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十九集 计斩车胄

华夏真相集 第十九集 计斩车胄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5:48:26 来源:笔趣阁

许田围场,中军帐中。

满宠见问,当即答道:袁绍欲取玉玺已久,自是一拍即合,答允其弟归降。那袁术得了其兄指令,遂亲自送玉玺至冀州,见今弃了淮南,欲归河北。

曹操:依先生之计,我当奈何?

满宠:诚如主公所云,倘若二袁合并,则不下百万带甲军士,于我极为不利,胜负之数不言而喻。在下得此急报,不敢耽搁,是以星夜前来呈报,乞主公早做安排,作急图之。

满宠这一席话伴着隐隐春雷说出,那刘备在一旁听得一字不漏,早已泪流如雨。即问满宠道:那袁绍是怎样破了公孙瓒,又致其**?刘备不揣冒昧,请道其详。

满宠不敢径直回答,看向曹操。

曹操早知刘备与公孙瓒关系,因为人之常情,也不以为意。何况自己也正欲问此战详细,于是轻轻点头:先生不必隐晦,尽管说来。

满宠于是入座,先取茶盏饮了,这才叙述详情。

镜头闪回,补叙河北争夺之战。

公孙瓒杀死刘虞,独占幽州及辽东,势力大涨。但颇为州中士民怨恨,不得人心。

刘虞部下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不服,欲尽起幽州兵马报仇。因燕国名士阎柔素有恩义之名,便公举阎柔为乌丸司马,使掌全军。

阎柔恐幽州兵马不足与公孙瓒相抗,便又招集鲜卑、乌丸等兵,共得汉、胡之兵数万人,先攻渔阳,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之北。

经过一番苦战,大败公孙瓒军,斩杀邹丹。

乌桓峭王闻之,也率其部落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部将麴义合兵,共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

鲍丘一战,公孙瓒大败,被斩首二万余级。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均反,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兵联合,声势大震。

公孙瓒屡战屡败,于是逃回易京坚守,开置屯田。

两军相持一年有余,麴义粮尽退兵,公孙瓒乘势出击,击败麴义,尽得其辎重。

公孙瓒并未趁机进击,却临易河开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固兵而守,再无争夺天下之志。

堑壕中央土丘高达十余丈,上建宫室,名唤易京楼,公孙瓒率全家妻子儿女自居其中。其宫以铁为门,令男人七岁以上者不得进入,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只与妻妾居此。

因成年男子不许入内,公孙瓒便让宫内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闻数百步,以传达命令于外。公孙瓒又疏远宾客,身边再无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从此以后,不问战事。

建安三年,曹操正与吕布战于徐州,袁绍传书请和,公孙瓒不予答复,反而增强守备。

袁绍大怒,于是北进幽州,并用谋士田丰“围点打援”之计,先以重兵围攻幽州别将;更设埋伏,欲截杀公孙瓒援兵于中途。

幽州诸将被围,急遣使飞报易京,请求援兵。公孙瓒闻报,却不肯派兵相救,说道:若救一人,则此后众将皆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矣。我若不救,被围将士则必自励奋战。

于是被围诸将陆续被杀,幽州诸将无不心寒。

袁绍接连获胜,又来进攻界桥别营。守将自度不能取胜,而主将公孙瓒又不肯相救,于是或降或逃,不肯用心把守。袁绍大军势如破竹,直至易京城下。

公孙瓒闻报大惊,因再无部将可调,遂遣其子公孙续向黑山贼张燕求救;并欲亲率部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与黑山军联手,切断袁绍军后路。

时有幽州长吏关靖,见说公孙瓒将欲出城作战,极力劝谏:今幽州将士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之所以尚能固守者,是顾惜故乡老少,而以将军为主心骨也。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粮尽退兵,则我四方军队复合,自后面击之,必获大胜。若将军现弃易京而走,三军失其后镇,则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又如何成就大业?

