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集 消灭诸吕

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集 消灭诸吕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汉宫秋月,吕后用事。

汉孝惠帝四年,匈奴阏氏病逝。冒顿单于将欲入侵汉朝,遣使前往长安,寄送国书给吕后,以不敬言语进行调戏,探其态度。吕太后得书,展而观之,见其略曰: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观此戏辱之语,不由大怒,当即便欲发兵,出击匈奴。因将其书传示朝臣,询问对策行止。众臣见此,怒火万丈,几乎众口一辞,皆愿出战,以洗此辱。

正当群议汹汹,中郎将季布出班谏止:若依臣浅见,此时绝不可与匈奴开战!

吕后:却是为何?

季布:先帝白登山一战,终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纳刘敬和亲建议,以求休养生息;今歌唫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岂可因此小愤,轻举大兵?今我中原迭经战乱,四境破败,尤其军事凋敝,依然不及匈奴。愿太后暂息盛怒,继续和亲为上。

吕后沉吟良久:季布建议,甚为有理。不忍小辱,必遗大耻。

乃命奉旨官拟稿,又亲加删改,以卑辞回书冒顿: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更选宗室公主,以奉常驾。

遂赠单于车马为礼,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出嫁匈奴单于。

冒顿单于览罢吕太后之书,志得意满,笑纳车马,复回书汉朝,向吕后致歉道:本王偏处塞外,本性粗疏,未尝得闻中国礼义,有失礼之处,陛下幸而赦之。

并献良马,遂许和亲。吕太后暂忍一时之辱,使汉匈之间避免一场兵燹之灾,亦可谓大智大勇,为须眉男儿所不及者。

吕后既与匈奴和亲,消除外患,便即转向内忧,欲对长沙王下手,发兵攻伐荆南。

未料长沙王吴回倒也乖巧,未待吕后动手,便主动上书朝廷,交出南越管辖之权。

吕后由此不便对长沙用兵,即诏命削除南越王赵佗爵位,遣军讨伐。汉军大举南征,却因不服南越水土,又兼地理不熟,故此一战而溃,失败而归。吕雉不甘,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长沙国派兵前往。抚平南越。

长沙王吴回奉旨,采取先礼后兵之策,乃派姑母辛追,带同辩士陆贾,前去劝降。

辛追乃是长沙王吴芮幼女,丞相轪侯利苍之妻。因与赵佗有旧,奉使前往南越,因而受到盛大欢迎。南越王赵佗同意归降,进献白壁、翠鸟、犀角、紫贝、生翠、孔雀等物,并向吕后上表,称愿长作汉朝之藩臣。

吕后挣得面子,由此作罢。赵佗仍称南越王,复霸百越之地如故。吕后又封故义陵侯吴郢之子吴重,嗣袭父爵,以牵制长沙王。吴重嗣在位十年,于高后七年去世。

汉惠帝五年,相国曹参病卒,王陵继为国相。皇后张氏不得临幸,一直未有身孕,吕后便自作主张,夺占宫中美人所生皇子,立为太子,并杀其生母。

辟阳侯审食其与吕后私通,并且依靠太后势力,为非作歹。汉惠帝深恨,必欲杀之。

镜头闪回,叙述审食其来历。

审食其,沛郡丰邑人,高祖刘邦同乡。高祖斩蛇起义,自立沛公之后,因忙于征战,便将父亲刘太公及妻吕雉、长子刘肥,托付给兄长刘喜,以及审食其二人照顾。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败于项羽,丢弃妻子逃走。吕雉及太公被项羽俘虏,审食其自始至终跟随,在囚禁中相伴二年。天长日久,便与吕雉二人成就奸情。

