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四集 巧夺夷陵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四集 巧夺夷陵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赤壁江面,一片通红。

文聘见张辽冲入帐中,抱起曹操便跑,惊道:文远将军,你疯了不成?

张辽大吼一声:你也快跑。旱寨大营已经起火!

言犹未了,大帐呼地一声倒了下来,火鸦乱飞,烧着文聘战袍。亏得文聘此时浑身是水,急将战袍甩脱,随张辽保着曹操,跑出大帐。

曹操狼狈上马,望见江面上战船光势熊熊,旗帜船帆皆成火鸦,向陆地营寨乱飞。

顷刻之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互相杂沓拥挤,或被烧死在大营之内,或被迫跳江淹死,横尸塞江。沉于江底者,更是不计其数。

吴军大都督周瑜率领轻装精锐战士,紧随黄盖之后而进,眼见漫江火发,曹营已乱,遂命擂鼓吹号,发动进攻。

于是江面上鼓声震天,江东将士奋勇向前,纵船攻入火海。

曹军已被烧得焦头烂额,如何当得江东将士冲击?于是纷纷乱窜,当即大败。

韩当一船当先,正向前疾冲,忽听水中有人呼救:义公救我,义公救我!

借着火光看时,见一人随波逐流,若沉若浮,口发呼喊韩当表字。吴军急用长钩将其拉上船来,未曾认出此是老将黄盖,便随手将其安置在厕床,继续催船前行,各要抢功。

黄盖气若游丝,见无人前来救治,惟有在床上不遗余力,大声呼叫韩当表字。

韩当听到呼唤,急过来后舱看时,这才发现竟是老将黄盖。见状流泪不止,急忙为其起下箭矢,解开铠甲,扎束伤处。再敷以金疮药散,换上干衣,黄盖这才得以保命。

这一夜好杀!曹军水陆大败,火烧及坠水死者八万余人,三军伤亡过半。

曹操率残败军马没命北逃,终于逃脱江东人马追杀,前至乌林。

未及解鞍休息,徒听一声炮响,却是赵云奉了军师之命,引军候在这里,截杀一场。

曹操魂飞魄散,再次上马逃至北彝陵,又被张飞截杀,夺了辎重。

于禁赶至,救出曹操,因请罪道:臣被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夺了全部水军器械。因此救驾来迟,望乞恕罪。

曹操:这都是孔明妙计安排,趁火打劫,与将军无干。既是刘备沿途埋伏截杀,我等须避开大路,除上将及谋士之外,部众尽弃战马,从华容道步行撤退。

于禁、张辽、文聘等遵命,收拢残兵,下令弃马,循华容小道前行。

可怜这次行军,比前番征乌桓时更加艰难。华容小道久无人行,道路不通,到处泥泞不堪。偏偏大风不止,冷雨扑面,三军苦不堪言。

曹操命令众军各背干草铺路,使骑者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马践踏,大部死于泥中。

周瑜、刘备军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曹操既过华容,便即追之不及。

字幕:经此赤壁一战,曹军死伤过半,兼且士气大伤,军威尽失。

曹操回到江陵,曹仁接入城中,在衙署置酒,与其解闷。

众谋士俱都在座,虽然饥渴难耐,但皆食不下咽。曹操吃了几杯闷酒,忽将酒杯一放,仰天大恸,不可遏止。

曹仁大惊,急问其故。

曹操哭道:此番之败,某有两悔。一悔不该调陈元龙离开广陵,而任东郡太守;致使广陵为孙权所有,失我长江下游。二悔不听程仲德良言,致使孙刘联手,合力抗我。

众臣听罢,皆沉默无语,面有愧色。

曹操又向程昱谢罪:仲德,今若还你官职军符,幸不弃曹某,再为我谋,可乎?

程昱大哭流涕,拜倒在地:只为丞相不纳我计,便于大战前纳还官诰,不进谏言,致有此败,臣之大罪也。主公既不见罪,反向为臣谢过,某岂敢当。丞相既然信任,此后敢不用命,惟粉身碎骨以报!

曹操:此番赤壁失利,消息传入许都,朝中恐有孔融余党,联络邺城马腾父子叛变。荀彧一旦应对不及,我则大势去矣。来日我便自引虎豹骑还都,子孝为我把守江陵,可乎?

