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九集 战神文鸯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九集 战神文鸯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7 07:52:39 来源:笔趣阁

吴都建业,诸葛府前。

诸葛恪被孙峻用话逼住,再也无言相拒,遂同孙峻、滕胤乘车入宫。张约见托孤大臣皆在,自己官小职微,不得再行谏止,只得引数十禁军跟随太傅车后。

三人入宫拜见吴主孙亮,施礼已毕,就席而坐。

酒至数巡,吴主孙亮借托更衣先起,离席而出。孙峻下殿,脱了长服,披环甲提利刃,复上殿大呼:天子有诏诛贼!

滕胤起身掷杯于地,壁衣间众武士齐出。诸葛恪大惊,身穿相服,尚未及离座,拔剑不出。孙峻挥剑斩下,诸葛恪头已落地。

张约时在廊下,急奔入殿,挥刀来迎。孙峻急闪过,转身一剑砍断张约右臂。武士拥出,砍倒张约,剁为肉泥,其所带数十禁军立于殿外,见此只得束手就擒。

孙峻令武士尽收诸葛恪家眷,将其全家老幼俱缚至市曹斩首。

石头城内一时腥风血雨,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吴主孙亮乃封孙峻为丞相、大将军、富春侯,总督中外诸军事。自此吴国权柄,尽归孙峻。

临淮人臧均上表,奏请收葬诸葛恪。孙峻听从,吩咐下属找到诸葛恪尸体安葬。

画外音:诸葛恪之死,虽有自取败亡之道,亦因陷于孙氏宗室夺权之争,可谓吴国第一大冤案。早前建业城内已有童谣说:“诸葛恪,芦苇单衣篾钩落,于何相求成子合。”成子合反语是石子冈,乃乱葬冈也;钩落则谓皮带饰物,民间称为“钩络带”。诸葛恪死时,果然是被苇席裹身,以竹篾钩在腰间,抛尸在石子冈。

镜头转换,按下东吴,复说西川。

姜维在成都接得诸葛恪书信,入朝奏准后主,复起大兵二十万,北伐中原。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兵出阳平关伐魏。

夏侯霸献计:陇上诸郡,只有南安钱粮最广;若先取之,足可为本。向者不克而还,盖因羌兵不至。今可先遣人会羌人于陇右,然后兵出石营,从董亭直取南安。

姜维闻计大喜,遂遣郤正为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迷当。迷当得了礼物,便起兵五万,令羌将俄何烧戈为先锋,引兵往南安而来。

司马师闻报,即令辅国将军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领兵望陇西进发。

军至董亭,正遇姜维,两军列成阵势。徐质使开山大斧,出马挑战。

蜀阵中廖化、张翼先后迎战,皆非其敌手而败。徐质驱兵掩杀,蜀兵败退三十余里。司马昭乃收兵回,各自下寨。

姜维与夏侯霸商议:徐质勇甚,诸将皆非其敌手,奈何?

夏侯霸:我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将军若用此计诱之,可斩徐质。

姜维大喜,遂唤廖化、张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领兵而去,依计设下埋伏;一面令军士于路撒下铁蒺藜,寨外多排鹿角。

徐质连胜数阵,气势益盛,连日引兵至营前搦战,蜀兵坚守不出。

哨马来报主帅司马昭: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长久之计。

司马昭闻报,即令徐质:你可引兵五千,趁夜断其粮道。蜀军粮尽,自然退兵。

徐质领令,引兵望铁笼山来,果见蜀兵驱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行。魏兵一声喊起,蜀兵尽弃粮草而走。徐质紧追不舍,忽见前面车仗横截去路,两边火起。

徐质知道中计,急勒马回走,冒烟突火而出。

一声炮响,廖化、张翼两路兵杀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为首之将正是姜维。

徐质大惊无措,被姜维一枪刺倒坐下马,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夏侯霸即令蜀兵将魏兵衣甲穿了,打着魏军旗号,从小路奔回魏寨。魏军见本部兵回,开门放入,蜀兵就寨中杀起。前面廖化、后面姜维,两路夹攻。

