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七集 上庸惊变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七集 上庸惊变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9 07:38:14 来源:笔趣阁

驿传驰报,快马如飞。

曹操闻知孙权袭取江陵,关羽退路已断,心中大安,即与众谋士商议进取之策。

主簿董昭献计:樊城被困,城中军民引颈望救,如久旱之苗以盼甘霖。不如将孙权来书誊写十数份,令人射入樊城,以宽军心,使助曹仁坚守;亦令汉军拾得此书,使关公知东吴已袭荆州,以乱其心。关羽恐荆州诸郡尽失,必速退兵,却令徐晃乘势掩杀,可获全功。

曹操听从其谋,便遣来使回报孙权;一面差人催促徐晃,将孙权密信以箭矢射入樊城及关公大营,随即出战关羽。一面亲统大兵,来救曹仁。

使者到阳陵坡西寨,面见徐晃,呈上魏王催战诏命。

徐晃闻魏王亲率大军随后即至,不由大为振奋。即差徐商、吕建:你二人虚打本督旗号,前赴偃城关前与关平交战;某亲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偷袭偃城之后。

二将听命,率军而去。徐晃又依魏王所嘱,将孙权密信分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多至数百份,使尽人皆知孙权袭取江陵之事。

城中被围魏军得信,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城外关羽得信,则半信半疑,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因而徘徊犹豫,进退两难。

徐商、吕建进军,到至荆州军外营,令人讨战,鼓角齐鸣。

小校飞跑入报少君侯关平:魏兵大举来攻,旗上大书平寇将军徐晃名号。

关平闻报,遂提刀上马,引本部兵出营。

两阵对圆,只见徐晃旗号,却不见徐晃本人。关平出马,徐商、吕建战之即退。关平追杀二十余里,忽见后军来报,大营之中火起。

关平知道中计,急勒兵回救,却被徐晃偷出偃城之后而出,当道截住去路。

徐晃立马高叫:关平贤侄,荆州已被东吴夺了,还不速退,回救巢穴!

关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忽见偃城中火光大起,魏军伏兵尽出。关平不敢恋战,径奔四冢寨来,与廖化合兵。

徐晃随后追至,见四冢寨鹿角十重,甚是难攻,又以声东击西之计,佯攻江北连营,诱关平、廖化来救,却以伏兵围攻来援之兵。

关平二人奋力死战回寨,来见关公报说:今被徐晃用诡计夺了偃城等处营寨,又闻曹操自引大军来救樊城,荆州已被吕蒙袭了。

关公收到箭书,本来半信半疑;此时见关平亦说失了荆州,不由心慌。

言谈未毕,忽报徐晃兵至。关公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营门旗开处,三军列开阵式,见关公坐在赤兔马上,犹如天神临凡,不由皆凛然生惧。

徐晃出马,欠身言道: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兄长须发已苍白矣。岁月无情,时光荏苒,怎不令人感叹!

关公见徐晃论及交情,也觉慨然,说道:我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以大欺小,屡次致我儿关平处于穷迫之地耶?

徐晃哈哈大笑,说道:某与兄长交情深厚,乃是为私;今日战场相会,各为其主,便是为公。某今奉魏王重托,委以三军之任,却不敢以私废公。

即回顾众将,厉声大叫:若取得关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

言罢纵马上前,亲挥大斧,直取关公。关羽大怒,亲自挥刀迎之。战有八十余合,关公虽然武艺绝伦,终是右臂重伤未愈,渐渐乏力。只得拨转赤兔宝马,败回四冢营寨。

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荆州兵关门不及,连魏兵一齐放入。

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今徐晃率军乘乱而入,由寨内左右突袭,大寨即告一举而破。

徐晃一马当先,四处找寻关公父子。忽见降蜀之将胡修、傅方在前面骑马欲逃,即大喝一声,纵马上前,将二人先后斧劈马下。

关公退至左营,正欲整军再战,忽闻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杀出城来。

曹仁与徐晃在关公营内会合,两下夹攻,荆州兵大乱。

关公见无可收拾,急引众军上船,渡过襄江,望南而奔,樊城之围由此得解。

曹仁收军,不及歇兵贺功,便请徐晃带本部军去迎魏王。

樊城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谏止道:樊城之围既解,便是大功已成。某谓今应保留关羽实力,使其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也。

