兵相交,经过激战,商军先打散蚕丛氏部落,射杀其首领,并派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仗其马快逃遁,主力未被攻灭。

画外音:廪辛之时,农耕技术渐渐成熟,井田渐渐成型。此时农具仍以石、骨及蚌制为主,但已发明青铜工具。当时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庞大,农作物已有粟,黍,稻,麦、菽等,五谷俱全。还饲养六畜,主要用于祭祀及贵族食用。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有为王室专用青铜器铸造作坊。工匠世代从事制作,专精技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之高世所罕见。商业此时也有一定程度发展,交易使用海贝、骨贝、玉贝、铜贝,作为货币。

廪辛崩逝,弟庚丁继立。

庚丁在位期间,对羌族部落进行多次讨伐,擒杀诸羌方伯,商朝威势不减。

然而及至晚年,庚丁宠信巫师,以致巫教势力大增。

巫教假托黄帝为始祖,更从《山海经》中请出帝江、玄冥、后土、句芒、蓐收、共工、祝融、烛九阴、良强、奢比尸、天吴、龠兹十二魔怪,称为“十二祖巫”。

庚丁信奉巫教,致使朝廷之内乌烟瘴气,正气不申。

庚丁去世,子武乙继位,是为商朝第二十八任国君。

武乙从不信神,见朝廷崇巫之风大盛,因此不喜,便欲纠此风气,扫神除鬼。

武乙:朕观众卿崇巫佞神,心中有惑。三界之中,果有天神存乎?

众臣: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灵,陛下休疑。

武乙:既是如此,我亦信其有之。卿等来看!

武乙向近侍点头示意,近侍立时奉上一个人偶,上刻“天神”二字。群臣与内宫嫔妃见之大喜,以为此位新君与先王一般,也是信奉巫觋者。

众臣:陛下圣明,天神必佑。

武乙:既是信有天神,且无所不能,则我请与天神对弈,众卿可做评判。

近侍闻命,即将人偶摆在天子对面,案上放置棋枰,两面各置黑白棋子。众臣皆都目瞪口呆,不知天子之意。

武乙:你众卿有善弈者,可代天神与我手谈。若是朕输,便罚喝酒;若是天神输了,人偶不能饮酒,则由我唾面,或是责打。

众臣闻言大惊,但又不能承认世间无神,于是只得推出精于围棋者,上前与天子对弈。武乙棋艺卓绝,众卿与其车**战,兀自输多赢少。由此数盘对弈下来,“天神”受尽凌辱,脸面无存。武乙见众臣及内宫嫔仆皆都面如土色,俱各无辞以对,于是大喜。

武乙大赢三日,众卿皆非对手,于是替天神俯首认输。

第四日上,武乙率群臣出殿,皆列于午门之外。

武乙:众卿请看,那天上乃是何物?

众臣闻言抬头仰面,见高杆上悬挂一个皮袋,鼓鼓囊囊,未知里面所装何物。

众臣:我等着实不知,尚请陛下明示。

武乙:此物既高悬空中,实乃天神也。朕今显示一个手段,使你众卿见识。

众臣不知那皮袋中装满兽血,皆都仰面呆视。近侍会意,跪呈铁胎宝弓,狼牙利矢。

武乙接过,搭矢在弦,引弓而发,朝天射那皮袋。

好箭!只见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正中那高悬于空中皮袋,于是腥风血雨,血洒漫天。在下仰观群臣,头上俱都淋着,实可谓是“狗血淋头”。武乙哈哈大笑,得意至极。

武乙:古有大羿射日,寡人此谓射天。其天神何知?又有何惧?还不是被我射中,鲜血洒地,淋了众卿满身!

射天已罢,武乙宣布散班,径回内宫。

群臣无语而散,途中交头接耳,皆谓武乙昏庸无道。

画外音:如此数年之后,天神在朝廷及民间皆都威信大减,由此国内巫道渐息。商王武乙当是中国史上第一位无神论者,可谓大智大勇,拨乱反正第一人。

武乙三年,西伯部落古公亶父遣使来朝,要求归附,并呈特产贡献。

武乙:贵使,你那部落首领,是何来历?

岐使:我家首领古公亶父,乃后稷第十二代孙,公刘九世孙。

武乙:朕曾闻公刘名号,其有何能?卿试言之。

岐使:其为我家主公亶父九世祖,姬姓名刘,乃是不窋之孙,姬鞠之子;曾祖姬弃被帝舜封在邰地,称为后稷,主管农业。因夏王太康废弃农官,不窋因而失去官职,到戎狄部族存身。公刘在戎狄游牧地区长大,但不忘农耕,便常骑马向东,寻找水草丰美之处,以使部族重操旧业。有术士自东方而来,向姬公刘进言,说关中沃野,有山似凤,可旺部族。公刘从之,遂引族人离开戎狄之地向东,至岐山之地止宿,安营扎寨。

武乙:那岐原乃为不毛之地,你部族如何营生,以至九世?