公孙瓒以为有理,于是坚守易京不出,只等其子搬来救兵,以便内外夹攻袁绍。其实关靖此计,乃是一个极大昏招,致使公孙瓒由此错失良机。

及至次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

公孙瓒闻报援兵将至,于是派人出城,送信给公孙续,使其率五千骑兵伏于北隰之中,举火为应,自己亲率大军从城内杀出,前后夹击冀州兵马。

不料使者刚一出城,便被袁绍部兵所擒,劫得密信,尽知其谋。

袁绍复与田丰商议,将计就计,在城外先举火为号,引蛇出洞。公孙瓒看到城外火光冲天,以为救兵已到,立即率兵出击。未料袁绍早已设下三路伏兵,层层袭击。

公孙瓒迭遭大败,部众丧尽,己仗枪疾马快杀回城内坚守,再不敢出。

袁绍于是再次采纳沮授之计,命众军抵进城池,挖掘地道至于城中。因先毁其望楼,然后各从地道涌出,步步为营推进,渐达易京楼下。

公孙瓒见已陷入重围,自料必败,只得亲杀妻子儿子,然后引火**。

袁绍令人扑灭大火,割下公孙瓒首级,送往许都。可叹一代白马将军,所向无敌,却因错杀汉室宗亲刘虞,致令众叛亲离,就此败亡,死于非命。

闪回结束,满宠叙述完毕。

曹操因闻袁绍今得幽州,军力大震,不由转忧。因向刘备问计:满伯宁所言,皇叔想必已听明白。那袁绍早有不臣之心,今又与使君结下杀友之恨;袁术更是使君宿敌,当日小沛相逼至甚。今二袁即将同流合污,若依皇叔之意,当如之何?

刘备见曹操问着自己,因暗想道:我不就此时寻个脱身之计,更待何时?

但抬头看到曹操目光如炬,正在审视自己,心中忽然一凛,遂使个声东击西之计,起身施礼道:袁术若投袁绍,必从徐州经过。我军将士现今皆在许田,将军只需率军东下,就半路截击,袁术即可一鼓成擒。刘备愿请兵五万,与二弟北上迎击袁绍。

曹操暗笑:大耳儿倒也有些心计,只是骗不了我。你今在我掌握,如同笼中之鸟,明知不是对手,却要请兵北击袁绍,必存带兵投袁之心。若果如此,则许都危矣。袁术势穷,若使你东下截击,倒也两便。我有大将车胄以重兵镇守徐州,谅必你也不敢有何异动。

想至此处,遂笑对刘备道:袁绍兵多将广,此去难保必胜。还是玄德公前去截击袁术,我更令大将车胄助你,此去必奏凯歌。除去篡国之贼,又立不世之功,回朝必获天子封爵。今日已晚,来日平明上奏皇帝,即便起兵。

刘备听了,正中下怀,却又作出无可奈何情状,只得领命告辞,回到自己营帐。

关羽和张飞独在帐中,苦等兄长不回,正如热锅上蚂蚁一般。此时陡见兄长安然归来,这一喜非同小可,急忙上前迎住,问长问短。

刘备便将煮酒论英雄,曹操被自己骗过,又用声东击西之计,骗得五万兵马,明日即可离京之事说了。关张二人赞叹良久,又闻公孙瓒败亡,不由惦念师弟赵云下落。

次日一早,曹操便带刘备到金顶皇帐,面奏天子,请令出兵截击袁术。天子自然准奏,亲自奉酒,为刘备壮行:皇叔一定小心在意,勿负朕心。

刘备明白天子心意,当即叩辞,复至司空府点兵。曹操拨发五万人马,赐予刘备兵符令箭;又差朱灵、路昭二将随行,密嘱二人:若到徐州见了车胄,令其如此如此。

曹操瞩罢军事部署,又密托刘备一事:当初我在兖州之时,曾以徐翕、毛晖二人为将。陈宫勾结吕布入据兖州,徐、毛二人皆叛。兖州之乱平定,我闻徐、毛亡命出逃,已投靠青州刺史臧霸。使君此去,若遇藏霸,当令其奉上二人首级,至嘱莫忘。

刘备领诺,回到营中,即刻收拾军器鞍马,催促朱、路二将整顿军伍,放炮拔营。

董承向刘备敬酒壮行,以目传意:皇叔身负重任,此去愿奏凯歌,早日班师。

刘备:国舅且请放心,某此去必擒袁术,奏凯还朝,归来时却要国舅设宴请酒。

董承:皇叔此去切宜留意,勿要辜负皇帝重托,便是社稷之幸。

刘备又与前来送行诸官各饮一杯,命令点炮发兵,自己飞身上马,绝尘而去,头也不敢回,似是生怕曹操变卦,再派人追来。

关、张二人追上:兄长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让军士看了,颇失大将风范。

刘备:二位贤弟不知,我等在许都多呆一日,便如待宰羔羊,随时可受国舅之累丧身。此一行恰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再受笼网之羁绊也!

