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集 巫蛊之祸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集 巫蛊之祸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天降奇祸,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狼狈奔逃。

江齐仓皇逃入长安,更名江充,乃向朝廷投书,告发赵太子刘丹,与同胞姐妹**,又与父王嫔妃奸乱;并勾结郡国豪猾,狼狈为奸,恣意杀害国中大臣之事。

汉武帝刘彻览奏大怒,下令包围赵王宫,收捕太子丹,移入魏郡诏狱,判其死罪。

赵王刘彭祖乃是汉武帝异母兄长,为救儿子一命,遂上书称:江充耍奸弄诈,欲借陛下威严,以报私怨。因受缉捕逃亡,不知悔悟,反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诬陷我儿。即便如此,臣愿精选赵国勇士,前去抗击匈奴,为朝廷效力,以赎刘丹之罪。

武帝览奏心软,遂赦刘丹死罪,但废其太子之位。复在犬台宫召见江充,询问端地。

江充奉诏入宫,拜见天子。汉武帝观之,见其身穿妇人织丝禅衣,帽插鸟羽,走动时摇冠飞缨。更兼身材魁梧伟岸,英姿飒爽,容貌气派,与众不同。

武帝大喜,对左右近侍道:燕赵之地,果多奇士。

江充上前参驾,因善于奏对,武帝与其一番谈论,大为高兴,遂命赐宴,便加宠用。

内宫宴罢,江充谢恩,奏请出使匈奴,以平外患。

武帝因问:卿自请出使匈奴,可有成熟打算?

江充回奏:臣谓出使外国,应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不宜预先打算。

武帝深以为然,命为谒者,出使匈奴。半年之后,江充果然不辱使命,赍持与匈奴单于所签和约盟书归来。武帝大喜,遂又拜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负责督捕三辅境内盗贼,并监察京师豪贵子弟,侦其有无越礼之行。以此论之,江充当是中国史上首任情报局长。

当时贵戚近臣之中,多有骄奢僭越之辈。江充一一举报弹劾,奏请没收其车马,并命充军北营为卒,待命抗击匈奴。

汉武帝览疏,当即准奏施行。江充奉旨,即刻传文光禄勋中黄门,禁令该去北营待命近臣侍中,若无本人命令,不准出入宫廷,面见天子讲情请托。

贵戚子弟闻令惶恐,皆至宫门,向皇帝叩头哀求,表示情愿出钱赎罪。汉武帝允其各按俸禄爵位缴赎,数日之内,便得数千万钱,国库为之充盈,军费不愁。

汉武帝大喜,遂对近侍说道:江充忠直不阿,言语计策,皆称朕心。

江充外出巡察,偶遇馆陶长公主,坐车行于驰道。于是上前喝问:驰道者,天子及钦差专用,或传递边报所需。上至诸侯贵戚,下至黎民百姓,皆不得用。长公主为何放肆?

长公主车夫答道:非敢私用,是奉太后诏命。

江充说道:虽有太后诏命,长公主可以,随从车骑不可。

遂命部下,立将公主随从处罪,车马没收。京中勋贵闻之,无不惊骇。

江充随皇帝前往甘泉宫,遇太子刘据家臣,乘车行于驰道。便命立即擒拿,交官处置。刘据派人向江充求情:我非不舍车马,只不欲陛下得知此事。望江公高抬贵手,宽恕这次。

江充不理太子之请,径以其事上奏。

汉武帝下诏问责东宫,并赞江充:为人臣者,固当如此!

江充由此威震京师,但也与太子就此结怨,种下祸根。

汉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后宫有多位佳人,此宠彼失。为重新获得帝王恩宠,后宫诸妃多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固宠,并对其所嫉妒妃嫔,施以巫蛊之术。

一时之间,后宫迷乱不止,因巫蛊牵连朝中大臣事件,时有发生。

征和元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偶见陌生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因此不由大惊,怀疑此事非同寻常,便命禁卫,上前捕捉。

男子弃剑逃跑,其快如风。侍卫虽然尽力追赶,但也未能将其擒获,空手而回。中有认识该男子者,因向天子汇报:此人非别,乃是墨门高徒,人称阳陵大侠,朱安世是也。

汉武帝大怒,命将掌管宫门锁钥门候,皆都处死。又征调三辅地区骑兵,对上林苑进行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挨门挨户进行搜索。但亦毫无结果,朱安世竟如平地蒸发。

