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集 寒国遗梦

华夏真相集 第七集 寒国遗梦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6:01:46 来源:笔趣阁

特使北还,来至禹都,面见夏禹,宣布帝舜驾崩噩耗,并递上遗嘱石匣。

大禹拜受,见匣上刻有“舜封禹启”四字。

大禹当众启封,便命特使宣读帝舜遗旨。特使捧旨,面南而立,禹率众臣跪听。

特使:三十年前,卿凿龙门之时,有条蛟龙东逃,潜入天湖池清水岩中,角上长有绿毛,是为记认。朕率将士守候三年,不曾得见。此蛟为害极大,卿必除之,至嘱,至嘱!

大禹听罢遗书,气愤填膺,再拜而起,升座传令。

夏禹:即令火神伯益为先锋,带兵前往天湖池清水岩,布下天罗地网;复请太古祖神应龙下界,相助擒蛟。卿等众臣,随我出征!

众臣:喏!

旌旗猎猎,人马南征。鼓角长鸣,惊天动地。

伯益率众军围山,布下天罗地网;应龙展开双翼,飞临洞口挑战。

绿角蛟龙出洞应战,伯益挥令众将上前,轮番攻击,皆战蛟龙不下。

应龙在空中观战,渐渐不耐,忽一个俯冲下来,展动双翅,将蛟龙扫一个跟头。

蛟龙知道应龙厉害,翻身爬起,逃入洞中,关门闭户,不敢出来。

大禹率领大军来到,闻说蛟龙闭门不出,于是命令祝融出马,用火烧洞。祝融氏复使出当年与共工恶战时神通,纵起火龙,猛烧七天七夜。

七天七夜之后,天湖池水终被烤干,湖中水族尽成焦炭。青石岩也被烧成紫红色,阳光照射之下灿若晚霞,因此便改名为紫霞岩。

激战过后,伯益下令,收回天罗地网,谁知绳子打成死结,再解不开。于是天河、北斗、游龙、狮子、麒麟等参战众神无法挣脱,都留在洞壁之上,成为化石。

故此紫霞岩石壁之上,便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各种奇观异景,保留至今。

应龙见战事已毕,遂展翅腾空,向大禹点一点头,回转轩辕宫而去。

大禹下令打破洞门,率领诸将入内。放眼望去,洞内皆是水族死尸,其味臭不可闻。

洞口石壁之上,见有一条绿角龙头探出,口里不断倾泻出天河泉水。

伯益:陛下,此便是那绿毛角老蛟。

大禹:想是洞中被祝融用火烤干,彼欲出洞逃走,未料跑到洞口,终被烧死在壁上。

伯益:陛下请看!那蛟龙肠子掉到紫霞洞底,盘旋九转,竟成一条地下阴河。河中五棱六角石子,便是龙骨所化。

大禹:果然如此。此河可称九曲黄河,龙骨极似杨梅之状,可称杨梅石。命水师降雨,打扫战场,清洗山峦湖池,就此班师回国!

大禹班师,升朝坐殿,众臣朝贺。令师官叙论战功,乃列伯益为首功之臣。

传旨官:叙论伯益功绩,一曰辅佐夏禹平治水土,教给民众种植稻谷,水中得食。其二发明凿井技术,方便万民取水。其三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其四文教德治,三苗归顺。帝禹有旨,誉为百官楷模,群臣之首,并致诚贺。

伯益:臣谢陛下天恩。微功厚赏,无以答报,今献奇书,以呈御览。

传旨官自伯益手中接过书简,转呈大禹。

大禹:自古以来,未闻有撰字成书者,可谓开天辟地以来盛事。未知此书所叙何事?

伯益:臣随陛下治水十三年,其后又远征四方,共历三十余载。期间经历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臣都于临睡前记录下来,便成素材。近年来天下太平,臣得空闲,便将素日所积抄录成书。可别九州之异,类万物善恶,以传后世。

大禹:善哉!伯益此书所记,凡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海外山表,无所不至,可名为《山海经》。

伯益:谢陛下赐名。

大禹:今蛟龙已除,我当退回夏国,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子商均,尔众卿议之。

伯益:陛下不可。商均虽为帝舜嫡子,应承大统,但其只知唱歌跳舞,不会治理朝政。陛下必欲让之,臣恐天下诸侯不服商均,必生祸乱。昔日共工之叛,可为前车之鉴。

众臣:益言甚是,乞陛下纳之!

