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一集 火烧连营

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一集 火烧连营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6 07:48:35 来源:笔趣阁

洛阳帝宫,君臣斗智。

刘晔又道:武皇帝在时,孙权便屡降屡叛,攻合肥,下皖城,每趁我与刘备争战时扰我后方,侵我土地。今陛下信其诈降,又崇其位号以封之,是与虎添翼,必反噬陛下。

话音一落,司马懿随声附和:刘侍中乃金石之论,请陛下纳之。

曹丕极为自负,因见两个前朝老臣劝谏,却正好引发倔强之性,连连摇头:不然。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吴、蜀交兵,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卿等请勿复言。

遂命邢贞同赵咨捧执册锡,径往东吴。正要散朝,忽报安乡侯程昱病故,寿终八十岁。曹丕闻奏为之流涕,下旨厚葬,追赠车骑将军,谥号肃侯,令其子程武嗣任。

赵咨回到武昌,面见吴主,申述此去洛阳经过。孙权嘉其不辱使命,封为骑都尉。闻说魏帝使节随至,即命在殿外排摆执事香案,拜受魏帝所封吴王之爵。

顾雍谏道:主公可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以示独立。不当受魏帝封爵,向彼称臣。

孙权答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孤何故却之?

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贞自恃上国天使,入门犹不下车。

张昭怒道:礼无不敬,法无不肃。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无刃杀你?

邢贞闻而恐惧,慌忙下车。忽闻车后一人放声大哭道:我等不能并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

回首视之,乃是徐盛。邢贞叹道:江东将相如此,终非久在人下者!

孙权即受魏帝封爵,文武官僚齐来拜贺。由此东吴立国,便令张昭与孙邵、滕胤、郑礼等人,根据周、汉前制,撰定临朝典礼规章。

为巩固吴魏联盟,孙权又遣赵咨到洛阳,提出以张昭、孙邵及子孙登一同入侍为质。

曹丕为显大国气象,受其贡献,免遣诸子入京为质。因欲观吴、蜀之间决斗,遂不发兵助吴,即率众臣出城围猎。林中纵马,雉鸡乱飞。

文帝曹丕环顾左右,大笑道:射雉之乐,以至如此!

辛毗正在身侧,忽然答道:围猎之事,于陛下甚乐,而群下甚苦。

文帝被扫了兴致,默不作声,以后便减少外出围猎。

镜头转换,按下曹丕,复说孙权。

孙权因受魏文帝之封,以为除去北方之忧,即在武昌江边设置钓台,大会群臣。

席间孙权饮酒大醉,向群臣说道:今日酣饮,众卿只有醉落水中,才可停饮。

张昭正色道:臣以为纵酒豪饮,对小民本非大错,但对一国帝王,干系非小。纣王作糟丘酒池彻夜宴饮,只谓高兴遣怀,不认为有何过错,但终至国灭身亡,悔之何及!

孙权默然而惭,于是命令罢酒散席,老大扫兴。

数日之后,群臣皆议,宜立张昭为丞相。

孙权却道:国内百事冗杂,丞相任重。张子布老矣,使之为相,非优崇老臣之措。

于是不用张昭,反命孙邵任丞相。

拜相已毕,细作来报:蜀主水军已出巫口,旱路军到秭归,大都督陆逊兵退百里。

孙权大惊,乃问文武群臣:蜀兵势大,当复如何?

言未毕,武卫都尉孙桓奋然而出,伏地奏道:臣愿率部下李异、谢旌,乞数万之众,助陆伯言以破蜀兵。

字幕:孙桓,字叔武。其父俞河,因随孙策平定江东有功,赐姓孙。

孙权大喜,令点军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虎威将军朱然为右都督,克日起兵。

孙桓领命,引军屯于宜都界口,令朱然领水军结营江上,以拒蜀兵。

蜀将吴班探知孙桓在宜都下寨,飞奏汉帝。刘备已到秭归,闻奏大怒:孤闻迫我弟关云长者,便有朱然、孙桓。量此小儿,安敢与朕相抗!