曹仁:兄长重托,弟敢不从命。但恐我一人,非是孙刘敌手。

曹操:不妨。我今留下五员大将,与你分别把守荆州五关,相互声援,可保无忧。

曹仁:分派哪五员大将?把守哪五关?

曹操:贤弟留守南郡,自不必说。其余五将,乃是文聘屯守夏口,乐进把守襄阳,李通镇守汉津,满宠扼守当阳;徐晃往来巡防,南北接应。连同贤弟,共是五关六将。

满宠:丞相妙策,据此五关,可保荆州无忧。然则长江下游,派谁把守?

曹操:伯宁所虑甚当。长江下游,合肥最为紧要,便令张辽守把,以当孙权。

文聘、乐进、李通、满宠、徐晃、张辽:喏,末将遵命!

曹操:除合肥之外,荆州诸郡皆托我弟曹仁管领,节制五关诸将。再将虎豹骑统领曹纯留下,务必保护你胞兄曹仁安全。

曹纯:末将遵命。

来日一早,曹操离开江陵,启程北还许都。曹仁送出城外十里,见左右并无旁人,遂私下问道:兄长所留六将,皆为旧部心腹,危时可以用命。唯那文聘乃是刘表旧部,荆州故人,今命其独自带兵把守夏口,倘与刘琦联手叛我,岂非危险至极?

曹操:非也。张文远亦是吕布旧部,徐州降将,且与关云长交情莫逆,不也是为我所用,并无二心?我观文聘乃是忠义之士,在赤壁江上又有救驾之功,其忠不下于文远,可以放心用之。其余诸将倒也罢了,唯有文聘,此后当为我曹家东南长城干将,必可独当一面。

曹仁:何以见得,其能如此?

曹操:文仲业乃南阳宛城人,刘表故令其镇守荆北。刘备占据新野,后又夺樊城,常以刘景升宗弟自恃,文聘于是深恨玄德。刘琮欲献荆州与我,惟文聘坚拒不肯。某接收荆汉之后,文聘被迫来见,满怀悲惭,唏嘘饮泣。某谓仲业真乃忠臣,这才以礼相待,又以军权授之。后观其与曹纯长坂坡追讨刘备,以及赤壁所为,不负忠臣二字,汝勿疑之。”

曹仁:论及识人,某不及兄长多矣。

便即告辞曹操,自回江陵,以防周瑜。

周瑜赤壁大胜,欲乘胜夺取荆州全境,于是上表孙权:请主公引军往攻合肥,以牵制张辽;臣则与鲁肃议取南郡、江陵,就此全据长江,以图大业。

孙权览表大喜,复信从之,随即发兵,往攻合肥。

周瑜得到孙权回复,立即升帐聚将,发出军令:命蒋钦为先锋,徐盛、丁奉为副将,拨五千精锐军马,渡江以取南郡;鲁肃随同本督管领中军,自后接应。

众将领命,各率本部溯江而上,来攻江陵。

曹仁闻报吴兵已渡汉江,自思新败之余,难敌其锋,意欲固守不出。

骁将牛金出班:将军奈何怯战!正因前有赤壁之败,才应迎头痛击,以振三军士气。

曹仁闻其所言有理,即令率引五百马军,出城迎战。两军对圆,吴将丁奉出战,十余回合之后便即诈败,引诱牛金深入,将其裹围于阵中。

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被困,披甲上马,引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

徐盛见状,拍马上前迎战,怎奈曹仁力大刀重,三五回合之后便即难以抵挡。曹仁接连战败徐盛、丁奉,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吴军阵内,复翻身杀入,救出重围。

蒋钦大怒,迎头拦住,不放入城;丁奉、徐盛稍作喘息,复又杀来。

曹仁落入江东诸将重围,与牛金左冲右突,苦不得出。正在紧急时刻,只见江陵城门开处,从城内杀出一彪人马,为首大将正是虎豹骑首领曹纯。

曹纯大喝一声,冲进军阵,接出曹仁及牛金,乘势混杀一阵。

蒋钦及丁、徐二将不敌曹氏兄弟之猛,只得引军败走,曹仁得胜而回。

周瑜时在水寨大营,闻说初战江陵不利,冲冲大怒,便要亲自渡江,与曹仁决战。

甘宁忽从班中走出,向周瑜施礼:都督,曹操在南郡留有重兵,一旦接战,即非一日之功。今有南郡西邻夷陵,益州刘璋派袭肃为县令,并无多兵把守,乃日后进入蜀中之大门。某于都督进攻南郡之前,敢请一千精兵,三日内可下夷陵。不知都督以为如何?