大禹见此,便在诸侯拥戴之下,即天子之位,建都阳城,国号为夏。

传旨官:奉天子之诏,封尧子丹朱于唐,舜子商均于虞。

众臣:喏!

传旨官:定历日为夏历,建寅正月;将天下划为九州,天子所居为帝畿,以外五百里叫甸服,再外五百里谓侯服,再外五百里称绥服,再外五百里名要服,最外五百里号为荒服。两千里内,皆归王化。

众臣:喏!

传旨官:天子有旨,着即涂山大会,会盟诸侯。

众臣:喏!

涂山之巅,会盟台高耸,威势赫赫。卫士层层布列,手执仪仗肃立。

大禹自穿法服,执玄圭拾级而上,站在台顶,面南而立。四方诸侯按国土方向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

夏禹: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此会,为请诸公对我所行不到之处,明白恳切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改过。如我有骄傲矜伐,请诸公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

涂山大会,诸侯献金。大禹命将诸侯进献之金铸成九鼎。是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豫州鼎位于中央,是为最大之鼎。

鼎铸各州山川名物及珍禽异兽,象征九州之地,合则喻示天下。

九鼎铸成,便集中陈列夏都阳城,显示夏王大禹成为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所在,是至高王权象征。

大禹还都,升朝理政,文武列班。

殿头官:诸臣有事早奏,无事散班退朝。

大司戎:南方徐州侯及扬州侯先后来报,说在淮河之中,新近兴起一位水怪,自称无支祁大王,复又兴波翻浪,淹没城庄,残食百姓。

大禹:诸位爱卿,可知此怪来历?

伯益:回奏陛下,巫支祁出生在桐柏山中,花果岭下,形如猿猴,塌鼻凸额,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象,常在水中兴风作浪。后娶龙女为妻,生有三子,都是神通广大。巫支祁因娶龙女,便自封为淮涡水神,势力极盛,遍及黄河、长江。

大禹:我想起来了。可是前番向帝舜主动提出,要疏理天下水患者?

伯益:正是。那怪因见水灾大兴,便向帝舜提出,愿平息水患;但要求大功告成后,自己需为人类之主。大舜一口拒绝,并选定由陛下治水,巫支祁由此怀恨在心,欲要报复,因怕帝舜有祖神应龙为援,只得隐忍。此时闻说帝舜崩于苍梧,且祝融火烧其亲娘舅九嶷山老蛟,又添新恨,因此与陛下为敌,逆溯淮水而上,扰乱扬、徐二州。

大禹:既是如此,非我亲征不可。大司戎,点将发兵!

大司戎:喏!

自旗猎猎,天子离都,军马在途。大禹出离阳城,亲征淮水,来除水怪巫支祁。

巫支祁闻说大禹率兵来伐,便率十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战禹王。巫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白浪滔天,夏后氏等部落联军被淹死无数,诸将皆都不能靠近。

禹王大为恼怒,发出伏羲令召集群神,并请祖神应龙下界相助。

巫支祁虽然神通广大,但如何抵得过五龙之祖?只战有十余个回合,便被应龙擒获,交给禹王。应龙既擒无支祁,不敢久耽尘世,迅即反回九天之上。无支祁见应龙飞走,便奋力击搏跳腾,屡次将要脱缚。诸神各施法力神通,不能完全压服。

正在此时,天上祥云蔼蔼,却是太上老君来至。

大禹率众迎出帐外,躬身施礼。

大禹:老君何来?禹迎接来迟,望乞恕罪。

老君:岂敢。我在三十三天之外,因见祖龙助陛下擒住巫支祁,恐其不服约束,故来献三宝,防其逃脱。

大禹:是何三宝?

老君:此三宝皆是我自八卦炉中炼成,一曰缚龙铁索、次云定海神针、三谓紫金铃。铁索可长可短,神针可大可小,紫金铃遇风生火,专伏三界神魔。

大禹:如此盛情大恩,何以克当?