遂命关兴、张苞:引五千虎卫军,前去相助先锋吴班破敌。

二人拜辞刘备,即至宜都会合吴班,一同进兵,列成阵势。

孙桓听知蜀兵大至,合寨多起,引军出迎。两阵对圆,令李异、谢旌出战。交手不过十余合,关兴大喝一声,将李异一刀斩了;张苞抖擞精神,一矛刺死谢旌,孙桓大败。

吴班引张南、冯习驱兵掩杀,满山遍野皆是蜀兵,吴军四散奔走。

张南、冯习向主将献策:吴兵势败,正好乘虚劫寨。

吴班采纳二人之计,令关兴、张苞各引五千军伏于山谷中,以当朱然水军上岸来救;当夜自引冯习、张南,分兵三路,直杀入孙桓寨中。

孙桓未及防备,吴兵大乱,寻路奔走。

朱然在江上见孙桓旱寨火起,遣部将崔禹领兵来救。忽闻山谷中鼓声大震,关兴、张苞伏兵大起,两路夹攻。崔禹左冲右突,终被张苞生擒。

吴国水军大败,残兵逃回江中。朱然听知危急,将船队往下水退走五六十里。

孙桓亦被吴班动了营寨,引领败军逃走,直至彝陵,坚守不出。吴班等引蜀军追至,将彝陵城四面围定。遣关兴、张苞押解崔禹,到秭归献捷。

刘备大喜,传旨将崔禹斩却,大赏三军。自此威风震动,江南诸将无不胆寒。

吴王孙权闻孙桓兵败,令人求救,不由大惊,即召文武商议。

张昭奏道:江东旧将虽多物故,然尚有十余人在。可命韩当为将,周泰为副,潘璋为先锋,甘宁为救应,以拒刘备。

孙权依奏,即发吴王符节,遣使去各营征调诸将。

不数日诸将齐至,唯报甘宁患痢疾病重,已于上月亡故,未及发报哀书至京。

孙权痛惜异常,遂命潘璋兼领甘宁部众。韩当、周泰、潘璋三将辞了吴王,各引本部兵马起行,来彝陵相救孙桓。

刘备闻报吴主又发援兵,引军直至猇亭,大会诸将,分军八路,水陆俱进。

韩当、周泰听知刘备御驾来征,抖擞精神,引兵出迎。两阵对圆,见蜀营门旗开处,刘备自出,黄罗销金伞盖,左右白旌黄钺,金银旌节,前后围绕,威势赫赫。

韩当纵马上前,高声叫道:陛下今为蜀国之主,何自轻出?倘有疏虞,悔之何及!

刘备骂道:汝等吴狗,伤朕手足。孤誓不与孙权共立天地之间!

将手中马鞭一举,令张苞、关兴出马,冲突吴兵。

韩当见对面出来两个年轻后生,不以为意,遂使部将夏恂及周泰之弟周平迎战。不过十余回合,张苞大喝一声,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马。周平措手不及,也被关兴一刀斩了。韩当、周泰慌退入阵,刘备令蜀兵一齐掩杀,吴兵大败。