曹仁:参军所论是也,诸公不可穷追。

众将尚不服气,忽报魏王曹操派人来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镜头转换,按下曹仁,且说关公。

关羽率军退到襄水南岸,立足未稳,忽见流星探马来报:江陵已被吕蒙所夺,公安傅士仁投降吴将陆逊,又往南郡招降糜芳。

关公闻言,怒气冲塞,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

探马答道: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

关公跌足叹道:是某失了算计,误中奸贼之计!

遂不敢再进襄阳,急差马良、伊籍:你二人速赍文表三道,星夜赶赴成都求救;某引兵往取荆州,自领前队先行,留廖化、关平,你二人断后,以拒追兵。

诸将领命,分头而去。

镜头闪回,数日之前。曹操自统大军离了许都,到达摩陂。

夏侯惇率本部军前来迎接,魏王见之大喜,想起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又不由暗自神伤。即召夏侯惇同车而行,并告知虎卫许褚:特许夏侯惇不经通传,可自由进入王帐。

次日曹操大聚文武,商议兼程南征,以救曹仁。

诸将皆道:兵贵神速,大王若不速往,樊城危矣。

忽一人起身向前,摇手说道:诸公差矣,大王休听。某以为不必急于出兵。

众将观之,见说话之人却是侍中桓阶。

曹操大奇,便问:桓侍中何出此言?

桓阶说道:大王以为曹仁、满宠、徐晃等将,能否自行判断形势、处理战事?

曹操答道:以曹仁及徐晃之能,可也。

桓阶又问:大王是恐曹仁和徐晃不尽心尽力,以敌关羽乎?

曹操又答:其皆孤心腹重臣,亦非也。

桓阶再问:即如此,大王何必以万金之躯,亲冒矢石,与那关羽决战于杀场!岂忘了当初征西将军夏侯渊,只因亲临险地,反对无名老卒黄忠所斩之耶?

曹操说道:孤唯恐关羽人马众多,恐徐晃兵少不敌而已。

桓阶摇头:大将军曹仁身处重围,能拼死守城数月者,正因远离大王,独当大任故也。今其内有死争之心,外有强将援救,大王镇之以威即可,何需担心其败,而亲自前往?臣恐大王一旦亲临战场,自陷重围,反使吴蜀化敌为友,再演赤壁之事——请大王三思。

曹操猛悟,大赞桓阶高见,便即驻守摩陂不动。

闪回结束。数日之后,果然捷报传来:关羽已为徐晃、曹仁里应外合,奋力击退。文聘亦出兵江夏,从水路截断关羽粮道。荆州军现已绝粮,陷入危殆。

曹操闻报大喜,当即重赏桓阶,拜夏侯惇为前将军,使督各军归还寿春,徙屯召陵。

夏侯惇拜别欲行,曹操执手密语:孤与卿乃同族兄弟,不比他人。某有一言,贤弟与我决之。前番在邺城之时,侍中桓阶劝某称帝,卿谓何如?

夏侯惇再拜:天命所归,意料中事;桓阶欲建拥立之功,亦在情理之中。依臣所见,应趁此孙刘两家反目之机,先出兵收复汉川。若蜀地平定,则江东自会降服,天下归于一统。然后循舜禹之道,请天子禅让而登基称帝,则名正言顺,天下归心,有何不可?

曹操大喜,叹道:天下人均道某有异志,唯贤弟知我并无叛汉之心也。

夏侯惇逊谢,拜辞而去。

樊城之围既解,曹仁引领众将来见曹操,泣拜请罪。

曹操慰劳:若无卿与满伯宁死守樊城,河南之地非我所有。卿有大功,何罪之有?