老君:陛下不必客套。三宝既献,贫道不能流连人世,就此造退,重返天界。

大禹:恭送老君!

帝禹还营,命大司戎赍持三宝,来降巫支祁。

巫支祁见到三宝,魂飞魄散,倒地哀鸣。

巫支祁:是我思虑不周,惹错了人也!不想这个夏禹,竟比虞舜还要厉害。不但龙祖帮他,就连道祖太上老君也肯帮衬,借此三宝给他。如此一来,我命休矣!

大禹:失道寡助。你向我报仇,因何祸害淮水沿岸百姓?此番须饶你不得。

遂命大司戎,以缚龙索锁住巫支祁颈脖,紫金铃穿其鼻孔,将巫支祁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囚在淮井之中。

诸事已毕,便在营帐中设宴,与诸神众将庆功。

正在诸神痛饮,众臣歌功颂德之际,东海龙王连滚带爬进入帐中。

龙王:禹王陛下,祸事了,祝事了!

大禹:有何祸事?

龙王:巫支祁虽被缚住,争奈善走,适才自淮井通过淮水,到我东海,搅扰龙宫!

大禹:叵耐这个水怪,如此可恶。也是我失了计较,未曾用上定海神针。伯益,你持定海神针,速随龙王到至东海,以此针镇住缚龙索,巫支祁便再不能乱走矣。

伯益:喏,臣遵命。

龙王谢恩,引伯益驾云东去。

画外音:此后又过两千余年,直到天产石猴孙悟空,大闹东海,拔走定海神针;观音菩萨又取走紫金铃,巫支祁方得自由,拖着铁索游走江海,只不能上岸而已。

大禹在位四十五年,东巡海上,到会稽去世,享年一百岁左右。

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后氏天子位,正式建立统一王朝,国名大夏。将父禹安葬于会稽山,并建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前来禹陵祭祀。

在道教之中,大禹被追赠为水官大帝,诞日定为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大禹既死,其子启立夏朝,中国有史记载之第一个世袭朝代,便即开始。

夏代诸氏,出自姒姓。共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部落,以夏后为首,因以部名为国号。

夏启为宣示开辟之功,遂弃姒姓,改称“夏”氏,自此便称“夏后启”。

启乃在禹州大会诸侯伯,于钧台举行盛宴,史称钧台之享。启能歌善舞,在天穆之野亲自表演歌舞,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中国古老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称其原创作者乃为夏后启。

启为夏后,季子武观不服,率领部族时常作乱,害国伤民败法。夏后启大怒,派军队前往征伐,将武观放逐西河之地。

内部纠纷未平,东夷各族又起兵叛乱。夏后启为树立部落联盟权威,又发兵与东夷作战,经年累月战火不息。

有扈氏为夏后联盟中第二大部族,对夏启破坏禅让制度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并对其他部族发表反对言论。夏启发兵讨伐,并发誓文于诸伯侯,名曰《尚书·甘誓》。

夏启: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誓师已毕,夏启乃召六卿,大战于甘。

有扈氏奋起反抗,两军摆开战场,就此对垒交锋。

激战三合,夏启不胜,铩羽而归。乃召集诸伯众臣,总结战败原因。

夏启:吾地不浅,民亦不寡,然屡战而不胜者,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宣布罢战,解散兵马,转而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之后,有扈氏见夏启为政仁德,善待诸伯,反而主动遣使入于启都,贡献方物,表示臣服。