潘璋见前军已败,急挥后军接应,与韩当、周泰收聚败军,各分头守把。

刘备屡战屡胜,由此威声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怨恨吕蒙。

吴王孙权连闻前线败讯,忧心如焚。此时忽又接长沙太守步骘来报,说武陵郡百越接受蜀汉马良招降,蠢蠢欲动。孙权益惊,急任命步骘驻守益阳镇之。

步骘领命上任,率部迅速平定武陵、桂阳叛乱,百越军民复又望风而降吴军。

马良见事不能成,于是潜身出城,欲至猇亭归见刘备。但在逃归蜀营途中,却被吴兵所杀。可叹多智谋士,去做间谍险事,马良可谓是死于刘备之手。

荆南叛乱既平,孙权急令人发诏陆逊,令其协调各部军马,以拒刘备深入。

张昭出班奏道:臣闻欲攘外敌,必先安内。今刘备顺江而下,志在复夺荆州。主公令孔明之兄诸葛瑾镇守南郡,不亦危哉?不如将其召回,换他人镇守南郡。

孙权答道:诸葛子瑜不至于此。孤既命陆伯言统管全军,可以问之。

即令使者:你至前敌,传孤旨意之后,可以张子布之语问于陆逊,自其是何态度。

次日使者自军营而回,呈上陆逊表章,力保诸葛瑾绝无反意。

孙权当即回书陆逊:孤与诸葛子瑜共事多年,有生死不易之誓。当初孔明来吴,公瑾曾让子瑜留下其弟。子瑜对孤说“弟随皇叔,义无二心,似臣不会叛吴。”孤与子瑜神交,非旁人可离间之。卿之表函转交子瑜,让其解你良苦用心可也。

写毕回书,先遍示众臣,然后寄出。张昭观书大惭,羞恼而出。

阚泽出班恳奏:陆逊今统全军,臣恐诸将不服。古之圣主拜将,必筑坛会众,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大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伯言为大都督,假节钺。

孙权从之,命人连夜筑坛,召回陆逊,大会百官。因当众拜陆逊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候,赐以宝剑印绶,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

拜将已毕,吴王嘱道: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

东吴三军诸将,无不肃然起敬。陆逊领命下坛,前至猇亭大营,令徐盛、丁奉为中军左右护卫,择日出师;一面调集诸路军马,水陆并进。

韩当、周泰不服调派,进帐禀报陆逊:今安东将军孙桓困于彝陵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请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孙桓,以安主上之心。

陆逊:孙安东深得军心,必能坚守,不必救之。待我破蜀之后,彼与被困兵马自出。传我号令,只教诸将谨备各处关防,牢守隘口,不许轻易出敌。

韩当、周泰闻此,也不施礼,转身即出。众将皆笑陆逊怯懦,愤愤而退。

镜头转换,按下吴军,复说汉师。

刘备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忽闻吴主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大怒道:竖子与吕蒙合谋,损害朕二弟云长,今当擒之!

传令进兵,亲领前军攻打诸处关津隘口。

陆逊恐韩当妄动,飞马自来观看,远望蜀兵漫山遍野而来,军中隐隐有黄罗盖伞。

韩当请战,陆逊止道: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我今只乘高守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待至仲夏酷暑烈日炎炎,其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以避其热。彼时,吾当以奇计胜之。

韩当口虽应诺,心中只是不服。

吴兵见蜀军势大,一夕三惊,谣言四起。传至后军,糜芳闻而大惧。

糜芳自降东吴,因系蜀主舅兄,而为吴国诸将所忌,吴主自然不肯重用;此次出兵,只命在后,催督粮草。此时闻说姐夫刘备连连获胜,不由懊恼不迭,痛悔前失。

生了半天闷气,即引部将出营,到江上巡查粮道。正行之间,前遇一只大船阻路,派人探问,却是骑都尉虞翻座船。

糜芳因己方船多,便令侍从冲对面喊道:来船听者,请回避我糜将军战船!

对面船上水手听了,便将此话报与虞翻。

字幕: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初任会稽太守王朗功曹,后投孙策,成为东吴重要谋臣。可日行三百里,又善使长矛,更精通《易经》,兼通医术。

虞翻闻听,即从舱中走上船头,厉声说道:失去忠心之人,以何侍奉君主?使关公连失两座城池而身死,却还在这里枉称甚么将军,你等众谓可乎?

因顺风而呼,满船军士听得清楚,尽皆惊怒。糜芳惭愧无地,不敢招惹,急命关上弦窗,吩咐让虞翻先过。再也无心巡航,遂令调转船头,转回大营。

虞翻见糜芳避让,却又不依不饶,命调头跟在船队之后,直至糜芳营寨,要穿寨而过。

守营门官声称无有糜将军命令,不敢开门。虞翻故作大怒,对着营门骂道:这可是奇哉怪也。你我既同在吴主驾下称臣,便应许我通行。前番面对敌军,公安城门便应紧闭休开。应开之门反而关闭,应闭之门反而大开,此为何意哉?