刘邦称帝之后,念及审食其陪伴父妻之功,封为辟阳侯。

赵王张敖暗杀高祖未遂,终被灭族。赵姬虽受汉帝刘邦宠爱,但亦连坐下狱,为吕后不容。遂于生下皇子刘长之后,便即自杀。

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与审食其商议,意欲秘不发丧,尽召随先帝起事诸将杀之。

郦商闻知,乃对审食其道:天子已崩,四日而不发丧,是欲诛杀诸将也。诚若如此,天下危矣。今陈平、灌婴引领十万大军,把守荥阳;樊哙、周勃引领二十万兵,平定燕代。若闻诸将皆诛,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汉朝之亡,可翘足而待也。

审食其闻罢大惊,信以为然,于是急阻吕后,方才作罢。

闪回结束。审食其胡作非为,依仗太后势力胡为,终于激怒惠帝刘盈。

审食其收受百官之贿,被人密折上奏,报与天子。孝惠帝终不可忍,乃命擒之下狱,诏令有司刑审,必得其供,杀之泄愤。

吕太后虽知情夫被刑拘,但因涉及奸情密事,乃不敢言,空自着急。

审食其被囚,也是大恐,更知自己得罪皇帝,非同小可。因与平原君朱建有旧,乃托家人前往平原君府求告,使其营救自己脱罪。

镜头闪回,叙述朱建其人。

朱建乃是楚国人,曾任淮南王黥布国相。黥布欲图造反,朱建极力反对。黥布不听其劝,而是听从梁父侯挑唆,于是起兵造反,终于兵败身死。

汉高祖平定黥布叛乱之后,听说平原君朱建曾经劝止黥布,而且并未参与造反活动,于是赦免其罪,并在长安赐以家宅,令其与家人在京师居住。

朱建能言善辩,同时刚正不阿,廉洁无私。又坚持道义,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辟阳侯审食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宠爱,欲同平原君交好,但朱建不肯。

平原君家贫,母亲去世,无力出殡送葬。陆贾和平原君一直要好,前去吊唁,见平原君正要借钱置办殡丧用品,劝其只管发丧,不必担心钱财费用,全由自己一力承担。

离开平原君府,陆贾便到辟阳侯家中:祝贺明公,平原君母亲去世矣。

辟阳侯:平原君母亲死则死矣,先生贺我何为?

陆贾:公非欲与平原君订交乎?其人讲究道义,不与明公往来,因其母坚持之故也。今其母死,无钱殡葬。公若肯赠钱为其母治丧,则其必愿为公拼死效劳矣。

辟阳侯闻言大喜,当即委托陆贾,给平原君送去一百金。当时朝中不少列侯贵人,因闻辟阳侯送以重礼,为表附和讨好,也都纷纷上门吊唁,平原君又得五百金钱物。

闪回结束。辟阳侯恐怕被杀,遂派家人给平原君传话,说要请见一面。

平原君推辞道:辟阳侯案子正紧,我不敢与其相见,尊介请回。

家人以此回报,审食其惊怒交迸,大骂平原君反目无情,忘恩负义。

平原君将审食其家人遣回,乃趁夜拜访惠帝宠臣闳籍孺,欲下说辞。

闳籍孺:平原君何来?

平原君:前来搭救明公性命。

闳籍孺:此事可笑。我有何危,要先生搭救?

平原君:皇帝陛下宠爱明公,其中原因,天下谁人不知?辟阳侯受宠于太后,也是无人不晓。明公以为在下此言,非是耸人听闻乎?

闳籍孺:即便先生所言是实,却又如何?

平原君:今辟阳侯被皇帝陛下逮捕入狱,则是何人为之?

闳籍孺:是陛下恶其秽乱宫庭,乾纲独断,亲自欲杀之也。与我何干?

平原君:明公此言,是自欺欺人耳。今满朝公卿,全城士民,其谁不谓乃是明公背后进言,欲置辟阳侯于死地?辟阳侯果死,明公则百口莫辩矣。

闳籍孺:即便如此,又有何危?