由此夏启终得天下诸侯方伯拥戴,就而平定九州,垂拱而治。

夏启所生五子,长曰太康,次曰元康,三曰伯康,四曰仲康,最少季子名曰武观。

自后启在位十六年时,因患重病,诸子以为父命不保,由此争立嗣位。

季子武观起兵于西河,发动叛乱。

夏启急派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迭经三战,终于平定武观叛乱,将其斩杀。

既诛逆子,夏启心情激荡,呕血盈盆,反而重病得愈,只是身体再不如以往健壮。

自此以后,夏启逐渐抛弃其父夏禹节俭传统,淫逸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

帝夏启在位三十九年,终年七十八岁,就此驾崩,传位于长子太康。

夏朝创建四十年之久,且有大禹治水之德,天下皆都归心,诸侯方伯并无异议,皆愿奉太康为主,尽心拥戴辅佐。

怎奈太康失德,在位期间只顾游玩**,不理政事。

由此夏后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

东夷族首领,唤作穷羿。因其善射,比之上古大羿,故称后羿。

后羿因见太康失政,夏民大怨,由此决心夺取夏朝政权。

这一日有人来报,说太康远离都城,出外田猎。

后羿闻报大喜,由是聚集部众,领兵五千,提前作好埋伏,拦截太康归路。太康游猎归来,后羿拦路,拔箭张弓,将太康射杀于十里之外。

后羿引兵进入夏都,就此控制朝政。

后羿虽然杀了太康,但恐民心不附,不敢公然称王。乃立太康三弟仲康为傀儡王,自己则回到有穷国,遥控夏朝国政,俨然以太上王自居。

其后天长日久,后羿自持善射无对,以为天下无人不服,于是陷入骄奢淫逸。

夏王仲康七年,寒浞出生于寒邑(今山东潍坊寒亭区)。三岁之时,寒浞问其父。

寒浞:父亲,我家因何以寒为氏?

寒父:我族人乃是伯明氏后代,祖先寒哀,是为黄帝车正。当初曾为黄帝驾车,与蚩尤大战,因而立有战功,被封于寒地,后来便以寒为姓。

寒浞:我祖先既为黄帝功臣,如何后人受此贫苦生活,受人欺负?

寒父:你父母无能,家道中落,我儿当自强自勉,重振家业。

自此之后,父母便对寒浞骄生惯养,任由胡作非为。寒浞长至十三岁,便即抢人东西,打邻骂舍,视为家常便饭,且又仗着体壮力大,搅得四邻不安。

族人纷纷状告其父母,父母责之,寒浞竟将父母捆绑起来,照样出去为非做歹。

邻居告到侯国,国君族长闻而大怒,令将寒浞驱逐出境,永远不准其再回寒国。

寒浞被逐之后并无丝毫悔意,也不与父母作别,走出寒国,头也不回。寒浞离开故土,听说后羿攻占夏朝国都,现为太上王之尊,便觉后羿是个英雄,决定前去投奔。

途中借宿于山林,那柴院主家却是一位奇人,因喜爱寒浞聪明伶俐,便收他为徒。

经过年余,寒浞倚仗绝顶聪明,学会一身高超武艺,甚至青出于蓝。寒浞武艺既成,便辞别师父上路。但又恐师父再收别人为徒,便在进山打猎时寻到毒草,回家后下在锅中,将师父全家毒死。然后搜刮师父家中财物,将房舍烧掉,踏上浪荡江湖之路。

数年之后,寒浞辗转来到夏都斟鄩,在城里露宿十几日,终于找到机会,见到后羿出猎归城。寒浞便以自己聪明才智及伶牙俐齿上前自荐,很快赢得后羿青睐。

后羿见寒浞武艺高强,又乖巧伶俐,便将寒浞留在朝中,并认为义子。

寒浞知道,若想在此长久立足,必须改掉以前恶习,于是处处谨慎小心,施展各种手段,博取后羿信任。又广交朝中权贵,努力减少对立之敌。于是此前反对者皆都转向,反说寒浞勇武过人,是为干国忠良。

后羿大喜,便命寒浞在军中为将。

寒浞多次参加对外作战,屡立战功受奖。从军不到一年,就为国中大将,远近闻名。

有穷属国方夷反叛,后羿派寒浞领兵征讨,大获全胜,方夷重新归顺。后羿乃拔寒浞为左司马,并赐以宗室之女。此后寒浞多次升迁,只二十余岁,便成朝中主政大臣。

寒浞趁机结党营私,发展势力。因知后羿好色,便从各地挑选能歌善舞美女,入宫陪伴作乐;又见后羿好酒,便让各地进献美酒,以供义父享用;更知后羿喜欢打猎,便从各地挑选数十匹良马,供义父出猎时骑乘。还培训上百名打猎高手,以供义父调用。

后羿:天赐寒浞,是我有穷之福也。

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寒浞是将大王引向亡国之路,请将寒浞免职治罪。

后羿:卿等此言谬矣。我待寒浞,胜过亲生之子,其怎会害我?

