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集 火烧新野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集 火烧新野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5:48:26 来源:笔趣阁

太行山下,河内温县。

司马朗奉了曹丞相之命回到家中,见到二弟司马懿,即以曹操原话相告。

司马懿知道已被曹操识破前次之谋,此番定难装病躲过。虽昨日收到叔父司马徽密信,令其前往襄阳共辅卧龙,但因父兄皆在曹操手下,只得随兄长至许都就职。

曹操见司马懿至,令与世子曹丕游处,任相府文学掾。但因水镜先生司马徽之故,非但不重用司马懿,且处处暗中寻他差误,每欲借机杀之。

世子曹丕甚喜司马懿之才,每每于父亲面前回护,司马懿方才得以无事。

司马懿自思:我少时曾在洛阳游学,向史子眇求教道术,及行兵布阵之学;又在蔡邕庄上习学儒经琴艺,因此与史侯少帝相熟。若被曹操一旦知道,必遭杀害。今即在其手下,只得暂行养光蹈晦之计,勤于职守,以使老贼安心。

便即装呆充傻,常在曹丕面前称颂曹操大德。曹丕再转述于其父,曹操方渐释其疑。

曹操自是文武大备,玄武池水军训练已熟,乃聚众将商议南征。此时曹操独揽朝纲,满朝文武再无人敢于反对,唯有附和而已。

夏侯惇为报前番火烧博望坡之仇,第一个出班,踊跃请令。曹操大喜,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直出南阳宛城,前锋抵达新野。

一面令人持密书潜至襄阳,入见旧友蔡瑁,劝其归降天子,合兵夹击刘备。

新野探马得知曹操举兵南下,急似星火,飞马报知主公刘备,军师孔明、徐庶。

孔明见说曹操来的迅急,只得放弃问罪蔡瑁,全力安排应付北军来犯。一面使人前往江夏,约会公子刘琦,召回汉寿亭侯关羽。

正在此时,有信使自东郡琅琊至新野,为孔明带来三弟诸葛均家书。

孔明打开看罢,叹息一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后北伐中原,又少一强援矣。

即将书信呈予玄德。刘备见那书中道:弟奉兄长之命潜返东郡故里,往投太守陈元龙,约定暗为皇叔内应。奈因陈登旧疾复发,终至呕血而亡,年仅三十有九,宁不痛哉。今长兄在江东,次兄在荆襄,皆为复兴汉室。弟则隐于山野,躬耕守分。书不尽言,专候瞻拜。

刘备将书简掷地,掩面大哭道:陈元龙当年力劝陶公祖举徐州以让刘备,后又助某逃脱吕布迫害,并多次书信迢递,相约全力助我兴复汉室。今元龙即死,是天亡我一臂也!

孙乾、糜竺在旁,闻说陈登暴亡,亦为之下泪。

镜头转换,按下新野,复说襄阳。

蔡瑁得了曹操密信,一时犹豫不定。正在此时,禁军来报:门外有故人梁鹄求见。

蔡瑁急将密信拢在袖内,趋步迎出府门,与梁鹄携手而进,吩咐备酒相待。

字幕: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与曹操、蔡瑁同窗,共拜书法大家师宜官为师。擅书八分字体,初任侍郎,后任选部尚书,又迁幽州刺史。因遭黄巾之乱,逃依刘表。

蔡瑁置酒款待故友,因怀满腹心事,故此席间心不在焉,应答失据。

梁鹄见此,开门见山问道:贤兄如此魂不守舍,可是为曹公将欲南下乎?

蔡瑁:兄非外人,所言正是。弟不敢隐瞒,也正欲请教,当如何行止。

即将曹操密信拿出,置之案上。

梁鹄大笑,亦拿出一封密信来:曹丞相之书,弟亦得之,故此不揣冒昧造府来访。

蔡瑁:若依贤兄之意,我当如何?