当时丞相公孙贺夫人卫君孺,乃是皇后卫子夫胞姊。子名公孙敬声,接替父亲担任太仆,骄横奢侈,从不遵守法纪。有次擅自动用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被捕下狱。

公孙贺因知天子诏令各地,紧急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于是上疏请奏,自愿负责追捕朱安世,为子公孙敬声赎罪。

汉武帝览奏,准其所请。公孙贺运用各方人脉资源,费尽心机,果将朱安世逮捕。

朱安世落网,反而笑道:丞相不擒我还倒罢,既捉我入狱,恐将要祸及全族!

公孙贺哪里理他?下令将朱安世立即投入监狱,换出儿子公孙敬声。

朱安世自狱中上书朝廷:丞相之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其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使巫师在陛下专用驰道下埋藏木偶,口出恶言,诅咒陛下,以为巫蛊之事。

汉武帝贪色过度,此时身体不佳,一直怀疑有人以巫蛊之术咒己,阅览朱安世奏状,由是大怒,便命将丞相公孙贺逮捕下狱,下令严查。

后经调查,果在驰道土中发现木偶,上刻天子生辰八字以及咒语。

由是罪名属实,公孙贺父子百口莫辩,二人皆都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并皇后卫子夫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卫氏在汉廷内部朋党,因此巫蛊之祸,损失殆尽。公孙贺死后,相位空缺,汉武帝乃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丞相,封为澎侯。

此时天下方士及各类神巫多聚集京师长安,大都以左道旁门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通过钻营,至于宫中,教宫中嫔妃、美人躲避灾难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人,进行祭祀。众嫔妃每当相互妒忌争吵,就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

汉武帝大怒,命将被告发者一律处死。于是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之朝中大臣,前后共杀数百人之众。由此巫蛊之祸愈演愈烈,汉武帝疑心不止。有次白日小睡,梦见有数千木人,手持棍棒来袭。武帝霍然惊醒,感到身体愈加不适,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

江充知道自己与太子及皇后卫子夫闲隙已成,见汉武帝已老,恐其驾崩后刘据即位,自己必被诛杀。便即定下奸谋,向武帝进奏:陛下之病,是因有巫蛊作祟,以至于此也。

汉武帝信以为然,便派江充为使,负责彻查巫蛊案。

江充奉旨,便率领胡人巫师,在京城中各处掘地,寻找木人。由此逮捕使用巫术者,夜守祷祝者,及自称能见到鬼魂者无数。并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认罪。

于是百姓相互诬指,官吏则参劾政敌为蛊,大逆不道。由是此案迅速升级扩展,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乃至各郡国境内,死者共有数万人众。

汉武帝此时年事已高,怀疑周围左右之人都用巫蛊,诅咒于己。

江充窥知汉武帝疑惧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师檀何,上疏言称:臣见宫中,尚有蛊气。不将蛊气除去,皇上之病就不得愈。

汉武帝信之,遂派江充,复入宫中再查。

江充利用皇帝威势,直至宫禁深处,毁坏皇帝宝座,挖地找蛊。

汉武帝犹不放心,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彻查。

江充先从后宫中妃嫔各宫着手,然后依次搜寻,一直搜到皇后及太子宫中。各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皇后再无容床之地。

按连闹了数日,江充最后扬言:各宫皆有巫蛊。太子宫中找出木人最多,另有咒语写于丝帛,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

其实所谓在东宫掘出木人,皆其事先备之,以此栽赃太子。

刘据闻言大惧,乃问少傅石德:江充诬我,如何应对?

石德进言: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以及卫伉等,都被指用巫蛊害人之罪,而被杀死。今巫师与江充又从东宫挖出证据,太子便具百口,亦无法辩解矣。

刘据:如此,我只能等死耶?

石德:为今之计,只可假传圣旨,将江充等人逮捕下狱,彻底究其奸谋。

刘据:假传圣旨,是为谋逆大罪,似乎不可?

石德:陛下有病,住在甘泉宫中,皇后与太子屡次派人前去请安,皆都未能见到。奸臣今敢公然陷害太子,则陛下是否在世,实未可知。太子岂忘秦朝,太子扶苏之事乎!