正说之间,人报徐晃引兵而至,在帐外候见。曹操急率曹仁等出寨相迎,见徐晃军伍齐整,虽然征尘仆仆,但无一丝差乱。

曹操大为赞叹,向诸将说道: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

遂大会诸将,置酒贺功,水陆毕陈。尚未开席,忽报张辽引军自合肥到来。

曹操大喜,又率众将亲迎而出,执张辽之手大笑道:文远来迟矣!关羽已退,是老天爷不欲使你与好友对阵也。

张辽再拜请罪,暗地里大舒一口长气。当日魏国群臣大会,满座尽欢。

曹操鉴于樊城易攻难守,次日遂令曹仁北还,屯兵坐镇南阳宛城;又派张辽屯于陈郡,以为犄角呼应。封徐晃为平南将军,率本部军同夏侯尚回守襄阳,以防关公卷土重来。

继又派出哨马细作,去打探东吴消息。

不数日探马回报:东吴大都督吕蒙遣吕范说降麋芳、傅士仁,已得江陵、公安。陆逊亦率军攻下南郡,被孙权任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其它各郡县长吏和蛮夷酋长,俱都望风而降。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率三千人水陆并进,击破蜀军詹晏等,俘斩陈凤。又率军大破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邓凯逃走入川,文布率众而降。至此陆逊占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峡口,堵住关羽退回益州之路。

曹操闻报,点头微笑:此番是我坐山观虎斗,临渊看鱼戏之时也。

许褚叫道:何不趁此机会,与孙权南北夹击,杀了关羽?

曹操未及答言,刘晔忽从班中越众而出:不可。大王忘却当年征乌桓之时,郭奉孝所遗妙计了么?今孙刘两家反目而战,我作壁上观可也。若引兵深入荆州,刘备必举两川之兵顺流而下,与孙权重新结盟共抗我军,反为画蛇添足,前功尽弃。

曹操叹道:先生之言是也。关公末路穷途,无能为矣。孙刘自此为仇,孤睡可安枕也!

遂纳刘晔之谏,止住许褚诸将。因感觉头风病转重,遂命起驾,班师回转邺都。

镜头转换,按下曹军,复说汉旅。

关公南返荆州,前至临沮,王甫出城相迎,接入城内,哭说南郡、江陵、公安皆失,回益州之路亦被陆逊派兵截死。

关公自愧道:悔不听先生之言,致有此失!

见进退无路,忽想起吕蒙在陆口时,与自己常有书信往来,两家约好共诛曹操,今忽背盟是何缘故?于是修书问责吕蒙,遣使赍书前赴荆州。

使者来至荆州求见吕蒙,呈上关公手书。

吕蒙看罢,故作为难说道:某与关公交好为私,今奉上命差遣来取荆州为公,不得自主也。不过某自入江陵,凡随关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许搅扰,按月给与粮米。烦贵使回报关公,请与我主孙侯交涉,若我主文书下达,某定将荆州完璧归还,绝不食言。

说罢哈哈大笑,又于府衙设宴,隆重款待关公使节,宴罢令送归馆驿安歇。

荆州随征将士家属闻说关公使至,皆来问讯,请回去代为传信,家门无恙衣食不缺。

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关公大怒:吕蒙心口不一,真无耻小人也!我必杀之,以雪吾恨!

即令整装,来日出兵南下,复夺荆州诸郡。

使者出寨,遍告众将家属安好,各将欣喜,已无战心。

次日平明,关公擂鼓聚将,却见诸将已少了大半,令王甫、赵累各营点看,连其部下兵卒亦都不见,兵器皆弃于空帐之中,原来竟是趁夜间悄悄离去。

正在这时,忽听四面八方喊声大作,吴兵齐至。

蒋钦在前,韩当居左,周泰自右,齐从山谷引兵杀出,三路夹攻。

关公急撤军回走,却见临沮城上已换了东吴旗号。又见南山冈上人烟聚集,正是昨夜逃走诸将,竖起一面白旗,呼唤军中亲友上山投降。

正犹疑间,丁奉、徐盛从山中杀出,会合蒋钦、韩当、周泰,共五路军马,将关公困在垓心。关公回顾手下将士,皆应声四散投降而去,止有周仓所率亲兵三百余人。

正在危急之际,关平、廖化杀入重围,救出关公。

关公心中凄惶,催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聚众将商议行止对策。

从事赵累说道:军士不足五百,四面受敌,守之不能,逃之不远。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我等便可入川,请汉中王发兵重夺荆州。