梁鹄:孟德即是我等故人,又官居大汉丞相,雄才武略,连袁本初兄弟尚且不敌,何况区区荆州?若依愚计,蔡兄理当顺天应人,归于朝廷,则进可裂土分茅永镇荆州,退亦可为万户侯。胜于一旦落入刘备及公子刘琦之手,则举族受戮矣。

蔡瑁听了,以为是金玉良言,心意遂绝,便急遣家人请来蒯越,共同商议降曹。

蒯越也早与曹操互通款曲,闻蔡瑁要倒卖荆州,自是一拍即合。当夜三人密议已定,蔡瑁自去报知其姊蔡夫人。

夫人喜诺,即令蔡瑁作书,遣人前往宛城求降。夏侯惇得书大喜,立即遣人引领荆州信使,前至许都拜见曹操,并向天子呈递降表。

曹操得到蔡瑁降书,不由喜上眉梢。于是率领群僚上殿,奏请天子,南征荆州。

献帝正欲准奏,太中大夫孔融出班谏道:丞相且慢,陛下不可!刘备与刘表皆乃汉室宗亲,平素又无大逆之行。丞相兴此无名之师,恐失天下之望。

曹操怒斥道:刘表任荆州牧,董卓之命也。当年某兴兵讨董,故关东牧守皆都响应,唯独刘表不从,且杀死讨逆将军孙坚。其后割据荆襄,多行僭伪,郊祀天地,拟仪社稷。刘备附逆,亦为不臣,吾今讨之,何谓无名?有再谏者,必斩!

献帝闻此,向孔融连使眼色,示意休再谏阻;即准丞相之奏,退朝回宫。

孔融被斥下殿,未出午门便仰天长叹:你说刘玄德为逆臣,却不知天下万民却视之为至仁君子。你自以为大汉丞相得专征伐,却不知天下诸侯其实视汝为汉室之贼。今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我可预见此番南征,其将片甲不回许都矣!

只顾仰天长响应,却不料御史大夫郗虑正从身侧走过,听得清清楚楚,一字不漏。

郗虑向与孔融不和,听得此言,便直入丞相府中,添油加醋,将孔融之言告知曹操。

曹操大怒,遂命廷尉:立即捕捉孔融及其家小,并皆斩于市曹。

镜头闪回,叙述孔融与曹操结仇经过。

河北之战时,曹操用许攸之策,决漳水淹冀州,城破后屠杀邺城居民,杀伤无辜甚众。孔融闻之,便怀愤怒,与同僚每论此事,便极说曹操暴虐,必遭报应。

冀州陷后,世子曹丕私娶袁熙妻子甄氏。曹操本欲自己娶之,只因世子率兵占先围了袁宅,又兼张绣当时在旁冷观,这才只得割爱,将甄氏赐予世子,纳为儿媳。

孔融得知,当即写信给曹操说道:司空此番出兵河北,挟天威以灭袁绍,譬如当年武王伐纣,得天应人。昔武王伐纣以得天下,即将妲己赏赐周公,亦今日明公之行也。

曹操以为孔融是在夸赞自己,但不明其指,于是回书问孔融:此事出于何典?

孔融答说:并无经典可循,只是按今事称量,想当然而已。

曹操恍然大悟,孔融是以甄氏比于亡国之妃妲己,讽刺自己父子皆乃好色之辈。由此大怒,心内深恨孔融,早已伏下杀机,奈何孔融尚且不知。

建安十二年,曹操依郭嘉之计北讨乌桓,兵出辽东。因连年用兵,河北之民迭经战火涂炭,军粮苦于不足,朝中文武百官皆恶远征,但无人敢于直言其非。

孔融便又写信给曹操: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仿佛汉武帝当年四海扬威。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牛羊,皆为大罪,明公此去,可以一并伐之!

