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六十五集 邓氏遗祸

华夏真相集 第六十五集 邓氏遗祸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5:48:26 来源:笔趣阁

汉家宫阙,山雨欲来。

梁慬被擒入狱,朝野上下皆惊。校书郎马融上书为梁慬辩护,言辞恳切,仗义执言。

字幕:马融,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人,将作大匠马严之子,伏波将军马援从孙。

马融相貌姿态优美,极有才华,善于言辞。时有京兆人挚恂隐居南山,以儒术教授门徒,不应州郡征聘,名闻关西。马融跟从游学,由此博通经书,冠于士林。

挚恂极其欣赏马融才华,于是便将女儿嫁之。

大将军邓骘听闻马融名声,召为舍人,但马融不应,客居凉州武都、汉阳二郡之间。

其后羌人突起,扰乱边境,自函谷关以西,路上饿死者枕籍,马融遭受饥困,就后悔起来,对友人说道:古云“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遂应邓骘征召出仕,拜为校书郎,到东观典校秘藏书籍。

当时邓太后掌权,邓骘兄弟辅政,儒士皆谓文德可兴,武功宜废,于是停止练武,不讲战阵。因此国家无备,猾贼蜂起。

马融对此大为不满,遂上《广成颂》讽谏朝廷。《广成颂》送上,得罪邓氏,使马融只呆在东观,十年不得升迁。马融后因侄子去世,便请致仕归家。

邓太后大怒,认为马融不遵朝廷命令,下令禁止马融为官。

马融虽然罢官,但尚未离京。因闻梁慬被谄下狱,因此便以校书郎身份上书,仗义执言,为其辩解冤枉。

邓太后览奏,心下犹豫不决。便在此时,边关入报:羌人侵犯三辅,关中盗贼兴起!

朝廷召集三公九卿计议,于是诏赦梁慬刑罚,拜为谒者,命率兵前往三辅,攻打叛羌。

梁慬获赦,对马融感念不已,深谢救命大恩。于是领了虎符,点齐兵马,奉旨出京。未料行到湖县,却不幸偶染风寒,迅即因病去世。可汉一代悍将,就此了结。

此时诸羌大起,先零羌帅零昌攻打雍城,号多与当煎、勒姐等分兵抄掠武都、汉中。

五官中郎掾程信与巴郡板楯蛮联兵进攻诸羌,号多败退,还断陇道,与零昌会合。

侯霸、马贤率湟中吏民及降羌胡进击,在枹罕与号多羌激战,斩首二百余级。

凉州刺史皮杨进讨狄道诸羌,不料大败,战死八百余人,皮杨因此免官。

其后未久,噩耗再次传入京师,报说护羌校尉侯霸病逝。陇西未定,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污衍种又反,合兵三千余人攻陷蚕陵城,执杀县令。

朝廷下诏,以汉阳太守庞参代领护羌校尉之职,讨伐诸羌叛军。

元初二年春,护羌校尉庞参以恩信招诱诸羌。号多屡败之下走投无路,只得率众归降。庞参派兵遣送号多诣阙见驾,汉安帝赐其侯印,复又遣回羌地。

庞参由是还治令居,打通河西陇道。

元初二年,前虎贲中郎将邓弘去世,追赠骠骑将军,位居特进;邓太后追念邓弘平素志向,不加赠官爵,诏封其子邓广德为西平侯,邓甫德为都乡侯。

十二月乙酉,朝廷下诏:罢免司徒夏勤,以司空刘恺为司徒,光禄勋袁敞升为司空。

字幕:袁敞,出自汝南袁氏,故司徒袁安之子。

镜头闪回,叙述袁安轶事。

袁安未做官之前曾客居洛阳,因博学多才,在士林中颇具贤名。

洛阳令闻名既久,冒雪去访,见院中积雪很深,拥塞门户。遂命随从扫出通道,这才进到屋里,只见袁安被大雪困在房中,蜷缩在床上发抖。

洛阳令惊问:公困顿如此,为何不求亲戚帮助?