周瑜闻之大喜:甘将军乃我江东第一猛将,却又如此多谋,真我主之幸也。

当即应允,命点一千精兵,随甘宁星夜离营,直奔夷陵而去。

当日散帐,鲁肃见诸将皆已离去,遂问周瑜:都督!我等来取南郡,本来军力不足;如何却又分兵去打夷陵?且夷陵今属西川,刘璋虽与江东有隙,但此番大战并未与曹操结盟,只紧守国门,作壁上观而已。今多此一举,无故得罪刘璋,却又为何?

周瑜笑道:子敬果真不知此中真意?若真猜不出时,则见识当在甘兴霸之下矣。

鲁肃细想片刻,这才大悟,于是哈哈大笑,回身便走,不再多言。

画外音:周瑜战略思路,从来不是由荆州北上与强曹相抗,而是欲出奇兵先得西川,据守整个长江,与曹操成对峙之局,继之图谋中原,以平天下。先将夷陵拿下,则若在江陵与刘备之间龃龉争竞,自己亦可随时西进伐蜀,让刘备占据江陵,以为江东北藩。

镜头转换,按下南郡,先说夷陵。

甘宁引领一千军马,星夜赶到夷陵。探马来报,城中并无防备。

甘宁大喜,吩咐五百军马在城前列开阵势,却使另外五百人在阵后骑马来回驱驰,趟起漫天尘土。从城上望去,便似有千军万马一般。

安排已定,甘宁继又亲自修书,派遣军中能言之士持之,进城劝降。信使奉命前往叫城,进至府衙,来见夷陵县令袭肃,呈上书信,说明来意。

袭肃自忖不是甘宁对手,一时犹豫不决。又闻说城外烟尘弥天,不知其有几万大军,岂敢与之为敌?只得令人捧了印信,府库帐册,大开城门,迎请甘宁入城主事。

正如甘宁所料,兵不血刃,就此得了夷陵。

益州之主刘璋时在成都,一味闭关锁国,两耳不闻境外之事。及至听闻夷陵归于江东孙氏,已是一年之后,悔之不及恨之不迭,却又不敢来争。

甘宁袭取夷陵,早有细作报至江陵。

曹仁闻说甘宁只率千人困守孤城,心想良机莫失,遂令曹纯与牛金引兵三千奔袭夷陵,自己亦亲提精兵两千随后救援,令弟曹洪守城。

曹纯、牛金兵到夷陵,将甘宁紧紧围困,日夜攻打。

甘宁丝毫不惧,在城楼上好整以暇,高坐吃肉喝酒,指挥军士加紧守城;心中却暗自着急,深恐夷陵得而复失。

探马飞报周瑜:曹仁派重兵奔袭夷陵,甘宁被困,请令定夺!

周瑜知道甘宁乃是主公孙权心爱大将,不容有失。便用吕蒙之计,留下凌统占据要道,以当曹仁,以十日为期;自己亲与吕蒙起兵往攻夷陵,解救甘宁之围。

三军行至半途,忽见有一条小路,穿林度谷而过,正当要隘,形势极为险要。

周瑜停下战马,询问向导官:可知此路通向何处?

向导官答道:自夷陵通往江陵,除却甘将军所走官道,便只这一条小路。乃是商旅为偷运蜀锦井盐,到荆州贩卖所开,因逢战乱,废弃不用。

周瑜闻说,扬鞭大笑:曹仁今番若来,即便不为我擒,也当留下战马与我。

吕蒙:都督此言何意?