关、张二人大悟,一面回转身来,催促朱灵、路昭,督率军马速行。

曹操安排刘备领兵去了,遂令撤销围场,率众官保护天子回归许都。复又升坐衙署,派出探马,继续哨探河北袁绍动向,一面聚集臣僚于府中议事。

郭嘉、程昱考较钱粮方回,闻知曹操已遣刘备进兵徐州,不由跌足长叹。

程昱叹道:刘备乃世之枭雄,自失徐州,便如凤凰出林,蛟龙离水,失了依仗。其为豫州牧时,某请杀之,主公不听;今日又与精兵五万,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倘此去打了胜仗,占州夺郡,其后再欲治之,其可得乎?

郭嘉也道:主公为避害贤之名,纵不肯杀了刘备,亦不当使之离去。古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刘备此去,必为主公今后第一劲敌。

曹操将二人言语审度一番,幡然而悟,不由大是后悔。遂道:然圣旨已出,且又是我亲授兵符将令,无由收回。只得寄望于徐州刺史车胄,能够制约刘备矣。

于是即刻亲自手书,令使者快马送去徐州,交付车胄亲启。其书略云:

若刘备截击袁术失败,便以失机之罪将其斩首;若得胜归来,则在贺功犒师之际,暗中联合朱灵、路昭,将刘备兄弟三人就地擒拿,送来许都。

镜头转换,按下曹操,却说刘备。

刘备军行之次,就马上对关、张二人说道:我等今离许都,必有谋士向曹操进言,暗伏阴谋,对付你我兄弟。即便此次曹操不察,来日董承起事必败,曹操也定饶恕我不过。总而言之,此番离开许都,我兄弟与曹操反目已成定局,势如水火,再也不可调和矣。

关羽:若依左慈仙师之言,也道如此。则我兄弟复夺徐州为基,南联刘表,正当其时也。

刘备称是,于是暗暗写下书信两封,唤过心腹将校:你可着便衣,骑快马先到徐州城中,将此书信分别面呈糜竺、陈登,如此如此,不可违误。

小校领命,怀揣密书,潜踪而去。不一日到达徐州,夜入府宅,传书递柬。糜竺和陈登得书,各自暗中调度,安排已定。

与此同时,徐州守将车胄亦得曹操密书,只道刘备手到擒来,于是暗布军马,调度部将,以为得计,刘备尚在梦中——却不料自己反为梦中之人。

不则一日,门军入报:刘备赍持天子圣旨,今在门外叫城。

刺史车胄闻报,遂引阖城臣工出城迎接。刘备进城公宴已毕,回家探视家小,孙乾、糜竺等都来参见,众人密议已定。

次日公堂议事,刘备先差人出城,探听袁术动向。继又奉承车胄一番,自称不善军事,谦让车胄领兵出击,自己率关张二弟守城。

那车胄受了曹操密令,如何肯将徐州偌大城池轻易交付刘备?仍推让刘备领兵出战,自己守城,反将城中三万兵马拨出两万,一并交与刘备临阵调遣。

刘备见车胄如此安排,心中便如明镜一般,佯作无奈,只得领兵出城。

张飞不解,遂问刘备:车胄既然不肯出战,因何反将军马助我?

刘备:你不见其派何人领兵?

张飞:是其族弟车甲领兵。那便如何?

关羽:此必是令其暗与朱灵、路昭二将通气,以便回兵之时,将我兄弟就地擒拿也。

刘备:二弟所言甚是。我兄弟只可将计就计,如此如彼,袭夺徐州。

弟兄三人商议已定,大军已至城外,于是下令列阵安营。

探马进帐回报:袁术渡过淮水,先头军马将到徐州,特来禀报。

刘备闻报,乃引关羽、张飞、车甲、朱灵、路昭五将,七万军马齐出。行犹未远,正迎着袁术大军鼓噪而至。

袁军先锋大将纪灵见有人拦路,驰到阵前,高声喝问:前面是何处兵马,敢拦我去路?