袁安答道:诸友都没好日子过,大雪之天,我怎好去打扰人家?

洛阳令佩服其德,于是举荐其为孝廉。“袁安困雪”一词,由此便成典故。

其后未久,袁安父亲去世。因是客居在外,不能归葬祖坟,母亲遂命袁安,至京城郊外访求葬地。袁安奉命出城,在路上碰见三个书生同行,形容打扮俱都各别。

三书生见到袁安,问其何往,袁安据实以告。书生相视一笑,于是随手指向一处林地,对袁安说道:你若葬父于此,家族当世任上公。

袁安顺其所指看去,及至回头,那三个书生却都转瞬不见。袁安大为奇异,就依其所指,葬父于此。其后袁安入仕,累迁升至司徒,果然位列上公。

闪回结束,袁敞领旨谢恩,就任司空。

画外音:袁敞后继嫡孙袁汤官至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傅。汝南袁氏四世皆居三公之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与弘农杨氏齐名朝野,势倾天下。

字幕:元初四年,太史令张衡改造浑天仪。中郎将任尚派遣当阗种羌榆鬼等人刺杀杜季贡,又募效功种羌号封刺杀零昌。同年冬,任尚率诸郡兵马与马贤并进北地,进击狼莫。

镜头转换,陇西凉州。马贤率军先到安定,被狼莫派兵迎击,大败逃走。

任尚挥军进至高平,正遇马贤逃至,于是合兵并进。狼莫撤退,汉军乘势进逼北地。

两军相持六十余日,战于富平,汉军大破羌人,斩首五千余级,救还被羌人所虏略汉胡男女千余人,牛马羊等十万头。狼莫大败,率领残部远逃荒漠。

西河虔人种羌闻说狼莫败绩,率万余部众投降度辽将军邓遵,陇右就此再次平定。

是年中郎将尹就因不能平定益州,坐征抵罪。东汉朝廷以益州刺史张乔领其军屯,招诱叛羌,羌人稍稍降散。

与此同时,又有辽西鲜卑边休聚众叛汉,烧绝边塞城门,入塞抄掠汉人百姓。乌桓大人于秩居等与边休原有宿怨,遂与汉朝郡兵联合进攻边休,斩首一千三百级,俘获其生口牛马财物以归。

元初五年,度辽将军邓遵收买上郡羌族全无部落雕何,终于刺杀狼莫,羌乱告平。

画外音:自从羌人聚众起兵反叛以来,十余年间,汉廷军费开支共计二百四十多亿,国库为之枯竭,汉室由此由盛转衰。十余年羌乱,边疆及内地百姓死亡人数不可胜计,并、凉二州因此空虚衰败。零昌、狼莫死后,羌族各部逐渐瓦解,三辅及益州不再有战争警报。

羌乱既平,度辽将军邓遵振旅班师,归还京都。

朝廷叙功,因邓遵乃是邓太后从弟,故赏赐从厚,封为武阳侯,食邑三千户,其余诸将赏赐有差。

任尚欲与邓遵争功,于是虚报斩杀羌人数量,又接受部将贿赂,贪赃一千万钱以上。

十二月十八日,任尚贪枉之举被人告发,上报朝廷。

太后大怒,命用囚车征召任尚到京,在闹市斩首弃市,没收全部财产。

族人不服,因具折上奏,为任尚鸣冤。其疏略云:

家主任公,早年效力于大将军窦宪,颇具将帅才能,能征惯战,智谋百出,战功赫赫。永元四年后,相继擒杀北匈奴单于于除鞬,大败南匈奴逢侯单于,在西域击退叛乱诸国联军进攻,击溃羌族烧当部落、先零部落反叛内侵,为汉朝边疆安定起到重大作用,厥功甚伟。虚报歼敌人数,接受部将贿赂等罪,查无实据;且因此小过而被刑诛,实为千古奇冤!