众臣:有穷国休矣!我等未知死所也。

后羿拜寒浞为相,命其总揽朝政,自己则放心淫乐,每日出城游猎。

诸侯后夔之妻,名叫纯狐,长得天香国色,天下无双。

这日后羿乘坐马车外出巡游,忽在野外看见纯狐,正在林中采摘野果。

纯狐见大王车驾驶过,急躲入林中,自小道逃回家中。

后羿见之垂涎三尺,立刻命人诛杀后夔,强行将纯狐抢入宫中,纳为少妃。

纯狐虽对后羿十分不满,却不露声色,表面对其百依百顺,却暗地勾引私通寒浞,以图报仇。寒浞此时有妻有妾,并生二子,但为篡权夺位,便与纯狐通谋。

纯狐乃与寒浞合谋,在三年之内,陆续害死后羿亲信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朝中大臣几乎都成寒浞死党。

寒浞由此胆壮,出入后宫,毫无顾忌。不久在与纯狐通奸之时,却被后羿突然回宫,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拔剑欲杀寒浞,绕床追逐。

后羿虽系战神,但因常年耽于淫乐,又兼当时大醉,三转两绕,反被寒浞夺过宝剑,将后羿杀死在寝宫榻上。

寒浞既杀后羿,便即升殿,宣布后羿诸项罪状,自立为王,国号为寒。更立纯狐为正妃,改年号为寒浞元年。

历史真相:民间传说中嫦娥,实以纯狐为原型,就与寒浞合谋弑杀后羿之事,因而被塑造成背叛丈夫、偷吃仙药奔月形象。因纯狐先嫁后夔、再嫁后羿,最后嫁给寒浞,不符合民间审美观点,故此只说嫦娥乃为后羿之妻,隐去其他两桩婚史。寒浞夺权之后,定都寒亭,又在云台山上建造宫殿,与纯狐双宿双飞。取“寒浞之宫”之意,因名其宫为广寒宫。

每当月圆之夜,纯狐就在云台山上观星占月,并依据天象,为寒浞占卜天下大事。

寒浞即位,将后羿尸体剁成肉泥,又加入剧毒药物,烹制成肉饼,赐于有穷氏族人。凡吃下此饼者,立即便被毒死;若是拒绝不食,便命士兵用乱刀砍死,其状惨不忍睹。

有穷族人恐遭杀害,纷纷逃往边远地区,留居国中者也都隐姓埋名,投靠诸侯门下。从此中原地区,有穷族人遂绝。

当时仲康已死,夏后相在位。寒浞杀死后羿称王,一边清除有穷族势力,一面对外做好防范,以御夏后相联合诸侯来伐。

夏后相联合斟鄩、斟灌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国。

夏后相陆续征服淮夷、风夷、黄夷等东夷部族,重组部落联盟,再振雄风。寒浞征招青壮年入伍,对国内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系列政策,使部族人民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富强。寒浞原配夫人姜蠡,乃是九黎蚩尤氏后人,魁梧健壮,武艺绝伦。姜蠡生有二子,长名寒浇,次名寒戏,都具天生神力,勇猛善战。