平原君:当今虽是陛下在位,但掌政者乃是太后,公不知耶!今满朝文武无不趋附太后,于是便是借辟阳侯之事,皆委过明公,将欲杀公而后快。若辟阳侯今日果被皇上诛杀,则太后暴怒,来日必杀明公。明公自谓,皇帝陛下能为明公之故,与太后反目为仇乎?

闳籍孺:既是如此,我奈其何?先生救我!

平原君:明公何不脱衣赤膊入宫,替辟阳侯求赦?若皇帝陛下听从,果赦辟阳侯,则太后必定大悦,母子和睦如初。而太后、皇帝两人皆都宠信,明公何愁永保富贵?

闳籍孺信以为然,再拜受教,于是连夜入宫,替审食其向惠帝求情。天子果然言听计从,诏命释放辟阳侯。审食其还至家中,陆贾来见,说以平原君游说闳籍孺之事。

辟阳侯闻此,对平原君朱建既惊且佩。因密奏吕后,召朱建入宫,赐以重金。

惠帝刘盈虽在年轻有为之际,但自从在茅厕见到戚夫人惨状,由是心惊肉跳,每每借酒浇愁,以助入眠,致成宿疾,最后抑郁而终。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在位七年。

吕后未料亲生之子少年早亡,悲哭一场,便以宫人之子冒充惠帝与张皇后所生,立为少帝。自以皇帝身份称制,独揽朝政,实乃中国历史上行使皇权第一个女性。

由是吕后在惠帝一朝执政七载,少帝一朝又称制八年,前后十五年独揽国政。高后元年,吕后欲立吕姓亲族为王,因问丞相王陵,是否可行。

王陵为人少文任气,禀直答道:不可。当初高皇帝曾对众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太后欲王吕氏,是背先王之约,众臣皆不从也。

吕后勃然大怒,于是剥夺王陵丞相,命为太傅,以情夫审食其为左相,控制汉朝政权。审食其便以刘氏宗室开刀,奏请先后杀害高祖之子赵王刘友,共王刘恢,及燕王刘建。

长安城内,一时血雨腥风。

吕后一面大杀刘氏诸王,同时追封已故二兄,大哥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因见诸臣不敢出来谏阻,于是继封诸吕:

传旨官:奉皇帝陛下诏旨,封太后之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太后先父吕文为吕宣王,封鲁元公主之子张偃为鲁王。将赵王吕禄之女嫁给齐王刘肥次子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昭王吕释之子吕种为沛侯,甥吕平扶为柳侯。封太后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吕氏家族被封,共有十数人为王为侯。刘氏宗族深感愤慨,但皆敢怒而不敢言。

此时朝中高祖旧臣,除相国陈平之外,尚有留侯张良二子。长子张不疑继承父爵,就国陈留;次子名叫张辟疆,年仅十五岁,官至侍中。

惠帝刘盈辞世,张辟疆见吕太后哭而不泣,知其醉心权位,乃建议丞相陈平迎合太后之意,拜吕台、吕产等为将军,以免杀身之祸。

陈平甚奇其策,由是从之,并阻高祖旧臣轻易犯颜强谏,以保众人官位。

高后四年,少帝刘恭略懂人事,偶闻生母已死,就口出怨言:太后杀死我母,却谓我是皇后之子,何其狠毒?我现在还小,长大后必要造反!

虽是小儿忿语,但传至吕雉耳中,依然大怒。于是毫不犹豫,立废刘恭帝位,其后又命人暗杀之。更立常山王刘义为帝,改名为刘弘,吕后继续临朝称制。

朱虚侯刘章二十岁,力大绝伦,且尚侠义,因见高祖后代皆失爵位,由此忿忿不平。

高后六年,在内宫宴请宗室,诸吕皆都与会。刘章入宫侍宴,吕后命其担任酒吏。

刘章奏请:臣乃武将之后,请许我按照军法监酒。

吕后笑道:便依卿奏。

众人酒兴正浓,刘章进献歌舞。诸吕观舞,齐都称赞,鼓掌拍股,丑态百出。

歌舞已罢,刘章又奏请道:请允我为太后献艺,咏唱耕田之谣。

吕后大笑:乃父尚知种田。你生来就是王子,怎知种田之事?