书中讽刺之意,见于言表。曹操复又大怒,但顾忌孔融海内人望,只得隐忍不言。

既征辽东得胜回京,因见许都府库匮乏,曹操上表奏请天子:今天下诸侯割据,饥荒战乱频仍,国人有冻馁之虞,军粮亦有不敷支出之患。特请禁酒,以节粮米。

天子准奏,下令先于百官各府实施。孔融府中宾客常满,酒宴不休,岂能忍受此禁?遂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禁酒甚似禁色,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曹操愈加恼怒,但亦忍住不发。

孔融以为曹操奸雄诡诈、怀有不臣之心,便愈发说话偏激,常常触犯曹操。

曹操自领丞相,且欲封侯。孔融上奏天子:遵照古制,京师千里以内不得封侯。

意谓曹操封侯之后,自应滚出许都,不该位列朝班。曹操对孔融言论惧而且怒,因其名重天下,只得一再容忍,其实早起杀心。

郗虑揣摩曹操心事,且因孔融屡次蔑视自己,这才借孔融长叹,前来相府诬陷。

曹操正积满一肚子猜忌,加上郗虑诬陷,如何不趁机发作?于是指使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终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

闪回结束。可叹孔融一代大儒,因多言废命,终年五十六岁。

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为其全家收尸安葬于市郊。曹操由此欲杀脂习,多亏荀彧告免。荀彧见杀文胆,斯文扫地,此时心中亦含悲愤,暗悔跟错了人。

曹操既杀孔融,决意南征,便要辞帝出京,令太史占卜吉日。

荀攸闻说要倾举国之兵南下,出班提醒:丞相多年用兵,战无不胜,自然通晓兵法。今倾国以出,当先除后顾之忧,方保万安。今一旦拿下荆州,必趁势直下江东,双方兵结,难以骤解,须防益州、西凉乘机袭我之后,惟丞相思之。

曹操大为赞叹,深然其议,遂先亲自修书入川,与益州牧刘璋交好,拜为振威将军,以为羁縻荆州、江东。

刘璋得书大喜,派张肃送上三百西南夷叟兵,皆作战勇猛之辈,并送大批军资到许都。

安顿西南已毕,曹操又传天子旨意,派人往召西凉刺史马腾入都,任为卫尉。

马腾得了圣旨,犹豫不决。

司隶校尉钟繇当时督辖陕西,恐马腾生变,遂使部下张既传令河西诸县,储备粮食物资,以备不虞;复令二千石俸禄以上官吏,出郊迎接马腾入都。

马腾逼不得已,只得率二子马休、马铁及侄儿马岱入朝,独留长子马超留守凉州。

曹操大慰,表奏天子立封马腾为卫尉,马休封奉车都尉,马铁封骑都尉,马超亦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但马超拒绝入都,于是统领马腾旧部,割据三辅,屯兵槐里。

字幕:马超,字孟起,马腾长子。有万夫不当之勇,被西凉诸羌称为战神。

镜头闪回,叙述马超来历。

马超自幼随父征战,从无败绩,声震陇右。建安元年,马腾和安羌将军韩遂反目,互相征伐。未及列阵,韩遂部将阎行已挺矛纵马,直向马腾杀至。

马超时在父亲身侧,见阎行突施袭击,不及摘枪,自斜刺里纵马而出,挡在父亲马前。阎行挺矛直刺,被马超伸手捉住,虎吼一声,折为两断。

阎行武艺精熟,长矛虽断,并不惊慌;反而迅即用断矛回掠,扎向马超面门。马超不及招架,急在马背上后仰。断矛呼啸而过,险些伤及马超脖颈。

两人一个暗道侥幸,一个直呼可惜;然后错马而过,各自全身而退。

其后西凉羌民发动三辅动乱,马超率军前往攻伐,一举攻破苏氏坞堡,由此名震天下。

建安七年,袁尚部将高干、郭援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进攻河东之地,大肆掠取关中。钟繇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利弊,请求二将出兵援助。

马腾遂派马超为将,率万余人进入关中援助钟繇,讨伐郭援、高干。

郭援率军渡过汾河,马超率部半渡截杀。激战之中,马超足部中箭,以布裹之,继续作战,大破敌军。马超部将庞德斩杀郭援,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