司马昭见四下无路,只得勒兵上铁笼山据守,手下只有六千人马。姜维绝其路口,山上泉水不敷,人马陷于枯渴,堪堪待毙。败逃军卒,急来南安报与郭淮。

郭淮听知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便欲提兵来救。

陈泰进言道:姜维会合羌兵,欲先取南安。今羌兵已到,将军若去救铁笼山,则陷入腹背受敌之窘也。不如先设计击退羌兵,则铁笼山之围自解。

郭淮从之,遂令陈泰引五千兵,径到羌王寨内,解甲而入泣拜:郭淮妄自尊大,常有杀我之心。其军中虚实某俱知之,愿引一军前去劫寨,便可成功。

迷当大喜,遂令俄何烧戈同陈泰来劫魏寨。俄何烧戈教陈泰引路,至夜二更竟到魏寨,寨门大开。陈泰一骑马先入,俄何烧戈骤马挺枪入寨,连人带马,跌入陷坑。陈泰、郭淮分从左右杀来,羌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无数,俄何烧戈自刎而死。

郭淮、陈泰引兵直杀到羌人寨中,生擒迷当大王。

郭淮劝道:公为魏臣,何助蜀国?若去解铁笼山之围,我奏准天子,自有厚赐。

至此地步,迷当不得不从。遂引羌兵在前,魏兵在后,径奔铁笼山。时值三更,行到蜀寨前,令人通报。姜维闻听援兵来到大喜,遂与夏侯霸二人出迎。

魏将不等迷当开言,就从背后杀将起来。姜维大惊,急上马而走,蜀兵各自逃生。

司马昭引兵追赶,忽想起父亲生前嘱托不可与孔明为敌,追至半途而回。

姜维收脚不住,自回汉中。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又使盟友失去先锋大将,反作仇敌,兴汉大计至此又成泡影。先胜后败,此姜维四伐中原也。

司马昭获胜,重重犒劳羌兵,发遣回国,自率大军班师归还洛阳。

镜头转换,魏都洛阳。

因屡败蜀兵,司马师兄弟自此**朝权,群臣莫敢不服。魏主曹芳每见司马师入朝,均战栗不已,如针刺背,慌忙下榻迎之。

司马师笑道:岂有君迎臣之礼也?请陛下稳便,不可如此。

正元二年正月癸未日,征西将军郭淮去世。司马师大为悲悯,奏请魏主下诏追赠为大将军,谥贞侯,由其子郭统袭封爵位。

魏帝曹芳今已二十二岁,正当年少气盛。因见朝中大权尽归司马师兄弟,心中气愤,遂密召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入内,商议除贼之策。

三人至密室商议,曹芳执张缉之手而哭:司马师视朕如小儿,觑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归此人。皇丈与二位贤卿,忍见我祖宗所创基业,落于此人之手耶!

字幕:张缉,字敬仲,冯翊高陵人。凉州刺史张既之子,魏帝曹芳岳父。

张缉:臣虽不才,愿以陛下明诏,聚四方之英杰,以剿此贼。

夏侯玄:臣叔夏侯霸降蜀,因惧司马兄弟谋害故耳;今若剿除此贼,臣叔必回。臣乃国家旧戚,安敢坐视奸贼乱国,愿同奉诏讨之。

曹芳闻此,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再三嘱道:当年董承为朕祖武皇帝诛灭,盖为机事不密也。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

三人立誓允诺,辞帝而出,至东华门左侧,正见司马师数百甲士,迎面而来。

原来宫中内侍安有司马师耳目,早将君臣密议之事告发。

司马师笑道:你三人好大胆,欲谋害朝廷大臣!

夏侯玄:焉有此事?大将军不可听人诬告。

司马师:泪眼尚红,如何抵赖!

即命武士搜检,于张缉身畔搜出龙凤汗衫血诏。视其诏曰:司马师弟兄共持大权,将图篡逆。所有诏制,皆非朕意。各部官兵将士可同仗忠义,讨灭贼臣,匡扶社稷。

司马师勃然大怒,立即令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行刑完毕,便率禁军直入后宫,来见魏主曹芳,按剑斥道:臣父立陛下为君,功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小臣谋害臣兄弟,何也?