寒浞十一年,夏后相十九年。

春正月建寅,寒浞发兵西征,命二子为先锋,向夏朝领地发动突然袭击。

夏后氏族民毫无防备,寒国一战获胜,不仅掠夺大批财物,还捉获许多百姓牛羊以归。寒浞班师,将俘虏全都赐给大臣为奴,更加坚定灭夏决心。

十二年秋,寒浞命长子寒浇率主力攻打斟灌氏弋邑,自与次子寒戏佯攻夏都帝丘及斟鄩氏,使其各不相顾,不能救援。

斟灌氏被寒浇军击败,弋邑陷落,首领姒开甲带领残部,退守斟灌都城。

寒国虽然获胜,但也损伤惨重,许多青壮年都死在战场。

寒浞封长子寒浇为过王,镇守过邑;封次子寒戏为弋王,镇守弋邑。

夏后相被寒国强大攻势吓住,不敢组织进攻,下令加强边境城邑防守,给寒国留下休养生息良机。寒浞经过六年休整,势力再举。

寒浞再次调集军队,仍命寒浇为将,率主力部队攻打诸夏。

斟灌氏姒开甲率军迎敌,误中寒浇埋伏,与部众全部战死,寒军由此攻占斟灌城。

寒浇乘胜进军攻打斟鄩氏,斟鄩氏首领姒木丁率军出迎,双方乘船战于潍河。

潍河水深流急,寒浇派出数十名水手潜入水下,凿穿姒木丁战船,乘乱上前攻杀,夏军大部落水淹死,姒木丁也在混战中被寒军所杀。由是斟鄩氏灭亡,部民大部沦为奴隶。

寒浞便兵分三路,围攻夏都帝丘。夏后相率城中军民拼死抵抗,终因势单力薄,被寒军攻破帝丘。寒浞下令屠城,无论城中臣民还是夏后相及其族人,皆被寒军杀死,宫室内外血流成河。至此夏朝灭亡,国祚中断。

夏后相妃后缗是有仍氏之女,正怀身孕,乘乱从城墙下水洞爬出,逃出生天。

后缗扮成农妇,逃回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在有仍生下一男,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被外祖父封在杜邑,并为有仍国牧正,管理畜牧仓廒。

这一日,春意盎然,艳阳高照。少康带领两个侍从,巡视仓廪。微风吹来,一股醉人香气扑面而至。

侍从甲:好香,好香!

少康:是啊。这是哪里来的香味?

侍从乙:似是从那边仓廪中飘来。

少康:走,快去看看。

主仆三人顺其香风来处,寻找香味来源,坐从甲眼尖,忽然发现仓廪底部,流出一股黄色浆水,在草丛中形成一汪小小池塘。

侍从甲:主公请看!香味就是此汪浆水发出。

少康甚为惊异,上前蹲下,以手掬而就口尝之,仔细品味之下,甚为甘美。

少康:你们两个,也过来尝尝。

侍从甲:咦?此应是粮米发潮,发生霉变而致,怎生汁液却如此甘美?

侍从乙:莫非这仓廪之中,藏有仙人?

少康:岂有此理!此非粮米发生霉变,倒恐是酵变。打开仓廪!

侍从奉命,打开仓廪,掏出底部糟谷,果然都已发酵,香味扑鼻。少康大喜,令将糟谷装在陶缸之内,抬回居舍,反复钻研试验。

九日九夜之后,糟谷中渗出更多浆水。少康以瓢掬饮,其味令人沉醉。

少康:成功了,成功了!

侍从:主公,什么成功了?

少康:我所研制神水,今日大功告成!

侍从:此水何名?

少康:今当酉时,是为酉时之水,可名为酒。

侍从:好酒,好酒。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主仆二人正在欢呼,后缗由屋中走出。

后缗:康儿,何事如此高兴?

少康:母亲,我造成了酒水,你来尝尝!

后缗接过少康手中葫芦瓢,喝了一口,闭目品味,面现沉醉之色。

少康:母亲,怎样?

后缗:果是神水,其味妙不可言。但为母者以为,取名为酒,尚不够响亮。

少康:如此,则请母亲赐名。

后缗:此地为杜邑,此水又是由康儿酿出,我看不如唤作杜康。

少康:妙哉,杜康!多谢母亲赐名。

后缗:我儿便多酿一些,我有大用。

少康:孩儿遵命。但不知母亲有何大用?