曹操早闻马超大名,初任丞相时便欲招揽其入朝为官,但马超拒不赴任。伐郭援后又借天子诏旨,拜马超为徐州刺史,马超依然不就。

遂封马超为谏议大夫,将徐州刺史授予臧霸。

闪回结束,按下马超,复说曹操。

益州及凉州之事已了,再无后顾之忧。曹操即令大军起行,只留荀彧把守许都。

刘琮在襄阳闻说曹操引兵而至,不由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

蔡瑁率荆州臣僚傅巽、蒯越、王粲等人出班,皆道应降曹操,归顺朝廷。刘琮见众口一辞,只得依允,遂令部将宋忠直至宛城,献上降书。

曹操大喜,重赏宋忠,分付道:卿回襄阳,教刘琮出城迎接,我便着他永为荆州之主。

宋忠拜辞曹操,取路返回襄阳。将欲渡江,忽遇关云长率领二十名随从,巡江而来。宋忠回避不迭,被关羽盘问不过,只得将刘琮降曹之事实告。

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还至新野,来见兄长刘玄德,备言其事。

刘备听了宋忠供述,这才知道兄长刘表已死,蔡瑁宁肯将荆州九郡平白送予曹操,也不令自己染指。当下放声痛哭,传令全军为刘表挂孝举哀。

因将宋忠喝斥一顿,放回襄阳。随后请来孔明与徐庶二位军师,求问如何抵挡曹操。

二人听罢亦皆失惊,未料事变如此之速。

正在商议之间,门外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正在府外候见。

刘备听罢,急请入衙。伊籍登堂入室,见礼已毕,说与玄德:公子刘琦在江夏闻报刘琮已降曹操,欲尽起江夏水军至襄阳问罪,但恐力不能及,故使某前来,问计于使君。

孔明遂问:若依先生高见,当如其何?

伊籍:依某之见,刘景升既于临死之际托孤于玄德公,不如便以吊丧为名,率新野、樊城之众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便属使君。

孔明闻引,与徐庶皆都称善,力劝刘备,不如就此夺取荆州。

玄德听了伊籍及二位军师之言,思索再三,不由垂泪道:先生们固是金玉良言,但兄长临危托孤于我,是欲求我保其妻子性命耳;今若执其妻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天下诸侯又怎样看待刘备?某与曹操所不同者,曹操专以奸诈取胜,我却是专以信义得人,今大业未成之时,失信于天下之事,绝不能为之。

孔明想了片刻,叹一口气道:既主公拒行此不义之事,乃大德大善,我等岂不遵命?但今曹操十余万大兵已至宛城,新野小县兵不过万,何以拒敌?

刘备想起前番火烧博望之战,毅然说道:不如弃了新野,将城中百姓尽数迁出,再烧他一把大火。我等退守樊城,以避其锋,如何?

此计出口,众人齐声称妙。正商议间,探马飞报:曹兵前锋已到博望,离此不远。

刘备闻报,发付伊籍先回江夏,助公子刘琦整顿军马,再与孔明商议具体拒敌之计。

孔明说道:前番一把山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不论何人领兵前来,也必教他还中这条计策。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

于是擂鼓聚将,分别传令。

第一支令:请伏龙先生徐庶前往樊城,会合赵云,派兵前来接应新野军民。

徐庶应诺,接令而去。

第二支令: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出城。

孙乾应诺,驰马而去。

第三支令:命糜竺、糜芳二将,护送各官家眷,前往樊城。

二糜领命,自去布置安排。

第四支令:命云长引五百刀手,去白河上流埋伏,遏住河水以淹曹兵,顺水杀下。

关羽接令,大步出帐,点军而去。

第五支令:命张翼德引一千军,去博陵渡口埋伏,就曹军被淹之后,乘势掩杀。

张飞大声应诺,接令而去。

第六支令:命关平、周仓带兵五百,于新野城外阻杀曹兵。许败不许胜,战之即退,绕城而走,去与关公合兵一处。

二将领命,点军而去。

第七支令:命陈到引白毦兵三千,伏于新野四门之外。先于城内各家屋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待曹军入城,于黄昏后乘风放火烧之。

陈到上前接令,自往校场点军,退出城外。

第八支令:命刘封带二千步军,于新野城外鹊尾坡前屯住。只望见城中火起之时,便可追杀败兵;然后会合诸将,收军回归樊城。

八支大令发下,分拨明白,众将皆去。孔明乃与玄德出城登高了望,只候四方捷音。

镜头转换,按下孔明派将,复说曹操发兵。

曹仁、曹洪引军十万,前有许褚引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

午牌时分,许褚催军来到鹊尾坡。

一声炮响,刘封率兵而出,扬声大骂:欺君篡国之贼,安敢侵犯吾境!