大骂已毕,绕行而去。糜芳在指挥船上听得清楚,心中更加羞恼。

刘备接连获胜,信心大增,屡使前队关前搦战,并将孙权三代折辱。

陆逊令众将塞耳休听,不许出迎,只需坚守。

刘备见吴军不出,天气渐热,数十万军取水不便,遂命各营移于山林茂盛、近溪傍涧之地。因恐吴兵骤至,便令吴班引万余弱兵近吴寨屯住;自选八千精兵,伏于山谷之中。

早有细作报知韩当、周泰,说刘备大军移寨,只有万余弱兵断后。

二将大喜,来见陆逊请令:目今蜀兵移于山林密处,都督可乘虚击之。

陆逊引兵自来前营观看动静,看了良久,以鞭指道:前面山谷中杀气升起,必有伏兵。刘备故于平地设此弱兵,以诱我耳。诸公切不可出。

众将听了,皆为叹息,恨恨而退。

三日过后,陆逊会合诸将,立于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退去。陆逊指向远处山谷:杀气起矣。刘备必从山谷中出也。

其言未毕,只见蜀兵全装惯束,杀气腾腾,簇拥刘备而过。吴兵见了,尽皆胆裂。

陆逊笑道:某之不听诸公出击,正为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内,必破蜀兵。

诸将这才拜服,齐称愿听都督调遣。

陆逊详定破蜀之策,修笺遣使奏闻孙权,声言指日可以破蜀。孙权览毕大喜,于是大起吴兵,前来接应。

正值酷暑,蜀国水军暴于烈日之下,不胜其苦。刘备只好令水军舍舟登岸,全部转移到深山密林,与陆军连营四十余屯,依傍溪涧休整,准备待秋后再进。

画外音:至此,蜀军处于吴境之内,数百里崎岖山道之间,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又兵力分散,隔岸夹持,从而便为陆逊实施反击,提供可乘之机。

早有北魏细作探明吴蜀两军态势,连夜报知魏主曹丕:蜀兵伐吴,树栅连营,皆傍山林下寨;黄权督兵在江北岸,每日出哨百余里。

曹丕闻之,大笑道:包原隰险阻屯兵者,兵法大忌也。陆逊舍却陆口,果断退至夷道、猇亭,遏制蜀军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真将才也。如此以来,吴军退出高山峻岭,将数百里山地留给蜀军,若用火攻,刘备无处可逃矣。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其国内必然空虚。彼时朕以助战为名,三路进兵,则东吴唾手可取也。

众臣听天子口若悬河,对吴蜀二**势洞若观火,不由尽皆拜服,齐呼万岁。

曹丕于是颁旨,兵发三路:使曹仁督南阳之军以出濡须,曹休督襄阳之军以出洞口,曹真督荆州之军以出南郡,皆是宗室勋略大将带兵,三路军马暗袭东吴。

调遣已定,只待吴蜀决战结果。

镜头转换,吴军大营。

伏路小校日夜不停,陆续入报大都督陆逊:蜀兵水陆两军皆入密林避暑,将士日渐懈怠。蜀主刘备亦以为东吴诸军皆已胆破,不复提防设备。

陆逊大喜,遂命击鼓升帐,聚集大小将士听令:使朱然于水路进兵,来日午后东南风大作,用船装载茅草,依计而行;命韩当乘船渡江,进攻江北岸黄权蜀军;令周泰引军进攻江南岸蜀军大营,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并执枪刀,一齐而上,但到蜀营,顺风举火;蜀兵四十屯大营,只需焚烧二十屯,每间隔一屯,烧其一屯。各军预带干粮,不许暂退,昼夜追袭,必要擒了刘备方止。