周瑜:我今前往夷陵,必败曹仁。其若不被我擒,则必骑马由此逃回。将军可令军士,将山上树木伐倒,填塞道路;再留二百步兵,在林中埋伏把守,则必大有斩获。

吕蒙恍然大悟,立即安排妥当;然后三军起行,兼程直奔夷陵而来。

当时曹纯、牛金引兵来袭夷陵,刚至城外。未待攻打,背后探马来报,说周瑜亲自领兵而至。曹纯大惊,急使人往南郡报知曹仁,一面与牛金分兵拒敌。

是夜四更天气,周瑜引兵赶到,命吕蒙催起战鼓,奋力攻击。两军在城外亮起火把,交相攻杀,一时不分胜败。

甘宁正在城头高坐,见城下火光烛天,杀声四起,知道必是都督领兵来救。于是下令大开城门,引一千精兵全部突出,与吕蒙里应外合,并力攻击。

曹纯虽然兵众,但不敌两面夹击,奋力杀透重围,回奔南郡便逃。

因大路皆被吴兵阻住,只得往投小路而走,却见道路皆被大树巨木阻塞不通,又见林中旌旗晃动,显是伏有军马,不知数量多少。

曹纯失惊,只得下令弃马,翻山而逃。直到天亮,方得下山,走上坦途。

一班残兵败将,正在饥渴交加之时,只听前面喊声大震,又有一支军马杀来。曹纯大惊道:此乃天丧我也!

正欲抖擞精神,勉力再战,前面军士欢呼起来。细看对面旗号,却是曹仁引军来救。

吴军大胜,检点战果,计得战马三百余匹,辎重无算。

周瑜留兵驻守夷陵,自引得胜之军至汉江北岸下寨,再次围逼南郡。

镜头转换,按下夷陵,再说南郡。

曹仁将曹纯救回江陵城中,眼见周瑜亲自率领大军来攻,便与众人商议对策。

虽然城池此时被重重围困,城中形势危急,但因曹操所留守城诸将,皆是曹氏子弟以及心腹,故此皆不畏惧,并无一人提出弃城逃跑。

曹洪奋然说道:目今势危,并无善策,只得背城一战,死保南郡而已。

曹仁深以为然,遂命中军为使,出城至江东寨中下书,与周瑜约期大战。

周瑜在来书背后批复“来日决战”!令来使回报曹仁。

次日五鼓,周瑜亲为先锋,引军径取江陵南门。又命凌统、甘宁:你二人各率一军,分为左右翼。如我前军得胜,只顾向前追赶,直待鸣金,方许退步。

再命程普:老将军督押后军,接应前军及左右两翼。若我万一兵败,不要上前接战,只需引强弩射住来军,稳住阵角,接应诸军回营。

安排已毕,众将声诺,遂于营前列阵。见对面城门大开,鼓声响处,曹军出城列阵,射住阵角,曹洪当先出马搦战。

周瑜提马至门旗之下,使韩当出马,与曹洪交锋。战到三十余合,曹洪败走。

曹仁亲自出阵接战,周泰纵马相迎,斗了十余合,曹仁亦败走,曹军阵势错乱。

周瑜高举令旗,喝令催鼓。凌统及甘宁闻令,即麾两翼杀出,曹军大败。周瑜一马当先,亲自引军马追至南郡城下。

曹将陈矫隐在楼上牙旗之下,往下看到银盔白马,知道周瑜亲至,喝令弓弩齐发,势如骤雨。周瑜急勒马时,被一箭正射中左助,哎呀一声,翻身落马。

牛金眼见周瑜中箭落马,欢呼一声,率军从城中杀出,其快如风。

徐盛、丁奉二人并马上前,舍命救起都督周瑜,往后败走。

城中曹兵突出,势如潮涌。吴兵此时群龙无首,自相践踏,伤损颇重。程普急令收军,又被曹仁、曹洪分兵两路杀回,吴兵大败。

正在危急之间,幸得凌统、甘宁各引一军,从刺斜里杀来,敌住曹兵,两家复又混战。眼看天色向晚,双方鸣金,曹仁引领得胜之兵进城,程普收拢败军回寨。

丁、徐二将救得周瑜回到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拔出箭头,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

军医见那箭头上有毒,皆束手无策,只言且宜静养,不得发怒而已。

副都督程普只得下令三军紧守各寨,不许轻出,又不敢就此回军。

至第三日,曹仁派牛金直至寨门外叫骂,声声只道活捉周瑜。程普只作塞耳不闻,固守营寨不出。牛金直在营前骂了整日,方才勒兵回城。

又次日,曹仁自引大军出城,到吴军营前擂鼓呐喊搦战。

周瑜闻听外面沸反盈天,遂唤众将入问:营外鼓声大作喊声如雷,必是曹兵前来骂战。程德谋既掌兵权,何故坐视不战,又不使人来报我知?