邓太后览疏怒甚,亲笔诏复:任尚靖边,实有战功,朝廷因此不次擢升,使为西域都护。然其先前依附窦宪,本在清算之列,侥幸成为漏网之鱼;后又拒纳前任都护班超劝告,挑起羌族之乱,最终断送西域和平,致使朝廷元气大伤。任尚之死,不亦宜乎?

任尚族人拜领诏书,仔细品味其中言辞,不由大愧,无语以对。

镜头转换,按下西北羌乱,复说西南蛮变。

诸羌之乱,多年兵戈不止,烽火不息,导致军费浩繁,国家财政不敷支用。东汉朝廷由此只得下诏,对蜀郡及永昌郡蛮族加重赋税,西南诸夷民不聊生,苦于劳役不止。

时有越嶲卷夷大牛种部落酋长封离,为反抗繁重赋役揭竿而起,率众诛杀遂久县令。

永昌、益州、蜀郡境内诸夷民部落群起响应,讯即聚众十余万,波及二十余县。于是杀害地方长吏,剽掠百姓,焚烧邑郭,以致百姓骸骨委积,千里无人。

元初六年,汉安帝下诏:敕令益州刺史张乔,迅急派兵镇压西夷,擒诛叛首!

张乔奉旨,不敢怠慢,遂命部将杨竦为帅,统兵讨伐叛军。

杨竦率部至永昌大理,因见贼势甚盛,未敢贸然弹压。于是安营扎寨,与谋士商议,先以皇帝诏书告示三郡,密征武士,重其饷赏。

三郡中多有亡命之徒,贪其重赏,皆至汉营报名投效,不到旬日,便得数千之众。

杨竦招降纳叛,见一切准备就绪,于是下令拔营急进,寻找叛军决战。于是连续三战,大破封离,斩首三万余级,获生口千五百人,资财四千余万,悉以给赏军士,军威大振。

封离连战失利,见汉军势不可当,为保全性命,遂毒杀同事酋长,向杨竦乞降。

杨竦接受封离投诚,厚加抚慰,并惩治奸猾侵陵夷民地方长吏九十人。

其余三十多个部落闻说封离未被降罪,由此相继归顺,西南诸夷之叛遂平。

字幕:西南烽火虽熄,西北狼烟又起。

自永初元年罢除西域都护以来,西域诸国复受北匈奴役使,被其胁迫,寇掠汉朝边塞。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上书朝廷,建议出兵伊吾,招抚西域。

汉安帝准奏,派遣行长史索班率千余人出屯伊吾,招抚西域诸国。

车师前王与鄯善王复见汉家使节,皆都大悦,由是望风前来降附。

北匈奴单于闻讯大怒,乃联合车师后部王,联合发兵攻陷伊吾,杀死索班而还。继又驱逐车师前王,重新控制天山北道,然后进逼鄯善国。

鄯善王自知不敌,急忙发书遣使,向汉朝敦煌太守求救。

曹宗闻说索班被杀,北匈奴兵又逼迫鄯善,遂具折进京,向朝廷请调精兵五千,要求进击北匈奴以为索班报仇,并复取西域之地,再建当年定远侯班超之功。

邓太后览表,乃命三府廷议,特召军司马班勇到朝堂参会。

字幕:班勇,字宣僚,班超少子。

众公卿经过计议,多数主张闭玉门关以守,就此放弃西域。班勇大怒,独上奏议道:

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遭王莽篡盗,征求无厌,胡夷忿毒,遂以背叛。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诸郡,城门昼闭。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鄯善、车师皆怀愤怨,思乐事汉,其路无从。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扞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邓太后览奏不决,遂将班勇奏疏示于众卿,命其公议上报。

尚书览疏不服,乃问班勇:今设副校尉,派谁合适?又设长史屯驻楼兰,有甚好处?