关公闻言称是,便即修书付予廖化,令其饱食上马出城,往投上庸求救。

廖化刚走不久,城外喊杀连天,吴兵大至,四面围住。关公令紧守四门,坚守不出。

王甫心中忧急,斥问关公:某当初请君侯派人替代治中潘濬,公不听某,致其果降,方有今日之窘。但究其根本,败不由此。君侯七月引众下襄阳,围樊城,当时樊城只有数千守兵;徐晃虽出宛城来援,也不过万人。君侯领虎师三万余众,因何攻城不下?其后于禁七军尽为君侯所俘,众至七万,樊城军民丧胆失魄。曹魏荆州刺史胡修及南乡太守傅方皆奉君侯封号,彼时若举全力以攻,樊城岂有不下之理?攻下樊城,则荆襄诸郡皆归我有,吕蒙又岂敢来袭江陵?君侯因循数月,不下弹丸之城,某实不解。

关羽叹道:先生所言,某岂不知?荆州之失,全是某大意所致,非关樊城之战。某思孙权手下尽多智谋之士,更有顾雍、步骘、诸葛瑾在彼,岂容其绝裂盟约,行此卑鄙之举?某围樊城不打,自有深意,今即先生问之,当剖心沥胆详说。若他日先生有幸见我兄长与孔明军师,亦可为某分说,使其知某真实用意。

王甫:尚请君侯详示,以开在下茅塞,并释众人之疑。

关羽:先生请想,我荆益二州之兵、孙权江东之兵,及曹操山东、河北之兵相比而言,若以同样兵力相拼,谁胜?

王甫:若战于水上,吴胜;战于平原,魏胜;水陆混战,我胜。

关公:即如此,我若攻下樊城,继之北伐,与曹军决战于平原之地,谁胜?

王甫大吃一惊,不能作答。

关公续道:若某攻下樊城,据襄樊以守,则曹操为保许都,必倾全国之兵前来复夺。则攻守之态逆转,两兵相接,非三五年不能骤解。那时吴兵起兵攻我之后,以何策解之?

王甫听罢,更为吃惊,张口结舌半晌方答:此乃必死之局也!

关公点头:某将曹仁围而不攻,攻而不急,正是为此。魏之援兵若来襄阳,铁骑无施其技,必为我所破。擒于禁、斩庞德、困徐晃不亦是乎?曹仁乃魏国第一战将,又是兄弟手足,曹公不能舍而不救;若来相救,则被我水军以逸待劳,有来无回。若此一年之内,魏之精锐尽丧于汉水矣。彼消我长,再分兵回守荆州,孙权则只俯首称臣,岂敢与我为敌?只是可恨奸贼吕蒙、孺子陆逊,以阴谋手段袭我荆州,使某千年大计,毁于一旦!

一席话说毕,非但王甫,连关平、周仓等无不恍然大悟,不由深恨吕蒙。

赵累虽然赞同此说,但却暗想道:你关公岂非汉中王兄弟,荆州第一战将?却因何襄樊、江陵之战迭起,成都却不发一兵一卒来救?

镜头转换,按下关公困守麦城,再说马良、伊籍。

二人赍表来至成都,见到汉中王刘备、军师孔明、法正,递上文书,请求急速发兵。

刘备览书大怒:孙权竖子焉敢如此?趁云长全力北伐之际,竟阴结曹操,袭我荆州。我欲将阖川人马前去复夺荆州,解我二弟之困,二位军师且看如何?

法正抢先说道:如今蜀中大将,马超守葭萌以防西凉,张翼德守巴郡以防陆逊,黄汉升佐魏延以防张郃,赵子龙守成都并为诸路接应,皆为重任,不能擅离,如之奈何?

刘备答道:某自与关、张桃园结义以来,誓同生死。今云长等我去救,如嗷嗷待哺之婴,岂能拖延?孤宁舍两川,也要自去,复夺荆州!