刘据:即便如此,我怎能擅自诛杀大臣!不如前往甘泉宫请罪,或许侥幸无事。

石德无奈,只得答应。

太子欲往甘泉宫见驾,但闻内侍来报:门外全是江充所派禁军,不许东宫之人出外。

刘据闻报大怒,万般无奈,只得对石德说道:便依师傅之计,立即行事!

秋七月初九壬午,少傅石德假作天子圣旨,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逮捕江充等人。

刘据戟指大骂:赵国奴才!扰害赵王父子,还嫌不够,今又来害我父子!

乃命将江充以及胡人巫师,皆都置于柴堆之上,烧死在上林苑中。杀死江充之后,刘据即派侍从门客无且,携带东宫太子符节,乘夜进入未央宫长秋门,通过长御女官倚华,将前事报告卫皇后;然后调发皇家马车运载射手,打开武库拿出武器,又调发长乐宫卫卒。

长安城中一片混乱,街市中纷纷传言:太子造反!

宦官苏文趁乱逃出,急至甘泉宫中,向汉武帝报告:太子诛杀江充,起兵造反!

汉武帝:太子绝非谋反之人。定是惧被江充等人谄害,方生此等变故。

因而派出使臣,去召刘据前来面询。

使臣不敢进入长安,行至中途而返,回报天子:太子已经造反,要杀为臣!

汉武帝大怒,且尚犹疑。

丞相刘屈氂听到事变消息,逃出长安,派长史乘驿站快马,奏报天子。

汉武帝问道:丞相而今何为?

长史回答道:丞相封锁消息,没敢发兵。

汉武帝怒道:事已沸沸扬扬,有甚秘密可言!着即捕杀叛逆。应以牛车为掩护,不与叛逆短兵相接,杀伤过众!紧守城门,决不可使叛军冲出长安!

长史以此还报丞相,刘屈氂既奉玺诏,发兵来攻太子。

太子刘据在未央宫中,向文武百官发出号令:陛下因病,困居甘泉宫中,内外信息不通,奸臣乘机叛乱。我故诛杀叛贼江充,胡人巫师,公等宜为我作证。

百官闻此,齐都称诺。

汉武帝意识到事态严重,乃从甘泉宫返回,到长安城西建章宫,颁布诏书,征调三辅附近各县军队,部署二千石以下官员,皆归丞相统辖。

刘据此时无以自辩,只得再次假传圣旨,将长安官狱中囚徒赦免放出,发给武器,统归少傅石德及门客张光分别统辖;又派长安囚徒如侯持节,征发长水、宣曲两地胡人骑兵。

侍郎马通持天子符节前来,闻说太子调兵,立将如侯逮捕处死,太子就此败局已定。

刘据来到北军大营,将护军使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其发兵。

任安拜受符节,返回营中,闭门不出。

刘据知道诳军之计已被识破,只得离去,将长安市民数万人武装起来,来迎天子禁军。到长乐宫西门,正遇丞相刘屈氂率兵而至,二话不说,就此开战。

双方会战五日,死亡数万人,血入街边水沟,满城皆赤。

十七日庚寅,刘据兵败,南逃长安城覆盎门。司直田仁率兵把守城门,因觉太子是与武帝父子误会,不愿逼迫太急,故使刘据得以逃出城外。

汉武帝诏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携带皇帝谕旨,进宫收回皇后玺绶。

卫皇后不愿受辱,饮鸩自尽。

战事已毕,天子诏命叙功:马通擒获如侯,立有大功,封为重合侯;长安平民男子景建,跟随马通擒获石德有功,封为德侯;商丘成奋战擒获张光,亦封为侯。

叙功已罢,然后罚罪:任安老于世故,虽未从太子造反,但亦未制止,是欲坐观成败,对朝廷怀有二心。田仁纵放太子出城,与谋反同罪,与任安皆判腰斩。东宫门客凡曾跟随太子出入宫门者,皆都一律处死;凡随刘据谋反者,一律灭族;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刘据挟迫参与叛乱者,一律放逐敦煌。命在长安各门设置屯守军队,诏捕太子。

群臣闻说皇帝诏捕太子,不知如何是好。壶关三老令狐茂闻此,仗义上书。其书略云:

人生在世,父天母地。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得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於瞽叟;孝己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由是观之,子无不孝,父有不察。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宗子。江充闾阎隶臣,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迫蹴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於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臣窃以为绝无邪心。昔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深过太子,发怒举兵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言,辩士不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惶悚,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

奏章递上,汉武帝感动醒悟,但未公开颁布赦免太子诏书。

太子刘据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地方官闻讯前来围捕,太子量难逃脱,便紧闭房门,自缢而死。太子妃良娣及其二子,皆被官兵杀戮。最后只余一个皇孙,尚在襁褓之中,被廷尉监丙吉发现,隐藏衣底,还家交给夫人照料。

征和三年,守卫汉高祖祭庙郎官田千秋上奏,为太子刘据鸣冤。其奏疏略云:

子用父兵,罪应鞭笞。太子误杀,又有何罪!臣冒死上奏,以为太子辩冤。

汉武帝览奏,霍然醒悟,诏升田千秋为大鸿胪,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烧死苏文。因怜惜刘据无辜遭害,便在皇城内修建思子宫,又在湖县修建归来望思之台。

直到此时,太子冤仇终于得报,汉室朝野却亦元气大伤。

太子得以平反,内侍郭穰密告天子,说丞相刘屈氂夫人诅咒天子,并与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妻共为祷词,欲祝昌邑王为帝。

汉武帝览奏,因思太子含冤,皆因丞相率兵逼迫之故,命将刘屈氂腰斩于东市,其妻则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妻子,亦命逮捕入狱。

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征战,得知妻子被捕消息,仓促出击匈奴,以求将功折罪。未料一战兵败,遂不敢再回长安,便即投降匈奴。可叹边关大将,亦被巫蛊之祸牵累。

镜头闪回,叙说李广利来历。

李广利者,中山国人,皇子昌邑哀王刘髆舅父。另有二弟,一名李延年,一名李季。

时有中亚古国西域大宛,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天山山脉西端南麓,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汗血马,又被誉为天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见此马,回报武帝。

汉武帝闻之,便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又以黄金铸成与真马一般大小,去贰师城求换汗血马。大宛王毋寡不知汉朝强盛,一口拒绝。

汉车令大怒道:你小小大宛,得罪大汉,必将死无噍类!

说罢,当殿以巨杵棰破金马,转身离去。大宛王恼怒汉使无礼,便命东部属邑郁成王,半路拦住汉朝使节,杀死使团部众,夺走所带黄金财物。

汉武帝闻而大怒,遂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统兵六千,与郡国品行恶劣少年数万人,前往攻打大宛,抢夺汗血宝马。并命浩侯王恢,为先锋向导。

李广利奉旨,引军西至盐水。沿路小国恐慌不已,都各守城堡,以拒汉军。汉军乏粮,到达郁成之时,兵士只剩数千,皆都饥饿疲乏至甚。由是攻打郁成大败,只得撤退。

汉军往返两年,回到敦煌之时,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

李广利遂派使者,上奏汉武帝,请求回师长安,再增援兵来攻。汉武帝得知所奏,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之。李广利大惧,因而留驻敦煌。

太初元年夏,浞野侯赵破奴对匈奴作战不利,损失士兵二万。汉朝众官奏请调回攻打大宛军队,专力对付匈奴。汉武帝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若不能下,则必为大夏、乌孙、轮台等国见笑。乃惩治邓光等建议撤兵等官,赦免囚徒步卒,征调边境骑兵,再征大宛。又增带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兵器弓箭极为齐备。

由是全国骚扰动荡,相继供应征伐大宛,共有五十余校尉军官出征。

武帝又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到酒泉和张掖以北驻守,并新置居延、休屠两县。更征发天下诸郡,载运干粮供给汉军,驱车载运者络绎相连,直到敦煌。

又授任两名善相马者,以为执驱马校尉,准备攻破大宛以后,选取彼国良马。

李广利二次出征,队伍庞大,沿途各国无不迎接,出粮供养军队。大宛军迎战不利,据堡藉城墙守卫。汉军引水攻城,大宛坚守四十余日,陷入困窘。

大宛众臣大惧,相互商量:汉朝攻我,并无别故,只因我王毋寡隐马不献,擅杀汉使。今亡国灭族在即,不如杀王献马,汉军之围当解。

商议已定,于是杀死宛王毋寡,持其首级来见汉将李广利,答应献马求和。

李广利:我若不许,又当如何?