班勇答道:昔永平末始通西域,是派中郎将驻敦煌;后设副校尉驻车师管制胡虏,故诸胡甘愿归附,匈奴亦惧我威势。今鄯善王尤还乃是汉人外孙,如匈奴得志,尤还必死。如我出兵屯驻楼兰,足使鄯善归附,可谓两便。

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同时反驳:朝廷昔弃西域,因其迢遥边远,无益于中国,且经费难得供给。今车师复投匈奴,一旦反覆,公能担保北匈奴不成边患乎?

班勇答道:今设州牧,是为防止郡县狡贼捣乱。若州牧能保证州内安宁,我设校尉保卫西域,复置长史招降诸国,有何不可?若放弃西域,则各国失望,希望断绝,定降匈奴,边郡受其困害,恐河西城门又要昼闭矣。今不广传朝廷大德,而只看到驻军之费,实为短视之见也。若北匈奴因此愈加强大,气焰更炽,岂边塞长治久安之策哉!

太尉属掾毛轸反驳道:若依班司马之议,重新设置校尉,则西域诸国不断派使者前来,要钱要粮,将无止境矣。若依其所求给赐,则费用难供;不给,又失其望。一旦被匈奴所迫,又来向大汉求救,令人不厌其烦,如其奈何?

班勇答道:若依先生之论,使西域归附匈奴,则其感戴大汉恩德,不作寇盗矣。若非如此,则匈奴必以西域租税,兼其诸国兵马,为乱边陲。是资富于敌,增敌势力也。今设校尉,无非宣传汉朝威德,维系各国附汉心愿,使匈奴侵略野心有所收敛,而绝耗费国家财力之忧也。况西域诸国何求于我?不过要点粮食而已。我若拒绝,其必依附北虏,联合进犯并凉,则耗费决不止千亿矣。以此论之,重置校尉是为诚便!

邓太后高居坐中,因见班勇舌战群儒,侃侃而谈,大为赞叹,击案说道:众卿且住!班卿之言是也。着即恢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并设西域副校尉,屯驻敦煌!

众卿: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画外音:邓太后虽然接受班勇建议,诏命复设西域副校尉,驻兵敦煌,但却棋差一招,并未派兵出屯楼兰,以为犄角之势。此举虽然复使西域得到控制,但控制范围不能远出屯兵之地。于是后来匈奴多次与车师联手,共同进犯边地,致使河西遭受大害。

镜头转换,按下西域匈奴,复说陇西诸羌。

字幕:元初六年暮春,上郡沈氐种羌五千人进攻张掖,甘凉故道再燃战火。

朝廷闻报,急下诏旨,命护羌校尉马贤为帅,率万余人马击讨来犯之敌。

马贤引兵出击,初战失利,折损数百人;次日整兵再战,遂大破羌人,斩首一千八百级,俘虏千余人,马牛羊万余头,降其余众。

与此同时,煎种羌大豪饥五等人以为马贤率主力滞留张掖,于是乘虚袭击金城。

马贤回师金城,迅如疾风,猛追煎种羌人出塞,斩首数千级而还。

烧当、烧何种羌听说马贤军还,率三千人复攻张掖,袭杀地方长吏。

当年七月,鲜卑骑兵也趁机入塞内侵,攻破马城塞,诛杀县中长吏。

度辽将军邓遵闻报大怒,于是擂鼓升帐,调兵遣将:我儿邓万世何在?

邓万世:末将在!

邓遵:命你带领积射士三千为先锋,前往马城塞口,引诱鲜卑贼军深入;待贼军入我伏中,却又绕行敌后,断其归路。贼若败走,皆以劲弩射杀,不许其逃回故巢。

邓万世:喏,末将领命!

邓遵:中郎将马续何在?

马续:末将在此。

邓遵:请将军率领南匈奴精骑,并调集辽西、右北平兵马,出塞迎击贼军,公可愿否?

马续:将军钧命,安敢有违?末将愿往!