张飞更不答话,飞马出阵,直取纪灵。此时张飞已将鬼谷门矛法练得精熟,全无一丝破绽;斗无十合,大喝一声,便刺纪灵于马下。袁家兵马大乱,四散奔走。

刘备见首战得胜,将马鞭代替军令,挥军向前冲杀,如汤浇雪,淮军登时瓦解。

徐州军大获全胜,正在随后追杀之际,只见淮军忽然止住脚步,听得对面金鼓大振,旗门分列两侧,拥出旗罗伞盖等全副执事,原来是袁术亲自引军到来。

刘备约住前军,即以旗语传令,分兵三路。朱灵、路昭率两万军在左,车甲率徐州军两万在右,自引关、张领三万军居中,列开阵式。

三通鼓罢,袁术出阵,扬鞭大骂:大耳儿,织席贩履小辈!焉敢如此迫我?

刘备不答其言,命人高声宣读天子圣旨,又向对方军士宣喻:袁术全家历代,世受汉室大恩,一旦反逆不道,擅篡大位,即为汉贼。吾今奉诏前来讨逆,只杀主犯,从者不论!尔等旧为汉家军将,今当束手受降,朝廷即可免你过犯。

袁术阵中诸将校听得清楚,只听哄地一声,众军抛戈弃盔,当场散了一半。

袁术亲手斩杀两名逃兵,指着刘备厉声大骂:小辈安敢如此轻视于我!

随即麾兵,迎面杀来。两兵相接,刘备早已安排妥当,当下挥动黄旗,与关张二人引领中军暂退,引淮军追来;待袁军深入战阵,又挥动红旗,只听鼓声如雷,朱灵、路昭与车甲率左右两路军杀出,将袁军断为两截;刘、关、张复率军杀回。

那刘备自起兵以来,时常将赵云所赠兵书战法研磨,用兵之道已练得圆转如意,此番首用于双方十余万人大战,更见得威力无穷。

好一场大战!从上午辰时直到酉时,看看日落,直杀得难解难分。

正在此时,却见一支劲旅自青州方向杀来,如猛虎般冲入袁术军阵。刘备详观旗号,方知原来是驻守青州的臧霸,领兵前来相助。

袁家军将本来已经不支,怎禁得这支生力军加入战团?一冲一撞,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胜计。

刘备见天色已晚,遂令鸣锣收兵,自与臧霸相会,大张筵宴,为诸将贺功。酒至半酣,刘备便将曹操所托,令擒杀徐、毛二人之事,先对臧霸说了。

臧霸答道:自吕奉先丧身,某与张文远率部投降,非惟大势所趋,亦不得已也。曹公不以降卒待我,且令我驻守青州,也是因我颇具忠义,不卖朋友故耳。徐、毛二公系我旧僚,虽受陈宫蛊惑曾背曹公,今势穷前来投我,某岂能效韩信之流,以钟离昧首级自保?

刘备未答,关羽忿然道:公即忍辱偷生,不从吕布而死,又何惜再次出卖徐、毛?

臧霸微笑道:关二哥安坐勿躁。吕布并非我主,而是同僚。论将起来,他倒是关二哥嫡派师兄,比我还近着一层。你兄弟以同门之亲,尚在虎牢关兵戎相见,何况于我?

张飞:虎牢关大战之时,我等不知同门之谊。其后吕布走投无路,我兄弟仗义收留,此贼却恩将仇报,夺我哥哥徐州,有甚同门情义!

臧霸:三哥所言不错。吕布身为鬼谷兵家门首徒,天下谁不敬仰?只因利欲熏心,再三认贼作父,才遭天下英雄唾弃。当初白门楼吕布受曹公擒拿,本欲再认义父另起炉灶,若非因玄德公一语,怎能引颈受戮?你们同门兄弟如此相残,又何深责臧某?

关羽听了,一时满脸通红,无言可对。刘备却已听出臧霸弦外之音,当即举杯相敬,问道:今某奉曹将军之令来讨徐毛首级,公既不予,刘备却又如何回复曹公?