程普:我见都督伤重,医者嘱言勿触公怒,故此不敢报知。

周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跃起,披甲上马,率诸将驱出营门,列于阵前。

曹军众将见周瑜出战,无不骇然,吴军却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程普见机不可失,遂将令旗挥动,鼓声大振、号炮齐发。左有韩当、蒋钦,右有周泰、潘璋,前有徐盛、丁奉,中军陈武、吕蒙,一齐上前杀来。

曹仁见势不可敌,急引军逃回城中,吊桥高起,乱箭射下。

程普不敢迫近城池,急令鸣金回军。周瑜伤情加重,旧疮迸发,流血不止。程普遂与诸将商议,料曹军新败不敢出城,遂乘胜兵退汉水之南下寨,与曹仁隔岸对峙。

如此过了数日,周瑜伤情好转,见南郡一时难下,苦思无计,心中转忧。正在帐中换药疗伤,忽中军进帐,报说鲁肃大夫求见,已在帐外。

周瑜立即转忧为喜,急披衣起迎,并对众将说道:子敬此来,必有妙计教我。

镜头闪回,叙述鲁肃与周瑜交情由来。

周瑜任居巢长时,营中军粮不足。因闻鲁肃慷慨大度,便带数百人拜访,请其资粮。

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个圆形大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可谓当地首富。周瑜进门与鲁肃通名叙礼,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予周瑜,不动声色。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与众不同,主动与其订盟,时人称为囷米之交。

中原诸侯纷争,群雄混战,鲁肃为避战乱,举家迁居东城,乃为淮南袁术辖地。

袁术当时亦闻鲁肃大名,遣人请其出任东城长。鲁肃应召领任,因见袁术法度废弛,知道不足与成大事,弃印离职而去,率全家百余族人南迁居巢,投奔周瑜。

为防袁术派人追赶,鲁肃命令老弱在前,自率敏捷强悍青年于后。

袁术得知鲁肃离去,果派兵急速赶来。

鲁肃下令回军,排开阵势,张弓搭箭对准追兵首领,高声喝道:你等皆为好汉,当知大势所向,民心所归。方今天下离乱,袁公路对下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不足为鲁肃之主。英雄各择其主而事,尔等奈何相逼?若要相并,且看某箭法如何!

即指百步之外盾牌,远远开弓射去,如流星赶月,正中靶心,连盾牌都被射穿。

追兵头领细思鲁肃之言,又见其箭法精奇,自忖不是对手,只得率军退回。

鲁肃到达居巢,与周瑜相会,一同投奔孙策,将家眷留在曲阿。孙策因周瑜之故,亦很赏识鲁肃,待以客卿之礼。其后未久,鲁肃因祖母去世,回东城理丧。

在此期间,孙策被刺客所杀,部众多有离散。鲁肃闻知,便即心灰意冷,不欲再出。好友名刘子扬得知鲁肃闲居东城,写信相招。其书略云:

今天下离乱,豪杰蜂起,正当大丈夫建功之时。以兄之才干,正宜大展抱负之际,奈何老死桑梓?今郑宝在巢湖拥众万余,庐江志士皆往依附,其都喜纳委用。如兄大才,去则必得重用。机不可失,我兄应速去,稍后某亦来与兄相会。

鲁肃因好友来约,不便违拗,安葬祖母已毕,返回曲阿去取母亲。

不料到至曲阿,方知老母已被周瑜接到吴郡。鲁肃转投吴郡,将刘子扬书信呈与周瑜观看,说道:如今孙策即死,我兄弟二人不如一起去投郑宝。

周瑜:兄言谬之极矣。郑宝不过乱世草莽,有何前程?今孙伯符虽死,其弟孙权尚在,统领父兄遗众。仲谋虽幼,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志向才能有过于孙伯符也。以兄之大才,岂能明珠投暗!不必理会刘子扬之言,与弟同保仲谋可也。

鲁肃即从周瑜之言,回书拒绝刘子扬之邀,就与周瑜共保孙权。

当时张昭为孙策托孤重臣,多次于孙权面前非议鲁肃,说其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孙权却不理张昭之言,反而对鲁肃异常器重,又加厚赐,使其家中再至巨富。

鲁肃亦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常有力排众议之能。

闪回结束,江东南郡城外大营。

周瑜愁云顿扫,出帐迎接鲁肃,携手入帐。因命从者献茶,急不可待问道:子敬何来?