由是两路齐发,分进合击,大败鲜卑。朝廷复派积射士三千,前至度辽营屯守。

画外音:汉安帝元初七年,兵祸连绵,天灾不断。是年中国有四十二处发生大地震,伴有大风冰雹以及干旱。汉朝之衰,于此渐渐显现。朝廷为安抚百姓,挑选三府属下有能力官员出补州官县令,许慎在东观校书十余年,此时便被选中。在校书期间,许慎《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并不断将新发现收获补充进去,遂成巨著。

镜头转换,洛阳汉宫。

字幕:元初七年四月,汉安帝册立皇子刘保为皇太子,改元永宁,大赦天下。并赐诸王以下至郎吏、从官金帛,赐民爵,及布粟赏赐,各自有差。

皇后阎氏深居内宫,忽见廊下宫女内侍交头接耳,面有喜色。不由心中纳闷,遂命唤过一个内侍,问道:你等在外议论何事,因何面有喜色?

内侍:因闻皇帝陛下今日早朝,册立皇子刘保为太子。是为国之大喜,因此议论。

皇后闻言大惊,暗道:刘保今为太子,他日一旦为帝,必报杀母之仇,如其奈何?

字幕:阎姬,河南荥阳人,尚书步兵校尉阎章孙女,长水校尉阎畅之女。

阎姬生于官宦之家,知书达礼,兼且颇有才华姿色。元初元年被选入宫,深受汉安帝宠爱,当即封为贵人,次年便立为皇后。阎氏虽得专宠,但生性善妒,且为人狠辣无比。因见安帝与宫人李氏生下皇长子刘保,恐怕李氏母以子贵,便将其下毒害死。

此时因见刘保又被册立为皇太子,如何不惧?于是又生杀机,暗中寻找机会。

夏四月十四日,已巳,汉安帝再次下诏,敕封陈敬王子刘崇为陈王,济北惠王子刘苌为乐成王,河间孝王子刘翼为平原王。

冬十月已巳,司空李郃免职,以卫尉庐江陈褒为司空。是月京师暴雨不断,及天下三十三个郡国皆发大水,举国一片汪洋。岁末,又有二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天下万民惊恐。

邓太后从弟越骑校尉邓康见此,遂上书太后:臣弟以为天下灾异频仍,是因太后久临朝政,宗门盛满之故也。诚宜崇公室朝廷威望,自损外戚私权,望乞采纳!

奏疏数上,言辞切至,无奈太后视若不见。

邓康见此,谢病不朝。太后以为其真患病,特使内侍婢女前往府中探问。无巧不巧,太后所派使者乃是邓康家中旧婢,因能领会太后心意,善于奉迎,故被邓康送入内宫。

侍婢到至旧主府门,向门子自称为“中大人”,命令往里通报。

邓康闻听此称,急忙亲迎出府,待看清是自家旧婢,不由大怒,于是当面诟骂。

婢女受辱,由是怨恚故主,还归宫中,便向太后进献谄言,说邓康诈疾欺君,兼且出言不逊。太后问其详细,遂又将邓康所骂之语添油加醋,编造诉告。

太后闻言大怒,立命将邓康免官,罢遣归国,并取消其外戚族籍。

邓康非但不恨,反而喜道:既罢族籍,我庶几可以免祸矣!