袖中取出汗衫,掷之于地。曹芳魂飞天外,跪地求告:朕合有罪,望大将军恕之!

司马师扶起曹芳,说道:国法不可废也。

令将张皇后捉出,至东华门内用白练绞死;又将曹芳软禁宫中,不使出入。

次日早朝,司马师大会群臣,说道: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不能主持天下。某谨按伊尹、霍光之法,别立新君,以保社稷,诸公以为如何?

众臣恐惧万分,异口同声应道:大将军行伊、霍之事,应天顺人,谁敢违命?

司马师遂同众官入永宁宫,奏闻太后:今上无道,合当废除。

太后不敢驳回,即宣懿旨:曹芳年长而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作乐,拒纳忠谏,不尽太后丧母之礼,罪不可恕。今依霍光故事,废曹芳帝位,复封齐王,纳还国宝。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温恭克让,立之为君。

曹芳听罢太后黜旨,当即纳还玉玺,以臣礼参拜新君曹髦,引家眷出宫,乘王车大哭而去。只有数员忠义之臣,含泪出殿相送。

字幕: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

曹髦当日领受郭太后垂训,受登极大礼。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

遂下诏命: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如当年高祖武皇帝辅汉故事。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画外音:曹芳被废,早有先兆。正始六年之时,曹芳一时心血来潮,曾令巧匠铸造一把宝剑,自此常常佩带,有一天无故失踪,只有空盒。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晋泰始十年,曹芳病逝,终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厉公。

镜头转换,正元二年正月,淮南寿春。

曹芳被废,镇东将军毋丘俭闻而大怒。于是联合扬州刺史文钦,兴兵讨伐司马师。

字幕: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父毌丘兴曾为武威太守。文钦,字仲若,沛国谯县人,父文稷原为曹操部下骑将。

毋丘俭将文钦邀入后堂,设宴相待,席间流泪道:我等皆魏国忠臣,大将军曹爽门下。今司马师专权废主,天地反覆,安得不令人伤心耶!

文钦道:某前日见有彗星数十丈,跨过西北天空,始于吴、楚分界,正应于寿春,此大吉之兆也。都督若肯仗义讨贼,某愿舍死相助。某子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为先锋。

毋丘俭大喜:公即愿相助,某再请镇南将军诸葛诞起兵为应,大事谐矣!

二人议罢,毋丘俭便即修书,遣人送呈诸葛诞,请召收豫州士民,共同讨伐司马师。

字幕:诸葛诞,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诸葛亮族弟。

诸葛诞览书大怒,说道:某乃魏国忠臣,岂肯随叛逆之贼耶?

遂将信使杀死,并将毌丘俭之谋报于洛阳。

毌丘俭闻讯,见谋已泄,不得不反。遂与文钦商议,令淮南将士皆入寿春城,立坛宰白马歃血为盟,宣言司马师大逆不道,诈称今奉郭太后密诏,仗义讨贼。

众将闻听太后有诏,信以为真,悦服二人之命。

毋丘俭于是发檄天下,揭发司马师妄行废立、诛杀大臣之罪。遂留老弱驻守寿春,得六万精兵,向西北挺进,直抵项城。令文钦率本部军两万屯于外围,使为先锋巡守。

因恐军力不足,并将毌丘宗等四子送入东吴为质,请求吴主发兵北伐,以为外援。

细作闻此,飞马报入洛阳。

司马师因左眼生瘤,命医官割之,连日在府养病。忽接诸葛诞奏报,说毋丘俭、文钦起兵造反,又闻淮南告急,乃蹶然而起,升厅聚将,商议讨伐之策。

司马昭:弟愿领兵,前往平叛。

司马师:毋丘俭乃积年宿将,两征高句丽,孤军而灭一国,我弟非其敌手。某虽抱恙,然非自往,不可破贼!弟可留守洛阳,总摄朝政,并筹军资,助我南征。

于是不顾兄弟及群臣谏阻,带病领兵东行,屯于汝阳。

安营扎寨已毕,分传将令:命镇东将军诸葛诞,总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攻取寿春;征东将军胡遵领青州诸军,出谯、宋之地,绝其归路;荆州刺史、监军王基领前部兵,先取镇南。若遇毋丘俭兵来,不可与之交战,需待三军会齐,听令行动。