孔明不言,心中盘算:我得到兄长诸葛瑾来书,已知孙权听信吕蒙、陆逊蛊惑,欲取江陵、公安,却未料二城失之甚速。吕子明白衣渡江,治中潘濬竟毫无防备;糜芳身为国舅,竟一箭未发,举城以降。诡异如此,闻所未闻!法正先说无将可派,刘备又如此装腔作势,此非欲救关公,只欲使其自死,再以报仇为由,举全蜀之兵与东吴开战也。

想至此处,倒吸一口冷气,说道:即马超、张飞、黄忠、赵云等皆不宜动,关公乃我西蜀军胆,亦不得不救。今其率军南归,必屯临沮。不如主公与孝直紧守成都,某愿携陈到,只将数千铁骑,并领上庸三郡人马,去临沮救出关公,复夺荆襄可也。

说罢,也不待刘备回答,当即修书,遣人发往上庸,传令刘封、孟达:速速准备人马,更兼粮秣器械;待某到时,便即发兵。

刘备与法正对视一眼,不敢相拦。孔明此时更不掩饰心中气恼,遂唤陈到:点齐部下三千西凉精骑,随我赶赴上庸。

官道之上,一骑绝尘。信使奉孔明之命,飞奔上庸。

镜头闪回,被说刘封、孟达之事。

二将自取上庸,刘备继而晋位汉中王,便加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同守上庸三郡。

孟达又遣外甥邓贤,引本部军进袭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乃是孔明姐夫,引军出阵对敌,见是玄德、孔明之军,不由大喜,便即纵马上前,欲与来将商议举城归降事宜。

不料那邓贤生性鲁莽,见敌将纵马而至,以为是来交战,也不答言,即使偷袭之计,一刀将蒯祺劈于马下。

蒯祺既死,部下哄然溃散,邓贤就此取了房陵,写下捷报,遣使送往上庸。

孟达览报,不由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因其在江陵驻军许久,深知蒯祺出于荆州大族,且又是军师诸葛亮大姐丈夫。此番误杀,孔明岂能相饶?故此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闪回结束。正在此时,忽报成都军师遣使到来。

孟达迎入衙内,开读军师旨令,见是欲亲率上庸之兵去救关公,命自己为前部先锋。由是更增惶惧:此必是孔明已知蒯祺被杀,名为相救关公,实来夺我兵权,欲报仇也。

越想越怕,已有反意。刚送来使出门,却见一骑战马急驰而至,马上之人正是廖化。

孟达将廖化迎入府中,问从何来。

廖化将关公被困麦城,急待救兵之事说了,呈上关公调兵节符以及书信。

孟达说道:将军休辞辛苦,可往成都请主公兴兵前来,某亦请刘封将军商议起兵。

廖化不疑有他,告辞而去。

画外音:孟达当年与张松、法正倒卖西川,刘封向来不耻其为人,故与孟达不和。刘封自到上庸,对孟达常恶语相加,且夺其仪仗,故此二人各据一处。孟达自于衙中理事,刘封则常在府中,或带人视察诸郡。

孟达哄走廖化,打听刘封不在城中,便即留书一封,当夜率部曲四千余家共两万人,悄悄离了上庸,北去邺都,投降曹操。

直到次日,刘封方知孟达出逃,见上庸之兵尽被带走,急使人前往成都,报与父王。

廖化到达成都之时,孔明尚未及行。于是惊问:你离麦城,今有几日?

廖化答道:沿途皆是吴兵,又山道难行,某昼伏夜行,今已十日。

孔明又问:关公手下,尚有多少兵马?

廖化:军兵皆被吕蒙诱降,只剩关平、周仓,及侍卫四百余人。

孔明手中茶盏落地粉碎,回视刘备:如此,云长休矣!

刘备尚存侥幸道:我弟有万夫不当之勇,赤兔马日行千里,即廖化能突围而出,某料其定能脱身回成都也。

孔明实无可奈,又问廖化:麦城离上庸最为近便,因何不先去求刘封发兵相救?