许禇大怒,挥刀上前。刘封迎战三五个回合,回马便走。因仗地利,引着许禇三千铁甲军围着树林转圈,直到日已坠西,料必城中百姓已空,引火之物安放齐备,这才遁去。

许褚寻路追赶厮杀,只见天色已晚,山高林密,并无敌军去向。

曹仁领兵赶到,因见许禇还在山中乱转,遂命:先夺了新野,明日再追杀刘备。

曹军领命,兵至城下。关平与周仓率军来战,稍战即溃,转眼间逃得不知去向。

曹洪大笑道:此便是程昱先生所云,奇才徐庶所练之兵?不堪一击!

曹仁亦笑,眼见城门大开,即命三军进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曹军行军一天,入城之后都已困乏饥饿,匆匆饭罢,便在民房中睡倒。

是夜初更以后,忽然狂风大作。陈到在城外林中埋伏,因见时辰已到,一声令下,火箭如同飞蟥般射入城内。引燃屋顶硫磺,刹时满城火起。

风响如雷,火借风势,刮刮杂杂,鬼哭狼嚎;未过片刻,新野城已化为一片火海。

曹兵皆被从梦中烧醒,人不及甲,马不及鞍,遥望处尽是火焰,恨无生路。

曹仁被侍卫从睡梦中唤醒,刚出院门,其屋已倒,千钧一发,好不吓人。曹仁懵怔转向,急命侍从寻着战马兵器,辎重粮草皆不能顾,引领众将突烟冒火,拼命奔出东门。

喘息未定,背后喊声大起,陈到引军赶来混战;稍顷刘封又引一军来至,截杀一阵。

曹军寻子觅爷,走投无路,乱成一团。

直杀到四更时分,陈到及刘封各自得胜而去,只夺其军器良马以归,并不十分恋战。

曹军好不容易冲出生天,一个个人困马乏,焦头烂额。奔至白河边上,因见水流浅缓,人马都下河灭火吃水,一时间人喧马嘶。

关羽引本部五百校刀手,守在白河上游,已自睡醒一觉,人人精神百倍。眼见东方天空已现鱼肚白色,不见动静,怀疑军师计策不准,等得好不耐烦。

正欲派人前去打探,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呼声冲天。关公知是曹军已经下河,遂将青龙偃月刀高举过顶,一声令下,军士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

曹军不料会陡然暴发山洪,只见白浪滔天,水墙扑面而至,更无躲处。登时大半被激流冲倒,数千人马俱溺于水中,只有近岸边者少数得命。

曹仁引众军挣扎上岸,夺路而走,不辩东西南北;更兼草木皆兵,丝毫不敢回顾。

行到博陵渡口,震雾渐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只听喊声大起,大将张飞引军从下流杀来,刘封、陈到、关平、周仓三面齐至。

曹仁、曹洪及许褚等拼死争战,夺路走脱。

张飞等人也不追赶,接着玄德、孔明中军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

曹仁收拾残军,就新野城中屯住,扑灭余火,使曹洪去见曹操,具言失利之事。曹操大怒,传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

刘备率军南下,至半路遇到徐庶与赵云前来相迎,接入樊城。坐未暖席,探马来报:曹军填塞白河而渡,前锋离樊城已不足八十里。

孔明道: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刘备随即率军离开,城中百姓大半号哭相随。半日之间,前面已至襄阳,却见吊桥高悬,城门紧闭。城外百姓号哭动天,城内却塞耳不闻。

孔明大怒,再次建议:曹军至矣!何不强力攻打,擒捉刘琮,取而代之?

刘备却又不忍,只在城河边上徘徊,军马聚在城外,进退不得。孔明遂令张飞运起狮吼神功,在城外大喊刘琮名字,声震云宵,十里之内皆闻。

守城将官变色,只得报入府衙。刘琮不敢出来,回顾蔡瑁、蒯越,均已不见踪影。

孔明见城内没有动静,又命张飞冲城内大喊:卧龙先生在此,魏文长何在?