不一日,三军齐至讯地,各遣使报予大都督,专候钧令。司马师欣悦,遂聚文武于帐中商议。监军王基献计: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

司马师准奏,遂令王基引前部兵马,先至南顿城下寨。

毋丘俭闻知司马师自来,王基已抢先下寨,无计可施,只得困守项城。

司马师见毋丘俭退军,急遣使持檄文,教兖州刺史邓艾尽起兖州之兵来助,共破乐嘉城。另遣一军取项城,一军取寿春,自率大军随后,向乐嘉而来。

毋丘俭恐魏军来攻乐嘉,请文钦到营共议。

文钦道:都督勿忧。我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便可保守乐嘉不失。

于是辞了毋丘俭,与文鸯引五千兵投乐嘉城来。正行之间,前军来报:乐嘉城西皆是魏兵,约有万余。遥望中军,白旄黄钺皂盖朱幡,帅字旗上绣司马师名号。

文鸯说道:趁彼营寨未成,儿与父亲可分兵两路左右击之,则必获全胜。

文钦从之,即各引兵两千五百人,分南北两路,绕过乐嘉城,夹击魏营。

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绕过城池,遥望魏寨而进。眼见魏军并无防备,呐一声喊,令催动战鼓,向魏军营寨杀来。

时当三更夜半,司马师正扶病卧于帐中,忽听帐外喊声大震,急问何故。

卫士报道:有一彪人马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员小将,勇不可当,将至中军!

司马师大惊,猛然坐起,眼珠却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满榻,疼痛难当。

禁军统领司马先闻听主将惨叫,急率五百虎豹骑出帐列阵,护住中军。

文鸯挺枪先到,只望中军冲来。然而数番均为虎豹骑当住,前赴后继,冲突不进。于是舍弃中军,挺枪挥鞭,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无不被杀。

杀到天明,敌兵越聚越多,却不见父亲到来。又数番杀到中军,皆被虎豹骑以强弓硬弩射回。日上三竿,闻听北边鼓角喧天,只见一军如风而至,却是邓艾引兖州兵到。

邓艾跃马横刀,直奔文鸯,口中大呼:反贼休走,邓艾来也!

字幕: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为艾。

文鸯挺枪迎之,与邓艾战有四五十合,不分胜败,两人皆都暗暗称奇。

兖州兵大进,与营内大军内外夹攻,文鸯部下兵马各自逃散,或被俘虏。文鸯见不是头,冲开魏兵,单枪独马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骤马追来,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

文鸯正向前奔逃之际,忽然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钢鞭起处,魏将纷纷落马;杀透重围,又向乐嘉桥缓马而行。

魏将聚在一处,见他只是一人一骑,再无护从相随,复又鼓勇来追。

文鸯勃然大怒,挺枪提鞭回马,两般兵器并用,又杀入魏将丛中。舞动银枪,枪似长虹贯日;挥起钢鞭,鞭如梨花狂落。又杀魏将十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

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无不胆寒,不敢再追。

文鸯正往前走间,忽见文钦引领兵马,迎面来到。因怒问道:父亲因何才至?

文钦:夜间绕行乐嘉城之后,却因山路崎岖迷入谷中,天晓方才寻路而出。

因见儿子人马俱失,魏兵大至,只得与文鸯引兵望寿春而走。比及文钦父子到了城外,前军来报,寿春城已被诸葛诞引兵夺取;欲复回项城,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皆到。

文钦见进退失据,其势已危,只得与儿子文鸯商议,引兵向南,投奔东吴孙峻。

孙峻见得此虎将父子,不由大喜,于是表奏吴主孙亮,拜文钦为镇北大将军、遥领幽州牧,封谯侯。文鸯封为偏将军,随帐听用。文钦父子便在东吴为官,按下不提。

镜头转换,复说毋丘俭。

毋丘俭时在项城,听知寿春已失,文钦势败,城外三路兵到,只得固守不出。城中将士家属都在北方,见大势已云,于是大都趁夜越城而出,向魏军投降。毌丘俭见状惊慌,只得弃了项城,携家眷引数千部兵乘夜逃遁。