鲁肃:闻都督伤势好转,一来探看病情;二来相问,如何攻打南郡。

周瑜:南郡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城内粮草充足,兵马精壮,且守城者皆为曹氏子第宿将,多战不利。故此还师江南,正在为此忧闷。子敬即来,必有妙计教我!

鲁肃:都督怎地忘了刘备、孔明?即是两家联手抗曹,他手下又有关羽、张飞,皆为当世猛将,若与我并力攻打,量一南郡,有何难哉?

周瑜闻言恍然大悟,心结顿展,遂道:即请子敬休辞劳苦,来日前往樊口,请刘备和孔明先生前来商议军情。

鲁肃欣然领命,次日便带三五仆从,一叶扁舟,竟投樊口而来。

舟泊江渚,弃船登岸,却见刘备早已在江边恭候,只是不见孔明。

刘备满面春风,与鲁肃携手进入大帐,叙礼落座,从者献茶。鲁肃不及寒暄,张口即问:为何不见孔明先生?

玄德笑道:多亏子敬一力撮成,致有赤壁大胜,孙刘两家皆安。好教子敬得知,某以左将军、豫州牧身份已上表朝廷,请敕封孙仲谋为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又表奏公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朝廷俱已答复,天子即日下诏。

鲁肃见他答非所问,不由疑云大起。左顾右盼,复再问道:某代孙将军及公瑾大都督,多谢皇叔厚谊。只是孔明先生,因何不见来会?

刘备大笑,告以实情:孔明先生已随公子刘琦,率翼德、子龙南下,去收荆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原是我兄刘景升旧地,守城之将闻公子来到,皆望风降归。某请孔明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故不在此。

肃听闻说刘备得了四郡,不由既赞且悔。于是假作喜欢,向皇叔道贺,并将周都督相请过江,共夺南郡之事说了。

刘备欣然应命,遂令关羽、张飞留守樊口,自带陈到随鲁肃过江,来会周郎。

鲁肃引刘备来至军营,面见周瑜。故人相见,不免一场客套,宾主叙座,礼毕献茶。

刚欲论说军情大事,孙权令使来到,传达朝廷任命:奉天承运,大汉天子诏曰。自刘表死后,荆州无主。诏拜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冮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

刘备闻听,暗暗吃惊,只得假作欢喜,与都督贺喜。周瑜心中愉悦,送走使节,便置酒款待刘备,席间甚是客气,宾主交欢。

周瑜问道:皇叔驻军樊口,有何打算?

刘备:今虽获赤壁之胜,但被文聘占了江夏,备于江北实无立锥之地。只得暂居樊口,唯都督之命是听。

周瑜回首对鲁肃道:我与皇叔即为同盟,当祸福以共。子敬代某致书主公孙将军,樊口不堪歇足,可暂借公安县城给刘皇叔,以屯驻军马。

鲁肃应诺,当即索笔修书。刘备大喜,再三致谢。

周瑜不由暗笑,乘机问道:如今曹仁固守南郡,攻之不下,皇叔可有甚良策?

刘备知道周瑜此时有求于己,腹中早有对策,于是答道:我闻曹操临回许都之时,留曹仁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李通守汉津,满宠屯于当阳,徐晃往来巡防接应。此六将皆为曹操心腹,如此布置,进可整兵再下江南,退可相互接应,颇称兵法。你我既为同盟,自当并力攻打曹仁,但须防备其他五将随时来援。

周瑜:皇叔所言是也。但江陵以北诸郡,皆在曹军之手,如何阻其支援南郡?

刘备:依某愚见,需遣一能征惯战之将,且为曹军六将皆畏惧者,率一支精兵沿江而上,绝其江陵北面通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方得保南郡之战全胜。

周瑜击节称赞:皇叔妙论!却不知这断绝北道之将,派谁前去为好?

刘备不答反问:都督手下甘宁、黄盖,皆世之猛将,可否去得?

周瑜:此二人虽则勇猛,却不为曹军六将所惧,奈何!(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