大叫数遍,只听城内吼声如雷:魏延在此,尔等要命的闪开!

随着一片惨叫声起,城门突然大开,一骑红马自城内冲出。马上将军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与关公倒有七八分相似。

字幕:魏延,字文长,义阳郡人。

魏延早依孔明布置,时刻等候刘备大军到来。不料刘琮降了曹操,自己便被蔡瑁兄弟夺了兵符,软禁在府中,不得自由。

正在府中纳闷闲坐,忽听城外有人大喊“刘琮出来”,声如巨雷。魏延惊醒,知道事情紧急,抡拳将看守禁卫打倒几个,跨马抡刀,飞奔城门。

将至门首,又闻城外叫喊自己名字。魏延答应一声,飞马来夺城门。

守门将士前来阻挡,魏延大怒:尔等竟不怕死耶?

遂一刀砍死门将,喝令军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因纵马上桥,扬声大叫:卧龙先生与刘皇叔快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孔明见城门大开,知道魏延已经得手,挥令张飞引领军民入城。

刘备叫道:百姓先入,士兵断后,不得扰乱!

百姓齐呼万岁,涌上吊桥。徐庶时立马高处,约束军兵,忽见城头旗帜大举,不由大惊,高声叫道:城中有埋伏,尔百姓人等速退!

话犹未落,城头忽然有人喝令:放箭!

刹时城上墙后立起一排弓弩手,对准城外箭如雨下。城外军士及百姓挤在一起,哪里躲得?登时倒了一片。百姓东躲西藏,挤落水中无数,哭声震野。

命令放箭者非是旁人,正是蔡瑁;张允仗剑驱驰,传令众兵,关闭城门。

刘备急令张飞:保护百姓后退,远离城头箭矢射程。

张飞只得应命,一面昂首大骂蔡瑁、张允不止。

魏延立在吊桥彼端,把住城门,只管招呼刘备入城,心头急如火焚。忽见城上箭落如雨,张飞指挥军民后退,便知陡生变故。正在纳闷之间,忽听背后马蹄作响。

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反贼,安敢通敌造乱!认得大将文聘么?

字幕:文聘,字仲业,南阳宛城人,刘表手下大将。

魏延大怒,顾不得城外刘备,只得挺刀跃马,与文聘交战。

正在此时,魏延府中亲兵数百人赶至,与文聘部众即在城边混杀。于是复又殃及城外平民,死伤无数,死尸填塞沟渠,血流成河。

刘备见此,扭头对孔明、元直说道:本欲保民,此反而害民也。襄阳进不得了!

孔明:江陵乃荆州要地,且粮草丰足,不如先取江陵。

玄德允诺,于是引领百姓离开襄阳,择小路望江陵而走。

襄阳城中百姓早知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又多闻曹操徐州屠城、水淹下邳、水淹冀州残忍之举,便乘乱逃出城来,跟随刘备、孔明而去。

魏延与文聘交战,见刘备离去,又怕城中再有大将杀出,只得弃了文聘,拨马而逃,率领数百家兵,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镜头转换,按下魏延,单说刘备。

刘备率领军民文武眷属,携带辎重数千车辆,向江陵逶迤而行。

因老弱病残颇众,沿途又不断有逃难之民加入,只能日行十余里路程。到达当阳之时,回顾部从,竟有十万之众相随,前后连绵数十里远,尽是难民。

糜芳督管众官家眷,因见队伍行进缓慢至极,纵马上前赶上刘备,说道:曹操得了樊城,率军渡江只需两日;刘琮若再献了襄阳,追兵则顷刻而至。为今之计,应迅速夺取江陵,岂容如此延挨?又兼民多兵少,曹操来了,如何阻挡?不如弃了百姓,急趋江陵为上。

刘备怒道:偏你知道事情紧急!成大事者,须以天下万民为本。众人背井离乡,跟我一路随行,将父母妻儿全家性命相托,我怎忍心抛下他们,独自逃命!

糜芳被骂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再无半语回答,只得望向孔明。(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