廖化:某便是先到上庸,刘封将军未曾见到,只见孟达,令某先来成都报予主公。

正说话间,刘封使者到,呈上主将及孟达两封书信。

先观刘封之书,说孟达带阖城之兵降了曹魏。再看孟达之信,写给刘备,其书略云:

臣孟达伏惟殿下:臣自委质以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足自愧!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舅犯谢罪,逡巡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勋,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感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用伤悼!迩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愿君王勉之,臣不胜惶恐之至!

刘备观书大怒,却不动声色,转手递给法正,令其自观。法正逐字逐句看了,脸色大变,浑身发抖,离座跪拜于地,请求责罚。

画外音:孟达、法正皆为东州扶风人,当年流离入川。法正人品龌龊,孟达之父又曾攀附宦官,故皆不为刘焉、刘璋父子重用。故此二人勾结益州豪族张松,合谋倒卖西川于刘备。因刘备入川后过于重用法正等东州人,引起荆州旧臣不满,双方争斗不断。刘备让孟达夺取上庸,以打通荆州与汉中之路,谓是委以重任。如今孟达误杀蒯祺于先,又率军投敌于后,且卖弄文采讥刺汉中王,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此法正怕受牵累,跪地求饶。

刘备看了一眼孔明,说道:此不干先生事,敬请归座。

法正心中凛凛,回府后就此卧病。

孔明闻说上庸之兵皆被孟达带走,便知引兵出川相救麦城,已是不及。

左思右想,只得唤过陈到:今关公困于麦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孤城难守。我若大举马步三军往救,计算路程,其势不及。只得命你即率本部西凉铁骑,兼白毦兵五千名,以廖化为先锋向导,去救关公。若得突围,不必回川,可往白马洞会合我师,复夺襄樊。

陈到再拜领命,点军出城,与廖化日夜兼程,飞驰麦城。

镜头转换,按下孔明,复说关公。

关羽在麦城之中苦挨,望穿秋水,盼望上庸兵到,久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四五百人,且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

这日正枯坐愁城,忽然门军入报:城外东吴使者诸葛瑾求见。

关公命令放入,礼毕茶罢,问道:子瑜先生何来?

诸葛瑾:奉吴侯之命,特来劝谕将军。今汉上七郡,皆已属于他人,将军坐困孤城,危在旦夕,较之当年土山约三事时犹甚。将军何不先归吴侯,复镇荆襄,待机再归皇叔?

关公叹道:只因关某拒婚借粮,吴侯孙权便背盟相攻,且施偷袭诡计得我江陵,此乃小人行径,非丈夫所为。让关某降此小人,情何以堪!但为我兄大业,即请吴兵退后十里,来日某与吕蒙南门相见,交割此城可也。

诸葛瑾点头叹息,告辞而去,出城回报都督吕蒙。

吕蒙闻报大喜,立命退兵十里。却又担心关羽诈降,趁夜逃走,遂令朱然:公可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险峻小路,若关羽兵至,不要与其对敌,只可随后掩杀。

又令潘璋:将军引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专待关公到此人困马乏,便可擒之。

二将领命,各率军前去埋伏。

再说城内,关平见诸葛瑾走了,即问关公:父亲果欲投降孙权么?

关公:岂有此理!若果如此,某亦成你三叔口中三姓家奴也。即刘玄德不仁,为父岂能不义?且佯许之,待其退兵,我等今夜便趁机突围而去。

遂令王甫、赵累:在城头竖立幡旗草人,假做军士;杀马饱食一餐,今夜弃城突围。

正在这时,探马报说:吴军已退十里之外。

关公点头,便令军士饱餐,将剩余马肉带在身上。夜定时分,与关平、周仓、赵累、王甫拴束齐整,引领残卒突出北门。

行至初更,约走二十余里。忽听山凹处喊声大震,朱然引一彪军驰至,让过关公父子前锋,袭杀汉兵后队。赵累催马向前来战,被朱然一枪挑于马下。

关公忽听背后大乱,回身看时,所带部卒已陷吴军重围,被裹去一半。又听一棒鼓响,四下伏兵皆起。关公不敢恋战,望临沮小路而走,朱然率兵掩杀。(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