镜头转换,按下内宫,复说陇西。

护羌校尉马贤大胜诸羌,就此回军。

烧何羌首饥五闻说汉军已撤,趁机卷土重来,攻掠张掖,杀害郡县官吏,由此猖獗。后又攻打金城,与同族首领卢葱、烧当部首忍良等合兵一处,留屯允街,观望时局变化。

永宁元年春,马贤领军回还,遣使诱招卢葱至营,将其斩杀。其后趁机发兵,攻击烧当羌部族,斩杀两千余人。忍良侥幸不死,带领部族逃亡塞外。

马贤由此稍解前恨,乃将剿贼过程写成奏表,呈报京师。

朝廷闻说终于平定羌患,乃聚群臣庆贺,赐封马贤为安亭侯,食邑一千户。

忍良被逼逃至塞外,深恨马贤使用招诱诡计,以致阖族大受折损,愈加不服。便与各部诸羌互相勾结串联,复聚三千步骑,大举侵犯湟中地区,复又进攻金城郡各县。

秋八月,马贤率领先零部落赶至金城,亲自迎战忍良。两军在牧马场交战,马贤远来疲惫,被忍良打败,部下战死四百余人。

羌首麻奴等闻说忍良获胜,于是兵出令居,打败武威、张掖郡兵;复乘胜裹胁先零、沈氐各部四千多户,沿山脉向西进发,进攻武威。

马贤追到鸾乌县,复用招诱手段,招降诸羌各部数千户。

麻奴见部众离散,只得向南逃遁,返回湟中。

镜头转换,按下陇西,复说洛阳汉宫。

字幕:永宁二年春二月,皇太后邓绥寝疾,诏命大赦天下;三月癸巳,不治而崩。

画外音:邓太后临朝摄政以来,水旱灾害十年,四方异族入侵,盗贼叛匪纷起,未曾消停片刻。太后裁膳撤乐,削减个人享受,以拯灾救难,因此天下重新安定,恢复丰收年景。又重用虞诩、马贤等名臣,坚决派兵镇压羌人叛乱,使东汉王朝转危为安。但又废长立幼,长期临朝而不愿还政于皇帝,同时对边疆及宦官问题处理不当,史家遂有非议。

太后既崩,汉安帝终得亲政,便发系列诏命:追尊朕之生父清河孝王刘庆为孝德皇帝,生母左氏为孝德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后。封邓骘为上蔡侯,加位特进。

追封先人已毕,安帝复又重用乳母王圣、中黄门李闰、江京等,开始清算邓氏外戚。

内臣中有与蔡伦有仇隙者,察知天子将欲清算邓氏意图,于是密奏:昔蔡伦为长乐太仆之时,曾秉承窦皇后旨意,诬陷宋贵人。

安帝闻此惊怒,诏命蔡伦自己前往廷尉受审。蔡伦不愿受辱,服毒而死。可叹一代兵器之祖及发明大师,只因一时卷入宫廷之争,落得如此下场。

镜头闪回,叙述汉安帝与邓太后结仇经过。

当初只因安帝刘祐聪明,故被邓太后立为皇帝;但及至长大,却渐渐不合太后心意。

忽一日,邓太后下诏,征召济北王与河间王诸子来京,置酒相待,以叙天伦之乐。酒宴席间,因见河间王子刘翼相貌堂堂,便命其承嗣平原怀王刘隆,留在京城。

安帝乳母王圣见邓太后久不归政,常同中黄门李闰、江京诋毁太后,安帝每感怨愤。

闪回结束,邓太后驾崩,安帝亲政。

先前因受太后处罚宫人怀恨,便联名诬告邓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阊,说其曾向尚书邓访索取废黜皇帝历史档案,策划改立平原王刘翼。

安帝大怒,回想往事,信以为实,遂命有司弹劾邓悝等人大逆无道。于是借题发挥,废黜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爵位,将其全部贬为平民;邓骘因不曾参与密谋,免去特进之衔,遣回封国,后又改封为罗侯。邓氏宗亲一律免去官职,返回原郡;没收邓骘等人资财、田地房产;将邓访及家属放逐到边远郡县。

郡县官员闻此,群起而攻,对邓氏宗族进行打击迫害。

邓广宗、邓忠二人不堪其辱,先后自杀;邓骘与子邓凤一同绝食而死。邓骘从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以及将作大匠邓畅,全部自杀。