大宛使:将军来此,无非是为汗血宝马。汉军若是就此止攻,我国好马任取,并供粮食。如不肯止兵,我国则必杀尽好马,拼死以拒。康居救兵到时,内外夹攻汉军!

李广利闻此,问于众将。便有谋士进言:闻说大宛城内,今已找到会穿井汲水者,又兼城内粮食丰足。今宛王毋寡首级已得,又获汗血宝马,何不就受大宛之约?

贰师将军闻此,信以为然,遂许议和。

大宛人大喜,于是放出好马,任汉兵自行挑选,并送粮食,供养汉军。

李广利乃命挑选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三千余匹,送回长安;更立大宛人亲汉大臣昧蔡为国王,与其订立盟约,然后撤兵。

便在此时,信使来报:校尉王申生、大鸿胪壶充国失机,被郁成王击败斩杀!

李广利闻报大惊,遂命搜粟都尉上宫桀为将,领兵前去报仇。郁成王闻说汉军大至,知道不能抵敌,只得弃城逃走,投奔康居国王。

上官桀攻取郁成,在后紧追不舍。

康居国人闻说汉军已经打败大宛,不由大惧,遂将郁成王擒拿,献给汉军。上官桀斩杀郁成王,由是反归,将其首级呈报贰师将军。

贰师将军凯旋东归,所经诸国,皆都打发子弟跟随汉军,至长安纳献贡物,谒见天子,留为人质。汉军此番出师十万,返回者只有一万余人,军马一千余匹。

汉天子不问伤亡,下诏叙功:匈奴今虽远徙漠北,犹断我与西域诸国道路。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其罪,战胜大宛。赖天之灵,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获宛王首级,珍怪之物,皆都陈列汉庭。叙论大功,敕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又封赵弟为新时侯,军正赵始成为光禄大夫,上官桀为少府,李哆为上党太守。被封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者一百多人,一千石级官吏以下者一千多人。自愿随军参战者,赏封皆出望外,因犯罪从军者免罪,不计功劳。

天汉二年,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虏万级而还。期间汉军被匈奴大军围困,折损十之六七。

因杅将军公孙敖同时领军出西河,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邪山会合,无功而返。

骑都尉李陵自请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遇且鞮侯单于主力,终至兵败投降。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乃是飞将军李广长孙。善于骑射,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汉武帝认为其有乃祖李广风范,便命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酒泉、张掖等地。

李广利首征大宛,命李陵带其五千兵马随后。

行至边塞,武帝诏令李陵留下大军,只率五百轻骑以出敦煌,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此番李广利出击匈奴,武帝命为后军,兼为李广利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闻此出击匈奴良机,乃主动请命:臣所率领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独当一面,休使只做贰师将军运输队也。

武帝问道:卿乃名将之后,此言是也。朕发骑军三万,再无马匹拨付贤卿,奈何?

李陵答道:陛下不须拨付马匹,臣请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

汉武帝为其勇气所感,便即同意,命回营整顿步兵,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率领本部兵马,在中途迎候李陵部队,为其副将,共同出兵。

路博德曾任伏波将军,羞为李陵后备,便上奏道:今值秋季,匈奴马肥,不可与之开战。臣请来春,与李陵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则必获胜。

武帝见奏大怒:朕本欲拨给李陵马匹,他说要以少击众。今匈奴侵入西河,卿又谓待至来春!既如此,速带你部赶往西河,守住钩营之道!

又传诏李陵:命卿九月发兵,从险要庶虏鄣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浞野侯赵破奴所经路线,前抵受降城休整,快马回朝报告!

李陵只得领旨,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日,到浚稽山扎营。

乃将所经过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赍图,回朝禀报。

陈步乐来见天子,陈说李陵带兵有方,将士死力效命,武帝大喜。

李陵扎营未久,忽遇匈奴单于主力,被三万骑兵包围。

李陵并不心慌,下令三军:驻扎两山之间,以大车为营垒,前持戟盾,后用弓弩。闻鼓而进,鸣金收兵,违令者斩!