岐使:公刘率部整治农田,刀耕火种,倒也颇能过活。又涉渭水采矿,取砺取锻,改进生产工具。公刘成婚之时,见有十雀飞落院中,以为吉祥,便以麻雀作为部落图腾。其后又驯服野猪,使部族时常有肉可食;更取泾河之水,配以麦粉,制作玉面,使民无饥。又利用长武高原沟壑,凿洞而居,部众就此免受野兽袭击,得以安居。

武乙:贤哉,善哉,姬公刘也。汝主亶父既为圣贤之后,且知敬礼上邦,自求归附我大商,朕甚喜慰,便将岐邑之地赐予汝主,以使你族人定居于此,永为商翼。

岐使:臣代我主,感谢陛下天恩!

亶父既受商王赐封,遂引姬氏族人在岐山周原建国,修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处周原,亶公便定国号为周,史称其为周太王。由此周人打破戎狄包围,加强与附近各部落交往,东联强殷,西抗诸戎,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季历最为贤明,娶挚国女太妊为正妻,生子名昌。

姬昌出生之际,祥云绕宅,满室生香,多有圣瑞之兆。祖父姬公亶甚喜,大为赞叹。

周太王:我后世中若有成就大事者,概是此孙姬昌乎?

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闻说此言,退而私语。

太伯:弟闻适才父亲之语乎?

仲雍:一字不差,悉皆闻之。兄长何意?

太伯:父亲此言,是欲立季历为嗣,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也。而三弟大贤,必不肯从,以致父王为难。为免生祸乱,我愿率子嗣家人,远走避位。

仲雍:贤哉长兄,与我心有戚戚焉。小弟不才,愿随兄长同走。

二人商量已毕,当夜便率家人悄悄出都,相约一起逃到荆蛮地区。

数月之后,太伯与仲雍到至荆寨,就此安家落户。又过半年,并按当地风俗,率领家人身刺花纹,剪短头发;又过半年,兄弟二人复在彼处娶妻生子,另立部族。

商王武乙二十二年,周太王姬亶病逝。周太王既崩,二兄远走,季历便成唯一嗣子,由此继立周公之位。

周公季历三年,发兵攻伐邻国毕程氏,一战获胜,毕程国便为周人所有。其后又伐西方义渠氏,将其国君擒获。义渠部族乃是匈奴前身,自此便成岐周附属方国。

武乙三十四年,季历主动前往朝拜武乙。

武乙甚喜,封季历为西伯,使为商朝西部屏藩。若遇西戎入侵,可以得专征伐,率西部诸方国共同抵御诸戎。并赐给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以示拉拢。

季历既受王命,便即出兵征讨鬼戎,俘获狄族首领二十人,俨然便成为西方小霸。

武乙三十五年,商王西巡,猎于渭河平原。晴天白日,忽然天空中巨响,下来一个霹雳,正好击中武乙头部。武乙大叫一声,当场摔下马来,倒地身亡。

历史真相:此是有史记载第一位被“天打雷劈”致死天子,独一无二。不论商王死法离奇与否,则只因其死于岐周领地,内中恐怕大有蹊跷。由是推测,武乙闻说季历击败鬼方,大为震惊,由此借巡视为名,去考察姬周虚实,便被季历害死。

此因周季历当时正在全力谫商,恐被武王识破自己野心,故使人暗杀之,却假托雷神贯顶,以掩天下耳目。但有学者认为,商王当时是带重兵前往,被人暗杀而不觉察,此事绝不可能。若以科学历史观推论,因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则其极有可能死于征伐西方部落之战,或在回师途中,因伤重复发而亡。

武乙去世后,子文丁继位。文丁虽知父亲之死疑点重重,但无确凿证据,故此不但不对周人问罪,反而支持季历出兵攻打戎狄。须知戎狄既是商敌,更是岐周威胁,文丁当然乐于两虎相争。季历奉商王之命,遂率大军渡过黄河,攻打燕京之戎(今山西祁县)。

燕京戎非常强悍,奋力抗击,周军大败。季历并不气馁,文丁四年又攻余吾之戎(今山西长治),攻克余吾,收为西周属国。

季历向商王报捷,太丁嘉封季历为牧师,更许以征伐大权,望其帮助商朝安定边陲。季历又征始呼戎,再将始呼戎纳为属国。过数年再次打败翳徒戎,俘其首领三人,再次向商王献捷。文丁感到恐惧,但不动声色,并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以解其戒备之心。季历辞王出宫,准备返周,文丁突发兵马包围馆驿,囚禁季历,不使归国。季历无辜被禁,一气之下绝食抗争,未料弄假成真,最后死在殷商行都朝歌。

季历去世,子姬昌即位,继承西伯爵位。

西伯姬昌即位之后,昼夜苦思报复商朝之计。

文丁杀季历,非但没能阻止周人发展,反为商朝树一劲敌,周人与商朝就此矛盾加深。自此之后,商朝连遭自然灾害,王畿地区洹水一日三绝,国力日渐衰弱。

文丁在位十一年,公元前1102年因病驾崩,子帝乙即位。

帝乙子羡,继位之时,商朝国势已经趋于没落。帝乙二年,西周伯以报父仇为由,率部攻打商朝。当时江淮昆夷强盛,亦准备进攻商朝;帝乙遣南仲为将,率军向南抵御昆夷。东夷人方部落再次发动叛乱,由此诸夷并起。帝乙为免于东西受敌,便将女儿殷小妹嫁给西伯姬昌,并归还季历尸骨,替先父文丁向周人致歉。(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