唯独邓广德兄弟,因母亲与阎皇后是亲姐妹,得以留在京城,保全性命。

处置邓氏宗族已毕,安帝转而留心政事,诏命公卿百官举贤,以求治国之才。

尚书陈忠上书:今有颍川杜根、平原成翊世等,皆为隐逸道德之士,堪称治国良才。

安帝:准卿所奏,皆命礼聘入朝,给予重用。

镜头闪回,叙述杜根、成翊世二人由来。

当邓太后临朝称制,杜根时任郎中,与同僚屡次上书:皇帝成人,当亲自主政。

邓太后览奏大怒,命人将上书者全都装入绢袋,在殿上当场打死,用车运出城外。

杜根中途苏醒,侥幸不死。车至城外乱葬岗后,邓太后复派人查看尸体,便又装死。直到三天之后,杜根眼中长出蛆虫,这才瞒过监管吏役,得以逃走。因此化妆易服,改姓埋名,走入宜城山中,在一家酒铺佣工,长达十五年。

无独有偶,成翊世原是郡府官吏,也因劝谏邓太后归还大权,而被判罪。

闪回结束,太后驾崩,安帝亲证。既纳尚书陈忠之荐,乃命杜根为侍御史,成翊世命为尚书郎,使二人前往公车官署报到。

杜根上任,有人问道:公往者遇祸,天下同义,知故不少,何至自甘贱仆十五年之久?

杜根答道: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一旦邂逅发露,必祸及亲知,故不肯显迹也。

安帝下诏,重新任命耿夔为度辽将军,复征召乐安侯邓康,命为太仆。五月丙申,将平原王刘翼贬为都乡侯,遣回河间。刘翼不再会见宾客,紧闭大门深居自守,因此得以免罪。

画外音:时到如今,邓氏全族皆倒,或死或囚。只有邓康因被太后除籍在先,反得重用,被征为侍中、太仆,如其当初预言。

只因大将军邓骘无罪遇害,朝中大臣皆都不服。大司农朱宠等仗义执言,为其鸣冤叫屈。为平息众官怨气,汉安帝佯作发怒,下诏谴责州郡官员,并命妥善安葬邓骘。

事后不久,汉安帝叙论扳倒外戚功劳,乃封宦官江京为都乡侯,李闰为雍乡侯。乳母王圣及女伯荣更加受宠,生活奢侈,贪污受贿,随便出入宫廷,干预政事,无恶不作。

伯荣有次到汉甘陵,沿途前呼后拥,郡县官员夹道迎送。甚至有郡守及王侯,迎车子叩首行礼,殊谓无耻之尤。

外戚集团覆灭,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矛盾便即日益尖锐。

司徒杨震多次上疏,说宦官仗势跋扈,违背汉制,要求惩戒,安帝充耳不闻。

字幕: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父亲杨宝,研习《欧阳尚书》,时称大儒。

镜头闪回,叙述杨震来历。

杨震少时好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当时儒生皆称“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隐居湖城致学,数十年不应州郡礼聘。

忽一日,杨震与众门徒正在讲学,见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栖讲堂之前。

门徒赞道:蛇鳣者,卿大夫衣冠也。三条鱼者,是谓先生从此高升,必位列三公也。

杨震信以为然,于是出仕,时年已五十岁高龄。

大将军邓骘早闻杨震大名,举为茂才,历经四迁,后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路过昌邑,原荆州茂才王密正任县长,由是夜访恩师,送黄金十斤,以为程仪。

杨震: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今值深夜,无人知也。

杨震: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说无人知道?

王密无语,惭愧离去。

其后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故友长辈皆劝宜为子孙布置产业,杨震答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入朝担任太常,又接替刘恺升任司徒。

闪回结束。至邓太后去世,杨震见安帝后妃骄横,尤其奶娘王圣无法无天;更有其女伯荣随意出入宫中,贪赃枉法,由是带领同道臣僚联名上疏:

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俟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雍熙。方今九德未事,嬖幸充庭。阿母王圣出自贱微,得遭千载,奉养圣躬,虽有推燥居湿之勤,前后赏惠,过报劳苦,而无厌之心,不知纪极,外交属托,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惟陛下绝婉娈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万机,诫慎拜爵,减省献御,损节征发。令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大东》不兴于今,劳止不怨于下。拟踪往古,比德哲王,岂不休哉!