众兵声诺,震动九天。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扑向营垒。

李陵挥师搏击,千弩齐发,匈奴兵应弦而倒,瞬间大乱。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随后追击,杀敌数千,军威更壮。

单于大惊,不敢小觑李陵,乃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八万骑兵,一起围攻汉军。李陵寡不敌众,向南且战且走,数日后被困山谷之中。连日苦战,很多士卒中箭受伤。

李陵下令:三伤者车载,再伤者驾车,一创者战斗!军中女子,全部杀之!

次日再战,汉军再无顾忌,斩匈奴首级三千,向东南方突围,沿龙城故道撤退。复行四五日,被大片沼泽芦苇挡住。

匈奴军见汉军进入苇丛,不敢深入,遂在上风头纵火,欲将汉军烧出歼灭。

李陵也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由此得以自救,退到山下。

匈奴单于候在南面山头,命骑兵发起攻击。

李陵率兵进入树林,展开济南,又杀匈奴兵数千,并发连驽,射击单于。

单于立脚不住,只得下山退走。李陵捕得俘虏,讯问对方虚实。

俘虏招供:我家单于见将军如此能战,以为必有伏兵在前。于是下令,务必再度猛攻,不能破敌,便即撤军。

李陵闻知,次日更加顽强奋战,复又杀伤匈奴兵二千。匈奴军见不能胜,准备撤走。

当天夜里,汉军侯管敢因被校尉凌辱,逃出军阵,投降匈奴,并报单于:李陵军无后援,箭矢已尽。只有李陵将军麾下,及成安侯韩延年手下各八百人,尚可一战,分掌黄白二色旗帜。大王若派精兵,射杀旗手,可破汉军战阵。

单于闻言大喜,乃命骑兵,合力攻打汉军。

李陵处在谷底,率军南行,箭矢射光,便弃战车而去。因命剩余三千士兵,斩断车轮辐条以为武器,军吏皆持短刀前行。前被大山所阻,汉军士卒多被砸死,进退失据。

黄昏之后,李陵独步出营,对左右护从道:不要跟我。某一人去干掉单于!

出谷独站良久,不能破围,只得还归,叹道:兵败如此,惟求一死而已!

部将劝道:将军此战,已经威震匈奴,虽败犹荣,陛下必不会怪罪将军。昔浞野侯赵破奴,虽被匈奴俘获,后来逃回,陛下仍以礼相待,况将军乎!

李陵喝道:住口!我不战死,不为壮士。再有利箭数十,足以突围!可惜弓断矢绝,只有束手待擒矣。公等不如分散以出,若能突围,便在边塞遮虏鄣会合。

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上马,率十余名壮士冲出,吸引敌军,以使部众突围。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回身相迎,力尽战死。李陵见胡骑围拢,仰面长叹,于是下马受缚。

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者,仅四百余人。边塞守将上奏朝廷,陈说李陵全军覆没。

武帝闻奏,想必李陵已经战死,甚为悲悯。其后未久,得知李陵已降匈奴,复又大怒。文武百官皆都上书弹劾,奏说李陵辜负君恩,应当罪其家人。

太史令司马迁向与李陵交厚,于是力排众议,具折上奏,为好友辩解。其疏略云:

李陵侍母至孝,对士卒以信,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实有国士之风。今提五千众徒,深入匈奴腹地,转战千里,搏杀数万之师,敌人死伤无数。矢尽道穷,赤手空拳,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部下以死效命,古之名将,不过如此。虽终战败,但杀死杀伤敌人战绩,足以传扬天下。臣谓其所以不死,必有奇谋,是欲立功赎罪,以报陛下也。

武帝览奏大怒:狡词诡辩,实为党私欺君!

遂令将司马迁夺去官职,下狱待处。

期年以后,武帝忽然悔悟:李陵出塞之时,朕本来诏令强弩都尉接应,只因受此奸老贼欺哄,骗朕改变诏令,才使李陵全军覆没。

于是便派使者,慰赏李陵残部;又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前去营救李陵。

公孙敖不敢深入匈奴王廷,谎奏武帝:臣奉命出塞,擒得匈奴俘虏,谓李陵早降匈奴,并任高官,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臣故未能接应,请陛下详察。

汉武帝听罢大怒,信以为实,立即下诏,命将李陵母亲、兄弟及妻子全部诛杀。自此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此后汉使到达匈奴,见到李陵,以其家事说之。

李陵大恸,对使者说道: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何对不起汉天子处,而要杀我全家?