臧霸从容答道:我受曹公存命之恩,按说不敢违令。但窃闻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徐、毛二公临危之际以性命相托,背之不义也。愿将军为我辞却此令,实言回复曹公即可。

刘备闻罢,连声赞叹,关羽也改颜相向,敬酒认错。

画外音:其后朱灵、路昭二人回归许都,以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非但不怒,反而叹息道:“此乃古人所谓至仁至德之事,而臧霸能够加以奉行,也正是孤之所愿。”于是以徐、毛二人各为郡守,旧事不再重提。此足见曹操胸怀大度,能使豪杰为其用命。

镜头转换,按下刘备,再说袁术。

袁术大败五十余里,又失了钱粮草料,前进不能,退回寿春不得,夜间只得住于江亭,草草扎住营寨。检点兵马,止有一千余众,皆是老弱之辈。

时当盛暑,粮食尽绝,只剩米麦三十余斛,袁术令全部分派给散军士,煮粥为食。

众军激战一日,人人已是饥肠辘辘,令食稀粥,自是怨声四起。疱人端上饭来,袁术嫌粗粮不能下咽,乃命取些蜜水止渴。

庖人将饭碗往几案上一放,叹恨道:满山遍野尽是血水,安有蜜水!

袁术听了此言,急火攻心,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大耳儿安敢欺我!

倒下地来,吐血斗余而死。袁术即死,侄袁胤即将其灵柩及妻子携奔庐江,投归孙策,残余部众皆四散而去。

孙策见袁术行李之中,传国玉玺赫然仍在,不由暗自叹息。

又看在先父与袁术往日情份,遂将其一家收留安顿。

自思玉玺乃是害身损命之本,便遣使将玉玺送至许都,还于天子。

献帝刘协见玉玺失而复得,既悲且喜。遂封孙策为讨虏将军,领吴郡太守,承袭其父之爵。孙策以一枚无用玉玺换回一个现成太守,倒也心满意足,颇感其值。

臧霸闻知袁术已丧,遂告辞刘备,引本部兵马还归青州。临行前对刘备低声耳语:左师叔令某转告皇叔,倘徐州有失,定要南下襄阳,去水镜山庄寻到司马徽先生,以卧龙令为证,则必有转机。我师父史道长也在彼处,亦早有安排。

刘备想起左慈道长许田所言,点头允诺。乃与臧霸珍重道别,即写表申奏朝廷,又另作私书与曹操,令朱灵、路昭先回许都;却留下全部军马,声称用以保守徐州。

朱、路二将本是不愿,但见张飞手按剑柄,怒目相向,于是不敢争竞,只得自回许都面见曹操,说玄德留下军马之事。

曹操闻报大怒,便要斩了二人。

荀彧出班谏道:兵权归于刘备之手,且有车甲两万兵在彼,他二人亦无可奈何。

曹操听了此言,只得作罢,遂饶恕朱、路二人,只待车胄擒住刘备回报。

刘备差走朱、路二人,遂命拔营返归徐州,先派车甲回城,报知刺史车胄。

车甲回到徐州,面见其兄,诉说灭了袁术,刘备率大军即将回城。车胄听了亦喜亦忧,遂请陈登前来帅府商议。

陈登幼承父亲庭训,心向汉室,每与父亲闲论,认为复兴汉室者,非刘备不可,似袁绍、刘表、刘璋等辈皆不足论。及至刘备密书到府,父子早有计较。

此时车胄请至府中问计,陈登故作沉思道:即是曹将军有令,此事极易。刘备不日将还徐州,必然不作防备;将军可命军士伏于瓮城边上,只作亲自出城迎接,待其到来,即可与令弟车甲出其不意斩之;某在城上以强弩射住其后军,则大事济矣。

车胄赞道:先生大才,不愧主公当日以东方之事托付。

遂令车甲依计而行,车甲领命预备去了。

陈登回到府中,见父陈珪,详说曹操暗令车胄对付刘备,自己又是如此设计诳他。陈珪便令家人请来糜竺,计议已定,单等皇叔到来。

夜幕降临,刘备引得胜兵马赶到徐州城外,让张飞叫门。车胄不料刘备乘夜来到,只得请来陈登,草草吩咐之后披挂上马,依照日间所定计策,与兄弟车甲引一千军出城迎接。

车胄自忖城中早有安排,万无一失,一马当先跑过吊桥,大叫:皇叔何在?剿灭袁术叛贼,立下盖世奇功,恕车某迎接来迟!

车甲急率十余部将随后赶来,却落后于一射之地,眼见卫护不及。

车胄飞马驰过吊桥,复高声叫道:刘皇叔何在?车某请出相见!