刘章答说:臣知之。

太后便道:如此,则试唱之。

刘章唱道: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去之。

吕后闻罢,心中恼恨,默然无语。此后不久,吕氏家族中有一人喝醉,逃离酒席。刘章看得清楚,由是追出,二话不说,当即拔剑,杀于庭院。侍卫见此,无不大惊。

刘章还剑入鞘,从容还至厅堂,禀报吕后:适才有人逃席,臣行军法,已杀之也。

吕后听罢,大为吃惊。但已应其依照军法监酒,故此发作不得。

由是酒宴结束,不欢而散。自此之后,吕氏家族只要见到朱虚侯刘章,皆都绕行而走,不敢照面。而朝中大臣却都闻而大喜,纷纷归附朱虚侯门下,刘氏势力由此日益强盛。

高后八年,吕雉病重。临终之前,不忘巩固吕氏天下。乃于病危之时,颁布遗诏:任命侄儿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为副,统领南军。

颁旨已毕,复将二吕唤至榻前,殷殷嘱道:高帝平定天下,与大臣订立白马之盟,非刘氏宗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今吕氏称王,刘氏宗族与大臣皆怀不平。我即死矣,皇帝年轻,大臣可能发生兵变。尔等须要牢握军队,守卫宫殿,不要离宫为我送葬,免被人制。

二吕拜受遗命,告辞而出。吕后为收买朝中文武重臣,又诏赐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吩咐自己咽气之后,便即大赦天下。又留下遗嘱,命吕产担任相国,册封吕禄之女为皇后。八月一日,吕雉病死,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后既死,朝廷矛盾骤然激化。其时樊哙早死多年,军中袒刘将士蜂起。吕氏诸侯王恐遭刘氏迫害,于是便在吕禄家中秘谋造反篡位,趁此夺取刘汉政权。

吕禄另有一女,乃是朱虚侯刘章之妻。闻知诸吕阴谋,乃以丈夫刘章口气,亲笔作书,派人潜出长安,前往临淄,寄呈刘章兄长齐王刘襄。其书略云:

吕氏欲谋篡逆,夺我刘氏社稷。兄览此书,务必即发举国之兵,西向平贼。弟与东牟侯刘兴,控制长安,以为内应。诛灭吕氏集团之后,即立兄长为帝,绝不食言。

齐王刘襄览书,便与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计议,暗中部署发兵。

未料齐王行事不秘,被齐国宰相召平闻知,就派士卒围住王宫,欲助诸吕平乱。

魏勃闻此大惊,急来私见召平,进言诳诈:齐王造反,其事难成;便欲发兵,亦无虎符为凭。相国以兵包围王宫,实为朝廷出力,臣请为先锋,替相国打此头阵。

召平信以为实,便给付魏勃兵符,使其领兵包围王宫。魏勃掌握兵权之后,却立即引兵围住相府,召平反而被逼自杀。

于是刘襄下令:以驷钧为宰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尽出国中兵力,以向长安。

齐王发兵,又派祝午东行,来见琅邪王刘泽,以计诳之。

刘泽:贤卿来此为何?

祝午:太后驾崩,吕氏将欲作乱,齐王受朱虚侯及朝中文武之托,发兵讨之。只因齐王自谓晚辈,且又年轻,不懂军事;而殿下熟悉用兵之道,愿举国中之兵,以付大王。齐王不敢离开军队,派臣来请大王到临淄相会,商议大事,并率齐军往西,平定关中之乱。