众将听了军令,俱各受计点兵,振奋踊跃而去。

当夜初更时分,东南风骤起。

刘备正在御营中歇息,只觉凉风习习,暑热大减,不由忧闷尽消,暗思立秋将至,过数日便可水陆并进,平灭东吴。

正在快意,忽见门军入报:江北营中火起。

刘备急令关兴、张苞,一个前往江北,一个前至江南,探看吴军虚实。

二人刚走,门军又入大帐来报:御营左屯火发。

刘备抬头,见号旗飘带皆向西北,其直如矢。忽想起当年赤壁纵火之时,这才大为惊惧。方欲命人去救,御营右屯火起,风紧火急,树木皆着。

又听喊声大震,吴兵趁火杀到。刘备惊慌,出帐上马,率军向西而退。

吴将朱然屯军江湾,见蜀营火起,即率水军突破蜀军前锋,插其后部,然后点燃草船,顺水放下,尽烧蜀军船只。再与韩当所部会合,进围蜀军于涿乡,断其退路。

潘璋率部猛攻冯习部军,遂大破之。

杀至天明,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齐至,配合陆逊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

蜀军因而大乱,吴班引兵急退。孙桓部彝陵之围自解,于是主动出击,势如破竹,连破蜀寨四十余座。再与朱然合力,截断蜀军长江两岸联系。

陈到拼死保着刘备,一路冲透重围,旗帜不倒。刘备边战边退,沿途哨马陆续来报:张南、冯习阵亡,五溪蛮首领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投降吴军,江北黄权归路已断,率众向曹魏投降;马良往西北撤退,被步骘杀死。

刘备见全线崩溃,知道败局已定,遂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

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至此蜀兵溃不成军,大部死伤逃散,车船及辎重军资丧失殆尽。

刘备见大势已去,遂令陈到率一千白毦兵当先开路,乘夜突围逃遁,行至巴东石门山。又被吴将孙桓追逼,几乎被擒。卫将军傅肜断后阻击,力尽被杀。

幸赖沿途驿卒收拢溃兵所弃装备,刘备令以堵塞山道,放火焚之,以阻追兵。

由此吴人所施大火未灭,蜀军所放大火又起。烈焰三日不绝,因此阻住陆逊大军。

画外音:夷陵一场大战,三十万蜀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数百战将几乎无存。刘备仅以身免,率残兵败将逃回白帝城,方得驻足。一时怒气攻心,又不甘败亡,遂令传诏成都丞相孔明,请其调集两川人马,预备再战。

正在这时,人报赵云求见,带一万余合后大军来到。

刘备亲自接出,执手而哭:孤悔不听卿劝,果致此败。

赵云:胜败乃兵家常事,某今定要杀进武昌,擒孙权来见,让陛下手刃此反复小人。

刘备闻此,心中大慰。

稍顷有人奏报:黄权举兵降魏,陛下应治其家属之罪。

刘备叹道:黄权前曾谏孤,是我不听其劝,致遗其孤军在江北,未降吴而降魏,亦其心存忠义。黄权之降,罪在寡人,罢议家眷之罪,仍给禄米养之。

陆逊即获大胜,下令打扫战场,缴获辎重、军械极多,足支吴兵数年之用。

部下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直下西川。

陆逊止道:诸公所言,固当如是,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万余,又闻赵云后军来援,永安驻军已逾两万,且易守难攻,急切难下。至为重要者,我闻曹魏此时已发兵三路南下,名为助我灭蜀,其实意在取我东吴也。我若西进,必中其计。

众将听了,无不拜服。陆逊遂令停止追击,主动撤兵。

黄权引军北上降魏,诸将引见魏文帝。曹丕大喜道:孤在北方,早闻卿之大名,羡慕久矣,恨刘备不用卿谋。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平、韩信,弃项王而归汉高祖耶?

黄权流涕道: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古人!

曹丕爱其忠义,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

近臣心怀妒忌,枉奏道:有细作自蜀中来,说蜀主刘备已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

黄权断然道:臣与蜀主推诚相信,刘玄德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家小。

曹丕然之,颇为感叹。因东吴大军尽集西南边境,便欲趁机发兵,一鼓而下荆州。未及下旨,忽凉州刺史邹岐遣使报急:卢水胡伊健、治元多等造反,河西大扰。

魏文帝大为喟叹,只得按下攻吴之事,说道:即如此,非张既莫能安凉州。

乃召回邹岐,以张既为凉州刺史;又派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领兵齐赴陇右平叛。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复说甘陇。