后缗:我儿今十八岁矣。待到秋后,母亲要以此杜康为聘,帮我儿娶妻为用。

当年暮秋,有仍国君以酒为聘,替外孙少康聘娶有虞国君之女。有虞国君虞思饮杜康酒后大喜,便招少康为婿。选定吉日良辰,两国结成姻亲,杜康与虞女成就美眷。

虞思自有仍国婚使口中得知少康身份来历,更是大喜,于是赐给少康虞城伦邑,以为立足之地,又赏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以为女儿陪嫁。

少康不忘亡国之恨,自此刻苦习文练武,广交勇士贤臣,为复国积极准备力量。

寒浞五十五年,少康三十五岁。夏朝老臣伯靡逃亡有鬲,得知少主消息,乃暗中联络残存斟灌、斟鄩氏族人,率众投奔少康。

有仍、有虞两国闻知,亦各出部众相助,少康由此组成一支复国大军,公开向寒国宣战。激战两年之后,少康复国大军攻打寒浇封国,攻占过城,杀死寒浇。

再过两年,少康三十九岁,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弋邑,打败并杀死寒浞次子寒戏,收复弋邑。两大封国既克,继又乘胜而进,势如破竹,收复中原大部地区。

寒浞六十年,少康集合夏后氏旧部诸侯,进军攻打寒浞老巢鄩都城。

此时寒浞已年近八十,无力征战厮杀,只好躲在深宫之内,苟延残喘。

寒国部将见大势已去,为求自保,突然反叛倒戈,杀入宫中,生擒寒浞,开城投降,将寒浞献给少康。少康下令将寒浞处以极刑,命令诛灭其族。

画外音:在父亲被杀四十年后,少康再复夏后氏社稷,史称“少康复国”。寒浞自二十岁推倒暴君后羿,成为华夏大地共主,君临天下长达六十年之久,亦可谓一代雄主。因后世史家不肯承认这位弑主之臣,故对寒国之事未入正史,记载不详。

历史真相:纵观寒浞一生,从被部族抛弃流亡,凭其过人智慧,博取霸主后羿信任;十七岁为相,二十岁夺取国君之位,四十岁攻灭强敌,成为天下之主。为君六十年,天子四十载,并修筑海防大堤,造福后世。寒浞此生,可谓比曹操还要传奇。后世史家不肯承认寒浞政权,而宁谓“天下四十载无王”,实在是掩耳盗铃,令读史者无语。

只因后羿已成射日英雄,妻嫦娥亦成家喻户晓神话人物,寒浞便只能扮演反派,成为迫害英雄美女之卑鄙小人。却不知后羿之妻纯狐,亦便是嫦娥原型,本是被后羿强抢,且有杀亲之仇,这才与寒浞联手,诛仇杀恨。

寒国灭亡之后,族人幸免于难者就此一路南迁,分散至徐州寒山,苏州寒山,江西赣江、余干,在东海之滨各地都曾留下踪迹。上古之时,“寒”又写作“干”,此也是江西余干等地得名由来。至殷商时期,寒国遗民在江苏临淮一带建立干国;周朝建立,又南迁扬州,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再次建立干国,囊括今江西东北、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可谓泱泱大国。干国并为争夺江南霸权,与吴国百年争战,留下一页极为惨烈历史。

当时春秋各国皆有规定,男子非成年不得从军。而干国特有风俗,男女一旦成年,便需凿下门齿,相互交换,以为定情信物。故当吴、干两国战争进行到最激烈时,干国人既是幼年童子,也凿下门牙以示成年,从军投入战争。无奈干**力人才,皆远不是吴国敌手,百余年后,终于被其吞灭。吴国自夫差为王,短暂夺取春秋霸权,又被越国吞灭,干国遗民遂成为越国子民,混居融合,成为“干越”一支。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原,南征百越,干越正式被纳入华夏民族。而其先祖,却可一直上溯到夏朝之初,便是寒浞这位传奇英雄。

少康光复夏朝,重登天子之位,被史家大书特书,并被誉为“少康中兴”。

时隔数千年,虽然斟灌故城及寒浞之冢已不复存在,但当地百姓耳口相传不绝,仍将此地称为寒王坟。今山东潍坊寒亭区冢子后村以南,还能看到另一个寒浞冢,墓冢高有六七米。而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曾高三四丈,广数百尺规模,甚是巍峨壮观。在今烟台莱州境内,并有一条浞河,俗名浊河。浞河两岸,有五个村子紧挨在一起,分别称为小浞河村、浞东村、浞西村、浞南村、浞李村。寒浞之名,可称不朽。(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