却闻阵中一通鼓响,火光中只见一员大将,提刀纵马直迎上来,正是关羽。

车胄:原来是关将军。刘皇叔何在?

关羽不答,扬声大叫道:车胄逆贼,焉敢暗算我兄?

车胄大惊,急挚枪抬头看时,青龙刀挂定风声。已劈至头顶。于是急架相还,虽有准备在先,毕竟被对方杀个措手不及,战未数合已遮拦不住,便待拨马回城。

刚刚退到吊桥边上,城上陈登一声令下,乱箭直射下来,拦住车胄归途。车甲及十余个部将此时刚刚纵马上桥,箭雨突至,瞬间便被射成刺猬。

车胄知道中计,手指城头大骂不止,一边策马绕城而走。

一员黑面将军当面拦住,大喝一声:狗贼哪里去?燕人张飞在此!

车胄吃了一吓,料敌不过,刚要回马,背后云长赶来,手起一刀,将车胄砍于马下,割下首级提回。

乃高举首级,望城上高呼道:反贼车胄背叛朝廷,图谋刘使君,已被我杀之;尔守城众军无罪,只要开城投降,一概免死!

徐州诸军见是云长将军,哪个不识?且陈登约束得力,又见糜竺、糜芳兄弟率家丁早已趁乱打开城门,只得倒戈投降,满城军民皆安。

刘备遂入徐州,到刺史府落座,与陈登、糜竺见礼。

未曾叙阔,只见三弟张飞前来报功,说已将车胄全家杀尽。

刘备跌足悔道:车胄本是夏侯惇帐前大将,又是曹操心腹。我等夺了徐州尚可,将其遣送回许都便了,如何被你鲁莽杀了全家?今杀他心腹之人,如何不起大军来争?

关羽:大哥说的有理,三弟,你行事忒也急躁。

张飞:那车胄究是哪一个斩的?事到如今,却只会埋怨俺老张!

陈登上前劝道:刘使君休慌,关、长二将军莫急。既夺徐州,杀与不杀车胄,则与曹操必有一战。某有一计,可使曹操自顾不暇,不敢正视徐州。

刘备:计将安出?

陈登:今曹操虽破袁术、吕布,得了兖徐二州,但心中更有所惧者。袁绍虎踞冀、青、幽、并诸州,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若得其相助,曹操岂敢正视徐州!

刘备:元龙高论,真不亚于子房之才。只是袁绍向来与我未有交情,况今某又新破其弟袁术,其安肯相助于我?

陈登:以解救徐州之危为由,自然不可,当请袁绍信服之人,以利害劝之。袁绍此人好大喜功,必然率兵南下,与曹操相争。

刘备:袁绍自诩四世三公,自视极高,却得何人,让其诚心佩服?

陈登:此间正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且清名素著于天下,门生故吏遍于朝野。昨日使君尚至其府上畅饮叙旧,怎地转身就忘了?若得其一书,袁绍必从。

刘备恍然大悟:先生所说之人,莫非是郑康成先生?

陈登:然也。郑康成尝受业于马融,更与卢尚书过从甚密。现居徐州,因何不用!

刘备经陈登提醒,遂即备下重礼,亲至郑玄家中,求其作书。郑玄慨然依允写书,刘备大喜,即派孙乾星夜赶到邺城,面呈袁绍。

镜头转换,按下徐州,复说河北。

袁绍自从平定冀、青、幽、并四州,志得意满,正要与曹操较量一番。

便在此时,人报孙乾求见,登堂施礼,呈上郑康成先生手书。其书略曰:

将军累世汉臣,四世三公,为天下所望。今曹操挟天子以压诸侯,许田围猎又有欺君之行,天下共愤。若将军此时兴一旅之师讨伐曹操,顺天应人,朝廷中汉室旧臣必争为内应,以助将军者。且以军力论之,将军挟四州之众,也必能一战而成大功,山东之地当尽为将军所有。此天赐良机,望速作决断。

袁绍本有争霸中原之意,因见郑玄之书,深以为然,遂大聚文武,商议兴兵。

谋士田丰离坐进言:今冀州之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将军宜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边,期年积粮秣马,之后待机而动,如此则一战可定,大业可就。

袁绍不答,又问左右诸臣:公等意下如何?

沮授挺身而起:田先生之言是也,此时不利于战,望将军听之。(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