刘泽信以为真,于是命令大军随后,自己带领少数随从,离开琅琊,快马奔驰临淄。

刘襄乃命魏勃扣留刘泽,夺其兵符,派祝午持符回转,调集统率琅邪国兵力。

刘泽却也是个多谋之士,见遭欺骗,便劝诱刘襄道:齐悼惠王刘肥,乃是高皇帝长子。如此说来,殿下便是长孙,应当继位为帝。今朝中大臣无主,而我在刘氏家族中最为年长,必待我去,以定决策。殿下留我在此无用,不如派我入关进京,商议迎立殿下大事。

刘襄深以为然,遂增派车马,护送刘泽前往长安。

送走刘泽之后,刘襄立即发兵向西,进攻济南郡,并传檄各路诸侯。檄文略云:

高祖平定天下,封嫡长子悼惠王刘肥在齐。悼惠王去世,留侯张良立我为齐王。至惠帝驾崩,吕后专权,听任诸吕擅自废除高帝子孙,连杀三位赵王,又灭梁、燕、赵三国,王于吕氏家族,将齐国一分为四。忠臣进谏,吕后惑于乱臣不听。今吕后崩俎,皇帝年幼,不能治理天下,必依恃诸侯。奈吕氏擅占高官,聚兵耀武扬威,劫持列侯忠臣,假托帝命号令天下,帝祚因现危机。今我举兵进京,诛伐不应为王者,传檄天下,各宜奉行!

相国吕产闻报齐王起兵为乱,遂派大将军灌婴引军出京,往东迎击。

灌婴引兵前至荥阳,与诸将计议:吕氏领兵占据关中,欲危刘氏自立。我今若打败齐军回报朝廷,是增吕氏之势,与先帝子孙为敌。诸公以为如何?

众将:决计不可。愿奉将军之命,共保刘氏江山社稷!

灌婴见众志一心,于是驻军留守荥阳,派使者通告齐王刘襄及诸侯联军,愿与诸侯王联手讲和,以待吕氏叛乱,共同诛之。

刘襄得书大喜,就向西攻取济南郡,屯兵于聊城边界,以待时机。

吕产得知齐王与灌婴联合,忙进宫挟持太子,欲以此威令诸侯,使其不敢妄动。

长安城中,太尉绛侯周勃、右丞相陈平闻说诸吕挟持天子,于是私下密谋,商定计策,欲使上将军吕禄交出兵权。

九月初十清晨,周勃依计而行,轻车简从,来到吕禄北军大营。守门军士见有车马入营,立即传报营门守将,一面挡住周勃去路。

营门将官闻报而出,见是太尉周勃,再拜言道:原来是绛侯驾到,末将之旧主也。奈上将军有命,军令如山,若无天子符节,任何人不许进入军营,请太尉恕罪则个。

周勃:既是军令如山,与你无关,我且回去。

因见行动受阻,乃从容返回,来找襄平侯纪通。

纪通负责掌管皇帝玉玺符节,自生父纪城起始,便是周勃旧部,更系通家之好。

周勃见到纪通,责以君臣大义:子所掌玺印,是汉家天子所付,还是吕氏所托?

纪通:太尉休怒,劣侄知其何为!

遂带天子符节,伪称皇帝之命,送周勃驰进北军大营。既进大营,还需将印,方可调动军队。周勃乃派吕禄好友郦寄,乃汉初功臣郦商之子,前往相劝吕禄,威逼利诱。

郦寄:今日之事,上将军未见之乎?诸将恨吕后久矣,必欲杀将军兄弟而后快。

吕禄:如此奈何?

郦寄:满朝旧臣之中,惟绛侯周勃宽厚容人,欲救吕氏。我来之时,太尉亲口许诺,上将军只要交出北军符印,即可回封国赵地,安心养老。将军何不交出北军,以保身家?

赵王吕禄虽为北军统帅,并兼上将军,却生就没甚胆量。因闻言大惧,乖乖交出将印,只带百余从人出城,逃往赵国。郦寄得到将印,立即交付太尉周勃。

周勃升帐高坐,乃命纪通:擂鼓聚将!