次日过午,走至慎县,毋丘俭在马上回头看时,见仅余十数骑拥车相随。正在走投无投之际,忽见背后尘头大起,人喊马嘶,邓艾率兵随后赶来。

毌丘俭仰天长叹,令随从自去逃生,自己弃了车马,和幼弟毌丘秀,孙子毌丘重踯躅前行。走未数里,脚步沉重,见路边草丛茂密,便即藏匿其中。

时有慎县猎户张属,箭法无双。这日正在林中设阱作套,忽见远处草丛乱动,以为必是猛兽之类,不由大喜,引弓射之。

弓弦响处,草丛中一声惨叫,竟不偏不倚,正中毌丘俭前胸,箭头透背而出。

张属听到叫声,方知射杀了人,不由脸色大变,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邓艾率兵赶到,搜索草丛,见到毋丘俭尸体,其身尚温。

毋丘秀及毋丘重却趁张属惊呆之时狼狈逃窜,其后千难万险,逃入东吴。

邓艾即令猎户张属随军而回,面见大将军司马师,诉说毋丘俭死状。

司马师扶病而起,因闻毋丘俭为猎户所杀,不由大奇,令张属当众演练箭法。只见十发十中,皆透靶心而过,众将无不称羡。因封张属为列侯,令将毌丘俭枭首,传送洛阳。

淮南之叛即平,司马师亦卧病不起。遂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一面传令众将,班师回朝。

到至许昌,司马师目痛不止,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来,嘱以后事。

司马昭飞马赶到,哭拜于床下。司马师道:我兄弟权重当朝,人人忌之;诸侯在外,各怀异志。虽欲将兵权卸肩,亦不可得也。弟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若立嗣子,须立炎儿。若违我嘱,天必降雷殛你!至嘱,切记!

言讫,以印绶付之,大叫一声而死。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

曹髦闻说司马师已死,大喜过望,遂遣使持诏到许昌,命司马昭不可回洛阳,便引其兄之兵屯军许昌,以防东吴。

司马昭接此诏书,心中犹豫未决,遂问计于钟会。

字幕: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太傅钟繇幼子,世代与司马家通好,交情莫逆。

钟会献计:此乃朝中忌讳大将军者怂恿天子,欲趁大将军新亡,夺你兵权也。今人心未定,将军若留守于此,万一朝廷有变,悔之何及?应勒兵返京,先得兵权为要。

司马昭忽忆兄长临终遗言,恍然大悟,于是立即起兵,还屯洛水之南,逼近京师。

魏帝曹髦闻之,不由大惊,急聚群臣商议对策。

太尉王肃奏道:司马昭此举,无非欲掌兵权耳。陛下可封重爵,其必来朝见陛下。

曹髦准奏,遂命王肃持诏到洛南大营,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昭奉诏,果然扶柩入朝谢恩。曹髦素服临吊司马师,赠谥号为忠武。

自此,魏国中外大小军政事情,皆归司马昭。

镜头转换,按下北魏,复说西蜀。

姜维在汉中闻说司马师病故,以为时机又来,遂进京上殿,上奏后主:魏大将军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

后主暗道:我若不准你所奏,你又要以相父遗志说话,不肯罢休。前番因费丞相屡次阻你北伐,只落得被刺身亡,死得不明不白。伐便伐罢,只要你不再闹事即可。

于是准奏,赐封姜维为大将军,统领汉中全部人马,总督全**事,兴师伐魏。姜维领旨,便要下殿,一人忽出班大叫:陛下且住。兴兵伐魏,臣切切以为不可!

后主惊视其人,正是光禄大夫谯周。因知其向来反对北伐,仍然问道:兴复汉室北伐中原,乃先帝初衷,相父之遗志也。卿又相阻,却是为何?