奏疏既上,安帝不以为然,竟将奏折转给王圣等人观看。王圣与其女伯荣观之,都对杨震怀恨在心。伯荣时与已故朝阳侯刘护从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遂娶伯荣为妻。安帝因此命刘瑰承袭刘护爵位,官至侍中。

杨震坚决反对,再次向安帝上书。其书略云:

臣闻高祖与群臣约,非功臣不得封,故经制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伏见诏书封故朝阳侯刘护再从兄瑰袭护爵为侯。护同产弟威,今犹见在。臣闻天子专封封有功,诸侯专爵爵有德。今瑰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旧制,不合经义,行人喧哗,百姓不安。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安帝览奏,视而不见,亦不回复,更未采纳谏言。

延光二年,杨震接替刘恺,升任太尉。

时有安帝舅父大鸿胪耿宝,因与中常侍李闰交厚,遂推荐其兄给太尉府,杨震不受

耿宝恼羞成怒,因而亲问杨震:李常侍为陛下亲近,众所周知。陛下欲使明公推荐其兄,我不过是传达陛下意见而已,公何不纳?

杨震答道:倘朝廷欲令三府推举,应有尚书命令。

耿宝无言可答,恨极而去。

此后皇后兄长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杨震又不受。

司空刘授闻说,即刻举荐耿宝及阎显亲友,二人在十天之内,都被提拔显职。因此刘授便得外戚权贵爱戴,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安帝下诏,命使者为乳母王圣大肆建造宫室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杨震见此,再次上疏。其疏略云:

臣闻古者,九年耕必有三年之储,故尧遭洪水,人无菜色。臣伏念方今灾害发起,弥弥滋甚,百姓空虚,不能自赡。重以螟蝗,羌虏抄掠,三边震扰,战斗之役至今未息,兵甲军粮不能复给。大司农帑藏匮乏,殆非社稷安宁之时。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今盛夏土王,而攻山采石,其大匠左校别部将作合数十处,转相迫促,为费巨亿。周广、谢恽兄弟,与国无肺腑枝叶之属,依倚近幸奸佞之人,与樊丰、王永等分威共权,属托州郡,倾动大臣。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锢弃世之徒复得显用。白黑混淆,清浊同源,天下欢哗,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讥。臣闻师言:“上之所取,财尽则怨,力尽则叛。”怨叛之人,不可复使,故曰:“百姓不足,君谁与足?”惟陛下度之。

安帝览奏,又不理会。樊丰、周广、谢恽兄弟等见杨震接连切谏,皇帝皆不听从,由是愈加无所顾忌,竟至诈作诏书,调拨大司农所管国库钱粮、将作大匠所管众多现成材木,各自大肆建造家舍、园地、庐观,花费人力、财力不计其数。

是年天灾频仍,天下多地发生地震。杨震因借此故,再次上疏朝廷。其疏略云:

臣蒙恩备台辅,不能奉宣政化,调和阴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臣闻师言:“地者阴精,当安静承阳。”而今动摇者,**盛也。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官,此中臣近官盛于持权用事之象也。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宁,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欲令远近咸知政化之清流,商邑之翼翼也。而亲近幸臣,未崇断金,骄溢逾法,多请徒士,盛修第舍,卖弄威福。道路欢哗,众所闻见。地动之变,近在城郭,殆为此发。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书》曰:“僭恒阳若,臣无作威作福玉食。”唯陛下奋乾刚之德,弃骄奢之臣,以掩訞言之口,奉承皇天之戒,无令威福久移于下。则一旦大权旁落外戚阉宦之手,社稷危矣!(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