三通鼓罢,阖营将士聚齐,见老将周勃高居帅位,未明所以,齐都大惊,面面相觑。

纪通:众将大胆无礼!今元帅在上,玺印俱全,何不施礼参见!

周勃戎马半生,纵横天下,乃为不世名将,自有一股凛然气势;更兼帐下众将,大半乃为绛侯旧部。因见故主重披战袍,虎威不减当年,又闻此言,皆都上前见礼。

诸将:末将等参见上将军,齐奉将令!

周勃面色凝重,环视帐内,遍观诸将,不知其对刘氏是否忠诚如故,心中忐忑不安。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乃持节捧印,撕掉左袖,对众将叫道:太后升天,诸吕为乱,欲夺高祖江山。汝等将士,若为吕氏效力,便可右袒;若为刘氏效命,随我左袒!

号令既下,但见片刻之间,诸将皆裂其衣,露出左肩,并无一丝迟疑,呼声震天。

周勃见军心可用,老怀弥慰,就此控制北军,使人驰骑出营,还报右相。

陈平闻报大喜,便遣来使还报周勃,命派纪通再持天子符节,依样画葫芦,协助朱虚侯刘章控制南军,严守军门。

如此不到半日,南北两军皆入刘氏宗室及汉臣之手。

陈平又令故相国曹参之子平阳侯曹窋:赦令禁军卫尉人等,不准放相国吕产进入内宫殿门,必要阻其挟持皇帝!

曹窋奉令,抢先来到未央宫,命卫尉阻止吕产入殿。

陈平犹恐曹窋兵少不敌,又传令朱虚侯刘章:自南军中选兵千人,立即进宫,以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相国吕产,下手不可容情!

刘章奉命,亲自率领千名南军入宫。

吕产此时并不知道吕禄已经逃走,引领亲军进入皇城。因见卫尉严阵把守未央宫门,不由着慌,遂问郎中令贾寿:此乃何意?

贾寿:观此情势,必是宫内有变。相国宜下决断,发兵占领未央宫,控制南军,挟持皇帝,先安定内宫局势,再尽诛刘氏宗室。

吕产:绝计不可。情况不明,若就此杀将入去,一旦殃及皇帝,则我必担谋反罪名也。

贾寿闻此,只能摇首叹息。吕产徘徊于未央宫门前,就此白白错过宝贵机会。

此时平阳侯曹窋手下,只有五百卫尉,见相国吕产三千铁甲入宫,双方众寡悬殊,自也不敢妄动,一时心急如焚。

便在此时,只听人喊马嘶,一队人马迅如疾风,直向未央宫杀来。曹窋与吕产齐都转头回望,只见为首一员大将,威不可当,乃是朱虚侯刘章,率领南军千余精卒赶到。

吕产见是刘章,知其专与吕氏作对,由是惊慌失措:此人引兵前来,我将奈何?

回头再找郎中令贾寿,哪里还有人影?原来因见相国犹豫不决,早已偷偷溜出宫城。

朱虚侯刘章勇不可当,来至未央宫前,立下辣手,立刻与吕产卫兵在宫门外展开激战。当时吕产部众三千,刘章军只有一千,虽然皆是精锐,犹是寡不敌众,一时胜负难分。

就在这时,宫中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时暗无天日。

刘章趁机叫道:高祖皇帝显灵,遣阴兵前来,相助我等除贼。众军何不并力上前!

南军听罢,吼声如雷。吕产亲兵心胆俱裂,纷纷弃兵溃逃,转瞬皆散。

吕产闻说高祖派阴兵前来,屁滚尿流逃窜,躲进郎中令官署厕中,不敢出来。

须臾风止云开,晴日朗照。刘章大搜宫中,就东厕中逮住吕产,二话不说,一刀砍下,提住首级,复又一脚,将尸体踢进粪坑。

刘章既杀吕产,乃复引兵入宫,威逼谒者交出天子符节,冲入长乐宫中,斩杀卫尉吕更始。未至午时,宫内诸吕已靖,刘章手持吕立及吕更始首级,到至北营,来向周勃报功。

周勃大喜,向刘章拜贺:我等所患,惟独吕产。今已伏诛,则天下定矣!