张既列摆香案,承接天子之诏:昔贾复请兵去攻郾县之寇,光武帝笑云“朕复何忧”。卿智谋胆略皆胜贾复,去赴凉州平叛,朕亦复无忧。许公因利乘便,勿先请旨而行。

张既领旨,即率军马到达金城,命成公英为参军,整顿军马,便欲西渡黄河击贼。

部下诸将闻此,皆都惊惧。帐前谋士皆谏:兵少路险,主帅不可轻易深入敌方腹地。

张既环视左右,慨然怒道:路途虽然险峻,未如韩信兵出井陉之时狭窄也。叛乱夷狄皆乌合之众,亦未有李左车之谋。武威郡被围甚急,若不速至,则此重镇不复为我有也。

遂不听众谏,断然下令渡河。

卢水胡伊健闻之,即率胡骑七千余屯于鹯阴口,欲狙击朝廷大军。

张既便令部将放出风声,扬言要由鹯阴口渡河,虚扎营寨,多竖旌旗于寨中;却自引大军趁夜离营而去,潜经且次县到达武威。

胡人见武威忽现朝廷大军,皆以为遇到神人,大骇之余不敢接战,退到显美。

张既兵不血刃,安然占据武威。此时费曜接应之兵才到,而夏侯儒所部尚未到达。张既犒赏三军,激励军士,下令来日进军,攻击胡人。

部将闻听此令,再次惊骇,纷纷谏阻:各路大军尚未齐集,现有士卒长途奔袭,疲倦已极,未得休整。敌人锐气方盛,且以逸待劳,如何与战?请将军三思。

张既目视成公英:将军以为如何?

成公英:诸将不知河西地理,故如此说法。兵贵神速,利于攻其不意,可以战之。

张即大喜,对诸将说道:我军粮草极缺,应就敌取得资用。若待各路兵力聚集,敌必要退进深山,避我锋锐。彼时再行追击,道路险峻,士兵饥疲,力不能及也。兵法云“一朝纵敌,危及百代”。望诸公且冒一时之险,成就百世之功,有何不可!

诸将闻之,深服其论,不由士气大涨,皆欲歼敌立功。

张既见士气高涨,遂令饱食战饭,连夜驱兵挺进,一昼夜驰至显美,便如神兵天降。

大军扎营已毕,安置十重鹿角,以防卢水胡骑冲击。当夜大风忽起,扬沙飞石,对面不见人影。诸将从来未见如此大风,不由心中惊惧。

成公英进言:卢水胡人数千骑兵,皆在城中。若借助大风纵火烧我营盘,如可奈何?

张既笑道:某正要他出城前来烧营,则显美城一战可定。

于是下令两名副将:各带三千精锐士卒,趁大风沙潜行至显美城外,暗伏于左右高阜之处,只待大营火起,便引军杀出,截断胡兵回城退路。

又令参军成公英:督率千骑至城下挑战,许输不许赢,引敌前来放火,却回兵击之。

三将得令,照计而行。张既自引大军而出,伏于灌木丛中,只留下一座空营。

成公英到至显美城下,天已全黑。遂令点起火把,齐声高叫,并向城上放箭。

城中胡人见敌人前来攻城,火把稀疏,便一拥出城,前来攻击。成公英命令急退,沿途抛弃盔甲,佯作溃不成军。伊健见状,果率卢水胡大举向前,争先恐后来追。

成公英奔回大营,绕到营后而逃。

伊健见鹿角重重难以攻入,即命顺风放火,一时火光冲天,照亮半边天空。

两名魏将见到火光大起,伏兵齐出,截断胡人退路。成公英率部杀回,张既伏兵亦起,夹攻胡兵首尾。

这场混战直至天明风息,魏军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一万多骑,伊健竟死于乱军之中。

张既下令乘胜而进,攻打显美。治元多见大势已去,率数十骑远遁沙漠。

魏军入城,诸将纷纷前来报功。军校入报,成参将夜来混战中身负重创,卧榻不起。张既急令医官调治,以车载回长安调治;同时遣使,报功于京师洛阳。文帝下诏升赏出征将士,并遣御医前往长安为成公英疗伤。未料御医未至,成公英已死。(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