谯周:虽曰北伐乃先帝国策,但应依国力而为。今因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凋瘁,民皆苦于徭役,面有菜色。长此以往,某恐魏国未败,我蜀国先已匮乏矣!

后主未及开言,尚书令陈祗怒道:北伐之论,诸葛丞相向于出师表中详说利弊,不必再讲;丞相在世,不令谯周参论军政,今又阻谏,却是何故?莫非欺先丞相今已不在耶?

谯周听罢,面红耳赤。后主诏命罢争,令姜维即刻出兵北伐。

姜维看了谯周两眼,下殿去了。

谯周愤恨不休,退朝回至府中,便作《仇国论》讥刺伐魏,次日置于百官待朝廊舍。百官皆来争看,益州官叫好,荆州官懊恼,莫衷一是。

姜维回到汉中,聚诸将商议北伐之计。征西大将军张翼谏道: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乃保国之计也。

姜维不听,升帐点将,引兵五万,望枹罕进发。兵至洮水,背水列阵。

魏国守边军士闻说蜀兵又至,急飞报雍州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王经起马步兵七万来迎,双方阵圆,出马质问姜维:魏与吴、蜀三国,已成鼎足之势,理应各守其土,不相侵犯;汝累次入寇,何也?

姜维答道:司马师无故废主,邻邦理宜问罪。

王经又气又恼:我魏国朝中内政,与你西蜀风马牛不相及,有何关系,劳你来伐!

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令其上前。四将奉命,分左右而出,来战姜维。

姜维略战数合,拨回马望本阵中便走。王经大驱士马,一齐赶来。将次近水,姜维大呼道:前进无路,后有追兵,事急矣。诸将何不努力,背水一战!

众将闻令,一齐奋力杀回。张翼、夏侯霸早依姜维吩咐,抄在魏兵之后,分两路杀来,把魏兵困在垓心。

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斩首万余,垒尸数里。

王经引败兵百骑奋力杀出,径奔入狄道城中,闭门保守。

姜维大获全功,便欲进兵攻打狄道城。张翼又谏:经此一战,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再三劝谏,姜维不从,勒兵来取狄道。

魏征西将军陈泰闻说王经兵败,正要来援,忽报兖州刺史邓艾引兵来到。陈泰大喜,迎接入城,问计邓艾:姜维尽得诸葛孔明兵法真传,又武艺绝伦,怎生抵敌?

邓艾答道:姜维若趁洮水得胜,招羌人之众东争关陇,传檄四郡,则为大患。今彼却图狄道,其城垣坚固,空劳兵费力耳。我只需陈兵项岭,趁其势衰进兵击之,蜀兵必败。

陈泰大喜从之,遂命副将:你带一千精兵,尽带旌旗、鼓角、烽火之类,去狄道城东南高山深谷之中分二三十处埋伏;待蜀兵来时,只以鸣鼓吹角、举火放炮惊之,休得出战。

副将领命,引兵而去。然后陈泰与邓艾各引二万大军,相继而进。

姜维围住狄道城,连攻数日不下,无计可施。忽闻陈泰、邓艾两路兵至,乃留张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击陈泰,自引兵来迎邓艾。

正行之间,忽听四处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纵马看时,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

姜维大惊道:如此怎了?某中邓艾之计矣!

急传令夏侯霸、张翼,各弃狄道而退。姜维亲自断后,只听背后鼓声不绝,却不见魏兵来追。退入剑阁之时,探马来报,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是虚设。

姜维遂收兵退屯钟提,暗赞邓艾年纪虽小,用兵却有恩师武侯之风,神鬼莫测。

此乃五伐中原,空自劳神费力。

因为洮水大捷,姜维表奏张翼为镇南大将军。但因其阻谏伐魏,内心已与张翼不和。后主准奏封赏张翼,亦叙姜维之功,正式诏封为大将军。

姜维受职谢恩毕,再议出师伐魏之策。因闻邓艾同陈泰屯兵雍凉,于是引兵尽离钟提,杀奔祁山。未料到至祁山,却见魏兵早已有备,连扎九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

姜维赞叹不尽,遂令部将鲍素虚扎旌旗,屯于谷口,自率大兵往袭南安。(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