刘章逊谢,于是下令,对诸吕进行清洗。

吕禄虽已上交兵权,仍然难逃一死,复被擒回斩首,继而诛灭全家。

周勃复遣使臣,赍持天子符节前往蓟都,勒令燕王吕通自杀。

吕后胞妹吕媭,则被乱棍打死;儿子樊伉,也被处死。

由此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不留半点后患。

吕氏阖族既除,周勃复又下令,将亲附吕氏一党,也都罢黜,不许复立朝堂。于是鲁王张偃被废,丞相审食其、郎中令贾寿,皆被罢官免职。

刘章见此,暗自咂舌,对右相陈平私语道:皆谓绛侯周勃木讷敦厚,其实亦是狠人也!我先祖生前曾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是周勃,果有先见之明。

陈平:吕后生前曾灭韩信、彭越及英布三族,又戮刘氏诸王,杀人无算,能无报应乎?

周勃诛除诸吕势力,雷霆万钧,如汤泼雪。吕氏被彻底铲除,琅邪王刘泽方至长安。

陈平见琅邪王至京,乃与周勃召集诸臣,商议善后诸事。

周勃:当今皇帝年幼,且是太后所立。今吕氏既除,我等仍奉其为主否?

陈平:当今少帝刘弘,及其诸兄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长,皆非孝惠帝亲生。吕后以计诈取他人之子,杀其生母,养于后宫,立以为帝,以强吕氏。今既夷灭诸吕,而奉其所立为主,则待其年长用事,吾属便死无噍类矣。智者行事,岂可留此大患?

周勃:若依丞相,则其奈何?

陈平:若依我计,不如视诸王中贤者立之。

刘章:先父齐悼惠王乃高祖长子,我兄刘襄便是高帝嫡长孙,可立之为帝。

刘泽:切切不可!吕氏以外戚几危宗庙,祸乱功臣。齐王刘襄母舅驷钧,亦是外戚,且助吕为恶,朝野尽知。若立齐王为帝,则驷钧复为吕氏,汉室江山危矣。

朱虚侯闻此,恨恨不语。

陈平:若依琅琊王之议,其谁可为主?

刘泽:不能立长,则可立贤。我举淮南王,乃高祖少子,有何不可?

刘章:淮南王刘长年少,母家又恶,不弱于吕氏,你不知乎?

刘泽闻言,面红耳赤,欲要发作,却又不敢,只得闭口不言。

陈平因见众说不一,便以目示意,向太尉周勃微微点头。

周勃见之,起身离座:今有代王刘恒,诸公怎不言之?其生母薄氏,本是贤妃,从不与人相争;且代王乃是高祖亲生之子,至今幸存,而且最为年长。立子以长,有何不可?

陈平立即接口:代王继位,顺理成章。且代王善良厚道,众大臣亦可放心也。

众臣闻之,皆都无辞,于是一锤定音,谋求迎立代王刘恒。

周勃见众臣再无异议,遂向朱虚侯刘章说道:既是如此,尚请殿下发书,将诛灭吕氏之事告诉齐王刘襄,请其罢兵,不必再入长安矣。

齐章应诺,狠狠盯视刘泽一眼,于是修书遣使。刘襄收到兄弟来书,得知众臣决定议立代王刘恒,无计奈何,只得罢兵返回临淄,由此继承帝位梦想破灭。

闰九月,代王刘恒被迎至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

许负当年一语,至今应验。

镜头闪回,叙说孝文帝刘恒。

刘恒乃是汉高祖第四子,薄姬所生。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册立八岁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刘恒在代地为王十五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大安。