使者答道:陛下听说少卿在为匈奴练兵,将欲对付汉军,故此怒而杀之。

李陵仰天悲怆,痛哭失声:是谁为陛下说此者?彼是李绪,非是我李陵也!

使者惊道:公此言何意?

李陵:李绪乃是塞外都尉,亦表字少卿,驻守奚侯城,早年便已投降匈奴。因主动肯为匈奴练兵,故单于对其优礼有加。李陵力尽被擒,始终不降,故被软禁,以至今日!

汉使闻此,喟叹良久,无语以答。

李陵因恨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便派部将潜入李绪府中,将其刺杀。匈奴大阏氏闻报大怒,为此要杀李陵;单于不舍,命人将李陵悄悄放走,藏到北方。

武帝既诛李陵全家,复又迁怒司马迁,谓其诬罔,按律当斩。

当时司马迁正在撰写《史记》,面对大辟之刑,上书请奏:臣若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是与蝼蚁之死无异。愿以腐刑赎死,俯请允准!

汉武帝览奏,诏命准许。司马迁遂受腐刑苟活,最终完成史籍巨作《史记》。

画外音: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陵诈降匈奴,本欲有所作为,未料只因公孙敖一言谎奏,全家族诛,结果弄假成真,诈降变为真降。阏氏死后,单于复召李陵回到王庭,将女嫁之,立为右校王。

天汉四年,武帝诏令:兵分四路,再伐匈奴。命李广利率兵十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北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前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以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一万,步兵三万,以出雁门。

匈奴且鞮侯单于闻知,命将妇孺家眷及资产迁至余吾水北,自率十万大军,在余吾水南岸列阵,与汉军接战。

两军相遇,就此交锋。李广利与单于激斗十余日,连战不利,突围而归;韩说空去白回,亦无所得。公孙敖与左贤王交战,见战局不利,收兵而回。

征和三年,匈奴为报复汉朝,发兵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两地汉朝守军出战,均自不利,领兵都尉全都战死。

汉武帝闻报大怒,再命李广利为将,率七万大军出于五原迎击;同时诏令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三万余人以出西河;重合侯马通率四万精骑,西出酒泉千余里包抄。

匈奴狐鹿姑单于听闻汉军重兵压境,命将辎重尽数徙往赵信城北面郅居水;自率精兵,在姑且水列阵以待。左贤王亦将族人迁移,徙至余吾水六七百里外,兜衔山下。

商丘成疾道深入数百里,未见匈奴军队,不敢深入,无功而返。

狐鹿姑单于闻报,遂使本族大将为主,汉朝降将李陵为副,率三万余骑,一路追击,至浚稽山相遇,就此交锋。

商丘成反兵相迎,转战九日,攻破敌阵,杀伤匈奴极众。又至蒲奴水,匈奴军见战局于己不利,只得收兵而回。

重合侯马通带兵挺进至天山,匈奴使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迎敌,胜败不分。

李广利担心车师**队阻碍马通部军,于是派闓陵侯带兵包围车师国,俘虏车师国王。由是再次出塞,在夫羊句山大败匈奴。乘胜追击至范夫人城,匈奴四散奔逃。

便在此时,内者令郭穰密告武帝:丞相刘屈氂妻因其夫多遭陛下责备,便请巫师祝诅陛下早死。刘屈氂又与李广利勾结,在军营中向天神祝祷,希望昌邑哀王刘髆为帝。

武帝闻言大怒,令廷尉查办,终将刘屈氂处以腰斩,妻儿斩首,李广利妻儿囚禁。

李广利正与匈奴作战,听到妻儿被捕收监,便如五雷轰顶,忧虑害怕,不知所措。因欲立功赎罪,便乘前胜之威挥师北进,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

匈奴军已经离去,李广利乃派护军率领二万骑兵,渡过郅居水,继续向北挺进。遂与匈奴左贤王相遇,两军接战。汉军大胜,杀死匈奴左大将及众多士卒。

便在此时,长史与决眭都尉煇渠侯商议,以为李广利不惜全军安危,以求立功赎罪,恐必招致失败,便暗中策划将李广利扣押,止其盲目冒险。

李广利觉察,命斩长史,率军南撤。由此汉军往返千里,疲劳已极。(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