因受母亲薄姬悉心教导,刘恒养成谨慎沉静性格。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商定拥立代王,派出使者,前往晋阳,迎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闻说入京即皇帝大位,并非大喜,反起疑心,因问属臣。

郎中令张武:今虽太后驾崩,诸吕依然用事,必要尽灭刘氏宗亲,岂肯拥立长君?微臣认为有诈,殿下不如托病相辞。

中尉宋昌:臣谓不然。信使即是右相及太尉派来,且云诸吕已被尽灭,则刘氏江山稳固,又何必顾虑重重?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臣谓殿下应大胆前往就位。

刘恒:即是众论不一,则我问卜可也。速召巫史占卜,以决吉凶!

巫史奉命入殿,排摆卦象,得“大横”卦。观其卜辞云:大横纹路谓正当,问者即位做天王;家族伟业实光大,启延禹绩国祚长。

卦师叩首奏道:恭贺殿下!天王高于诸王,即谓天子者也。

刘恒由是意决,便随来使赴京,往即帝位。为防万一,先派舅父薄昭到长安探听虚实,自己随后缓行;离长安城五十里高陵时,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

宋昌到达渭桥,见丞相以下官员都来迎接,乃回高陵,回报赵王,这才放胆前行。

赵王到达渭桥,群臣大礼参拜,刘恒谦逊回拜。

太尉周勃进奏:请大王赐以片刻,臣有秘陈。

赵王使宋昌答道:若太尉所陈公事,请当面奏来;若所陈私事,则王者无私。

周勃甚异其对,奏道:臣所谓秘陈者,是欲跪呈天子玉玺也。

刘恒辞谢:天下大事,岂可如此草率?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周勃称喏,乃与陈平等众臣簇拥赵王进城,进入馆驿,然后聚众商量即位诸事。

赵王犹不放心,先命刘兴居带兵进入内苑,打扫宫掖,确保平安,这才住进未央宫。

众臣见赵王如此持重,皆都满意,由是选择良辰吉日,立赵王继承皇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宣布大赦天下,复下诏旨,明示诸吕叛国大罪。

画外音:平叛诸吕之日,乃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此后每年此夜,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庆祝安汉复国大功。因秦汉时“夜”字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故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是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张灯结彩以庆。元宵佳节,源来于此。

文帝登基之后,复叙平定诸吕叛乱大功。因齐王刘襄在外首义,便将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复归于齐。朱虚侯刘章亲斩丞相吕产,立下大功,加封二千户俸禄。次年又晋封刘章为城阳王,许在齐国境内创建城阳王国。

封完有功宗室,又封拥立功臣。任命宋昌为卫将军,张武任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以保障皇帝安全。对被吕后贬斥刘姓王公,恢复爵位封地,同时对开国功臣赏赐分封。

众臣获封,皆谓公平,心中钦服,赵恒帝位亦随之得到巩固。

绛侯周勃却自恃拥立大功,渐渐骄横,大有轻视新帝之意。

文帝愈加礼重,散朝后经常目送离殿方止。

宋昌谏道:君臣之分,不可失也。周勃虽有诛吕安汉大功,但亦汉臣。陛下对其如此礼重,有失君主威严;周勃泰然受之,更失为臣本分。君臣皆失,似有不可?

文帝:卿言是也,朕当改之。

自此之后,汉文帝在升朝之时,神色越发严肃。周勃见此,虽生敬畏,不免牢骚。

便有属下提醒道:公不见淮阴侯耶?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

周勃听了,有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

一次朝会已罢,众臣皆散,汉文帝留住左相周勃,右相陈平,君臣闲谈。

寒暄数语,汉文帝温言询问周勃:公为右相,管理百官,总理中枢,其责非轻。未知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周勃闪烁其辞,回答不出。

汉文帝又问:则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周勃仍是回答不出,已汗流浃背,坐立不安。

汉文帝面露讥诮之色,便问陈平:公为左相,当必知之?(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